在耀州人的印象里,北部山区山高沟深,植被茂盛,常有野兽出没,盛产核桃、包谷、荞麦、洋芋等农作物,以及党参、柴胡、黄芪名目繁多的中草药,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去过的人都知道,山里雨水充沛,满目群山层峦叠嶂,林木长青墨绿如海,小河纵横溪流重重,翠鸟啾啾不绝于耳,春来山花烂漫,夏日气候凉爽,秋天果实累累,冬至雪天山川银装素裹,四季景色万象,令人赏心悦目。还有红色名镇照金,佛教名刹大香山,河道里自由自在觅食的黑鹳,展翅翱翔美丽的朱鹮,众多景观吸引游人如织。但却少有人知,那里有处地方,曾被古人当作重要的屯兵之地。
山里最北端、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凤凰山南麓,沮河源头的丘陵地带,有一条北起凤凰山下核桃峪,南至庙湾镇的田家咀,时宽时窄约六七十里长的川道。川道两侧壮丽群山绵延簇拥,中间沮水蜿蜒,土地肥沃,几处农舍青烟渺渺,一条铁路南北驰骋,景色风光优美如画。
坐落其上的瑶曲镇北面、十余里的川道里,有个教场坪村,平坦地势略显东高西低,清澈沮水静静绕过,两侧山峰松柏常青、雄伟挺拔、气势不凡。相传,这个地名的来历,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巧的是,就在它的北面两三里地,还有个车凹村,附近一道沟里,有个地方叫马厂子,传说前者是当年李世民存放兵车之地,后者是他的一个养马场,正好应了教厂坪地名来历之说。
从地理位置看,教场坪东面二三十里地,就是名闻遐迩的古关隘——金锁关。顺着川道北上,翻过子午岭,不出百里即可到达甘肃正宁,而从教场坪顺势南下三四十里,翻上崎岖险要的九里坡,便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一览无余。要知道,唐初金锁关以北的陕北黄土高原和正宁的西北,还都是游牧民族经常出没动荡之地。由此可见,在此屯兵,既可遏制少数民族入侵,镇守关中平原,又可向北大举出兵,主动出击消灭来犯之敌。再说,据此东北二十多里处,唐初还有一座李世民的避暑行宫——玉华宫。这就使人更为相信,李世民当年极有可能将此作为护卫玉华宫和防御外族入侵的一处军事战略要地。
我在教场坪北面不远处的一个单位工作,三十多年来,每每从此经过,看到此处独特山川地貌,总会浮想联翩。思绪不由穿越一千三百多年,飞到李唐王朝,眼前浮现李世民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胯下战马挥舞长剑指挥千军万马的雄姿。极力想象寻觅他当时所处的位置,以及声势浩大威猛军阵雄风。乘车行走其间,常常望着两旁满山苍松翠柏和茂密丛生灌木出神,努力寻找千百年前埋伏其间的将士们的身影。偶尔车子一个刹车颠簸什么的响动,竟会使我心头一怔,耳畔响起震天杀声,仿佛千军万马冲了过来。
业余爱好收藏古钱币,常在周边农村走动,我发现到手的古钱币多为宋代的,感到不解,于是向本地上了年纪的长者请教。他们都说,北宋时期,这道川里也曾有大量军队驻扎,老百姓家里的宋钱大概就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联想这里独有的山川地貌和当年地理位置的紧要,有几次发洪水,瑶曲镇的一段河床被冲出大量窖藏宋代钱币,我想此处在北宋年间极有可能也曾屯兵,用作防御西夏入侵。
更为厉害的是,就在教场坪南三四里处,瑶曲火车站的背后、蔡岭的断崖上,赫然呈现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灰坑,曾出土红桃、灰陶和鹿角等兽骨,以及两座那个年代的房址,文物部门考证属龙山文化遗址。历史文化久远,令人咋舌。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如今这里物是人非,地下大量煤炭不但被挖掘出来,源源不断运往大江南北,周边厂矿村镇的人们还看上了教场坪这块地方,不用清理平整,就把一片河滩空地当作练车的好地方,圆起了驾车梦,从这里出发,潇洒走遍祖国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