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晓杭的头像

李晓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27
分享

红衣里的执着

红衣里的执着

五百名石油人的呐喊,“把血加热再出发”,整个场馆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像地底深处冒出的红色的浆,这是石油大汇演的盛景,铁人的精神在代代传承着。

走出演出场馆,街道已是深秋的景色,大庆油田要入冬了,转眼间,成为石油工人,已经11年了。

2012年,昆仑集团解体分流,我来到了采油三厂,在此之前我所了解的油田,就是一座座磕头机组成的片片荒原,在这里工作之后,我才知道,井也有很多种,有抽油机、电泵、螺杆泵、水井、塔架,有直驱和普驱,井需要取水样,需要注水,需要换皮带,需要热洗清蜡,还有水站、油站、注入站,泵房,各种的罐体,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刚穿上红工服的时候,我一知半解,手拿扳手、管钳,拎着几个黑漆漆的小桶,就这样走进了一座座井场。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隔行如隔山,需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作为新人要和老师傅多学习,在带领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刚来的那个夏天,我参加了技能大赛,这对于新入职的转岗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那段时间集中培训住在单位,早上6点去训练场地练习技能,学着如何更换盘根,小小的黑色胶皮圈要以120度的斜角用壁纸刀一下切开,切口要光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么角度不够倾斜,要么一刀没有切开,一开始总掌握不好要领,习惯性的把刀往后拉着切,为此手指还受了好几次伤,贴上邦迪接着练,后来发现把刀往前推并向下压着用力,一下一个,终于学会了快准狠,不过现如今已经不用采油队自己来切盘根了,都是机器做好的,现成的了。

技术大赛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也使我快速的对采油工作上手了起来,但历练是永无止境的,油田的春秋检,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的忙碌,刚工作的时候学着老员工如何刷漆和平场地,每一个井口都像自己的艺术品,灰色、红色、黄色、绿色,采油树变得漂漂亮亮,不好刷到的法兰缝隙,特意去买了排笔,有粗有细,趴在地上刷,躺在地上看,要把每一处漏铁有锈的部位都涂上漆,瞬间觉得采油工都能干出强迫症来,相互比着追求完美。

而之后工人们为了省时省力,也使油漆更加均匀,用起了无线喷枪,不得不说,人的智慧促进时代进步,提高生产力,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手机使采油的工作提升了效率,很难想象,铁人的时代无法相互通信,是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艰巨任务的。

第一年冬天,我在上井的途中发现了一伙偷油份子正在往车上装油袋子,这伙人从怀里掏出了一沓钱递给我,想让我不要声张,我推了回去,并告诉他:“我是采油的,不是偷油的。”我离开现场后,准备向上级汇报,当时的手机还是外置电池的,零下20多度的天手机瞬间关机了,焦急万分,我脱掉手套把电池抠出来,用手捂着,向掌心哈气,几分钟后再重新装回手机,终于拨通了电话,及时的汇报了事情经过。

偷油的现象,在这两年油田普及监控、鹰眼系统、无人机后已经非常少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降低了犯罪的发生,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远程获取井上的参数信息,进行一些调控,十多年前的铁皮计量间,经不起太大的风雨,现如今已经变成砖混彩钢的了,也添加了自动量油的设备,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从石油工人到班组长到党员干部,从油井水井到安全生产到技术标准,十一年间我不断的汲取知识技能养分,张开生命,持续进步提升,其中的艰辛都是为了成长的磨砺。

当我第一次在雨夹雪中骑车巡井,回去的时候,红色的工服如同一件冰雪铠甲,卸甲之后独自站在地上。

当我第一次冲进断杆的井架下,顶着喷油关闭闸门,浑身漆黑一片,我想着,要是带一副眼镜来就好了,就能看清路了。

当我在一次冬天处理穿孔时,走进白烟深处,冰层开裂,第一次掉进零下20多度的冰窟窿中,我艰难的爬上来后,坚持完成工作再回去换衣服。

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挑战它,战胜它,这份执着,就是石油人的脾气,岁月更迭,我已褪去了刚来采油厂的稚嫩,多了对油田的热爱与向往,利用自身的特长与工作中的实践,我写给油田的诗歌,写给石油人的语句,有今日的欣欣向荣,也有铁人们的干打垒、茅草垛,有人拉肩扛的时代,也有五把铁锹的革命,我对身上穿着的红工服,愈加的喜爱。

11年前刚来的我,在树林之中找一口井,看不见的蜘蛛网,一层又一层,贴到了我的脸上、头上,我抱怨着“这是什么鬼地方?”而今,我喜欢抽油机的轰轰响,喜欢通往井场的野径、野花、芦苇丛,喜欢钢铁的相互撕咬,喜欢地下的油流永不停歇,记忆如潮水,时间似洪流,我一身红衣,踏上征途,怀揣着执着与信念,走向了石油工人的万水千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