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祖佑
《惜别四明》,是谭启龙将军写的一篇很好的散文,读后很受感动。文章的语言
朴素生动,文字浅显明晰,一看了然心中。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给人印象极深,
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更是一则生动的革命故事。
文章的内容是记叙浙东人民得到抗日取得胜利的消息后,人人欢欣鼓舞。正当
此时,天空又出现了战争的阴云,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党中央根据当前局势的变化,
采取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命令坚持敌后斗争的浙东部队,全军务须在七天内
撤离浙东。浙东部队为了坚决执行军部的命令,贯彻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因而不得
不离开数百万朝夕相处的浙东人民,离开他们曾经用鲜血灌溉过的土地。他们的心
情毕竟是很痛苦的。在准备撤离的过程中,碰到了千难万难,但在浙东人民的大力
支援下,一切重重困难全被克服了。 在临别时,充分表现了军民之间依依难舍的深
厚情谊。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幅生动的场面立即展现在我的面前,仿佛是亲身经亲眼所见,文章就像磁铁似地吸引着读者。
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就很自然地会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记述浙东部队
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胜利地完成了七天内北撤的任务,从中表现出军民之间
的血肉联系和人民军队排除万难,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可以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譬如:部队要从海上撤走,需要大量的船只,时间又是那样的紧迫,他们想尽了种种办法,一切都无济于事。正在这时,浙东父老又一次伸出了援助的手,很快就解决了找船的问题,使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又如在临别时,军民之间的那种血肉联系,更集中地表现了出来。正如文章中所描写的:“我发出了登船的命令。于是人群喧哗起来,群众扑向自己的战士,握着战士的手,互相诉说着。”还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祝你们一路平安!”“你们一定要回来!”“不能忘了我们,不能忘了四明山!不能忘了三北!”群众激昂地喊着叫着。战士们回答:“我们一定回来!”这场动人心弦的景象,也足以说明军民之间所建立的深厚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再如:在撤退的道路上,敌人已经布满了障碍,企图想全部消灭我们的部队,但在英雄的人民军面前,这完全算不了什么!
以上的事实,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现在再来谈谈这篇文章有些什么写作方法。
首先在段落方面,安排得很好,段与段间,衔接很自然,层次非常清楚。全篇分五段,首末两段起着突出文章主体部分的作用。第一段勾画出历史背景,产生下文;第二段通过作者思绪起伏的描述,说明浙东部队和浙东人民情谊的联系;第三段记述浙东人民,在紧要关头支援浙东部队,用具体事例鲜明地证实了军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第四段描述军民惜别的场景,是由上面两段情节发展而来的。这时已把读者思想引向了最高点,文章也就形成了高潮。
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军部的命令。是通过接到命令到执行命令,最后撤离时才宣布命令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这样一段紧扣一段,不但层次分明,而且重点也很突出,中心也显得明确了。在文章的记述当中,点清了惜别的原因,进而也描绘了惜别的场面,像这样就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量。
其次,在文字衔连方面。用了恰当的文句把段与段间紧密连接起来,使得文章的层次递进关系更加明显,通篇融贯一体。文章各段结尾的句子都是一方面总结上文的意思而另一方面又带起了下文,这样就起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