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胥雅月的头像

胥雅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8
分享

里下河的村庄

里下河的村庄

◇胥加山

历史上,江淮之间的运河曾称里运河,又称里河,而大体上与范公堤平行位于范公堤东侧的串场河则被称之为下河,介于里河与下河之间的地区,称为里下河”。里下河的南面是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边是历史上视为王朝生命线的大运河和高耸的运河大堤;北边是黄河故道,比里下河高5米以上;东面是串场河和范公堤,也比里下河高12米。因而里下河地区被地理专家称为著名的洼地一个很特别的碟形洼地。名符其实。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里下河的村庄形成,自然也赋予了她独特的魅力,几乎三里有舍,七里遇庄;村村临河,庄庄傍依庄稼地而居。有树必有庄,无树不成村,树,不外乎抵御台风侵袭的榆、槐、桑、柳;诚然也有人家的院前屋后栽种不成林的桃、梨、杏、榴之类的果树,并非怡情养目,而是为自家孩子一时解馋。村庄的根基凸出庄稼地一截,家家户户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经络分明。里下河的村庄,多则百户而聚,少则几十户,上百户的村庄起名“堡”“巷”等,几十户起名“伙”“庄”等,至于少于三十户的则叫“舍”。

 里下河的村庄建筑,多般是青砖黛瓦的三间主屋,大门朝南,两间厨房或朝西或面东,连着掩蔽一隅的猪圈、厕所,围起院墙,即成为一户标准的里下河人家。历史久远的村庄,家家户户相连的是泛着青苔的竖站青砖路面,路面被踏磨得圆润养脚,雨水一浸,像出土的文物;朝代近的,是平铺红砖路,砖砖缝隙,历历在目,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像钢琴手在演奏一曲舒缓的曲调……

里下河的村庄,远看,像一只闲云野鹤停栖在水中,亭亭玉立,与世无争。春暖花开,蓝天白云印在水中,村庄倒影在河里,村庄周遭无处不胜黄的油菜花,肆意怒放……远远望去,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静美,恬然。近看,如世外桃源。清晨或傍晚,浣纱女临水的木槌敲衣声,伴着渔人放鸬鹚的吆喝声,时远时近,飘飘渺渺……

水,是里下河村庄的血液,有时也会带来无妄之灾。无涝灾的水,恩泽里下河的村庄,一年四季丰富的水资源,给庄稼地带来了丰收,呈上鲜美的水产品;涝灾的大水,苦恼着里下河的村庄,水泽一片,村庄像一个落水挣扎的人,惊慌着,瑟抖着抓起祈福灾情早逝这根救命稻草……

里下河的村庄交通工具,必不可少的是舟,多年前,小鸭溜子、挂桨机、帮船、渡船……热闹于河道,载着人们出行往返,聆听任一条喧哗的河道,误以为来到威尼斯。因日日与水相嬉,里下河的人们,无论男女童叟,凫水、撑篙、划桨,个个在行,人人技高胆大。

里下河村庄里的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雄鸡打鸣、麻雀叽叽喳喳是村庄的晨钟,鸟儿归巢、孩童的呼唤是人们收工的哨声。人们对外来村庄问路的人,总是热情相迎,生怕来客走错路,一路相送到目的地。来客招待,呼邻唤舍作陪。来客菜肴,蔬菜是自家园子长的,青翠翠的黄瓜、红嘟嘟的番茄、油绿绿的韭菜……满满一篮;荤菜,自家腌制吊在屋檐下的腊肉、咸鱼,要不逮只叫得欢的鸡……孩子见家中来了客人,半是腼腆,半是在小伙伴面前显摆,偷偷扛柄鱼叉,不一会儿,一尾仍在鱼叉上摆尾的鱼送到父母的灶边……

如果说苏南的村庄,是杏花乱坠、丁香雨巷中徐步而出的大家闺秀,委婉,妩媚;那么里下河的村庄,则是燕子呢喃、梅雨时节栀子花丛中笑脸而出的小家碧玉,健康,淡雅……

里下河的村庄,一年四季,以她独有的神韵,孕育着一代又一代里下河的人们,她始终操守着里下河风俗文化——勤劳,朴素、善良、宽容……繁衍,生生不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