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家教
胥加山
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最启蒙的家教想必是在餐桌上。说是家教,其实是父母在吃饭时告知我们一些必须遵守的生活规矩。
吃不言,睡不语。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加之兄弟姊妹多,难免餐桌上我们也不放过这样的取闹机会。然而,我们取闹兴致正浓时,父亲总是脸一沉来一句,老祖宗说过,吃不言,睡不语。你们这样吃饭的时候,闹个不停,真不懂规矩。看着父亲阴沉的脸,我们收敛了许多,然而就是不解,老祖宗为何要订这样的规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热热闹闹多好!一言不发,吃饭多没趣。心里不解归不解,但从小还是记住了父亲的“吃不言,睡不语”的规矩。
菜要夹自己面前的,千万不能上倒下翻。儿时吃肉这样的荤菜很少,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荤,除非家中来了客。因而遇有饭桌上有肉菜,我们吃饭倒是遵守着老祖宗的规矩“吃不言!”,一门心思急等母亲端上青菜炖肉。菜一上桌,没等客人和全家人落座,我们早已口中生津。等到母亲喊一声开饭喽!我们猴急着夹起客人面前的青菜炖肉,狼吞虎咽,生怕落后于人,而我们面前的炒韭菜、炖苋菜菇,视而不见。小弟更匪,站起身来,伸长胳膊,把青菜炖肉来个翻江倒海,或许来家做客的舅舅喜欢小弟那股调皮劲,把青菜炖肉的菜碗挪到小弟的跟前,而母亲却不能容忍小弟的吃相,直嚷嚷,细猴子,饿死鬼投的胎,吃要有吃相,菜夹自己面前的,你这样上倒下翻,一副穷相……名义上是在骂小弟,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吃饭要懂得吃饭的规矩。母亲一阵嚷,小弟低下了头,我们也知趣地夹起面前的菜。
投味菜不贪筷,厌吃菜夹几筷。儿时跟随大人出人情吃“六大碗”,虽说孩子没有一席之位,坐在附加在父母身边的小“趴趴凳”上,但有“六大碗”可吃,孩子不在乎席位。临到一碗菜上桌,我们总是站起身,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欢吃的菜,若是,蛮闹着让父母给自己的小洋碗里多夹点;遇有自己厌吃的菜,任随父母夹菜往小洋碗里送,就是引不起我们的胃口。见我们这样的吃菜行为,席间父母不跟我们说多少,回家的路上,他们几乎是说一路,投味菜不贪筷,厌吃菜夹几筷。这是一种出门做客吃菜的自律,谁愿意在人前因吃落下穷相没教养的骂名……父母说得啰啰嗦嗦,我们听得昏昏欲睡,但日后回味起来,父母这种餐桌上关于吃菜的修养,日久养成的自律,倒也自品出一种自尊,乃至对他人的尊重。
吃饭不敲碗沿,筷子不戳米饭碗。记得儿时刚从幼儿园里学会“手拿碟儿敲起来……”这首民歌,在吃饭的时候,很想在兄弟姐妹和父母跟前显摆,趁母亲喊我拿碗盛饭的当儿,别有用心地用筷子敲起碗沿唱起来,谁知还没唱完一句,母亲循声赶来,细骂阵(方言:细猴子。)!快别敲碗沿,你一敲碗沿,得罪哪路神,说不准你娘老子俩要岗嗓(方言:吵架。)!我一吓,停止了敲打和歌唱,心想母亲真迷信,敲碗沿与父母岗嗓有什么联系!但内心还是害怕父母们的岗嗓,以至于日后再也不借用敲碗沿自娱。三月天,吃厌了菜饭和炖苋菜菇,饭碗一上桌,小弟气得把自己的一双筷子往碗里一戳,笔挺挺地竖着,像电线杆,小嘴一鼓,迸出两个字“不吃!”,父母倒不在乎小弟是否吃不吃饭,在乎的是“筷子不戳米饭碗”,杀千刀的,你不见筷子戳米饭碗,是敬死人的呀!你这是诅咒你娘老子呀!小弟一见父母拉下脸的训斥,急忙拔下筷子端起饭碗安静地躲到一边。后细细观察,的确,筷子戳在米饭碗里,不是用来敬死人就是敬神,这种肃穆神圣的举动,常人家吃饭的规矩必须遵守。神、死亡和生命第一次因吃饭与我们幼小的心灵扯上联系。
我们那个年代所受父母餐桌上的家教,尽管有些陈腐,甚至还带有点唯心论,但那些吃饭时要遵守的老规矩,还是能够让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会了自律,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不因自己的行为伤害到别人,更关键的是——无论何时不能因吃饭一事自己瞧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