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心粽子
※胥雅月
转眼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大街小巷已传来小贩的吆喝声——“卖粽子喽!卖粽子……”听着那悠长而优美的吆喝声,我似乎闻到一股粽叶的清香,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家的芦苇荡,还有哑姨和她的“连心粽子”……
我的老家在苏北平原的水乡,成片成片青翠碧绿的芦苇荡给故乡装扮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故乡的芦苇都是野生的,它们无需人们照理施肥,年复一年地疯长着。平日芦苇荡是寂静的,人们无暇顾及,一味地照料着地里的庄稼。偶尔一两个礼拜天芦苇荡传来了歌声和吵闹声,那是孩子们到此处钓龙虾赶野鸟,礼拜天后,芦苇荡又回复往日的宁静。荡里的芦苇好像耐得住寂寞,它们对农人毫无怨言,只是蓄足水分,长出丰盛的粽叶来,它们知道有一天这儿会像赶集似的热闹。粽叶长得青翠逼眼时,端午节也快到了。阿姨婶妈小媳妇们偷着空儿(此时正是麦收栽秧的繁忙季节),她们拎着篮儿,哼着调儿,结着伴儿,一步步向芦苇荡逼近。一路的欢歌笑语早使她们忘了大忙时令的疲劳,因为她们心里贮满了端午节自家男人和孩子吃粽子的可爱相,这也是她们向男人展现“才艺”的时候。
一到芦苇荡,阿姨婶妈小媳妇们各自占地一方,不争不吵,不喊不骂,挽起裤口,露出健康浑圆的小腿肚,向荡里踩去,她们灵巧地采摘着上好的粽叶,三十片一扎,整齐有序地放在篮中。偶尔也有一两个大妈说出三两句荤话冲着刚进门的小媳妇,撩起一阵放肆的大笑。阿姨婶妈小媳妇们采摘粽叶没有谁贪摘而晚走,每次她们采摘的粽叶够包裹吃一周的粽子就撤了,因为当晚她们还要裹好粽子,明天的农活还等着她们。
晚上裹粽子的时候是最热闹的,不亚于忙年夜饭。女人们忙着用水浸粽叶,男人们忙着淘米,孩子们则忙着翻箱倒柜找过年吃剩的枣儿,请母亲包在糯米里,吃上一个与众不同的枣粽。一切就绪后,女人们开始裹粽壳了,她们熟练地从水桶里挑出3片粽叶,整齐重贴边儿展开,尔后用双手的食中指一夹圈成一个锥形,再一绕,形成一 个有口立体三角锥形,最后的一角打结收粽叶尾,这一系列动作往往在三四十秒完成。男人们忙从女人手中接过粽壳,往里灌米,虽说动作有些笨拙, 但他们不忘用筷子擢实粽角。充实了糯米的粽子再接到女人们手中,用一片粽叶封口,三绕四绕后,用粽针带尾穿粽而过,这才完成一个粽子。每每糯米快要用尽,粽子下锅时,男人们便会提醒女人请哑姨来裹一个“连心粽子”,以象征家庭和睦、 夫妻同心。
哑咦在端午节前几天是最繁忙的,不是被人请上门,就是有人去她家让裹“连心粽子”。哑姨是个哑巴,男人不学好,整天好吃懒做,日子过得很不如人意。在哑姨儿子出生的那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裹粽子,哑姨家冷锅冷灶,我母亲送她二斤糯米,哑姨感激得直掉眼泪,她把仅有的糯米裹成三个“连心粽子”,等待着外出酗酒的男人回家。 邻居王婶在给哑姨家送粽子时,才发现哑姨的这种造型别致的粽子,她一惊喜引来众姐妹们,人人看粽啧啧称赞,不知道这粽子叫啥名,有个小媳妇左看右看哑姨裹的粽子像两个连在一起的小脚, 就叫一声“脚爪粽子”,哑姨仿佛听懂话似的,直摇头,用手比划着自己的心,尔后又用手做了两个心形,人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叫“连心粽子”。人们都懂得哑姨内心的凄苦和想往,相互传开了她的 “连心粽子”。哑姨不但能裹两个连在一起的“连心 粽子”,还能灵巧地包裹三个乃至四五个连在一起 的家庭“连心粽子”。
“连心粽子”,多美的名字,更富有深刻的含义。一时间人们把“连心粽子”当做一种象征,因而谁家的儿女婚嫁,新房上梁,儿女老人生日都少不了请哑姨上门裹一两个大而美的“连心粽 子”。我中考前夕,哑姨不请上门,帮我母亲为我包裹了一个“连心粽子”,吃着“连心粽子”,我猜想着,哑姨一定是祝福我金榜题名,还有为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一晃离开家乡有30年了,家乡人仍在年年端午节请哑姨裹着“连心粽子”。去年端午节回家, 哑姨用羡慕的眼神打量我,不住地朝母亲竖起大拇指,像似要母亲感激她当年的“连心粽子”,我再一瞧哑姨,满脸的皱纹深深、白发如雪,从母亲那儿知道,哑姨的男人依然如初,我不觉心头一 热,眼睛有些湿润……
去年端午节,恰逢我儿子高考。不用我母亲请,只要我母亲跟哑姨一比划,她心领神会开心地为我儿子包裹一个硕大青翠的 “连心粽子”——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