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新宇的头像

李新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19
分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评高振龙老师报告文学集《衡水谣》

文/李新宇

我个人平时很喜欢看报告文学,它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合时代的人物原型是吸引我的关键所在。但是近年来特别出色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很多原来写报告文学的作家都放弃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营生,改写其他种类的文学作品了,也是一种遗憾。

要想写好报告文学,作者就要贴近时代潮流,紧跟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发掘文体的新闻特性,以文字体现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体现知识分子身上背负的促进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白居易在他的时代就已经谈文学创作的意义说:“歌诗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的写作更是应该如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于报告文学来说,其中的“道义”尤为重要。当然,报告文学作者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用心感悟和体验时代赋予的角色责任,这样才能写出有社会价值的、体现“道义”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时,更难的是还要写出作品的“文学味道”来,要写出让读者能为之心颤和沉迷的作品,这对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说实话,我没有见过高振龙老师,只是与高老师同为参加工信部举办的第二届工业文学大赛的作者,在线上交流群里聊了一些对文学作品和报告文学的看法和观感,得到了高老师的认同,被高老师邀请为他即将出版的报告文学集《衡水谣》写个评论,我有些诚惶诚恐,推脱未果,大概在高老师看来,我这样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纯粹热爱写作者的评价会更为客观和公正,而并未考虑我只是个没有名气的业余写作者。

既然面对如此大的信任和认可,我当认真阅读作品,尽力做好我的份内之事。我没想到在阅读《衡水谣》的过程中,我还真的被打动了,有很多地方的细节描写都展示出了作者不凡的语言文字功底。作品文字里洋溢的激情,颇为生动地再现了衡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美好心灵,这是报告文学写作最不容忽视的珍贵之处。

不读《衡水谣》,我还真不知道衡水湖的面积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能看出高老师写衡水写了很多年了,业余时间几乎都围绕着这片深爱的土地在走访、在写作,写那些和他一样深爱衡水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高老师愿意花费大量时间走访事件当事人本身就很能说明他对衡水的热爱,而这种热爱恰恰是作品好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高老师的行万里路,用脚去丈量衡水的边边角角,确实挺让人感动。细细读下来,高老师的《衡水谣》不仅让我们读者看到了衡水的“人”和“事”,还呈现出了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三个特性:报告性、新闻性和文学性。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

茅盾先生在这段文字里说得非常明白,报告文学的速度“报告”现实生活的特点要求这种文体充分地形象化,那就是说在非虚构性这一轨道上,报告文学可以展开想象,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事实、复原形象,可以有多种文体艺术手法的渗透。报告文学作品一定要具备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称得上是报告文学,否则就变成了长篇人物通讯。在报告文学的写作中,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艺术手法都可以适度运用进去,之前文学界一致公认的最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当推夏衍的《包身工》和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高振龙老师《衡水谣》这28篇报告文学作品中非常巧妙地构局谋篇,融汇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直接描写与客观介绍相结合,恰到好处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与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很多细节令人过目不忘。

全书五章分为“衡水风采”、“潮头壮歌”、“绿色田野”、“艺苑奇才”、“大爱之歌”,作者在写作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情,文字质朴无华却饱含着深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爱上了作品中的主人公,这些优秀的衡水人身上的品质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充满大爱的衡水,衡水儿女用心血和汗水用心去建设着这片热土。

《梦想,在红色土地上起飞》写河北的枣强,引言部分用“一切皆有可能”来统领,枣强的“天下裘都”之名和北京中关村共建“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经济体类型,这要怎么融合创新啊?可以说一开篇,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梦想,才能创新;想要真正创新,就要引入科学和高科技。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谋篇很有新意,成功地将读者的好奇心给吊了起来,吸引着读者一探究竟。本篇第一章的《筑梦》里运用了古希腊哲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样来写枣强的创新,以点带面,直至写到经济上“后来者居上”的枣强现在可谓“海纳百川”,八方引才招商,“凤凰于飞”,一代代枣强人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将军不负盛唐”!读下来酣畅淋漓,作为普通读者都不得不为枣强人的奋进努力而暗暗喝彩,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过程在这群枣强创业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就是时代精神,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这样的引路人,枣强的普通老百姓还愁找不到奋进和努力的方向么?还愁枣强未来没有长远的发展么?

第二章《潮头壮歌》中有一篇作品《璀璨明珠耀古城》写的是河北的成功企业家宋俊清,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很多做人品格和精神追求来写主人公,写他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写他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写他的“其路漫漫上下求索”,娓娓道来,把一个企业家本身应该具备的大格局和坚定信念表现得非常充分。文章中表现的主人公带领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各种不容易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领导者的能力有多大,所担当的责任就有多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如此,当我们读到宋俊清手里有国家专利十多项,发明多次获得国家发明大奖和科技创新奖,从最初的连本带利赔个精光到2004年投资20.5亿元筹建国内最大的聚丙烯双向拉伸薄膜工业园,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读懂宋俊清,你会明白这个人绝对不是只为了贪图个人或者小家庭的安逸,他追求的是把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就业、扶危济困、助教助残、支援灾区,这也就是感动读者的最好的作品底色。

第五章《大爱之歌》写了很多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把所做的事业追求到极致……不得不说,衡水真的是人杰地灵的一片热土,生活在衡水的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尽其心力热爱着脚下这片土地,为了这片热土挥洒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激情,《衡水谣》就是在为他们立传,为了衡水更美好的明天传播着大爱。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高振龙老师的报告文学集《衡水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如实而生动地汇报着发生在衡水的真人真事,运用语言魅力和各种艺术手法,引导我们沉浸在作品营造的艺术世界中。

有人说,想要写好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必须有比较大的格局和胸襟,还要有善良的品性和饱满的情感。“文以载道”,文字是作家表达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手段,因而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是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确实如此,越是好的文学作品,越需要真挚深沉的人文关怀,报告文学在这一点上要求尤甚。就好比不能平地起高楼而不要地基,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处处体现在篇幅的波澜壮阔与文字的激扬跌宕起伏上,假如《衡水谣》作者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那又如何能够在作品中把控、平衡、布控这众多的创作因素,做到有层次、有逻辑、有格局的有序呈现呢?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都力争在现实题材上表现出一种厚度和深度来,就好像是史诗一样,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剖析做到更真实、更深刻地探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老师曾经说过:“中国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无数激动人心的伟大事件和精彩故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出先进人物,于是‘报告文学’这一文体被广泛运用到这种‘人’和‘事’的宣传和传播上。”而这一点尤其需要创作者注意,虽然对于某一类社会问题的推进解决或者是引导前行来说,报告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很容易误导写作者走到过分强调新闻性的方向上,忽视了作品的文学性,从而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衡水谣》在写作上很好地避开了单纯追求凸显作品时效性、新闻性这一误区,较好地保障了文学作品艺术感染力,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针砭时弊,为时代和社会发展助力,这正是《衡水谣》一书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证明和体现。书中的这些主人公,不是某一个单打独斗的人,这是一群不甘平庸、崇尚奋斗的人,而《衡水谣》为他们做了最为忠实的艺术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衡水的未来会更有发展空间,衡水的明天更美好。

二〇一九年六月十八日于郑州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近年来主创方向为文学评论,多篇作品发表在CSSCI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