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庆国的头像

曹庆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2
分享

堰河叙事

堰河叙事

2021年5月24日上午,我们驱车前往堰河采访,雨后初霁,景色清新,车子在平坦的柏油路轻快驰骋,公路两边错落排列着菜园、麦地和稻田,菜园里时令蔬菜在阳光下神气活现,麦子金黄、麦浪翻滚,秧苗扎根挺身、迎风摇头。在距五山镇三公里处,车子左拐在山缠水绕中逶迤而行,一片片茶园苍翠欲滴,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将外面的喧嚣隔离开来。清粼粼的河水在山脚发出清脆的轻响,捎来山乡的灵气。此行是采访闵洪艳,他是谷城县五山镇党委委员,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身材魁梧,面色黝黑,说话爽快,为人亲和实在,老辈人亲昵地称他“闵黑子”。就是这个敦厚的汉子,怀揣一腔爱民情,带领父老乡亲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过去债务缠身、人心涣散的穷村,建设成为生态产业面积超5000亩、村集体资产过亿元、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突破亿元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最美宜居村庄”。作为湖北省和襄阳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大批党员干部前来堰河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性教育。

引才记

我们在堰河银杏山庄下车,十几年前我参加襄阳市作协笔会时曾来过这里。《茶色生香》剧组来村拍摄时,演员们分住在村接待中心对面的农家乐,导演则住在这里。银杏山庄是湖北省第一家“四星级农家乐”,目前全村农家乐发展到80多家,与民宿园交相辉映,实现从“农家乐”到“民宿体验”、从“观光式”到“度假式”转型。

堰河村版土面积16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其中贫困户59户154人。我站在山庄前了望,青山连绵,河水环绕,一栋栋青砖黑瓦的农舍依山就势,与山水融为一体。我多次来堰河调研采访,今年1月22日就来过,今天来是作补充采访。

一辆黑色轿车倏忽而来,闵洪艳从车上走下来,我迎上前去。简单寒暄,便抓紧时间开门见山地说老家不能少老乡,衔接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新活力,呼唤年轻人回归,堰河村以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吸引了像方金满、祝勇等一批年轻人回乡创业,请你谈谈他们的情况。闵书记略加思考,便打开话匣子。

方金满今年24岁,武昌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2018届毕业生,他父亲方勇也是大学毕业生,党员,打了几年工回乡创业,2013年和妻子闵洪莲在镇上租了4间门面,与人合资买了台茶叶色选机加工茶叶,做了五年,挣了些钱。后回村经营茶园、办民宿。夫妻俩起早贪黑,勤扒苦做,还学会上Q、网络销售。就在产业做得风风火火时,2017年7月的一天中午,在抽水浇茶园时,方勇不慎从河堤上一头扎到河里,溺水而亡,家里一时塌了天。方金满强忍失去父亲的悲痛,坚持读完大学,回家与母亲共同经营茶园和民宿。刚开始,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摸不着头绪。2018年春上,他面对堆在桌上的茶叶暗自流泪。母亲宽慰儿子说你只管做,销售有妈,莫怕!经过茶商批发带零售,网上销售,销路逐渐打开。

方金满慢慢学会采茶、制茶技术,掌握了茶园管理和茶叶销售本领,开始独当一面。每年五六月份他母亲五点起床赶到茶场给鲜叶杀靑,八点钟回来经营屋里一摊。方金满早晨到茶场揉捻,然后接待客商。通过自己学习揣摩、参加村里组织的茶文化培训,他逐渐做出了客源、结识了客商,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脸上有了笑容。小方大学同学陈雪梅家在枣阳市平林镇辗子村,姑娘见方金满忙不过来,2020年五月来到堰河,帮助方家母子做茶、扛茶叶包,创业的甘苦加深了彼此的感情,看到堰河不仅生活环境优美,而且发展空间大,小陈决定留下来,2021年1月18日,他们在亲友们真挚的祝福中走进婚姻殿堂。

下午我们来到民宿园,一栋栋各具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木窗木门古朴典雅。房前屋后流水潺潺,青石板路、拱形石桥相互连通,漫步其中,时光不知不觉慢下来,安逸闲适的感觉使内心开成一朵花。同行的镇纪委书记王保林介绍说30多户村民在民俗园里建起高档民俗,一户一个传统项目,带动100多人就业,可同时接待200多人入住,成为堰河高品质休闲新景点。

村团支部书记侯海燕陪同我们来到方金满家,三间两层,一层茶吧和餐饮,二三楼标间。小方中等个,穿着黑白相间的敞口衬衫,时尚而精神;小陈留着羊角辩,刘海齐眉,身着白色短袖敞口衬衫,戴着眼镜,一脸朴实。问起创业情况,小方熟练地讲述制茶流程,我听得专注,不时问上一句,他对答如流。问小陈来后习惯吗?她说我2019年元旦第一次来,感到这里环境干净漂亮,人们热情实在,每个人都有事干,都在忙事。她举例说我们家没有时间种菜,左邻右舍就不时送菜,昨天就有邻居送蚕豆米。

返回时路过村委会门前广场,想起上次在这儿遇到祝勇的情景。当时我正坐在货摊上与小方母亲聊小方,这时一辆锃亮的黑色小车驶来,熟练地停在旁边,车上走下一个中年男将,中等身材,寸头,小方母亲对我说他叫祝勇,致富能人,我招呼他歇一会儿。祝勇在我旁边坐下,等他喝上两口茶,我问起他的创业经历。祝勇告诉我他老家在丹江口市白浪镇马鞍山村,在老家时是村里电工,姨父是堰河人,经牵线搭桥,与堰河姑娘杨泽凡认识,1998年结婚。婚后在深圳从事仓库管理,干了10年,看到堰河一天比一天好,2006年回乡发展。买了两辆货车拉建筑材料,经营80亩茶园,在茶园边上散养黑猪、羊子、鸡子,建起家庭农场。2013年他把老丈人家的旧房子扒掉建房3间3层,开农家乐;2016年又在民俗园建房4间2层搞民宿,妻子在家经营农家乐,带动周边乡亲就业。姑娘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在县城阳光学校教书,儿子在读高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往工地跑,中午在工地吃饭,困了在车上迷一会儿,不到天黑不回家。说起创业经历,祝勇很感慨,他动情地说闵书记将大伙的事看得比家事重,顾了这家顾那家,为了乡亲们日子越过越舒心,他拿命在拚。可以说是堰河成就了我,闵书记一直在帮我,他对谁都这样,遇事找到他,只要政策允许,总不会掉地下。他为了大家伙的事这样拚,我们自己能不拚吗?搁以前,我操不了这么大的心,也下不了这么大的力气。环境改变人。

堰河热气腾腾的发展环境和前景,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回乡创业,在民宿园、在福源景点,好多业主都是从外面回来的。李长建和妻子赵玲玲过去在越南打工,抓住堰河发展民宿的机会,在民宿园建了三间两层民宿,注册经营“茶香酥”“堰河味道”两个品牌,收入可观。上次接待我们的村文书任雪平,这次见到的村妇联主任谢厚翠、村团支部书记侯海燕等,都是返乡创业者。

谢厚翠娘家在石花镇,1998年在深圳川亿厂打工时与家在堰河的杨文银相恋,2000年结婚,结婚时到婆家是泥巴路,不通车,嫁妆用板车拉进屋,两年里她呆在娘家;三年后分家,跑到山东金矿打工。2007年村里有了农家乐,她回家当服务员、带孩子。2018年11月进班子,2019年12月入党。谢厚翠说回来发展,收益不比外边差,不用东跑西颠,家里能照顾,我们很知足。年轻人的回归,为堰河振兴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他们多年闯荡所积累的经营理念、技术信息,在堰河大有用武之地。

共富记

时间切回到今年1月22日,中午,闵洪艳赶回来了,吃过饭,来到他家,输液架上挂着三瓶药水,村医在旁边等着。这两天闵洪艳的颈椎病犯了,头昏,胳膊也粘连,村医劝他住院,他坚持在家打针输液。村医孔庆英边挂吊针边埋怨,说在门上打针只能缓解一时,得上医院好好治治。闵洪艳说等忙过这阵,有空儿时再说。孔庆英说你回回都是这样说的,一年上头也没见你有空儿。闵洪艳无奈地笑笑,望着我说忙得不敢生病啊!

为了乡亲们共同富裕,闵书记多次放弃率先致富的机会。

高中毕业后,闵洪艳回村担任小队会计、小队长、村治保主任、村副主任,1992年接任村支部书记,面对一双双期待的目光,他暗下决心要领着大伙闯出一条富路。挣钱门路在哪儿,闵洪艳思来想去,堰河的荒山适宜种茶,就开发茶园吧。他挨家挨户作工作,动员干部群众自带干粮上山开发茶园,那年腊月,天寒地冻,山上气温降至零下几度,开挖茶拢时,一锄头挖下去,只看到一道白印印。闵洪艳和村民就用钢扦钻,拿八磅锤敲,用火烧,个个双手红肿。三年时间,堰河人以拚命三郞的精神,硬是在九山十八坡上建满了茶园。

1998年闵洪艳被镇党委调去领办镇茶叶公司,头三脚踢开,“玉皇剑”茶迅速叫响并打开市场,他的年收入达到10万元。

2001年,堰河村债务缠身、人心涣散,领导班子集体辞职,乡亲们找到镇领导,“叫闵黑子回来吧!”闵洪艳面临艰难选择,回去吧,一个月就那么点津贴,不回吧,乡亲们还在受穷。一人富了不叫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选择回村,并带回茶叶经营的先进理念。带领大伙加大茶园改造力度,发展有机茶,茶叶品质大大提升,全部通过有机认证。

茶园建得好,茶叶还要卖得出去。这一年,闵洪艳带着六个村民,扛上七麻袋茶叶,坐罢汽车坐火车,辗转一个月,来到陕西省白河县冷水乡。正在集市上吆喝,冷不防被乡税务所当成茶叶贩子扣留。好说歹说不放人,回到谷城开来证明才放人。七麻袋茶叶卖了七千元。凭着上乘品相和跑瘦腿、磨破嘴的劲头,销路逐渐打开。

村民们手里有了活钱,第一个愿望就是要盖房子,为防止无序乱占乱建,闵洪艳提出盖房要不开山、不占田,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并请来专家设计出与堰河地形地貌相协调的民居,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虽然住进了新房子,但生活习惯没改,随手乱扔乱泼乱倒,房前鸡笼、屋后猪圈,杂物乱放、垃圾成堆。村民李华同新房落成,远在深圳工作的姑娘乘兴而回,可住了3天就要走,她说房子盖得不错,但到处又脏又乱,住不惯!这件事像小山一样压在闵洪艳心里,他抓住共建小康村和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试点的机会,从垃圾分类着手改变脏乱差的陋习。当时有的发牢骚说怪话,有的观望怠工,闵洪艳排除干扰向前推进,一个星期后,村里所有陈年垃圾全部清走。随后建沼气、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渐渐地村民改掉了乱丢乱扔的陋习,养成了及时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学说普通话的新习惯。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堰河山绿了,水清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树木葱郁,清流淙淙,树上有鸟,水里有鱼,日子赶上来了,2015年堰河村荣获湖北省环保政府奖。

当堰河小富之后,闵洪艳琢磨要使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靠单一的农业经济不够,得寻找新的增收门路。堰河翠绿的茶山、清澈的河水、恬静的田园风光,令城里来的人惊叹,他们喜欢堰河,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本。2004年春,在村民代表会上他提议开办农家乐,发展旅游。他带领村民外出考察,把村里老茶场场房进行改造,动员村民承租,可一个月过去了,无人报名。闵洪艳就对妻子李桂茹说你来办,妻子只好不情愿地接过来。开始客人少,半年亏损两万多元,妻子吓得要关门,闵洪艳又磨破嘴皮劝她撑下去。渐渐地,回头客多了,游客一波接着一波。看到农家乐赚钱,想办的村民就多了,有的盯上了李桂茹承包的农家乐,闵洪艳又劝李桂茹退出,让给村民承包。

2007年初,闵洪艳号召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旅游开发和管理,他大会小会动员村民参与,但过了七八个月,响应者廖廖无几,闵洪艳只好自己出资注册成立玉皇剑堰河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很快实现盈利。就在合作社收益蒸蒸日上时,2008年闵洪艳果断将它改为集体性质,成为村里经济实体,村民们看到合作社带来的真金白银,纷纷入社,每年分红达50%。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尤其是享受政策性兜底的低保户、五保老人,无偿给予配股,参与合作社分红。经过3次扩股,村民全部入社。合作社对旅游市场实行价格、服装、设施、标准“四统一”,有效保障了接待质量。依托乡村旅游产业和合作社,村里采取3个“三分之一”帮扶贫困户:三分之一发展旅游项目,提供信息、资金支持,三分之一用项目带动,加入旅游服务队伍,三分之一因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一对一帮扶。

初心记

作为谷城革命老区县重要组成部分,堰河是留下无数革命先烈足迹、熠熠生辉的红色土地。1931年5月13日,贺龙率红三军主力从保康县马良坪突破重围,转战谷城,5月15日抵达紫金观音堂,与薤山游击队会合,播下革命火种。闵洪艳小时候听住在坡上的四爹和其他老辈人说红军战士扛着“老汉阳”,穿着草鞋,从堰河“二里坡”经过,见到百姓和霭可亲,嘘寒问暖,老辈人称“二里坡”为“红军路”。1948年7月,解放军85团战士韩书林,在剿匪战斗中负伤,留在堰河百姓家养伤,伤情好转,清早给房东挑水,被土匪发现遇害,尸体抛在河里,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含泪安葬。闵洪艳上小学时多次扫墓,2013年清明节谷城县委县政府在堰河关山为烈士树碑立传。1949年4月,解放军85团团长王希林率部在堰河西边的黄山垭剿匪时壮烈牺牲。王团长本已调任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见谷城西南群众还在遭受土匪的祸害,主动要求等剿灭土匪再去赴任,却血洒黄山桠,群众悲痛万分。堰河东边的九里岗村,是谷城县县级党组织诞生地。共产党员、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在堰河来来去去,革命火种经久不熄,王希林、韩书林烈士的事迹感动着一代代堰河人,人们心中深深播下对共产党和人民子弟兵的感激和热爱。

当谷城第一次解放、敌特土匪猖厥、斗争仍很激烈时,饱受革命风尚熏陶的闵洪艳父亲闵代珍,立即投身农会工作,带路、送信、发动群众,动员村民起来剿匪反霸,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1949年7月,在谢湾一家农民的菜园地里,鲜红的党旗挂在黄瓜架上,闵代珍和另外七位同志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从此他把一切交给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他不变的信念,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清正廉洁是他对家人的谆谆告诫。他对闵洪艳说“不把家乡建设好,我们父子两辈人对不起堰河!”。闵代珍是堰河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抽出去搞土改,修建南河电站时担任指挥部后勤团长,回村后担任护林员。

闵洪艳说父亲穷得硬气,丁是丁卯是卯,与村民打成一片,谁家有事抬脚就走,谁家有活挽起袖子就干,但原则问题从不含糊。儿子当支部书记,在外面争取了很多水泥,父亲浇铸猪槽需要二三十斤水泥,都不找儿子要,自己想办法。公路修到家门口,大多数村民顺便把门前场场硬化了,但老支书始终不张口。闵代珍当护林员时,视森林如生命,六亲不认。一次亲亲的老俵在山上砍了点柴,他碰到后硬是给拦下,佬俵以为说上句把软话就能脱身,谁知好话说了一箩筐也不管用。让侄儿说情,老支书仍不松口。闵洪艳上高中时,家里房前屋后是集体苞谷,进出门要穿过苞谷地,手一伸就能够着。弟弟饿得慌,掰了一个苞谷坨,父亲看见又是训又是打。

闵洪艳公私分明、治家严谨,要求子女们凭自己的本事和努力闯出一片天。儿子闵恩泽,武汉科技大学网络安全专业2007年毕业。毕业后在大企业干了几年,看到家乡发展急需网络人才,就回来在县城经营堰河香门店,义务为堰河旅游合作社负责品牌运作和市场开发。2020年春,他利用“832农产品销售平台”推销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一千多万。闵恩泽2012年“七一”在镇里集体宣誓入党。村里建民宿园时,儿子也想在民宿园盖房,抓阄时也抓住了,但屋基有限,闵洪艳给儿子作工作,动员他让了出来,事后儿子与别人喝酒时说起此事还委屈得哭了一场。闵书记姑娘闵谷月华农毕业后在家开农家乐,靠自己的双手自立。

闵洪艳说当村支部书记第二个月,村电工找到他说,下个月你们家的电费就不交了。他说为什么?电工说过去就是这样的。他严肃地说,从这个月起,所有村干部、组长,一五一十交电费,不能平摊给群众。一名村干部认为是小题大作,他说这可不是小事,群众不知道,知道了,要骂。讲罢这件事,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地方想发展起来,正人先正已,立身之本就是不贪便宜、不侵害群众利益。

他说我对执行政策把得比较严,过去一段时间,有的把集体山场、集体地写在个人名下,领取奖补,堰河村有的干部也动心了,想搞,我坚持住,不松口。清理时全村没有一个干部出事,都庆幸我当初不松口,他们才没有犯错误。

堰河美丽蝶变,村民们眉眼里全是笑,各级领导来了,专家学者记者来了,一波接一波的游客来了,鲜花、掌声、荣誉纷至沓来。村党委被授予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闵洪艳三次进京出席表彰大会:2009年10月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观礼,2018年10月赴京领取“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21年2月进京接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保持初心,家里家外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百姓。他动情地说我一生的梦想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把村里的事当成家里的事来办。

村口传来汽车的声响,又一波客人到了,我起身与主人告辞。站在街心四望,造型精致的太阳能灯把村庄照得一片明亮,三三俩俩的游客在村街漫步,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不远处传来优美的旋律:“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里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歌声扣人心弦,让人不由得也跟着唱起来。

(原载谷城县作协《谷风》杂志2021年第2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