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庆国的头像

曹庆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26
分享

中秋月

一夜秋雨,早上起来,雨停风息,下得楼来,桂花清香扑鼻,似乎一夜之间,小区里的桂花满树绽放,细碎的花朵带着这个季节特有的香甜。我站在树下做了几个深呼吸,微微沉醉。小区过去是校园,错落分布着桂树、银杏、广玉兰,我寻着桂花树一路数过去,共有21棵,满院桂花香,中秋节托起中秋月,带着清新美丽的容颜。

说到中秋月,马上想起月宫、嫦娥、吴刚、桂树、玉兔,那是小时候望着圆月、吃着月饼听大人们讲的,听得津津有味,就仰着头注视月亮寻找,夜空清澈,月亮又大又圆,星汉灿烂,令人遐想。这样的仰望和想像,使人的心变得多情而温柔,夜里做梦,梦见皎洁的月宫,仙女们围着孤寂的嫦娥翩翩起舞。

向往激发动力,探索创造奇迹。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首批入住人员。在离地球38万公里之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分别登上月球正面和背面,嫦娥五号月宫取宝、将1731克最年轻的月壤带回地球,圆了华夏儿女“举杯邀明月”的浪漫想象,寄托着天人合一、团圆吉祥的美好愿望,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又迈出一大步。

七夕是仰望星星的恋歌,中秋是礼赞月亮的恋曲,寓意团圆的心理诉求、圆满的精神追求,洋溢着扣人心弦的诗情画意,演绎出多少感天动地的美好传说和人间真情,给予人温暖和智慧,激励人热爱和追求理想的生活。月圆象征着理想的圆满实现,它具象到中秋节的时令零食就是月饼。吃月饼既是一种味蕾享受,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仪式、一种季节记忆、一种情感体验。正是小时候对月饼的味觉记忆、听到的神话故事,连同故乡的山川风物、所阅读的文学名著,浇灌了我年轻的心灵,催生着追求和拥抱真善美的步履,以至于每年的中秋节都成为我调适自我的窗口、焕发热情的驿站。在田野一片金黄的芬芳中,刚刚过完七夕又接受银色月光的抚慰,重温月亮文化的似水柔情,能不怦然心动、对养育我们的日月山川和先贤亲人表达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中华民族有独特的月亮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讲阴阳,称月亮为太阴,认为月亮与太阳分别代表阴阳两极,祭月之风由是产生。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阴睛圆缺、变化不居,人们就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细致地加以区分,并贴切而诗意地以朔、望、晦指称,以上弦月、下弦月、满月形容,以月芽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比喻,在不同形状的月亮上寄意自己复杂而甜蜜的情感。面对当空皓月,人们既敬且亲,向她倾诉心里的秘密和期盼,托她传递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和祝福,祈望得到她的保佑和庇护。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月亮敬畏之心减弱,亲近和欣赏之心增强。古时祭月原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满月时分,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的满月日子,是夜天清云淡、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遥望月亮,想像中的嫦娥、吴刚、桂树、玉兔隐约可见,于是中秋节就确定为阴历八月十五。

大自然威力巨大,但有自己的调适能力,人类只有掌握并顺应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对月亮运行规律的认识表现了中华民族好学善思、顺应自然的睿智,而赋予月亮以人文因素、以月寄情寄思,则彰显了华人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精神气质,这也是中秋节连绵千年、与每个家庭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奥秘,多情善感又相互热爱的炎黄子孙把中秋节装扮着妖娆多姿、楚楚动人。

登高人近月。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到高处观赏月亮,放眼眺望,月光如水银泄地,晶莹剔透,桂花喷香,随风四溢,如此良宵,酒兴诗兴油然而生。对月畅饮、吟诗为文,是中秋节带来的莫大雅兴和享受。临水月近人。古人认为“月之精生水”,水与月密不可分,所以中秋赏月多临水,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仿佛伸手即可捞起。为亲近月亮而登高和临水,合称登临,是一种美妙的意境,引起多少文人雅士激情澎湃,以嫦娥和月宫为描写对象的名篇佳作珠联璧合。

相传古时候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高温难耐。后羿挽弓射掉九个太阳,温度变得适宜。王母娘娘奖赏后羿一颗灵药,说夫妻分享皆可长生不死,如果一人独享可升天成仙。后羿既舍不得抛下爱妻嫦娥独自一人上天,又不愿爱妻嫦娥一人上天。委决不下时,就把灵药带回家隐藏起来。心术不正的蓬蒙登门入室,逼迫嫦娥交出灵药,危急之中嫦娥取出灵药一口吞下,身子立刻飘离地面,飞向天空。因为她眷恋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变成月仙。人们不落忍嫦娥过于寂寞,便有“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与她相伴。桂花为中秋节流丹溢香,月亮里有一棵桂花树,桂花树下站着手持斧头的吴刚,因他在学仙时有过失,被罚到月宫上砍桂花树,规定什么时候砍倒、什么时候罚期结束。然而,这棵月桂有仙气,随砍伤随愈合,任吴刚怎样砍也砍不倒。如此一来,月亮也有了“桂宫”“桂魄”的别称,又有了“蟾宫折桂”的神话和成语。相传玉兔是咬住嫦娥的裙子而被带上月宫,它帮助嫦娥捣药,想再制出一颗灵药,让后羿吃了飞上月宫与嫦娥团圆。

嫦娥奔月表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追求创造、善于逐梦圆梦的伟大精神,今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小康已经全面建成,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以飞天,可以登月。中国登月卫星就叫嫦娥号,不但能登月、在太空开展科学研究,还能回家团圆,还有玉兔号月球车在那边相帮。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月圆人圆”。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圆、合、和相通相融,从月亮圆满到人间团圆,中秋节所演绎的神话故事,指向崇尚亲人团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骨肉团聚的心理诉求,它是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写到这里想起1982年中秋,我参加工作第二年,跟县委领导在农村蹲点,那年尽管遇到暴雨水灾,但雨住水消后大伙抢时保收,稻谷等秋作物收成依然不错。这时中秋节到了,村民手里也有了活钱,就从集市上拎回月饼、酒肉,富富实实过个节。轮到一家农户吃饭,他两个小孩嘴里吃着月饼,手里又拿着一个,父亲见状对他们说:莫慌,有得你们吃的。随手塞给我一个,并指着月饼对妻子说:你也吃啥!妻子说:慌啥—让孩儿们先吃!他不以为然地回应道:如今不同于过去,只够孩儿们打牙祭。说着伸手把月饼递给妻子,自己也拿起一个。他边吃月饼边对我说: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没断过顿。只要政策不变,莫说中秋吃月饼,就是平时想吃也不难。我对他说:政策得民心、顺民意,怎么会变呢?要变,只会越变越好!我们走到哪里,乡亲们看见总要热情地邀请到家里坐,又是倒茶递烟,又是留吃饭,希望的田野一片欢声笑语。我用领到的工资买了两斤月饼送回家,父母对日子充满欣慰和期待。

我们带着无尽的爱与向往,活在循环往复的四季中,在春夏秋冬的陪伴和呵护下,我们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冷暖与共,以内心的温度彼此守望、互相敬重。每过一次中秋节,就重温一次亲情、增加一份人伦责任和家国情怀,也增强着对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热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