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访甑山禅林寺
那是仲夏的一个下午,已临近傍晚了,太阳离地面还有一竿子多高,微风习习,甚是凉爽。昨天才下过一场透雨,空气湿漉漉的,有股水汽的味。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丝丝白云,行道树苍翠欲滴。
这几日,单位有些忙,双休日都没能休息。这不,刚刚完成了手头的工作,腰酸背痛的,就想活动活动筋骨。趁着天色还早,就决定走着回家,可走到半途,手机突然地响了起来。打开一看,是乡镇上的一位朋友,说他刚买了新车,来县城办事。现在事办完了,想约我到甑山禅林寺去看看。
朋友可能是新买的车吧,手还有些痒,想找机会多练练。也有可能是他真的想去看看风景,散散心,毕竟那里是我县著名的风景区。
甑山禅林寺,离县城并不远,区区的三、四公里,交通很方便,就在314省道旁。听别人说过,那里有著名的甑山生态园,风景相当的不错。高档酒店,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是一处集餐饮、休闲、健身、商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出入那里的大都是经商、办公司的有钱人,也就是所谓的大大小小的老板,官员们的身影也不少。他们在这里举行各式各样的商务活动,联络彼此的感情,平头百姓去那里的却很少。
我是个实足的平头百姓,又天生的有些孤僻,虽对身边的风景十分向往,但那里已是别人的天堂,就心生了懒念,虽然很近,但一直没有到那里去看看。
没有去看,并不代表我不关心那里,对甑山禅林寺还是早有耳闻。她最初兴建于唐代,是一座禅宗派丛林式寺院,规模弘大,有房屋九十九间半,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十大古寺之一。
不过,她却有些命运多舛,多次被毁于战火。但她的生命力似乎很旺盛,屡毁屡兴,每每从断壁残垣中站立起来,再次获得新生。她的得名,缘于其身后的那座“状如袍笏贵人”,壁立千仞的甑山。
山因寺而显赫,寺以山而得名。甑山生态园则更是借助古老的寺名,在她的近旁,近几年才修建起来的一所庄园。当然,这里很快就成了一个新的景区。
车像一条游鱼一样,悄无声息的滑进了生态园。一条曲曲弯弯的大道,将园区分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景。左手边靠山的这边,是一排排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别墅,右手边低洼处,是游乐、采摘的体验区。园内是满眼的翠绿,鲜花怒放。我由于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就叮嘱朋友将车一直朝前开,直抵了山脚。
从车里走了出来,发现太阳似乎失去了热情,她变胖了,也变红了,沉重的有些快撑不住了,落到了山尖之上。在这霞光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静谧、安详,别有一番风味。这个时候,已看不到其他游人了,这正合了吾意。
我俩都是第一次来,潜意识中都认为,甑山生态园和甑山禅林寺是一回事。就是不在一个园区,也肯定是紧挨着,能够互通。后来才发现,这想法确实是错了,两家近邻是不错,但有不同的出入口,要想从园区直达禅林,那是不可能的。必须得退回去,再从另一个入口,才能到达禅林寺。
落脚的不远处,就有好几口山塘,位于山凹之中,面积还不算小。有的塘中还有小“岛”,塘埂上的杜娟花,似火焰般的怒放。我不假思索的抬脚就向那盛开的杜娟花奔去,朋友只好紧随其后。
漫悠悠地沿着塘埂踱着步,脚下是松软的泥土,眼中是色彩缤纷的树木花草,鼻中嗅到的是甜润清香的空气,真是神情气爽,惬意极了。如果我要是个诗人,就一定会面对着大山,炽热的大声喊出心中的诗句来。可惜我什么都不会,既不会唱,也不会画,又是个稍显内向的人,只能在嘴中“咕嘟,咕嘟”,自言自语的说了些谁都不能听懂的腹话。
朋友有些诧异。一脸的疑惑,这一路自言自语的,说了些什么呢?他哪里知道,连我自己都不知说了些什么。面对美景,词穷,智残,不能有所表达,只能是感慨。突然间朋友大喊了声:“快看,快看,前面有好多只大白羊,好大的羊。”
他这一声喊,就将我的视线,引到了远处的“大白羊”上,那里还有几个人在吆喝。站在原地定定的看了几眼,突然的我笑出了声。这哪是什么“大白羊”,而是几只矮脚马,朋友是“指马为羊”了。朋友不信,要近去看看,可隐约中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突然闯入了我的视野,她肯定就是大名鼎鼎的甑山禅林寺了。
我不想验证那“羊”了,就直奔寺庙的方向而去。可走着走着,就被一道铁栅栏阻住,过不去了。我有些沮丧,怎么就不能在此留道门呢?无奈之下,只好退了回来。可就在退的过程中,眼尖的我,发现隐在树后的一处栅栏,有一个缺口,容得了人进出,这使我大喜过望。
钻出了铁栅栏,已经是暮霭笼罩,待走到寺门前,就有些隐隐约约的了。这时,寺门已紧紧被关上,我俩进不去了。驻足在寺门前,横额上“甑山禅林”四个大字,还能够看的清楚。不能就此罢休,一定要进去看看,不然就白来了一趟。好在寺门的两旁,还可以绕进去。我俩就壮着胆,从旁边“溜”了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一亭,池中的水波不兴,清平如镜。近旁的竹林,如同翡翠,清风偶尔吹来,就如同飘荡的翠旗。阵阵的涛声和“叮叮”的风铃声,宛如僧众们低沉的诵经声,仿佛要将人带往某种幽秘。
沿着山道往前走,远处的大雄宝殿,古朴典雅,气派非凡,仿佛是一座高高的摘星楼,飞檐直冲云霄。但走近了,却发现大门紧锁,看不到里面供奉的众多菩萨神像了,很有些遗憾。
寺中的道上空无一人,在这寂寥的山寺中行走,竹木蓊郁,松柏苍苍,山花似锦,绿树成荫,好一派乡村田园风光。寺院中的庙房,古典端庄,僧房、斋堂青瓦白墙,各种功能的建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仿佛是神来之笔。
从寺门一路向上,给我的感觉,整个寺庙就像一把巨大的太师椅。椅背就是那后面的高山丛林,错落有致的寺内各种建筑,就建在这椅面上。
暮色之中,整个寺庙显得朦胧、深邃而神秘。山色与古刹,相得益彰,清秀俊朗之中,出落得不带一点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