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年前写下《桂东有条“崔公路”》后,心里就一直想着一定要找个时间,去那条“志书明确记载,民间口口相传”的古道上行走一番,既看个究竟,更为早已淹没在岁月烟云中的“崔公路”碑选个址,争取重新立起来!
心动就要行动
2023年10月23日一早,笔者与宁德市蕉城区秋谷书院文化促进会崔立勇会长父子,及地方文史爱好者张兴旺等一行四人,驱车近千公里,直奔湘东南。傍晚到达桂东住上一宿后,次日上午在当地崔氏宗亲崔显标、崔建雄陪同下,又沿着蜿蜒的山道向78公里外的八面山进发。我们首先拜访“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说明此行意图,寻求支持帮助,受到黄志宏书记、邓海涛副局长热情接洽。简单座谈并向该局赠阅相关书籍后,黄书记便委派业务人员,带领我们迈向“崔公路”,去体验三百九十多年前的艰难路程。
这是笔者与立勇会长时隔四年后,第二次到达“崔公路”起始段的“八面山村”(又称“军营铺”或“金银铺”村)。短短几年功夫,这个原本人烟稀少的小小村庄,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客无食处、鸟不见影之地,如今竟餐馆林立、民宿遍布。据说每年夏季,游客蜂拥而至,既避酷暑,又享天然氧气,且每人每日据说仅需120元,即可食宿无忧。趁着午餐前,我们再次访问四年前96岁、今年正满百岁的黄汉兴老人。他只是比之前更清瘦和衰老了些,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在一根接一根吸烟中,老人不仅再次深情讲述“崔公路”的传说(讲得与四年前丝毫不差),而且还补充了一段新的记忆。他记得他爷爷曾经讲过:“小乌溪从前有一座两开间的石庙,约二十平米,是供奉崔大爷的。崔大爷是县里当官的!”据说昔时当地民众称呼“县太爷”为“大爷”,这位“崔大爷”显然即指修筑“崔公路”之“崔公”。可惜1958年石庙被毁了!
深秋的桂东,本当寒意十足,但此刻却热情高涨一般,中午时分依然骄阳似火。我们一行顶着烈日,拄着竹杖,迈向这条早已耳熟却未曾涉足的古道。或年久失修之故吧,古道除少部分路段石阶完好,一些路段偶有不规整石径外,多数路段皆为土路,无法看出原貌。即便位于八面村的起始路段,亦为羊肠小道,且多处垮塌。我们见到的残留石阶,都在上行路段,宽约一米之内,阶面多以两三石块拼接而成,长度仅存大约百米。登到海拔两百多米高处,有一仅留残垣的石亭。过石亭就进入保护区,古道也由此转为下行。好在保护区内古木参天,树林阴翳,时有徐徐清风和潺潺流水驱散热浪,故而不觉有淋漓大汗,但脚下的道路却愈加艰难。不仅退行性关节炎及腰椎间盘突出刚有缓解的笔者需要竹杖支撑,同行的各位也不例外。有些乱石路面或被腐叶覆盖,或被水流浸润而布满苔藓,更是举步维艰。即便竹杖在手,也要小心翼翼。一路先上后下的这段山岭,据说仅约两公里半,我们走走停停,却耗时近一个半钟头,方才到达“小乌溪”。
“小乌溪”当然有溪,沿途相伴而下的细流,也汇入其中。溪流两岸形成一路下来首次见到的小盆地,其面积约有数千乃至上万平米。密林中多有石基遗迹,可见当年应有多座建筑。那里的林木都不太高大,也说明其植根不久。林间至今仍有一座占地二十来平方的小土房,我们不敢贸然进入。但见其瓦屋面尚无破损,似乎仍有用途。
限于时间与体力,我们仅在小乌溪的林间空地上边看边休息了一会儿,便原路返回。据说再往前便是传说中的“九曲十八弯”,而后还要徒步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资兴青腰界的“烂柴坑”。同治《桂东县志》记载,由于“崔公路”大大便利了桂东、兴宁两地交通往来,民众感恩戴德之下,便在“烂柴坑”树立“崔公路”碑。后来不知何年何故,碑石不见了踪影。我们本想到那里看看,但既然客观条件不允许,只好暂且放下!
穿越时空隧道
这位“崔公”到底是谁?为何历经将近四百年了,还如此令人念兹在兹?
他不是别人,乃福建宁德崔氏先贤,名讳世召者是也。其字征仲、号霍霞,生于隆庆元年(1567),卒于崇祯十二年(1639)。要是说起他的人生际遇,恐怕比八面山“鸟道”还要坎坷曲折。明明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未登第时已著才名”,偏偏科场上屡遭挫折,竟困于诸生二十余载。直至万历三十七年(1609)四十二周岁时,才得中举人。此后三次赴京竞试,又都无功而返。天启五年(1625),依民间习俗已六十寿诞、按现今制度亦已临近退休时,方得授江西崇仁知县。而正值其大显身手且“颇著能声”(道光《崇仁县志》)之际,一心巴结阉党的南昌官员,闻其诗才,竟专程持尺幅,为魏忠贤生祠向他求联。这在一些人眼里求之不得的“好事”,他却不仅“不肯为逆祠出手”,还严词呵斥此等有辱清白之举,并因而险遭毒手。若非崇祯改元而大赦天下,使之得以生还,就没有后来什么事了。但也许天意使然吧,本已心灰意冷而决意归隐的崔公,仅隐居半年多就再次接到朝廷诏令而赴京谒选。
崇祯二年(1629)夏秋之际,这位幸免于魏珰魔手的花甲老人,被委任为境内“万山环拱,层峦迭障”的湖广桂东知县。老人不顾道阻且长,领命从京城一路南下,沿途目睹魏珰乱政后的破败景象,不禁为百姓疾苦与风雨飘摇的河山而长吁短叹。历经数月紧赶慢赶,好不容易终于踏上桂东地界,跋涉于山重水复之中,羸老的身躯早已疲惫不堪。但这毕竟是他仕途的第二站,况且还是劫后余生而有之。万分感慨之下,那一刻面对他乡别样的深秋,顿有诗情涌上心头,便昂首咏道:“蹑磴身穿灌木中,何来幽鸟叫虛空。眉尖不尽停车兴,十分青山九分紅。”(《晚秋途中》)声情并茂的语调,在静寂的空山中久久回响着。一方陌生的山水,仿佛深知其心境似的。
那时的桂东,偏远闭塞、民生凋敝姑且不论,一个令人咋舌的难题很快让他寝食难安。那就是当地民众之“行路难”,大大超乎其想象。虽然他远在万水千山之外的家乡也三面环山,但无论山之高还是势之险,都无与比拟。尤其此地西面之山,因“四山矗峙,碍日遮云,行者自麓跻顶,复由顶下坡,上下往复如是者四,名为八面山。”其最低海拔860米,最高主峰2043米,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山中“峭壁万仞鬼斧劈,鸟道飞悬不盈尺。”“上有三伏层阴之积雪,下有万壑聚吼之流泉。”“密林深谷,鲜苔滑屐,藤蔓牵衣,上陟近天,下临入地,行者顶踵相接,不觉目眩心惊。”此山之惊险奇峻,由此可见一斑。民众因此而感叹:“上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路有难于蜀道者,如郴属宁桂之交八面山是也!”崔公初次见此,也不由心头一怔而倒吸一口凉气。他在《过八面山》中吟道:“浪说人歌蜀道难,朅来身窜暗云端。去天绝顶宁多路,拔地空崖不记盘。似有鬼啼秋惨澹,杳无鸟度晓高寒。始知叱驭真豪爽,十日招魂梦未安。”如此惊心动魄的情景,着实令人咋舌。即便对于一向喜好寻山问水的崔公而言,恐怕也从未有过。
但他偏有一股韧劲。一个宁死都不屈者,岂会轻易被困难吓倒?在认真而反复对实地勘察、分析和研究后,他很快就有了思路与方案。决定在原有勉强可达兴宁(即今资兴市)的“旁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为此,他几乎倾囊而出,并争取多方捐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硬是将一条“鸟道”,变成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宽敞石阶,腾龙般蜿蜒于八面山上。他看民众兴高采烈的样子,也不禁喜笑颜开。内心仿佛一块巨石落地一般,苍老的脸面随即舒展开来。为让长途跋涉者便于歇脚,他又在“小乌溪”重建茅庵。修讫即咏《憩庵新成和黄素翁韵》,诗曰“何年悲废址,小憩忽新庵。溪抱霞千片,山藏月一龛。寒炉嘘梵呗,老木迟征骖。六度津梁事,唯君可共参。”并题联道:“峰高八面路何崎,鹫岭中分一壑;佛在寸心修即是,普陀遥指诸天。”一幅生动的景象与一份快慰的心情,跃然纸上。作为“文学政事两擅其优”(康熙版《湖广通志》)者,崔公在桂东的诗作很多。据学者统计,至少126首。仅八面山之作,就不下五首。首首都令人深有感触,恍如身临其境。
这样的“崔公路碑”
应该尽快重立起来
“桂东有条‘崔公路’”为人们熟知后,无论崔姓族人还是有识之士,都深感一个封建社会没落时代的小小县官,能有如此为民情怀,实为难能可贵,并纷纷提议:“这样的“崔公路”碑,应该尽快重立起来!”百姓心中有杠秤,一个四百年来都未曾走出历史记忆之人事,得有多么重的分量啊!虽然有形之碑早已无影无踪,但无形之碑却从未有失。
若非有此共识,桂东县政协的胡海波主任不会那么用心为我们提供联系之便,素不相识的邓海涛副局长不会那么热心相助,正忙于主题教育的黄志宏书记或许也不会拨冗相见,更不会早早掌握如此丰富的“崔公路”相关历史与记载。我们当然也不会如此兴致勃勃,三天行车1920公里。但是,当走完这段“崔公路”,并获悉此路平日已人迹罕至,唯有护林员与茶农茶妇们不时走走时,笔者内心不免困惑:该将此碑立于何处为好呢?其原址“烂柴坑”吗?显然过于偏远!立于鲜有人迹之地,其意义又大打折扣。总不能因此放弃吧,假如久而久之历史断开记忆,岂不可惜?笔者就这样边走边想,边仔细观察,却始终苦无良策。直至折回“八面山村”时,看到路口村边一块不大的空地,才独自久久寻思:能否勉强而为之,将“崔公路”碑立这里呢?而除非此处,还有更好选择吗?毕竟该村已是新晋网红村,此举既有利于让更多人认识“崔公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可贵精神品质,又能增添旅游文化魅力,岂不相得益彰?只是觉得那块空地确实小了些,恐难立出理想的效果。且该村行政管辖归属地方乡镇还是保护区管理局,也需要弄清。
带着这些不决之犹豫,估摸着可以在下班前赶到保护区管理局讨教求解,便急忙上车赶路。但人急路不急,汽车在黄昏曲折的山道上时快时慢地蛇行。遇到施工路段,还得乖乖停下。结果当我们再次踏进保护区管理局大门时,夜幕已悄悄降临。在办公室等候已久的黄书记和邓副局长,不得不延迟下班。好在他们对此充满了理解,仍然给人以满满的亲切感。在耐心听取考察感想后,黄书记仿佛早已心中有数似的,把接下来的每句话都说到了我们心坎上。他说在利用我们往返“崔公路”之间隙,又抽空翻阅《崔世召集》和《宁川崔氏宗谱·文论卷》后,可以考虑将再立“崔公路”碑之想法,纳入该局正在规划的八面山乡村振兴方案中。路碑就立在笔者所说的那个“路口村边”,同时尽力修复破损严重的起始路段。而其紧邻的村道下正计划修建两个凉亭、一条长廊,到时将“崔公”八面山之作展陈于长廊内,将“崔公路”之来由简介于凉亭中,形成集“‘崔公路’碑”“崔公诗廊”“‘崔公路’记”于一体的文化景观线,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让山川因历史而厚重,让历史融山川而焕彩,可不就两全其美啦?黄书记一席话,说得笔者疑虑顿消,说得大家喜不自禁,我们因而也有了不虚此行之感。
桂东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森林覆盖率达81.9%,夏季平均气温23度左右。据悉县域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2.5万个,最高瞬时值达15万个,为世界“负氧离子含量最高之县。”暑假高峰期,每天都有两万多名游客涌向桂东,全县上千家宾馆民宿常常供不应求。又听说八面山的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波荡漾,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野果满山。如此生态景观下,要是再赋予文化内涵,岂不更加令人向往?而“崔公”如若泉下有知,从前“难于蜀道”的八面山“险途”,如今却大有前途,能不笑出声来?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