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世敏的头像

陈世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5
分享

嬗变

当地人打听客从何来,就问客是岭东人,还是岭西人,这个“岭”指的就是鹃岭。鹃岭不远,从山阳县城东行不到十公里即至。

其实,从地理上讲,鹃岭是个分水岭。从鹃岭往东扯出的河叫银花河,一路七弯八绕汇入了丹凤县地界;从鹃岭往西拽出的河,由于流经县城,所以叫县河。县河一路收编沿途支流合作一股,浩浩荡荡流经漫川关,最后进入湖北境内。

我的人生画卷,就在岭东的银花河和岭西的县河上展开。

1

从鹃岭东行大约30里地,银花河在这里扭动了一下婀娜身姿,绕出了一个河湾,滋养了一河两岸的村民。由于两岸的村民多姓陈,这一河湾便叫陈家湾。这里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老家。

本来两千多人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和和美美地生活,但银花河硬生生地把村子劈成了两半,一半在河南,一半在河北。

我家住在河南,村里的小学在河北。上小学时,河南的娃必须天天经过银花河。那时候,我对银花河的感情是复杂的。20世纪70年代末,银花河的水旺得很,一年四季,川流不息。冬春两季,降水稍少,即使瘦了身的银花河也有十多米宽。村民砍了公路边的三棵大杨树,用铁丝拧到一起,搭在河床两端,上面铺了苞谷秆再拍几锨沙土,就是一座桥。

上学的日子,每天从木桥上至少要往返4次。但过不了多久,桥面沙土尽漏,过桥不是脚从树棍间隙跌落,就是鞋子掉进河里。待到箍树的铁丝散掉时,有人就偷偷把散了架的杨树拿回家当柴烧。三棵树的桥变成了独木桥,后来那根独木也不见了,上学时我们只好脱了鞋提在手上蹚过河去。

寒冬腊月,脱了鞋袜,踏进河里,冰冷的河水像刀子一样在腿脚上割。每次走到河边,小伙伴们都哆嗦着不愿下河,直到学校的预备铃声响起,才赴汤蹈火般地蹚过河去。为了减少蹚水次数,我们结伴轮换着背过河,但有时就滚到河里浑身湿了个透。小伙伴们的腿脚常常裂出血红的口子,像一张张干渴的嘴。我们诅咒这刺骨的银花河水,但银花河装聋作哑,我行我素,依然不舍昼夜。

到了夏季,天气炎热,我们不需要桥了,银花河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下午,早早就放了学,在河拐弯处有个卧牛潭,潭水晒得热热的。我们三下五除二就脱了个精光,扑里扑腾跳进潭里,蛙泳、仰泳、狗刨……激起一潭白花花的浪花。

游累了换个玩法,我们玩“漂面片”。在沙滩上用石头画一条线,十几个光腚小子站在线后,从河滩上捡起石片猛地向水面抛去,石片在水面激起一串串水花,水花多少决定着输赢。赢了的欢呼雀跃,输了的不服重新比试,银花河成了我们的水上乐园。

秋季一下连阴雨,银花河的水就满了架。大水漫过河床,翻过河堤,冲进岸边的庄稼地里。河水像一头暴怒的狮子,发出轰轰的怒吼声,浑黄的河面漂浮着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木、门窗、南瓜、麦草……有时还有牲口和家具。这时,河南的学生过不了河,学校只好停课。

老师说,要是河上有一座桥就好了。我们都知道,老师说的是“洋桥”,就是县河上那样的水泥桥,不怕人偷,不怕涨水,过桥如履平地。那样的话,天冷了,我们的腿脚就不会裂出口子了;涨水了,我们也不用停学。

那时候,语文老师常常给我们布置作文题——《我的理想》,班上大多数同学总喜欢写长大了当个工程师,在银花河上架一座桥。

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学校是培养智者的地方,不知是否巧合,我上过的学校大多建在水边。

从我的村小沿着银花河往东再走五六里,就是乡政府所在地,中学就在乡政府的隔壁。从学校到银花河边,只需要穿过一片苞谷地,大概五六百米。

那时,学校吃水是从井里用辘轳往出取的,但学生太小,不允许从井里打水,我们饭后,必须跑到银花河里去洗碗。糊汤黏性强,洗碗费劲。天气热的时候,在河里洗个碗倒不算难事,但是到了冬天,常常把手冻得皮开肉绽。我们都在想:啥时候能和城里人一样,能用上自来水就好了。

上了高中,我去了县城读书,高中的学校在县河边。那时,县城只有一条紧贴着北山根的北新街和一条低矮逼仄的老街。县河两岸还是大片的庄稼地,地里有卷心白、茄子、黄瓜等季节蔬菜。有高高低低的槐树、柳树、杨树,还有石榴树。我和同学放学后,常常拿了课本在河堤上学习。

河滩上有一堆一堆的沙子,河滩被挖得坑洼不平。紧靠河堤北边的河滩被郊区的农民用沙石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过滤池,纸厂的废水流经过滤池,会在池底沉淀出黄褐色的残渣,这些残渣被铁锨划割成长方形的“豆腐块”,风干后,可以当柴烧。

河里的水越来越少,细流如蚯蚓般在河道里蜿蜒前行。有时突然细流变粗,上面浮着一层泡沫,水色骤成褐色,河道弥漫着恶臭的气息。听说是上游的纸厂在天黑时,往县河里排污。我们捂着鼻子,爬上河堤,快步回到学校。

县城里有“洋桥”,有自来水,但是县城周边的环境,尤其是气味,太难闻了。

3

在外求学多年,归来又在县城的中学工作,县城的中学在县河边。时光到了20世纪90年代。

当太阳从东边敛了锋芒晃悠到西边的时候,我也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约上三五同事,从学校出来,沿着一段不长的泥土小路,穿过一个小果园,再过一片庄稼地,说说笑笑就到了县河边。

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环境了,上游的纸厂已经关闭。河水清澈见底,附近的村妇抡起棒槌在洗石上捶打着衣服。我们几个小伙子穿着塑料凉鞋,裤腿也不用挽,直接涉水来到沙滩上。

脱了凉鞋,细沙从趾间溢出,一阵舒服的酥痒从心底瞬间升腾。仰面躺在沙滩上,晚霞染红了我们年轻的脸,闭上眼,不说一句话,静静倾听着河水为我们唱着青春的歌谣。

风调雨顺、岁月静好那要看老天的脾气。2010年那一夜,“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夜晚三四个小时的电闪雷鸣,大水把县河的石堤冲得七零八落,县河顿时成了乱石滩。

后来,用一个冬季把原来的河堤地基用钢筋水泥浇筑,原来的河堤石堰被水泥防护墙代替,发飙的县河水又入了河道,规规矩矩地绕城而去。

4

近几年,随着一系列政策在山阳县落地开花,县河也变得容光焕发、美丽动人了。

如今的县城,北新街和老街旧貌换新颜。以前县河北岸的菜地变成了南大街,县河南岸的庄稼地变成了体育大道,以前的县河绕城而过,如今的县河穿城而出。

县河两岸河堤被开发成文化休闲长廊。长廊因形就势,依河蜿蜒而行,造型美观。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古色古香的木亭,或时尚的蘑菇亭供游人歇脚避雨。长廊上还建有休闲书屋,智慧步道大屏幕,总有年轻人带着孩子在此流连忘返,玩得不亦乐乎。铺有塑胶的步道,踩上去软绵绵的,早晚总有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或奔跑锻炼,或休闲散心。待冬天的寒气散尽,就能欣赏到沿途的草木葳蕤、花儿娇艳,四季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河水清澈碧透,鱼儿不紧不慢游戏其中,像小城镇人那样享受着悠闲的生活。到了晚上,一河两岸彩灯辉煌,照得河面水光潋滟,河水披上了一身珠光宝气的盛装。

河边广场上的大妈起劲跳着广场舞,旁边体育器材上老头儿们在伸胳膊拉腿锻炼着,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芳华。悠悠流淌的河水,似乎在诉说着县城古今的嬗变。

前些日子,我回到农村老家。连接河南河北的银花河上早已架起了一座宏伟的水泥大桥。我上过的初中学校,现在已变成了一所中心小学。过去的水井已经不见了踪影,学校餐厅门前有一排整齐的水龙头。以前上初中时洗碗的银花河边,小洋楼鳞次栉比,岸边的庄稼飘散着怡人的芳香。缓坡上大片亮晶晶的东西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老乡说那是光伏太阳能板,下边还套种了药材。

我把手伸进水里,清清的河水起着涟漪。宣传牌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字格外醒目。清亮亮的河水拍打着干净的石头,翻滚起一串串调皮的浪花,似乎在歌唱着河两岸那一派欣欣向荣的变化。

首发于2024年8月13日《商洛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