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金龙的头像

常金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9
分享

白居易与杭州

 

杭州是南方重镇,风景优美,经济发达。早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白居易曾经到达过苏杭一带。当年杭州的太守是房孺复,苏州的太守是韦应物,两个人风流豪放,名重当时。可以想象,他门当年所举行的一系列宴会一定是非常热烈而雅致,否则,不可能在年少的白居易心中烙下如此之深的痕迹,以至于三十多年以后的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用一种非常羡慕的口吻来叙说曾经的梦幻一样的记忆。在《吴郡诗石记》中他这样记载:时予年十四五,以幼贱不得与游宴,尤觉其才调高而郡守尊。在诗歌《路次蓝溪作》中他这样写道:“已想海门山,潮声来入耳。昔予贞元岁,羇旅曾游此。甚觉太守尊,亦谙鱼酒美。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尚拟拂衣行,况今兼禄仕?”。人尚在长安附近,思绪却早已飞渡到梦中的江南。

杭州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刚刚来到此地的白居易这样描写他看到的风光:“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堤松树一千株”。简简单单的四句,那种美丽似乎已经扑面而来。傍晚的时候,诗人站在城楼上远远望去,只见:“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多好的一幅图画,诗人激动地在信中对远在京城的老友张籍说,真想把它画成画,再题上诗句送给你啊。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家家户户点起了灯烛,此时的杭州城是灯火辉煌,分外漂亮。诗人在诗歌中这样记叙:“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整个杭州是如此的美丽,万家灯火的城市,就好像水中央的一条星河,夏夜的月色是如此的皎洁,以至于地上好像下了一层霜。

冬天十月的杭州,仍然不太寒冷,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十月江南好天气,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在白居易到达以后,连着两年的冬天,杭州都下了雪。他在诗歌中这样描写杭州的雪景:“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苏”。在诗歌《花楼望雪命宴赋诗》中他说:“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万里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沙汀玉作堆。绊惹舞人春艶曳,勾留醉客夜徘徊。偷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作者用了很贴切的比喻来描绘从高楼上看到的茫茫雪景,在这样的风景之中,敏感的诗人回想起了年轻的他曾经在深夜雪窗下的苦读。

春天了,万物复苏,整个杭州一片生机勃勃,郊游的诗人看见了梅花树上的片片粉红的花朵,看到了柳条上发出的嫩黄如金的细芽。马蹄也似乎一下子轻快了许多,颠簸得身上的玉佩也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他是这样的喜欢这个城市,所以用了那么多的笔墨来尽情地描写。在他描写杭州春天的诗歌中,除了那首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著名的《钱塘湖春行》,还有一首《春题湖上》同样描写精彩:“湖上春来似画图,乳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在这样的春天,诗人当然不会错过游山玩水,饮酒作诗的机会。他和朋友们无拘无束地看梅花,游西湖。孤山寺和灵隐寺也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欢乐中的诗人得意地写信给朋友――已经回到京城的前刺史严休复说:“借问连宵直南省,何如尽日醉西湖?”他在诗歌中记录了那么多杭州至今依然存在的著名的风景名胜,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对这个城市的喜爱。

他爱这个城市,爱它的春天,爱它的夏天,爱它的秋天,也爱它的冬天。这个城市的一年四季,似乎都有着看不完的美景,说不完的惊喜。他太喜欢这个城市了,以至于后半生隐居洛阳,仍然对这里念念不忘。他七十多岁的诗人,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忆江南》,来怀念江南,怀念杭州。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花,江水,山月,海潮,诗人当时的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无限深情,所以仅用短短二十几个字,通过白描手法,就把江南不可描摹的美景呈现出来,一个寻字,一个看字,更是形象显现了作者对于江南苏杭美景的留恋和热爱。

只可惜,我到现在都没有去过杭州,都没有看过它的如画美景。假如我有机会,欣赏到这个城市的春夏秋冬,山光水色,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会像白居易一样,迷恋上这个城市,爱上这个城市。

在杭州的白居易,虽然远离了长安,可是并不孤独。此时,他的朋友之中,李谅任苏州刺史,元稹在长庆三年任职浙东,刘禹锡任夔州刺史,钱徽任职湖州刺史,钱徽长庆三年走后,崔玄亮继任,彼此距离都不是很远,有这么多的老朋友作伴,白居易可是一点都不孤单。他在初到杭州的时候,就给钱徽和李谅写信说:湖州太过偏僻、冷清了,苏州又太繁雄,太忙。你看只有我这个杭州,才算是忙闲适中。钱徽和李谅给他寄来好酒,一生嗜酒的白居易很是高兴,说:你们知道我喜欢喝酒,就给我送来这么好的酒。你看倒在碗里碧绿如竹叶,饮入腹中,我的脸上就像桃花一样绯红。咱们离得这么近,什么时候能聚在一起饮上几杯?

除了近在咫尺的这些朋友,还有杭州的很多朋友,同事陪伴着白居易度过了他在杭州的岁月。

根据白居易自己的叙述,我们整理一份他在杭州时期的同事及朋友名单:

萧 悦:兰陵人,著名画家,擅长画竹子。白居易曾经在诗歌中称赞他: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他比白居易年长。所以白居易在诗歌中称他老萧郎。他能文好饮,白居易在诗歌中说他:“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周元范:行五,汝南人。从白居易的诗歌中记载来看,他同样能诗文,善饮酒。他也和白居易一样膝下无儿,所以白居易对他可能另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怀,在诗歌中曾说:满眼虽多客,开眉复向谁?少年非我伴,秋夜与君期。在白居易的诗集中,一共有十首写给周元范的诗歌。

殷尧藩:行二十三,秀洲人。《唐才子传》中说他为人简静,眉目如画。工于诗文,喜欢游山玩水。也是一位典型的书生式的狂人,很有一些魏晋的风流。他这样说:吾一日不见山水,与俗人谈,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呼浊醪浇之,聊解秽尔。这样的语言,放到《世说新语》之中,也算极为精彩。根据白居易的叙述,殷尧藩也精通音律。他和白居易早在贞元十六年之前就已经相识。白居易在诗歌《醉中酬殷协律》中说:泗水亭边一分散,浙江楼上重游陪。挥鞭二十年前别,命驾三千里外来。醉袖放狂相向舞,愁眉和笑一时开。留君夜住非无分,且尽青娥红烛台。所谓的泗水亭边一分散大约就是《白居易诗集》卷九《别杨颍士、卢克柔、殷尧藩》中所记载的情况。当时是贞元十六年,距离现在已经二十二年。

以上三人,都是白居易的属僚。也是白居易在杭州期间,最亲近的幕僚。白居易后来任职苏州刺史,殷尧藩和周元范也跟随作幕僚。

另外还有一些日常交往的普通读书人。例如:

薛景文:杭州人。[1]刘方与:东莱人。陆贾:范阳人。崔求:清河人。

还有就是僧道之流。例如:贞元十六年已经结识的定光上人。庐山东林寺僧人永讙上人,此时来杭州天竺寺,归,白居易送行。还有士坚、清头陀、石山人、苏炼师等。

这些人,多是能吟诗或者好饮酒之流,所以白居易停留杭州期间,可以说和他们声气相通,意气相投。他们游山玩水,吟诗赏花,歌舞酒宴真是其乐融融。以至于许多年后,年老的白居易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还对杭州的生活留恋不已。

白居易从长庆二年十月到达杭州到长庆四年五月离开,不足两年的时间,一共写了一百四十六首诗歌,将近一百五十首。而其中写给朋友或是与朋友唱和的就有五十首。占到三分之一还要多。其中,写给元稹的多达二十二首(23?)。后来,他与元稹、李谅唱和的诗歌被编成《杭越寄和集》一卷。他和元稹、崔玄亮唱和的诗歌被编成《三州唱和集》一卷。

应该一提的是在这些诗歌中,还有酬和李德裕的两首。李德裕是元和年宰相李吉甫之子。白居易和李氏父子二人关系不是很好。加之和李德裕政见相左的李宗闵、牛僧孺和杨虞卿等人都是白居易的亲友,所以,李德裕对白居易有所顾忌也就在所难免。长庆二年九月,李德裕被贬谪任职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西观察处置使,也是白居易的顶头上司。大约由于元稹和双方都交好,白李二人才会有这样泛泛的交往。

白居易在杭州停留的时间不到两年。但是,这段时期,是他人生最愉快的时候。同样是出任地方官员,江州、忠州是贬谪,出任杭州是诗人主动的选择,同样是刺史,忠州的贫穷简直没有办法和杭州的富庶相比较。在这里,白居易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尽情地享受杭州的细腻所带给他的一切。他赞美杭州,喜欢杭州,甚至在后半生还念念不忘。不仅如此,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诗人,为杭州的发展,可以说同样做了应有的贡献。

浙江有著名的钱塘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如果放水灌溉田地,则水面每减少一寸,就能够灌溉五十余顷。白居易详细考察了钱塘湖灌溉的弊病,进行改革。长庆四年,为了解决杭州人民灌溉以及饮水的问题,他带领人们修筑了钱塘湖堤坝,又修浚了李泌六井。长庆四年三月十日,他所写的《钱塘湖石记》记载了这两件事情,也算是给后来的官员一个参考。从中也可见他的务实精神。

因为杭州地方春季多雨,秋季多旱。岁旱之时,百姓请水。需要层层上报,然后交由刺史批准,再层层下达。一套手续下来,动辄十几天。即使百姓得到水,田地里的庄稼也因为不得其时生长欠佳。此其一弊。针对这一点,白居易作了如下安排:任命两位公正勤劳的军吏,立于田边,和田地的主人,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决定放水的时间长短。极大减少了因为呈文批准的手续繁琐带来的弊病,

钱塘湖堤坝低矮,所存储水量不大。况且“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河官田。”既然要灌溉官河两岸的官田,就要从钱塘湖中放水入官河,再从官河入田。因为官河要通舟楫以通货物。所以,淮盐铁使一直沿袭旧法:灌溉之前,先要测量官河水的浅深,灌溉完毕以后,必须从钱塘湖中放水使官河水达到原来的深度。如此一来,若逢大旱之时,钱塘湖水就会不足。此其二弊。针对这一点,白居易组织人力,加高堤坝数尺。于是蓄水增多。也就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在不是灌溉的季节,假如官河缺水,仍然可以从钱塘湖中放水补充,以便舟船通行。

民间有传言:“决放湖水,不利钱塘县官”。所以,钱塘县官就编造出各种理由来迷惑此刺史,推阻决放湖水。此其三弊。这些县官或者说“一旦放水,鱼龙无所托,菱茭失其利”。对此白居易驳斥说:“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菱茭与稻粱之利孰多?”。县官又说:“一旦放湖水,城郡之内的六井就会没有水可取”。白居易驳斥说:“这纔是假话。钱塘湖底的泉眼和城中井水有地下暗道相通,湖高井低,怎么能够因为放湖水而影响井水?况且钱塘湖中有数十个泉眼,湖水即使放完,泉水就会补充。湖水尚不至于干竭。却说没有井水,真是笑话”。白居易在《钱塘湖石记》中说,后来的官员应当不时勘查,通浚泉眼,这样,即使大旱,井水也不会干竭。

钱塘湖中有十数顷滩地,湖水少的时候就显露出来,湖水多了,就会被淹没。因为种植这样的地不用交税,所以,一些人为了私利,就暗地里放泻湖水来获得耕地。此其四弊。对此,白居易说钱塘湖旁边的石涵和南边大的的放水管道还有各处的所有小的放水管道,在不是灌溉季节,一律封闭,幷且派人巡视检查。这样的话,即使小有泄漏,也会及时发现,而追究其源。这个弊病自然也就解决了。

白居易还提到在水涝时候的措施。他说,假如连下三日以上大雨,堤坝就可能决塌。所以,应该派人时刻检查,预先提防。湖水的尺寸以距离石函口一尺为限,超过这个界限,就应当泄洪。在南边大的放水管道之南,本来就有一个缺口,假如有危险,就从此泄洪。实在不行,再从石函以及放水管道排泄。以此来防治堤坝坍塌。

长庆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职期满。五月,他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这也就意味着他很快就要离开杭州。根据他的诗歌《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可以猜测,这次的任命应当是他向此时尚在京城任职宰相的牛僧孺发出的请求。

白居易太喜欢杭州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了,虽然从长庆二年十月到达杭州直至如今,短短的二十个月,六百天的时间,他对这里的山水和人文古迹的迷恋,却是那样的真切,以至于在后来的好多年里还时常在梦里见到。他舍不得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同事朋友。为此,在出发前的这半个月内,他一无挂牵地到处游玩,他在诗歌中用这样说:

除官去未间,半月恣游讨。

朝寻霞外寺,暮宿波上岛。

新树少于松,平湖半连草。

跻攀有次第,赏玩无昏早。

……….

在郡诚未厌,归乡去亦好。

一个恣字,就准确的反映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仿佛是为了补偿以后不能够再来赏玩的遗憾,所以诗人任情所至,不分白天黑夜地来到二十个月中曾经多次游玩的地方。这样的文字,即使现在的我们读来,仍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为了诗人的多情,和那份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大而消失的童真。他专门到灵隐寺、天竺寺、西湖、郡斋以及城东楼做了最后的拜访,并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恋恋不舍的惆怅心情。在西湖留别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在留题天竺灵隐两寺一诗中他这样写:

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

他甚至埋怨自己曾经栽种的萱桂,说“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就是这样一些很有文人天真作风的举动,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白居易的真诚。同样真诚的举动,是他临行前对自己的下属周元范所作的安排,周年华老大,却仍然只是一个幕僚的角色。所以白居易很担心在自己走后周的生活,就介绍他到仍在绍兴的元稹那里任职。后来白居易到了苏州,又重新召回周来到他的手下工作。这也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白居易淳朴的性情。

作为一个地方大员,白居易在杭州还算是有所作为。关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有所总结。在《留题郡斋》一诗中他说:你看我这个太守,在杭州三年了,除了游山玩水,写写诗歌,几乎都没有做过什么。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也没有好的品德举措来移风易俗。非要勉强说一些教化,大约就是因为我太喜欢诗歌,所以杭州的百姓都懂得吟诵诗歌了。在《别州民》一诗中他说:我在杭州三年几乎没有什么德政,没有叫大家都富裕起来。你看我要走了,你们为什么还要酒浆饭食沿路相送,泪下潸然呢?我走之后也没有什么留给你们,就留下那一湖的钱塘水,救济你们时常大旱的凶年吧。

这两首诗歌,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他治理杭州的德化和政绩。当然,他说的比较含蓄,作为一个中国人,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我们应该从这种谦虚下面看出作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自豪和惬意。


[1]長慶三年卒。白居易在詩歌中懷念說,你看薛秀才去年還和我們一起看梅花呢,今年卻少了他一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