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滋味(三)
油 糕
油糕和羊肉泡,是临猗人的两个最爱。
其他地方,对这种小食品的喜爱究竟有多少,我没有考证。反正,一个纯粹的临猗人,要是不吃油糕,那简直不可思议。他可能因此迎来许多质疑的目光,你竟然不吃油糕?
是的,临猗人喜欢吃油糕。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香脆甜软的油糕,还有谁能不喜爱呢?我们家对面的这条街上,不足一百米,三家卖油糕的,假如加上不远处的老汉长年累月在那里支个小摊子卖红薯油糕,就是四家。
我们办公室的贾老师非常喜欢吃油糕,总是对我说,看你多幸福,出了门,就是卖吃的,你们对门那家油糕最好吃。
好吃的油糕标准是什么呢?大约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甜糯香脆,油而不腻。早以前的油糕,是用黍面做的,黍子长得像高粱,但是不是高粱。黍面油糕,那是沉浸在历史中的名词,我这么个年龄的人还听说过,也曾经吃过,二十来岁往下的人,不要说吃,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现在的黍面非常少,几乎不见,谁家要是做了黍面油糕,那在短时间内,都是吃货们口中的一则新闻。所以,现在的油糕,多是用白面做的。
做油糕也需要用开水烫面,烫好的面搅拌均匀,不沾手的时候,取出来,放置冷却,然后按照比例搅拌干面粉揉好,再静置沉一沉,静置的时间长短因冬夏而异,夏短冬长。馅料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糖馅,一种是豆沙馅。糖馅以前多用白糖,现在多是白糖黑糖混在一起,豆沙馅是自己做的粗豆沙,把红豆煮烂,稍微压制即可成粗豆沙。
把沉好的面切成包子皮大小,擀好,放入馅料,包好,即可放入锅内炸制。炸油糕,我们这里叫煮油糕,需要用文火,炸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喜欢吃糖的,还可以再在上面放点糖,不喜欢太甜,大师傅搅拌馅料的比例,也就刚刚好。
油糕和风葫芦一样,都要趁热吃。刚出锅的油糕,表面酥脆,口感甚好。高明的师傅炸出的油糕,表面自然带着一层酥脆,这层酥脆浮在油糕表面上,千丝万缕缠绕在一起,如蝉翼一般薄而透明,我们这里叫出签了。出签越多,就说明油糕做得越好。再高明一点的师傅,就可以把这层酥脆做得像一层纱衣一样裹在油糕周围,这种泡泡油糕,是饭店里酒席上的一道高档甜品。
我的堂嫂,十几年来,一直在我们镇子上的街道拐角那里,摆着油糕摊子,不论寒暑冬夏,一天的收入下来,也很可观。后来开了个小饭店,但是,油糕还一直是饭店里小吃的招牌。我们家对面的三家油糕铺子,每家每天都要卖出去两袋面。
近年来,政府开始约束红白喜事的场面,我们这里也一样开始约束摆席面的样数,但是不管怎么精简,即使是简单的流水席,都不能去掉了油糕和羊肉泡这两个灵魂,这两个支柱。每逢过事,主家就会请来两个油糕师傅,主家负责所有的材料,按照规矩,从第一天下午开始炸油糕,一袋面工钱是四百。两个油糕师傅多是夫妻两个,默契配合,互相合作,在众目睽睽之下,此时更要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从烫面开始,一直到最后金黄的油糕被放在盘内,那都是一种表演,一种炫技。众人围在旁边,手端小盘,一边说着笑着,一边拿眼睛偷看着锅内的油糕。热腾腾的油糕才出锅,就会被这群吃货如风卷残云一般一抢而空。人们抢着吃,说明油糕做得好,说明主家人气旺。吃的人高兴,做的人高兴,主家更高兴。这个时候,才真正做到了和谐和睦。吃完了一席,人们议论最多的,不会是鸡腿怎么样,大虾怎么样,往往就是今天的羊肉泡做得怎么样,油糕好不好吃。
熬 菜
假如你到临猗来,尝完了油糕,吃完了羊肉泡,不要着急回去。转一转,看一看,看哪里有过事的,早晨早早过去,就能吃到临猗美食的又一道精华,熬菜。不要不好意思,过事的人家,不差你那两碗熬菜。可是你要是错过了这一次,下一次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所谓的熬菜,其实就是其他地方的烩菜。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道熬菜,虽然就是一大海锅的萝卜白菜豆腐粉条,再加几块猪肉,一勺干辣椒,几勺热油浇下去,一道普普通通的熬菜,立刻就有了生命,就有了灵魂,似乎立刻就抛着小媚眼,看着你巧笑着。立刻就有一种魔力,勾引着你的眼睛,勾引着你肚子里的馋虫。
虽说,一百个厨师有一百种做法,一百个厨师有一百种味道。但对临猗人而言,这道熬菜,是曾经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记忆中,珍藏的味道。就是这道简简单单的熬菜,说起来都像是相声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深深勾引着每一个临猗人肚子里的小馋虫。不管他走到哪里,也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只要回到家乡,回到村里,能够有机会,在谁家过事的时候,吃到一碗熬菜,他都会感觉到此行不虚,他都能感到,自己和故乡还是那样的亲近。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一锅大锅烩菜吗,说的这样玄乎。
是,本来就是大锅烩菜。可是,你假如自己在家里做,明明放的油还要多,明明放的料还要多,但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似乎食材这个时候都成了有生命的精灵,在人多热闹的地方,做出来的饭也就热闹,也就有滋有味,也就香甜可口。
我这个人从小就矫情,几乎不在外边吃大锅饭。即使是给邻居家帮忙也是一样,邻居家嫂子气的骂我,我们家的饭里边有毒?我呵呵一笑。我吃饭不喜欢样样数数的,大鱼也好,大肉也好,吃到最后都是冷的。只有这一碗熬菜,我是不拒绝的,有荤有素,有汤有水,有滋有味,咸淡适中,鲜香可口。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活吗?
这道熬菜的秘诀在那里,我至今也不知道。在汤上?在料上?在火工上?或许炉炭火做出来的饭,还真的别有滋味。其实想一想也是,做饭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真的就是一场修行。一场对人的修行,对各种食材的修行。只要修行到了,所谓的千滋百味,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