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而每一个幸福的家庭往往都会有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家风家规故事。孙玉权曾经是我在龙马潭区罗汉街道办事处工作时的一位同事,他原来在城郊高坝的泸州化工厂工作,退休以后又受聘在罗汉街道办事处工从事保卫工作。老孙中等身材,瘦瘦的,勤劳能干,衣着整洁,看上去显得比较年轻又有精神。在孙玉权的家里珍藏着两个两磅装的铁壳暖水瓶。它是七十年代老孙专门为了结婚纪念买的,整整用了三十六年,是老孙最珍爱的东西。这两个暖水瓶承载了一段良好的家风家规故事。
孙玉权生于1952年8月,是土生土长的高坝人,他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17岁初中毕业以后,孙玉权在原泸县石洞区的永寿公社当了两年下乡知青。1971年,19岁的孙玉权顶替父亲进厂在泸化厂中心理化室(402车间)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1979年6月,经人介绍,孙玉权与厂里的一位女同事结婚。当时,他是二级工,每月工资仅有37.5元。为了图一个“好事成双”的安家纪念,他忍疼花费了5元钱在原高坝石梁合作社购买了两个两磅装的铁壳暖水瓶。主要是用于装开水,有了孩子以后还常常用于装装牛奶。因为挣钱艰辛,来之不易,孙玉权非常珍惜这两个暖水瓶。暖水瓶也伴随着他的儿子健康成长。2004年,作为军工企业的泸化厂实行“解员增效”,搞所谓的一刀切改革,凡是从事特殊工种的年满40岁的女工和年满50岁的男工就提前退休。52岁的他因为从事理化分析工的也提前退休。因为勤劳能干,还写得一手好字,现年60多岁的老孙一直在罗汉街道办事处担任保卫。直至今天,这两个暖水瓶都保存完好,看上去有六七成新,表面无明显锈斑。他的儿子耳濡目染于老孙的教育熏陶,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和美好的人生。
时易世变,很多人开始喜欢收藏稀罕少见的老旧东西了。物以稀为贵,我们收藏的东西可以是实物,如文物典籍、古玩字画、一枚书签、一张照片等;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一些看不见的东西:精神、品质、帮助、温暖、爱心、情感等。不管我们收藏的是什么,可能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的乐趣、鼓励、启迪等。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那些我们前辈们曾经使用过的物品都渐渐被淘汰,人们不再使用,似乎已经失去了价值。其实,这些老旧家庭用品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符号,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应该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让老一辈藉此重温过去的岁月,也让后人通过这些古老的物件了解老一代人生活、工作的环境,使其起到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
勤俭节约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通过这些老旧物品,可以让我们对人们过去的生产、生活有一个全景式的展示。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老旧物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每当提到保护民族文物,人们主要是着眼于保护寺庙等古建筑,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一些寻常物件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重视,许多曾经俯拾即是的老旧家庭用品,在今天已难寻踪影。这真是一种不足和遗憾,保护并传承这些老旧物品,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平凡中蕴藏伟大,良好家风家规世代相传。看似平凡的孙玉权就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