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力的头像

陈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3
分享

邹叔叔的泡菜坛

早就听说朋友小邹的父亲很会制作泡菜,某个周末我亲自去看了之后觉得果然有点名不虚传。前两年老邹退休之后一直居住在龙透关的某单位宿舍,一到他家厨房后的阳台上,就醒目地看到靠墙的角落里散放着各式泡菜坛,大大小小的足有10多个,仿佛在无声地述说着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60多年前,我出生在泸州城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商贩家庭,算是老泸州了。我母亲曾先后在苏公路、铜店街等幼儿园教过书,父亲是个玻璃手工艺者。他会花玻璃、安玻璃,心灵手巧的他老人家很会烧制各种大小的玻璃瓶。当时泸州医学院甚至还曾想聘请他专门为医院烧制各种大小的医用玻璃瓶。当然他也很会制做各式泡菜,由于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上有点捉襟见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耳濡目染之后我也会制作各种泡菜。这也还算是有点家庭遗传吧!”谦让了一番之后,邹叔叔开始打开了话匣子。“制做泡菜最关键的是先要起好盐水,用冷水起盐水最好。可以说这些泡菜坛陪伴我度过了大半多的人生。我在18岁高中毕业之后通过社会公开招考进入了泸州市川剧团,开始学会了几样乐器。工作了一阵后,由于工作出色,我又被选调到当时的宜宾专区文艺创作组。后来文艺创作组要求大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我又在叙永县后山茶场体验了3年生活,和那些插队下乡的知青们吃住在一起,饱尝了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那些缺油少粮的苦难日子,能够吃上几块自己亲手制作的泡菜也算是难得的佳肴。看见知青们生活艰难,我也会大度地让知青们分享自己的泡菜,因此也结交了不少肝胆相照的朋友。有空时,我还会拉拉二胡和小提琴,算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再后来落实政策回到家乡泸州,我先后在市博物馆、市志办、司法局、法院等部门工作过,婚姻生活也几度沉浮。我不会抽烟喝酒,不爱打牌。不管生活如何变迁,制作泡菜和拉拉乐器一直是我自己的最大爱好。闲暇之余我也会写些文章,以前也曾出版过个人作品专辑”。

问及自己的女儿是否受其影响,也会制作泡菜时,邹叔叔显得略微有些遗憾。他叹气说道,现在的孩子没有吃过好多苦,已经不会制作泡菜了。不过她还是继承了自己的音乐特长,目前在龙马潭区的一所小学里担任音乐教师。“20年前,我女儿在泸州师范音师班毕业以后分配在泸化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当时还不到18岁。考虑到她住在厂里的集体宿舍,回家到泸州需要坐车,生活不太方便,我还专门在高坝为她买来两个新的泡菜坛,为她起好盐水,泡了一些泡菜。后来女儿调回到城区某小学任教,还专门搬回了这两个泡菜坛以示纪念那段难忘的生活。我家中现在最古老的泡菜坛已经有30多年了,泡咸菜很好吃。遇见喜欢吃泡菜的朋友讨要老盐水用来泡菜,我也会大方地拿点给别人,还不厌其烦地指导指导别人做泡菜的操作步骤。看见别人喜欢吃自己制作的泡菜,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感到很快乐!”谈到这些,邹叔叔的脸上荡漾着微笑。真的,已过70岁的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精神很好,生活得很充实幸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