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华几年前高中毕业,差几分没考上大学。由于家里贫穷,父母年龄大,兄弟姊妹多,家里条件不允许他复读。阮小华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同学上大学的上大学,去复读的去复读。他一点儿不怪父母,要怪就只能怪自己。他只能抱怨自己没好好学习,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暑假一过,阮小华就跟随本村的本家同姓,去深圳打工了。
阮小华聪明好学。到了厂里,表现得更为优秀。别人上下班按时来按时去。唯独阮小华不是这样。他来得早,去得晚,虚心向老员工学习。被工人们一致的称为厂里学习能手。阮小华不仅在厂里是“能手”,在宿舍里也是这样。别人下班后去逛街,他一人独自在宿舍里找来大学自考的书,自学大学教材。并于当年报名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他很荣幸地成为当地一所夜校大学的函授学生。阮小华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不仅赢得了工人们的一致好评,还赢得了白厂长的赞扬。在厂里的大会上,白厂长为此还专门点名表扬了他。
勤奋好学的阮小华,在厂里厂外受到了员工们一致赞许。
李李国明,是村里的年青人,初中毕业。因毕业那年,母亲生病,父亲李传志让他下来干农活。帮家里挣一点工分,给家里增加一点收入。李国明小时候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深知父亲的辛苦。自己又是家里的长子,只能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李国明是个聪明爱学习的孩子。上学期间,得到学校老师颁发的很多奖状,直到缀学那年,家里正堂屋的土坯墙上还贴着一溜儿一溜儿的奖状,这是李国明上学期间获得的,逢年过节,家里来人,母亲都要指着墙上的奖状在亲戚面前夸奖儿子一番。如今,这些都成为过去的事了。李国明有时看着墙上的奖状,心中感慨万千,若是老天给我上学的机会,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现在要怪就只能怪老天爷的不公。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弟弟妹妹们能珍惜机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为家争光,为父母争光。
李国明辍学后,在村里干农活,不知不觉间一干就是一两年。随着改革开放,责任田承包到户,也有十一二年了。如今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二十好几的人了。李国明是个爱钻研的年轻人。平常他爱从集市上买来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小丛书,干完农活在农闲的时候,他就把这些小丛书拿出来看看,琢磨琢磨。比如,啥时给庄稼施肥,施什么肥好;啥时候给庄稼打药,需要打什么药等等。村民们都爱上他家来咨询他。村民们说,李国明是咱们村的“活农技员”,咱们干了一辈子的庄稼了,懂得的东西还没有他懂得的多。李国明除了爱看农业方面分书以外,他还钻研农业机械,全村就数他家第一个买了手扶拖拉机。那年,李国明跟父母商量,从亲戚邻居那儿凑来了一千多块钱,在村里第一个买回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拖拉机开回来那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跑来看个新鲜。李国明给大家介绍这东西的优点,说的是一套一套儿的,村民们听了都不由得申起大拇指夸奖李国明,说李国明是个聪明的孩子,没上学太可惜了。若是那时候继续供他上学,他一定是咱们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李国明爱学习,爱捣鼓机械,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国明如今到了谈婚的年龄,其实,在村里,早就有个女孩子看上了李国明。
在封闭的梅山村,一切都比较保守,一切都还不是十分开放。就拿年轻男女谈婚论嫁的事来说吧,一般都是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男女恋爱,也是偷偷摸摸,不敢公开天下。总觉得那是“见不得天”的事。村里有个女孩,一米六五,个头苗条,披肩长发。聪明,能干。小学毕业后就跟随家里人一起干农活。没出过什么门,土生土长。大名叫王小红,小名叫红红。平日里红红和父母一同出门,一同进门。父母是个老实之人,祖祖辈辈都是村里本分的人家,从来没有干过偷鸡盗狗之事。父母对红红要求严格。本分的家庭,就要做个本分的人。父母打红红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要求她。流淌在红红的血液里,就是安分守己,做个正派的庄稼人,做个正经的守规矩的人。红红自小打心眼里看上李国明,她心里其实就是看上李国明这个人聪明,爱钻研,懂事,讲礼貌,还挺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