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同禹(山佳)的头像

崔同禹(山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22
分享

自行车


自行车

作者:山佳

在我家家属楼读书室墙壁上挂着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它虽然伤痕累累,但很干净,他静静地挂在那里,默默无语。它的上面有八个大字:“只许参观,不准触摸。”自行车的存放,和书房的其它物品摆设,看上去很不适宜。但它是我家的“宝贝”,它是一种标志,它的厚重历史,会让儿孙们惊叹!

1970年,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农村还是大集体生产。我家共有七口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我和两个妹妹。因家中劳动力少,每年都是缺粮户。如何解决脱离缺粮户的问题,摆在父母面前。父母亲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一天,我放学后,发现家中院子里围了好多人,我以为家中出了事,就挤了进去,呈现在面前的却是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它在我们村可是第一辆。我心中纳闷:哪来的自行车?一辆自行车得170-180元,当时工分值只有一角钱,得挣多少工分才能买一辆自行车啊!况且自行车也不好买啊!

我进屋问母亲,才知道了自行车的来历。

我大哥在东北生活,但他时时惦记着家,他懂得父母的辛苦,想法设法解决家中的困难。他来信说:生产队使用地排车能挣工分,自行车应该也能够挣工分吧。我父亲把我大哥的来信拿给生产队长看,队长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可行。我大哥寄来300元钱,并委托在县供销社工作的大舅哥给我家买自行车,我父亲自己又买了一辆地排车。

我家自行车的辉煌历史自此开始。它既能挣工分,还能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次使用自行车是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我父亲刚端起饭碗,生产队长急急忙忙地来到我家,刚进大门就喊:“大哥,快救救急。咱队的机器出了故障,得去县城买机器零件。”我父亲放下饭碗,拿起一个窝头,一块咸菜,骑上自行车就上路了。60里的路程两个小时返回。但我父亲因怕误事,天热急忙赶路,身体脱水,回村后就晕倒了。

我父亲体会到了自行车的用途之大,因此爱自行车如命,我们推一推都不允许。自此自行车成了挣工分的工具,我父亲骑着它去黄河东买地瓜秧,去黄河南驮花生种,去县城购买生产队急需的物资······只要远途购买物资,都会有我父亲骑自行车的身影。有一次,因驮东西过重路又滑,将人和自行车摔下公路,他不顾自己身体疼痛,首先检查自行车是否摔坏,爱惜自行车胜过爱他自己。

有一个秋日的中午,李大爷跑到我家,哭哭咧咧:“他叔,我接学校通知,在县城读书的儿子得病住院,急需备钱抓紧去救治。”

我父亲安慰李大爷:“大哥不慌,咱抓紧去。你钱准备的怎么样了?”

“还缺30多元。”李大爷低头说道。

我父亲立即喊:“他娘,赶快把大小昨天寄来的50元拿来。”

我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钱,驮上李大爷直奔县城,使李大爷的儿子及时得到了救治。

由于我和妹妹长大,自行车的功能转移到我们上学上来。开始我自己骑,后来我驮大妹骑,再后是两个妹妹骑。就这样自行车风里雨里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把我们姊妹三个送上了大学。

待我们姊妹三人上大学后,自行车已失去了它青春壮年岁月,论年龄自行车应该到了花甲之年吧!这时就又由我那年已古稀的老父亲骑上它,到集市卖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植的少量蔬菜。

随着形势的发展,汽车替代了自行车。我家的自行车也老了,它褪去了原有鲜艳的光泽,而如今表面如老年斑一样遍布全身,车架也凸凹不平。但它成了我家的“一级文物”,被我父亲保护了起来。

我父亲弥留之际,他把自行车交代给了我,他深情地说:“孩子,这辆自行车是咱家的宝啊!开始时挣工分养活你们,并为乡亲们雪中送炭,再后来又把你们姊妹三人送上大学,它的贡献大啊!”

我含泪向父亲保证:“我会把自行车保存好。并把自行车的光辉历史讲给儿孙们听。”

是啊!自行车承载着一段历史,从它的身上能够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也能够体现出勤劳善良、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够给人们以启迪。

我的父亲把自行车留给了我,我要把自行车以及关于自行车所体现的精神一辈一辈传承下去。

2020.10.1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