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华生的头像

郭华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2
分享

珠玑巷寻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富裕,国人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过上了富足生活的人们,闲暇之余会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知不觉间,一股寻根热在各地悄然兴起。

        问题来了,祖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到哪里去找呢?当然到族谱中找,到文物中,找到文献中找,到寻根圣地找。在这股寻根浪潮中,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三个地方,因为在这三个地方,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根,这三个地方逐渐成为人们寻根的圣地,他们分别是广东南雄珠玑巷,福建宁化石壁村,山西洪洞老槐树。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珠玑巷。

狭义的珠玑巷就是一条巷子,长1500米,路面铺的是鹅卵石,两边有各种门楼等古建筑,住了百十来户人家。广义的珠玑巷,这包括巷子附近的人家或整条村庄,沙水村。这条巷子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南朝太子萧统就曾经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这原来不是叫珠玑巷,唐朝时因为这条巷里住了一户人家七世同堂,皇帝听了,奖了一个珠玑绦环给他家,这条巷子就改名珠玑巷。

这条巷子的兴衰是和梅关古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道兴,珠玑巷兴,古道衰落,珠玑巷也衰落,但是,现在珠玑巷的风头已经盖过了梅关古道。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广东和北方隔着崇山峻岭,古代的人生产力低下,修路的水平有限,没有能力打通这些大山,一直到民国修建了粤汉铁路,才改善了这种落后的交通局面。之前要想从北方进入广东,只有两条山路,一条水路,水路就是从广西沿西江下,山路一条是石壁村到梅州,另一条就是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原来是一条崎岖的山路,过不了马车,一个大人物路过这里后就改变了这条古道的命运。这个人叫张九龄,做过大唐的宰相,韶关人。他从京城回韶关的路上,一路艰辛,回到京城后,他向皇帝打报告,把梅关古道山头削平,路面拓宽整平,从此以后可以过马车,极大的方便了南来北往的人。

珠玑巷就坐落在梅关古道下二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人会问,梅关古道下的村庄为什么不兴旺,偏偏在二十几公里远的珠玑巷兴旺。因为梅关古道梅岭脚下,地方狭小,田土不足,养活不了很多人。珠玑巷旁边有沙水经过,水源充足,土地辽阔肥沃,可以养活很多的人口。据史料记载,珠玑巷最兴旺的时候超过万户。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珠玑巷居住呢?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北方的自然灾害和战争,逼人南迁,成就了珠玑巷。

我们国家最早的发源地是中原,也就是黄河中下游这一带。秦朝的时候,这一大片地方已经大一统,进入了封建社会,而同一时期的南方,特别是我们广东,还处在原始社会,以采集和打猎为主。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派了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在赵坨等人的带领下,从梅岭进了岭南。他们在梅岭脚下筑了一座小城,叫做中站。这是北方人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岭南,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岭南的发展,也促进了珠玑巷的发展。趁着秦末农民起义,赵佗在岭南称王,史称南越国。

南北朝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崛起,战争频繁,为了躲避那些人的屠刀,一些汉人大家族,有组织有计划的往南撤退,史称衣冠南渡,经过梅关进入较少战争的岭南。千辛万苦到来,他们发现珠玑巷这个地方,官府需要人口技术,本地人人性善良,有水要水,要田有田,生活安定,没有战乱,非常适合居住,大批大批的人就留了下来。

岭南开发比较晚,原始森林多,蚊虫多,毒气也多,并不适合大规模的人类居住,但是为了保命,北方一有战争,还是源源不断的有人往岭南避难。唐朝的安史之乱来了一批人,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来了一批人,宋朝时女真人打过来来了一批人,蒙古人打过来来了一批人,满族人打过来又来了一批人。所有这些南下的北方人,无一例外要经过梅关古道,大部分人都在珠玑巷居住或者停留过。珠玑巷就是一个民族迁移的大中转站,很多人的祖先,特别是广府人,都曾经在这里居住或者停留过,珠玑巷成了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远古家园。珠玑巷成了中华文化驿站,广府人家祖源。

来的比较早的那批北方人,主要是唐宋以前就过来的人,他们占据了良田美地,这一批人就是现在珠三角广府人的祖先,他们多数居住在平原地带。来的比较迟的那些人,就是宋朝以后从北方迁移过来的那些人,他们翻过梅关古道来到珠玑巷,好田好土已经有人居住了,他们没有办法,只有往山上去。他们就是现在客家人的先祖,现在客家人也多数住在山区。

一千多年来,从北方过来的人,经过梅关古道来到珠玑巷,有的人留下来,有的人继续往前走。留下的那些人,也因为各种原因也有人继续往南走,就这样,珠玑巷用他宽广的胸怀,容纳来自北方不同时期的离乱的人。所有居住在珠三角的广府人,只要有族谱,珠玑巷是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地方。根据南雄政协的统计数据,珠三角有103姓,197族是从珠玑巷迁出的,还没有统计的数字或者更多。

另据官方统计,至少有超过一千万的广府人,他们的祖先都曾经在珠玑巷居住或者停留过。珠玑巷成为广府人一个很好的寻根圣地。

珠玑巷人南迁,有几次大规模的,小规模的不计其数,影响比较大的一次,起因就是胡妃事件。胡妃的雕像,在沙水桥边。这个胡妃,原来是宋度宗的妃子,因不堪奸臣迫害,逃了出来,在西湖落水,被来杭州做生意的珠玑巷商人黄贮万救起,带回珠玑巷并结为夫妻。后来胡妃的身份暴露,皇帝震怒,派了大军血洗珠玑巷。为了避祸,珠玑巷33姓97户,在贡生罗贵的带领下南逃,成功逃出生天。经此一难,珠玑巷长期无人定居,后来北方战乱,又陆续有人南迁,在珠玑巷居住,珠玑巷又逐渐繁荣兴旺。

在珠玑巷有一座姓氏祠堂是很荣光的事情,迄今为止已经有50多家姓氏,在珠玑巷建立了自己的宗祠。全国各地,海外华人华侨,大家纷纷聚集珠玑巷寻根。随着宗祠越来越多,珠玑巷朝着中国姓氏名都的步伐越迈越大,朝着寻根胜地的步伐也越迈越大。

在珠玑巷已经建好的姓氏宗祠里,大都收藏有姓氏族谱,随着姓氏宗祠不断增多,各种资料不断充实完善,来到珠玑巷寻根的人,都可以在姓氏宗祠里找到祖先曾经的奋斗史。说不定可以在各种资料的蛛丝马迹中,找到自己和远古祖先的直线联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