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洪国的头像

崔洪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9
分享

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

题记:列车前方到站——徐家店。从那一直到现在,我的笔端一直倾注了对徐家店的关注,与朋友的话题有了更多对徐家店的倾诉,抖音、微信朋友圈有了更多对徐家店的分享。

(一)

2017年的9月,按照组织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海阳挂职市委常委,任职徐家店镇书记。因为早前在滨州沾化工作的时候,我多年在沾化冯家镇任职,对乡镇工作虽不能说驾轻就熟,但一直有着很深很浓的乡镇情结。虽然过去好多年了,还是感觉这是一个虽偶然又很值得倍加珍惜的机缘。不管是同事感慨我又回炉淬炼也好,还是希望我要心系百姓也好,我都自己定了心思:无论是擦肩而过的巧合,还是命里注定的缘分,都要把这段相约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好好珍藏。如果可能,就用漫漶的时光酿成甜甜的酒酿。

那段等待就任的日子,我就拼命想十多年前在沾化冯家镇工作的情景,让自己通过重温昨日光阴,预先有个新的角色定位和情感归属,免得到时手足无措。冯家是鲁北一个产棉花、冬枣,出海蜇、毛虾的好地方。这样想着就仿佛看到了无边的光景——风在长空,云飘天外,花开花谢,春去秋来,翠绿的冬枣林缀满了黄里透红的垂实,无边的棉田里如雪白的棉絮一丛丛盛开着。带着咸腥味的海蜇和毛虾遍布在市场的门店和摊位上。这些乡村的风物和人情不仅没有模糊,而是通过我的笔触与心灵的交融在意识里更加清晰。

虽则对乡村有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但知道要到徐家店任职的时候,我还是充满了陌生和好奇。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去处呢?百度输入“徐家店”,这样解释:徐家店古名蓝家店,是通往宁海驿站的急递铺,后毁于兵火,明永乐三年(1405年),徐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开店为业,故名徐家店,1958年9月,成立徐家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徐家店镇。徐家店位于海阳市北端,西邻莱阳,东靠栖霞桃村,辖7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5万人。听单位老家是海阳的同事讲,那里是海阳北部的山区,俗称“老北山”,那定然是山林耸翠,层峦叠嶂,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物阜民丰,乡风淳朴。既然名曰徐家店,想必也是在曾经的繁华里店铺林立,客舍遍布。无数客商正行至人困马乏,家在远处,路途遥远漫长。“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就住下来,在徐家店林立遍布的驿站和客舍里,邀几个客人,让离乡的别愁消融在一杯浊酒中。

流年似水,从此,无数南来北往的客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徐家店。

(二)

真实的日子毕竟不是诗,但我还是在诗与远方的吟咏中中来到了徐家店。2017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下午,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我走进了那个院落,融入到即将朝夕相伴的群体。一张张淳厚朴实的笑脸热情相迎着,你言我语的胶东方言萦绕在耳畔,在那些充满善意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中,我很快找到了“民风意雅俗,亲友情真纯”的乡村归依感。住下后的一天晚上,一轮圆月挂在深蓝的长空,皎洁的光辉透过窗玻璃洒满屋子,我闭着灯,让身心沉浸在月光中。院子的东西两侧,两棵巨大的雪松亭亭如盖,蓊郁苍翠。窗前是一丛茂盛的翠竹,修直挺拔。风起处,月光荡漾着,竹影朦胧婆娑,松竹相依相伴,成为院子里最富诗情画意的点缀。那一刻,我知道,因了徐家店,我的精神命脉中开始流淌了更多清新清纯的源泉。

日子悠长,从此,我在不经意的行走中,在徐家店的镇街乡村,丛林山岗,找寻着不一样的徐家店。农历的三和八是徐家店大集。赶集的地方集中在大牌坊下的东西街,以及中间交汇的南北街。两条街上商品都是琳琅满目,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东西街是新鲜的海鲜、肉类、水果和款式新颖的服装,经营者多是门头房和专门生意人;南北街则以核桃、绿茶、喜饼等土特产为主,摆摊的多是周边来赶集的乡里乡亲。再跟我走,不远处就是一家“胶东面馆”,飘着浓郁诱人的海鲜味道,一人一碗甩面,我们一起大块朵颐。“又肥又大的海虹还有海蛎子”,透着浓浓胶东方言的商贩吆喝叫卖着,声音里洋溢着难掩的喜悦,乍一听,还真不懂,需要细费思量呢!

那些村庄,肖家夼,上马山,矮槐树,南水头,刘家窑,岚店,吼山,村庄名字充满诗意,村容村貌整洁,白墙上喷涂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的喷绘,字体中规中矩,显眼醒目,有的村庄古树参天,树冠如伞,现代喧嚣中不失古朴宁静。行不远处,一处处黑瓦石墙的老屋古院坐落在山脚,延伸进山坳。院落方正,门楼高大气派,底下是石头盘根,中间是青砖砌墙,顺着屋脊下来是一色的鱼鳞黑瓦。岁月的剥蚀在这些刻着浓重历史感的墙垣上留下斑驳的残痕,与时代感极强的美丽乡村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

(三)

在徐家店人口口相传中,他们更为自豪的还是穿境而过的火车站,而且还是有两个停靠站,一个在镇区,一个在镇北边。要知道,县城还没有火车站呢,这在海阳可是得天独厚的,难怪一说起火车站,徐家店人就喜不自禁,滔滔不绝。在镇区中心的是“徐家店”站,靠着镇政府南边,往前前可以追溯到 1953年开工修建,1956年通车的蓝烟铁路,境内设“徐家店”站,1959年10月更名“海阳”站,我去的时候已经又改成了“徐家店”站,也是绿皮火车停靠站。原因嘛,据说是把“海阳”站名留给将来从县城通行的海阳高铁站,蓄势待发,迎候不久疾驶而来的“复兴”号。镇北边的叫“海阳北站”,是真正的高铁和动车站。虽然这样称呼,但所有到站的旅客知道下车出来就是徐家店。因为进出站映入眼帘的“海阳北大门 幸福徐家店” 灯箱背景中“吼山”蓝莓,“上马山”草莓,“津成泰”苹果是徐家店远近闻名的特色和特产。

从那一直到现在,我的笔端一直倾注了对徐家店的关注,与朋友的话题有了更多对徐家店的倾诉,抖音、微信朋友圈有了更多对徐家店的分享。期间我还邀约了省城的朋友,和他们相逢在徐家店。我呢,就当了一名向导,一起到农家,盘腿坐在炕上,让身心放松下来,沉浸在徐家店老乡乐善好客的盛情中;又一起到漫山遍野的楸树林,徜徉其间,任由思绪信马由缰……

时间还短,说了这么多,也说不尽徐家店的山水,说不尽徐家店的风物,说不尽徐家店的人情。前几天,我在胶东散文微众平台偶然遇到了家是徐家店上马山村的一位文友,言谈中溢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上马山曾经是一个出不来进不去的闭塞小山村,市工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孙晓梅书记驻村期间,与乡亲们栉风沐雨,同甘共苦,争取项目和资金,与党员干部和百姓一起修筑通往外面的水泥路,村口建起了大牌坊和休闲健身公园,山坡上发展了蓝莓、草莓大棚,还与支部一起发动村民入股,领办了合作社。不大的村庄俨然一幅青绿山水画,树成行,花如海,彩蝶飞舞,锦绣拂面。正如这位文友闲谈中说的“我家就在村口,村口的小公园就像自家花园一样”想必村里的老乡也定是幸福满满了。

前几天坐高铁到威海,过了莱阳,我又想起了让自己难忘的徐家店,随手拍了车窗外面的风景,正是天高云淡,山青水秀。沿途山坡上,山坳里,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正在成长的果实沉甸甸地垂着,今年想必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我微信随手给镇上的李晓磊书记发了一条信息:去荣成路上马上到海阳北。车上随即传来报站员悦耳动听的声音:列车前方到站海阳北站。我知道,前方到站——徐家店。

晓磊书记回复“书记,来徐家店落落脚吧”那就找个日子,回徐家店看看,看看那些可亲的面孔,听听那些熟悉的方言。时间会有长有短,但陪伴一定很温暖,因为从遇见徐家店,就注定了梦萦魂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