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喜欢唱那大海的歌谣,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海边的栈桥,小鱼山、八大关、海水浴场,美丽的风景留在心底总也忘不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青岛的岳父坐在座位上沉思不语。时间都去哪儿了,说着道着自己怎么就老了,要是自己再年轻多少岁该多好,青岛那么美,多想去看看。
——题记
一
韩岚和薛晓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世界那么大,我陪你去看看》中有歌词是这样唱的,“朋友从远方寄回明信片,那背景是加勒比海岸,那晚我在梦里摇着小船,满是幸福的见你一面,世界那么大,我陪你走远。”去年端午节,春风送暖,天朗气清,三天的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陪高龄的岳父去了青岛,去圆了老人家一直想去青岛看看的梦。
岳父年轻的时候去过青岛,与美丽的岛城有过一次邂逅,那时农村人出远门的少,能去过青岛、济南,那就真是到了大城市了,外面的世界精彩,外面的世界华美,从那大城市回到其时穷乡僻壤的小村庄,那可是在外见了大世面的,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和村里人有的是说道。那次去了青岛,岳父记住了向海中伸出去的栈桥,记住了碧海云天,记住了沙鸥翔集,记住了红瓦绿树,记住了鲁迅公园。回到家后一直对青岛念念不忘。到老了,去青岛一直是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心愿。有时我和妻回去,话语之间还经常念叨,念叨—青岛。
在岳父家里,有两样东西一直像桥梁、纽带、信物一样在岳父和青岛之间传递着彼此的那份思念和牵挂。这些年过去了,美丽的岛城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桑巨变,未必能晓得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一直对她念念不忘,而岳父却一直对青岛那片海滨魂牵梦萦。岳父家里北屋进门正对着的方桌上边是两个已经挂了数十年的相框,相框里有从几十年前到现在岳父岳母在不同的场合拍的照片和影像。一个相框里的图片都是近年我们陪两位老人在济南,在老家广饶,在临淄等地聚家欢庆,给老人过生日的一些照片。另一个相框里的照片都很老旧了,有的已经褪色发黄,其中有几张是当年岳父去青岛时的留影,背景是碧海蓝天,年轻的岳父高高的个头,面带微笑,意气风发,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能看出那时岳父饱满的精气神。还有一件物品就是一个塑封的记录本,里面有不少青岛标志性景观的彩页,栈桥、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崂山,每张彩页的下面都是关于这些地标与青岛历史和人文的介绍,那是青岛的明信片,是岳父去青岛带回来的,这么多年了,老人家一直没有舍得用,不仅如此,还装在一个精致的彩绸匣子里,生怕沾了灰尘,有时间了,岳父就取出来一边看,一边想—青岛。对这两件物品,岳父一直视若珍宝,虽然没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其实一位白发老人那份内心虔诚的挚念,有时想想比写出来还要动人心弦。
岳父年事高了,一天比一天老去,好在老人家的心气好,达观,对一切想得开,看得透,虽然那么大年龄,腿脚一直很利落,每天还能走不少的路,日子自然也过得云水禅心。去年的端午节,妻子就与我和女儿商量,“如今的岛城那么美,一起陪老人去看看。”女儿把这事和岳父一说,岳父自然是喜出望外。临行前,岳母和嘱咐孩子一般反复嘱咐岳父,“出去要穿得暖一些,能看多少算多少,年龄大了,别走太多路累着。在外面别挑食,少喝酒。”听着像有些絮叨,但那是一辈子的嘱托了,岳父也是一一记在心里。见面后,我们从临淄一起坐了“复兴号”,风驰电掣般飞向了岳父经常在心中念着的青岛。现在的出行都是风一样的速度,坐在平稳的“复兴号”上,岳父感觉不到高铁是在动还是不动,看他那表情,坐在座位上,神情凝重,若有所思,就如同等待飞机起飞一般,等他问妻子,“快过潍坊了吧?”我们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出站了,那一刻,有轻柔的海风吹在脸上,看到了那不远处的碧海云天和欢快鸣集的海鸥,恍若隔世一般,岳父梦想的青岛那么快就到了。
二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桥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也一直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浓墨重彩的落笔之处。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桥都湮没在了风烟的剥蚀和浩渺的典籍中,留下的也只是传说了,青岛的栈桥可不一样。这座始建于光绪十八年的人工码头,最早又被称为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在百年的历史沧桑中,见证了最后一个王朝的没落,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最终华丽转身,宛若保持了气节和风骨的大家闺秀,深深融入了百年岛城的精彩蝶变。如今到了岛城,谁能不去约会一下百年栈桥呢!我们去的那天,天有些微阴,有薄薄的浅灰云层在海的这头低低地垂着,海天一色,覆在回澜阁的顶端,衬托的那飞檐八角更具诗意和风情。风有点大,有翻卷而来的海浪轻轻拍打着栈桥两侧的护栏,游人摩肩接踵,桥下的石砺上有不少的孩童光了脚站立着,无数的海鸥如响箭一般,鸣唱着动听的音乐,与栈桥和石块上的人群亲近着,嬉戏着,又一层从天际涌来的海浪吻着细石,吻着那些赤着的脚丫,吻着那些贴近了水面飞翔的海浪。
“拍照,立等可取,10元两张”,栈桥上有照相的摊位和摊主向来往的游人招呼着,淳朴的话语透着道地的热情。岳父喜欢照相,他在栈桥的一侧摆好了姿势,我们用手机换着角度给他留下了对青岛的念想。又找那摊位专业摄影的大爷给岳父和我们全家合了影,海鸥在背后云集着,回澜阁在远处耸立着,再远处就是那正渐行渐近的碧涛在镜头中轰鸣着。拍照的大爷帮我们选了几张,塑了封,女儿扫码付了费,看着岳父小心翼翼的把照片放到了自己背着的黄色背包里。想来老人家心里别提有多美呢!
三
平常外出,经济实惠又便捷的就餐方式是水饺和面条,这也是大众口味的美食。到一个地方,如果时间匆忙,找一家街巷的水饺和面馆,一盘水饺,或者一碗面就解决了口腹和食欲了,确乎是很省事。我们都知道岳父和我们一样对饺子特别钟爱,晚上女儿就特意选择了“大清花饺子”一起与老人家品味家的味道。那是一家位于香港中路的饺子馆,门店装修风格古朴典雅,“大清花饺子”几个字让人看一眼就能记得住。特别是店家和服务生说话热情,服务周到,顾客盈门,但秩序井然,店家照应也是毫不忙乱,一看就都是熟练工和老主顾了。听店家讲,他也是外地的,在青岛开“大清花饺子”有20个年头了,一开始是客人吃过一次,价格实惠,唇齿留香,很快就带着朋友又来了,时间长了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岛城的一道美食风景,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店。我们点了店家推介的鲅鱼饺子、茭瓜饺子,点了一份海鲜拼盘,肉酥蒜瓣,要了一份西红柿蛋汤。饺子馅嫩皮薄,咬一口流汁,海鲜味道鲜美,肉酥蒜瓣肉嫩皮脆,满桌飘香,蛋花汤色泽细腻,入口爽滑。我和岳父一人点了一杯刚酿的青岛扎啤,浓浓的麦香味飘荡着,杯酒之间,青岛,就在老人心里,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在青岛的第二天,我们还陪老人去了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这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位于青岛信号山的半山腰上。这座最早建于1907年的古堡群“是在中国近代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国风格建筑,集中体现了西方建筑史上诸多风格的流变轨迹,并以特殊的方式深刻透现出了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之间相互对话的迷人景深”,也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它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建筑的内里摆设还原着曾经作为总督楼、提督楼和官邸的布局。整座建筑呈现出艺术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并将地域文化和东西文明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深度融入到岛城的历史进程。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成为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青岛迎宾馆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客。毛泽东同志1957年夏天还曾在此下榻。过去已去,当深刻汲取和铭记;海上风来,当更加自信和踔厉奋发,一座建筑,以她别样的风格还原文明和文化在历史的大潮中交融的同时,更多斑斓地呈现出一个城市源自自有格局和气象的优雅大气和从容自信,这才是她,一座建筑和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是每天无数的人们趋之若鹜的深层原因。
那天下午和晚上,我们还陪同岳父去了五四广场和奥帆中心,走过了海滨长长的木栈道。岳父在那尊主题雕塑“五月的风”前留恋忘返,他当年去青岛的时候,五四广场和这尊主题雕塑还没有呢,这么多年过去,青岛也早已是旧貌新颜,这尊高高矗立的火炬,如旋转腾空的风,张扬着一种腾升的力量,催生着岛城一日一变的勃勃生机。我们迤逦穿行在细沙、礁石、花草、雪松、木栈道廊榭里,一树、一径、一草、一木,甚或一段参差嶙峋的怪石,都仿若经过了精雕细琢。树如烟,花如海,蜿蜒细长的青石小路延宕着,连着一栋一栋红顶的房子,在树林深处探着身,望着海浪涌起的远方。松林深处的恋人们拉着手,倚着肩,在风起浪涌中呢喃着迷情的爱恋。向晚的余晖透过薄薄的云层,洒满波光粼粼的海面。有一块不起眼的礁石上刻着《一杯沧海》,吸引了我们和岳父的驻足,“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杯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杯子装得下一片汪洋,有的装不下自己的欣赏。每个人都是一只杯子,但里面盛的东西不一样,有的杯子里盛的是大块文章,有的杯子里盛的是小肚鸡肠。倒空你的杯子,让人生作别样想。”华灯初上,我们行走在奥帆基地的另一侧,从水边向对面的城市望去,灯光秀中的那些五彩斑斓的拼图陆续绽放了,那些高高的楼宇上不时闪现出“五岳独尊”、“祝全市学子中考顺利”等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字幕,“五月的风”在灯火的辉映中庄重恢宏,一座城市的夜景呈现出与白日截然不同的钟灵毓秀和流光溢彩。岳父久久凝望着,凝望着他天天盼,天天想的青岛。
四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熙微”,回家的“复兴号”高铁如“五月的风”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飞快地疾驶着,坐在上面如履平地。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青岛的岳父坐在座位上沉思不语。时间都去哪儿了,说着道着自己怎么就老了,要是自己再年轻多少岁该多好,“小时候总喜欢唱那大海的歌谣,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海边的栈桥,小鱼山、八大关、海水浴场,美丽的风景留在心底总也忘不了”,青岛那么美,多想去看看。坐在岳父身旁的女儿握着岳父苍劲的手,没有去打扰老人的静思,她知道老人的心思,她的眼里盈着泪花,我和妻子看在眼里,也没有作声,眼里也盈满了泪花。“姥爷,咱以后有的是时间,青岛好的地方多着呢,您啥时候想去咱就去。”“好孩子,姥爷想去了就和你说,想你了就和你说,去看看青岛,也看看你。”
写到这里,我又和岳父一样想念青岛了。我打开手机,看到了齐鲁晚报的一则新闻:青岛栈桥的“23号大爷”火了!有网友评论说真是让海鸥都嫉妒的男人。这位大爷从1998年就开始在栈桥上摆摊帮游客拍照,每次都是亲自示范,帮助游客调整姿势,还专门给游客挑选照片,最后打印封膜交给游客,有网友还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大爷帮忙拍的靓照:在蔚蓝色的大海边,美丽的海鸥围在身边,眼望着远处的云影白帆和绿树红瓦,神采飞扬,幸福沉醉。听说如今到栈桥等待大爷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我把去年与岳父一起到栈桥时给岳父拍的照找了出来,旁边是我们一家,老人在中间,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圆帽,脸色红润,穿着一件草绿色的上衣,手插在裤兜里,慈祥地微笑着,照片的左上角是“青岛栈桥留念”六个字。还真说不准就是“23号大爷”给拍的呢,赶晚上,与岳父老人家在微信视个频,和他说说,说说海边的栈桥,说说好吃的“大清花饺子”,说说“五月的风”和美丽的青岛,老人又念想了,就再找个时间陪他去,去看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