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话语之间,已经是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到济南后,因为出行的公交便利,我少了骑车出行的机会,但那种骑车飞翔的过往和感觉一直在心底,时不时如洪波涌起,卷着自己的回忆和念想。泉城济南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平民城市,我每每在每天的骑行大军中,总能寻觅到自己曾经的影。
——题记
一
“我要的是一种生命更灿烂,我要的是一片天空更蔚蓝,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有一次,回到了久违的鲁北故乡,我骑了家里大哥的自行车,在一段乡间公路上纵情飞奔的时候,我想到了汪峰的这首《飞得更高》,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歌,“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我骑车的那条乡间公路从我童年时就在那里,一直通往远处的乡镇和县城驻地,还是曾经那些亭亭玉立的白杨,比我记忆中长高,长粗,更经风雨了,有些枯死的已经换过几岔,更多的选择了在那条笔直的乡村公路上留下来,经过三四十年的日晒,风吹,雨淋,在时光穿梭和四季更替中葳蕤一道美丽的风景。
再远处,是无边的旷野和田园,成片的麦田在田野里平铺着,数不清的蔬菜大棚在田园里排列着,无数熟悉和陌生的影栩栩如生地在旷野和田园里移动着,那是我亲爱的乡亲,他们有的年龄大了,有的还正年轻。我的身旁不时有村人骑车走过,我的歌在身后和四周的原野上传着,飘着,飞着,身旁经过的人和田园里忙碌的人们往我这边望着,不知道是听我的歌,还是看到了我。有一位儿时熟悉的同伴看到了我,停下手头的活计和我打着招呼,“保国回来了。”我也停了车忙不迭地和他说:“回来看看,今年看这庄稼长势,收成肯定不错!”我们一边说着,一边笑着。“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是我不久前回家的时候在故乡村外经历的一幕。我一直没有忘记,也想起了曾经无数骑行的日子,回来后总想写进我流淌的文字中。
二
我在省城济南平时上下班顺风光旖旎的旅游路坐公交,骑行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我经常看到沿着旅游路、历阳大街、舜耕路骑行的人。旅游路从历阳大街西口到我住的汉峪,中间要穿过开元、转山、龙洞三个隧道,开元隧道最长,来往穿行的车辆又多,骑车不安全,所以在旅游路上看到骑行的人都是一段一段的,有的在千佛山、佛慧山、历阳湖一线扎堆,一边骑行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有的在龙洞隧道和开元隧道之间前行后跟,路的一边是端庄方正的龙奥大厦,一边是时尚美观的绿地中央广场。每天,都有骑行者,在两个隧道之间不长的路上骑行着,穿梭游走在美丽的龙奥大厦和绿地广场的簇拥里。
早上上班的路上,时间充裕,我经常从千佛山南路下车,沿着千佛山南路大坡走下去,穿过舜耕山庄,从舜耕路一直走到班上,那一段大约有5公里的路程吧!在千佛山南路和旅游路路口,四季能够看到景色迥异的迷人风光。那里地势高,视野开阔,下车后,除了看到早起的骑行人在旅游路上飞奔,从那个大坡向下飞驰,有时也看到有人气喘吁吁地从千佛山西路那头推着车沿着千佛山南路向着旅游路的方向慢慢地走着。在春夏的早晨,天亮得早,有时下车回望,就能看到千佛山的尚菊阁、望岱亭上人头攒动了,偶尔也能听到历山院的钟声悠扬地传过来,那是没有风,又很静的时刻。入冬后,早晨的天很晚才亮,有时还是群星闪耀,有时是一弯残月如钩,在那个路口下了车,需要等一刻钟的样子,向远处的市里眺望,才看到由近到远的山东大厦、共青团路绿地中心逐渐披上了万道金光,美丽的济南在那一刻也迎来了忙碌的一天。步行的我,最想遇到的就是舜耕路上那些骑车飞翔的人们。
那是一个城市最富动感的人间烟火,是一个充满了温情的城市最感人的平民气息。舜耕路从经十路口向南畅行无阻,每天的早晨从南到北,从土屋路、八里洼里、舜玉路、济大路的小区涌出来的人们在那条路上组成了一个骑行的大军。那个时段也是上下班高峰,路上车水马龙,每个路口的两侧都站了4个志愿者,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大哥大姐,穿了黄色的服装,戴个小帽,手里挥舞着三角的小旗,指挥着那些骑行人们的穿行。每个人都很守约,到了一个路口,红灯指示,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在红灯亮起和小旗挥舞的那一刻停下来,等着,骑行的车很多,都很有序,没有拥挤,没有吵闹,人们把脚撑到地上,手扶着车把,保持着往前飞奔的姿势。绿灯亮了,小旗又做出可以通行的指示,人们就蹬了车疾驶而去。通行的车辆都自觉地停下来,礼让着骑车飞翔的人们。
有一天早上,我仔细观察过那些骑行的车和人。那些车有电动车,有青桔和哈罗单车,有的是骑手自己买的,标配的骑车,还有带着罩的四轮车。骑行的人们,有的要在8点半前赶到单位刷卡,有的要到市里的写字楼去,有的要去附近繁忙的工地。还有早早起来上班的快递小哥,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生计骑车飞奔着。寒冷的冬天,很多的人们会选择公交出行,现在的公交都有暖气,各条主路也有公交专用道,坐公交省事。天暖了,好多人就要骑车出行了,不仅可以在时间充裕的早晨早点起来,还会在骑行的路途上欣赏着沿途春暖花开的泉城美景,最主要的,是能呼吸一口春天的新鲜空气,强身健体,所以,骑车出行的自然就多了去了。那些带了罩的四轮车,多是年龄大的老人早早起来,骑车去送孙子、孙女、外孙上学的。老人专心致志地骑着,旁边的人们也很礼貌地让行着,孩子穿了校服,背了书包在后面的长条座上稳稳坐着。看着那些骑行大军风尘仆仆地追赶着时光的脚步,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骑车的自己,我在那骑行大军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回味着那些自己曾经骑着自行车飞翔的日子。
三
现在骑车人骑的车子和我小时骑的自行车可差大了。那个时候,没有现在城市里这些随处可见的单车,村里谁家添置自行车那可是大物件。那时的自行车就是上海的“凤凰”、“永久”、“飞鸽”三个牌子。家里凡买自行车的,要么年轻的孩子多,家里条件宽裕,出行必备,要么就是闺女出嫁了,儿子娶媳妇了,买一辆自行车做嫁妆或彩礼。我记忆中,这几个牌子的自行车每辆大约在180元左右,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物价低,这个价格就不算便宜,一辆自行车的钱要辛辛苦苦攒很久,一次就花销了。所以买了自行车,村里的左邻右舍都很羡慕,都纷纷跑过来围着车子有说有笑,一家人也是非常爱惜。刚买来就在车梁上缠了彩色的塑料条幅护起来,即便条幅脱落了,车子还是和新买的一样。车子的前面都配了黑色镂空的车筐,后边装了美观结实的车锁,缠好了,车子美丽漂亮,一按车龄,“叮铃铃”,清脆悦耳。
我们家里一共买过两次自行车,第一次是一辆上海“永久”自行车,是我上小学前,买来给家里哥哥姐姐骑的。第二次是我上了邻村的大柳联中后不久,家里又买了辆“凤凰”自行车,都是从当时小张公社(后来改成小张乡)的联社买的。那时买辆自行车也要凭票等一阵才行,所以买了来一家人自然是稀罕好久。我学自行车的时候,哥哥姐姐已经都学会了,而且技术娴熟了。我也很羡慕哥姐骑着自行车在村里村外过往着,每次车铃一响,村里的娃们都要跟在后面跑,坐在碾砣旁边的爷爷奶奶也都微笑着,张望和目送着人和车子回来和远去。所以我很早就很想学自行车。买了第二辆后,四哥和姐姐就教我在我们小队的场院里学骑车。
农闲季节,小队的场院光光的,平坦宽展。姐就在那辆“凤凰”自行车的后面绑了一根长长的棍子,刚开始先把我小心地扶上去,车座是不敢坐的,就在横梁上一上一下蹬着脚蹬一圈一圈转,车如不稳一歪,先是横棍触到地面,自己脚快速落地,也摔不着。后来慢慢能坐到车座上了,感觉骑车也能下得去脚,手上也灵便,手脚配合也逐渐自如了。终于有一天,姐姐不声不响地松开了扶在后座的手,使劲推一把,我自己竟然能在光光的禾场上骑车飞奔了。“我学会骑自行车了”,我冲着场院喊着,冲着场院西边的圩子墙喊着,冲着天空喊着,冲着天空的云朵喊着,心里别提有多么兴奋了。就这样,绑着的木棍解掉了,也不用姐在后面扶着了,我自己能够一个人骑着“凤凰”自行车在场院里飞奔了。
四
再后来,我上了县城高中,离家远,那辆“凤凰” 自行车就在那几年里风雨无阻,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每次离家,背包里放满了娘给我烙的饼,蒸的馍,炒的咸菜,背包放在前面的车筐里,有时后面的座上捆了一后座的复习资料,那些资料是我长大以后的希望,寄托了我未来的人生。到一中读书的孩子来自县里的各个乡镇,大都是骑车上学。所以学校里也在宿舍和教室的前面建了长长的车棚,每一段都标注了不同的班级停放点,到了学校,车子都有序摆放好。平时课业多,学校离县城中心也不远,要是到市里步行就去了,车子很少动,“凤凰”那几年也没有受多少的屈,间或里小修过一次,每次修完,修车的大爷都帮着擦拭一遍,车子修旧如新。每次骑车在县城和村子之间的来回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人生的航迹。我去黄海之滨的烟台读大学那几年,那辆车子就在家里默默等着我,等着我回家后继续与我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95年大学毕业之后,那辆自行车陪我到了鲁北小城沾化。作为公安部第一批选调生,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公安民警。那时的公安局还不和现在一样,人少,信息和技术手段也没有如今发达,一身警服还是军装的草绿色,所以心里一直充满了神圣和庄严感,工作起来劲头足。那时的精力好,有时通宵达旦写材料,有时披星戴月破案缉凶,每当写完一份讲话,或者破获一起案件,内心更是满满的成功和喜悦。忙完了,我便与同事一起骑了自行车,到城西的徒骇河坝上,一边骑行一边望着奔流的徒骇河自由自在地说和唱,累了就从坝上找条进城的路,一直骑到县城富国路的“桑记”锅子饼店,每人一份锅子饼,一碗西红柿鸡蛋汤,就着大蒜,吃得浑身冒汗。那辆自行车就这样陪着我在沾化度过了人生难忘的时光。后来,女儿在沾化长大上学,跟着我在沾化生活的岳父就用那辆自行车接送女儿上学,学校在公安局后边不远的街上,邻着富国村,是当时的城郊结合部,每天也是人流不断。记得有一回,岳父回老家了,妻子有事外出,我正为着材料赶着班,到了女儿放学时间,我就托办公室的小陈骑了我的自行车去接闺女,听小陈讲,女儿在车后座坐好后,小陈从后面偏腿骑车就走了,到了单位回头一看,孩子没有在车上,赶紧回去找,女儿正自己沿回家的路边走边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童谣呢!想来是上车之际,小陈偏腿快,没小心把女儿蹭下去了,这事成了女儿成长记忆中的一件趣事,在我们一起聚会的时候还经常提起。那些日子,大家丹心不改,“夙兴夜寐,胼手胼足,得失寸心,甘苦如饴。”如今,我和曾经的这些同事还一直通过微信和视频保持着联系,想想那时的生活似云卷云舒,工作如行云流水,大家处的情感和友谊纯真质朴,积淀下来,不仅是让人回味难忘的过往和记忆,更是辛勤生活和不断奋斗的信念和寄托。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话语之间,已经是30年的时间过去了。到济南后,虽说少了骑车出行的机会,但那种骑车飞翔的过往和感觉一直在心底,时不时如洪波涌起,卷着自己的回忆和念想。泉城济南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平民城市,我每每在每天的骑行大军中,总能寻觅到自己曾经的身影。如今,泉城的街巷、拐角,繁华的泉城路、黑虎泉西路、明湖路、经十路、舜耕路、旅游路到处都是各色的单车,成排整整齐齐在划定的线内摆放着,哈罗、青桔,很多的车上都写着“美团”和“微信”扫码支付等字样,车型小巧,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颜色鲜丽,车身干净,方便快捷。春来了,美丽的泉城山水相依,花开似锦,年轻时尚的俊男靓女,骑上有说有笑,有的去芙蓉街,有的去恒隆和世贸,有的去共青团路,一路飞翔,真是泉城一道靓丽风景线。走,一起吧,到前面县东巷那个停车点,我们也一人骑上一辆小蓝车或小黄车,追赶着前面年轻人的脚步,从明湖畔到洪家楼,沿山大路到甸柳庄,骑车飞翔,御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