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冬天,在淄博黑旺铁矿工作的王春胜,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积极报名参军,成为了济南军区后勤部242部队的一名工程兵。王春胜进入部队不久,就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益都301工地工作。
12个中队的官兵,在连绵起伏的大山里,开始凿山开洞。质地坚硬的石灰岩,24磅重的大铁锤,一个人扶钢钎,两个人打锤,一点点开凿。王春胜担任一中队三小队的队长,负责303洞1口的开凿工作。他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每个班的工作任务都是固定的。一个班干满8个小时,必须开凿出17——20米左右深度的炮洞。遇到难凿的劣石、顽石,8个小时根本完不成任务,只好加班加点地干。打锤,运碎石,打锤,运碎石,碎石乱溅,尘灰飞扬,一个班下来,王春胜和战友们都成了土人,身上划破的伤口新痂连着旧痂。
因为工程兵部队是保密性极强的部队,什么地点什么工作,任何人都不能告知。家里的亲人想他们了,都不知道去哪里看望。想家想亲人,酷暑严寒,流血流汗,他们都不在乎,可是他们怕下大雨,怕雨水倒灌进山洞,影响工期不说,还容易出现塌方甚至泥石流。
1964年的夏天,大雨连着暴雨,正在303洞工作的王春胜不顾同志们的劝阻,装满了矿车,和另一位战友第一次走出洞口的时候,洞里还是干的。可是当他们倒掉碎石返回来的时候,洞里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膝盖,不知道哪里涌进来的雨水,哗哗地往外流。他们俩一起弯下腰,用肩膀顶着矿车总算是进了洞。第二趟两人推着一车碎石往外走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从洞里往外流的水特别急,矿车根本刹不住,王春胜和战友赶紧弃车跳开,他们分别抓住了拐弯处石壁上的石头,努力不让汹涌的水流冲走。拐弯处的水很快满了,呼啦一下卷过来,把王春胜卷到了洞口外面,跌倒在离洞口七八米远的泥水里。他还没有爬起来,山顶上的一堆乱石就哗啦啦地滚落在了洞口。他的那位战友还在洞口里面,和另外11位战友一起,被山顶上塌落的石头堵得严严实实。
从泥水里爬起来的王春胜,一看洞口被堵住,脑子里先是嗡的一声,打了一个趔趄。但他很快又清醒了过来,逆水而上。他在齐腰深的水里,艰难地往回挪动,想去移开那些堵在洞口的乱石。没想到刚刚走了两步,山顶上的泥石流就铺天盖地,呼啸而下,把303洞口彻底埋没,找也找不到了。
当时是晚上11点多,暴雨倾盆,水位不断上升,想着12位战友被埋在洞里,生命危在旦夕,王春胜心如刀绞。在没边没沿的积水里,他使劲抹掉脸上的雨水,强迫自己安静下来,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最近的那棵大树,找准了去值班室的方向。从303洞口到值班室,有3里多路,齐腰深的积水,风雨交加,又是漆黑的夜晚,王春胜在泥水里摸索着前行,跌打滚爬中,鞋子也被水冲走了。水浅的地方,他艰难地走过去,水深的地方,他费力地游过去。记不清多少次,他跌倒在水里,浑浊的泥水呛得他喘不过来气。茫茫的黑夜里,狂风暴雨中,他极度害怕死去。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就不能救出被泥石流埋在洞里的12位战友了。
不知道奔波了多长时间,当他跌进值班室大门的时候,好半天都没能站起来。值班室同志立刻用电话向指挥部呼救,驻扎在益都301工地的11个中队,千余名官兵,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被泥石流埋没的303洞口。因为王春胜对周围的环境最为熟悉,他带着大家一起拼命地刨土,搬石头。雨还在下,头顶上的碎石和泥土还在不停地落,快要扒开了,又被埋上,快要扒开了,又被埋上。王春胜的两条腿被埋了好多次,他不知道也不害怕,因为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快点扒快点扒,时间就是生命。
千余名官兵,冒着被埋没的危险,整整扒了一夜,终于扒出了一个30公分大小的洞口。洞口周围都是比门扇还大的平面石堆叠,扒不开挪不动。洞里的积水已经满了,里边的12位战友拼尽全力游到了洞口的石头上蹲坐着。头上是冷硬的顶板,积水没过了他们的肩膀,他们只能使劲地仰着头,不让积水灌进嘴里。外面的大雨还在不停地下,洞里的水位不断上升,没有时间了,只能让困在洞里的战友一个一个把手举过头顶,从洞口里伸出来,外面的人紧紧抓住伸出洞外的双手,一个一个地使劲往外拖。30公分大小的洞口,石头的棱角格外尖利,12位战友虽然全部得救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都被石头棱角划得血淋淋的,惨不忍睹。洞外参与抢救的官兵也是个个泥水满身,双眼通红,双手冒血,而王春胜的一双光脚板上,更是伤口密布,连路也不能走了。
生死关头,因为王春胜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排险,勇救战友,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政治部通报表彰,授予个人二等功奖章。王春胜捧着这枚沉甸甸的奖章,面对着金光闪耀的天安门城楼,年轻的心里热血沸腾。从那以后,他更加忘我地工作。在303洞奋斗了七年,他带领三小队的战友们,以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好成绩,再次荣获了个人三等功。
益都303洞的工程结束后,王春胜和战友们又奉命到了泰安工地,在荒凉的大山里,继续与铁锤、钢钎作伴,执着地坚守了四年。从1961年到1971年,整整十一年的时间,他们从青春懵懂的新兵,成长为满手硬茧的老兵,一直奉行着国家利益放首位,个人问题放后头的坚定信念,光荣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所有任务。
如今的王春胜,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除了因为凿山留下的矽肺病,有时需要吸氧外,他的身体还算挺好。在采访中,他把“无论干啥,私心永远不要超过体重。”这句话一连跟我说了三遍。在广饶县石村镇西王村的院子里,他指着宽敞的房子和饭桌上丰盛的食物、水果,笑呵呵地说:“你看,现在的生活,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