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鑫浩的头像

余鑫浩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30
分享

观海寺记

秋阳煦灼,静坐无功,邀友前往近郊名胜观海寺,游之。

大道上车流如织,白尘滚滚,弛行数里,转入山路,骤得清静。秋已至深,山树浑无一丝绿意,没有半片红叶点缀,漫山尽黯然。久旱无雨,西风滚滚,浮尘遮天,无隙不入,所有的树似乎都在忍受着致命的窒息。

稍有稀疏的游人,是虔诚的善信,一番殷勤的朝拜祈祷之后,手捧如锦缎一般鲜艳的纸供来到焚炉献化,青烟毫无头绪的随狂风飞舞。人心总容易缭乱如麻, 起伏不定,能安耐毁誉,八风不动,似乎只有端坐莲台的佛像。

在殿前稍作休息后,往寺西陡坡向上攀爬。不足两百步,有一天然石洞,甚是精巧,大小仅足一人参禅。相传,数百年前曾有高僧在这里参悟至高佛法。石洞如庵,兹山又名“庵山”。继续攀行,十分陡峭,尽头处有一巨石,其大足以罗床,向天斜置,不知何年何月,由何处“飞来”。登巨石,极目南望,白浪连天,海天一色,百舸争游。寺名“观海”,应由此得。斯时若有酒有席,当引觞就醉,以求“释形凝心,与万物冥合”。然不可得,幸得有淡巴菇在袋,深吸一口,胸中颢然之气游荡,又郁郁不得可出之隙。

时间尚早,转头向山寺东北而去。野径杳无人烟,荆棘丛生,路面百坑千壑,偶有幽深的小孔,不知是否毒蛇出没的洞。越过山头,突转陡势,峭然若崖。稀疏有数片荔林四散分布,久无人打理,杂树冲天而起。乔林灌木遮天蔽日,前路一片阴暗,四周高低错落,似藏有不少古人幽居的墓。山间阴风飒然,连绵不绝,颇有几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不禁想起名句“其境毕竟过清,不应久留”。密丛中几株三叶五加,不知何故,在如此燥野擎然窜立,青翠欲滴。此品俗名“苦刺”,可作野菜,清苦难当!厌者避之唯恐不及,爱之人趋之若鹜。吾自是爱者,匆匆摘之乃去,权当午餐特别的汤佐。

古之人藉舟楫、驴马远行,日不过百里。故多不喜远行,亦不能远行。今之人乘铁鸟疾车,万里之遥,半日可达也。可是一到法定节假日,名山大川时常人满为患。佳迹引人,有时却难寻立锥之地。数日往返,一番舟车劳顿,只得满腔“奇景粗游”之叹!退一步想想,世界这么大,无论走多远,总还是有“没去过”的地方。眼之所见,难越心之映射,心若藏牵绊,纵走天涯,犹是画地为牢。永贞革新,八司马之变,柳宗元终老荒僻。潇湘之地,炎暑熇蒸,卑湿酷热,痞结伏积,不食自饱。然公登西山而盛叹其可长浩然正气,临西丘而哀惜其冤受渔樵鄙陋!永州山水因此名闻天下!

呜呼,欧阳修名记,“醉翁亭”名闻天下!读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吾直叹“快哉亭”堪称天下第二!“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故说,善游者一山一水皆有情,不独名山大川也!亦笑自身,正如张潮笔下之渔樵、农圃、缁黄,空有山林而不知其乐也。

是日己亥八月廿八,偕游者,平一人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