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卫东的头像

曹卫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5
分享

治国名相之《诸葛亮》

           文/曹卫东

巍巍华夏,上下五千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震烁古今、功在社稷的伟人。他们如夜空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读起杜甫的七律《蜀相》,总为诸葛丞相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功伟绩而折服;然而天不假年,北伐未捷却身死五丈原,每念及此总是唏嘘不已,徒增无限伤感。

一、 隆中一对,三分天下

公元184年起,黄巾起义、宦官祸乱、董卓篡国、军阀割据。东汉王朝已处分崩离析的前夜。在烽火连天、群雄逐鹿之时,一代名相诸葛亮开始登上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琅琊阳都人,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由于父母早逝,靠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带着其弟诸葛均迁居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过着边耕边读的生活。他尤爱读兵法和先秦法家著作,潜心钻研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在隆中时,诸葛亮已极具才干,尝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经常和石广元、徐庶、孟公威、崔州平、庞统等青年才俊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当时颇有声望的大名士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称他为“卧龙”。

公元197年至公元207年,诸葛亮在隆中度过了10个春秋。这一时期,割据荆州的刘表,曾几次请他出来做官,均被诸葛亮婉言谢绝。刘备在襄阳时,从名士司马徽、徐庶处得知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才,于是三顾茅庐。208年初春,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和真诚所感动,在茅庐里与刘备倾心长谈,把自己长期深思熟虑的统一天下的谋略和盘托出。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占据荆襄、西取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进而以图中原、匡扶汉室的隆中对策。并慨然应允了出山相助刘备共扶汉室的请求。

初涉军旅的诸葛亮首次调兵遣将,用火攻奇谋以数千兵力取得了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两场大捷,开始在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的战场上崭露头角。在其后曹操亲率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诸葛亮亲赴东吴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孙刘联手赢得了以少胜多、震烁古今的赤壁之战。其后助刘备占据荆襄九郡、一路势如破竹西取益州,完成了隆中对中构想的三分天下、三国鼎立之态势,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徐图中原的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

二、励精图治,五出祁山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后自称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协揽军政事务。诸葛亮全力以赴协助刘备治理巴蜀,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并充分发挥卓越的治国才能,使刘备的势力大增。公元217年,刘备占据汉中,自立汉中王。其时兵力之盛一度欲超曹魏。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刘禅为太子,以诸葛亮为丞相。为报荆州被夺、关羽被杀之仇,不听诸葛亮和群臣劝阻,起蜀汉80%的精锐大军东伐孙权,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七百里,致使蜀汉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仅余少数人马退守白帝城。刘备受此重创一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遂召丞相诸葛亮前往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表示竭尽全力,忠心辅佐幼主。223年6月,刘备病死,刘禅即位,从此,诸葛亮全面担负起了治理蜀汉的重任。

为实现富国强兵徐图北伐大业,诸葛亮殚精竭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政治军事民生的法规和举措。

秉公执法,赏罚分明。东汉末年,儒学地位逐渐衰落,法家学说重新兴起。诸葛亮取两家所长,奉行修身以儒,执政以法。时人赞他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以贵势免。

不拘一格,量才用人。诸葛亮认为汉朝由盛转衰原因之一就是朝庭前后用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诸葛亮常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人才为治国之本,在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中原之前,他曾上书《出师表》向刘禅进言,希望后主能重用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陈震、张裔、蒋琬等人,谓之“忠良死节之臣”,要后主“亲之信之”。他还针对后主的弱点,语重心长的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外诸葛亮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识别人才的七种方法:在大是大非面前,看他的志向;在山穷水尽时,看他的变通;在各种办法面前,看他的抉择;在祸难临头时,看他的勇气;在喝醉酒时,看他的本性;在金钱物质引诱下,看他的清廉;在分派任务后,看他的信用。

虚心纳言,集思广益。“为政之道,务于多闻”。他把闻言改过形象地比作是“弃弊跷而获珠玉”。诸葛亮为了充分发挥广纳良言的效用,专门创设了一个叫“参署”的机构。诸葛亮曾解释说:“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通过“参署”,可以把各方面的意见反映上来,然后斟酌增损,集思、广益、取精,制定出比较正确的方针政策。

从221年到227年,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下,短短数年使得蜀国国力得以恢复,再次强盛起来。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平叛。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平定了南中之乱。诸葛亮恩威并施,七擒孟获,使孟获心悦诚服地率众归顺。此举同时也赢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人心,较好地解决了蜀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改善了蜀汉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此后,诸葛亮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南中的安定。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于第二年春,亲自率兵北驻汉中,开始了北伐大业的先期准备。公元228年初春到234年2月,诸葛亮北伐中原、五出岐山,把战争引向曹魏,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以攻为守”的效果。时天下为九州,诸葛亮统帅军队以一州之力屡斗强敌;治理蜀国以毕生心血力保平安,堪称神人。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常常为国事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以非凡的治国才能忠心辅佐刘禅。亲自主持制定了《法检》、《科令》、《军令》、《蜀科》等法令条例,并颁布执行。注意把行法和教化结合起来,三令五申各种法律条令,努力做到人人皆知。诸葛亮历行法治,科教严明,赏罚必信,使蜀汉政治清明,蜀汉政权秩序井然。

为了维护蜀汉的长治久安、增强国力,诸葛亮推行“务农植谷,闭关息民”的政策,课农桑、织蜀锦、兴水利、行盐铁、重教育、开军屯。这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使得蜀国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官吏恪尽职守。此外诸葛亮在修身、齐家、治国、治军的过程中提出的原则和方针,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同年8月由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时年54岁,根据其遗嘱,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定军山。

纵览诸葛亮的一生,修身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军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治国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智慧、德才、忠贞为其后的历代帝王、文臣武将和文人墨客所崇敬和推崇。诸葛亮的事迹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范,更是千古一圣、千古一相。

金戈铁马声已远去一千八百年了,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光芒却愈加的熠熠生辉。我时常于梦里看见他坐着一辆木制的四轮小车,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悠闲地走来。

                    2020 —10—6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