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浙西安吉。
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面对如诗的远方,我们永远都是那个逐梦追风的少年。
不知你是否到过浙西安吉,那一泓瓦蓝的湖水,万顷青翠的竹海,数朵悠哉的闲云,一座座美丽乡村掩映其间,置身此境,恍如隔世。这些年里,每一次的安吉之行,行吟在青山绿水之间,总忘了今夕何夕?若不是那升腾的袅袅炊烟,默默作着注解,时空仿佛静止。
安吉,地处长三角腹地,北依太湖,南临天目山,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建县,取《诗经》中“安且吉兮”之意而得名,是一座以竹建城、因竹而美的山水园林之城。
一条神奇的北纬30度线在安吉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均保持在70%以上,副氧离子浓度平均值更是高达3000/cm3,远超最高标准。安吉秀美的自然景观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了游客心目中的旅行圣地,被誉之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首个获得县。
安吉的美,美在山水。沿着盘山公路驱车在水库的四周,一路山环水绕,郁郁葱葱,湖水清澈如镜,更兼繁花似海。阵阵清风袭来,把成片的花瓣拂落在水面,落花流水漫过一滩又一滩,鸟雀的欢歌声空灵、悠远,斜阳映照下,醉了无数的清浅时光。
安吉的秀,秀在竹海。层峦叠嶂间,翠竹绵延百里,撑向长空的翠绿,成了春夏两季里最为靓丽的风景。每逢春季,一犁春雨之后,一支支竹笋破土而出,和穿过林间的缕缕阳光,一起焕发着勃勃生机。安吉有着“中国第一竹乡”之美誉,境内共有各类乡土竹种40余种,竹林面积达110万亩,年产商品毛竹2000万枝,居全国之冠。没有到过安吉竹海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支支小小的竹笋,因此富了一方。
安吉的厚重,重在人文。这座以竹名动天下的山水之城,更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公元1079年5月,一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就任湖州知府,虽只短短的三个月,但浙西的山水和万顷竹海却成了东坡梦中的世外桃源。为此,他写下了“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甚至在遭遇“乌台诗案”的人生低谷期,还写下了“百年神游知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对浙西万顷竹海的挚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即便是在一贬再贬的仕途中,每到一处任职,他总不忘在居所前后种下三五丛翠竹,以慰对竹的一片痴情。
安吉1800多年的建城史,留下了绵延的文脉。从早期的古越文化到嘉靖年间“一门四进士”的佳话,再到近代的昌硕文化,无不很好的诠释了安吉文脉的厚重。坐落在鄣吴村的吴昌硕纪念馆,是以“诗书画印”四绝而成一代宗师的吴昌硕的故居。如今,吴昌硕纪念馆已是安吉最靓丽的一处人文历史景观,更成为了安吉文化的一个新地标。
作为两山发源地的安吉还蕴藏着千般美景,苍茫远山间,处处皆景,竹林的飘逸和茶山的规整错落交替着,眼前蓦然打开了一幅诗情画意的长卷。
浙西安吉,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倘得闲暇,不妨暂离都市的喧嚣,赴一场安吉得约会,在竹海清风里清澈心灵;在绿水青山间感受乡愁;让别样人文打开你的诗和远方。
一个吃了就忘不掉的产品,笋在“惊雷”
人生匆匆百年,亦是一场寻味之旅,为寻觅人间至味,我们常常不辞山高路远,不舍前世来生。
若论寻味,不得不说源自大自然的蔬食之鲜,而蔬食之美者,莫过于笋。竹笋,闻之芳馥,食之松脆。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一个“鲜”字道出了竹笋的精髓。竹笋之鲜,世人皆知,但竹笋的药用营养价值,知者却寥寥无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竹笋在药用上具有“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等功效,一直以来为养生学家所推崇。居住在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作为蔬中珍品的竹笋,其食用历史可追溯至商朝,自一代名相伊尹以“五味调和”之法把竹笋端上百姓的餐桌起,迄今已3600余年。在安吉,有这样一家企业,24年来一直专注于竹笋自然资源的研发和深加工,并把竹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十年磨一剑,这家叫做耕盛堂的企业,以竹笋主产区安吉为依托,以核心文化“咸有一德”为飞翼,优选安吉产地的上佳食材,辅以伊尹“五味调和”的古方传承,打造出被业内认定为“中国生态好食材”的“惊雷”笋,为我们开启了一段“从山间到舌尖”的美味传递之旅。
说起美味与文化的结合,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耕盛堂创始人伊奎鑫(商朝名相伊尹一百四十代孙)于寻根问祖中,偶获伊尹医厨古方传承,以《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汤液经法》为参考,研发出“伊氏生物保鲜法”和惊雷笋。历经24年对笋业的倾注,在业界构筑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凭借“水煮竹笋生物保鲜方法及其生物保鲜剂”项目,斩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竹在诗画里,笋在餐盘中”。“惊雷”笋的选料特别注重食材的新鲜,一支竹笋从深山挖出到进入就近的享山工坊,再到杀青去草酸,整个过程控制在3小时之内,为此耕盛堂建有竹笋生物保鲜及全笋利用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并通过大量的研究,从技术上解决了笋产品风味提升工艺和竹笋的快速锁鲜。
如今,该企业生产的“惊雷”笋产品从最初的鲜笋加工拓展到今天的调味、食材、休闲、速冻等5大系列130余款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餐饮、商超、电商、文旅等多个渠道。2016年,“惊雷”笋被业内认定为“中国生态好食材”,并先后获得“浙江省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名牌林产品”荣誉;“伊脉小鲜”五味调和礼盒更是斩获了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走进春天,品味“惊雷”。这个烟花三月,我又一次来到了魂牵梦萦的安吉。对着满目竹海,清新而又自由的空气迎面而来;一幅幅如诗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舟车劳顿的傍晚,当几盘配有惊雷笋的佳肴端上餐桌,顿时满室生香,和着杯酒细品,嫩如嚼春,觥筹交错间,一天的疲倦之意竟一扫而去。
一个吃了就忘不掉的产品,笋在“惊雷”。试想,一个以“咸有一德”思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企业;一个把古方传承与美味、文化相融的产品,食之怎能不爱?唇齿余香,又岂是一箸能忘?
20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