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文华的头像

陈文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8
分享

追泡泡的孩子

陈文华(哈尼族)

我带女儿在广场玩,夕晖照晚霞,光芒已内敛,东边圆月高悬。街灯辉煌,广场角落卖儿童玩具商贩的小灯和广告灯,互相映照,人们三五成群,有的相聚细谈,有的看露天大屏幕电视新闻。广场中央靠北的地方,是跳广场舞的人群。构成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之一隅,我和女儿是其中微小的一员,如恒河之沙。

忽然,在空中飞舞的肥皂泡泡引起女儿的注意,迅速跑去追逐……

有风,弄泡泡的是俩个三岁左右的孩子,在妈妈的看管下,正兴致勃勃地玩,左手握细管,像剑鞘。右手拿三个“8”字型链在一起的塑料网状,像剑一样,在空中甩一甩,泡泡满天飞,晶莹剔透,色泽明丽,宛如梦幻世界。一起追泡泡还有另外俩个同样是三岁左右的孩子。

孩子是天真的,玩得高兴。然而,追泡泡俩个孩子母亲的举动引起我的思考。

孩子正玩的起劲,俩位母亲把孩子强制带走,小孩子一边哭,回眸凝望泡泡,不愿走开,伸着白皙的小手。

我在旁边看这一切,扫视不同人的反应。俩个弄泡泡的孩子和母亲只是望着,表情友善,只是感觉很突然。我没有制止女儿,一任追逐泡泡,一起和小朋友分享快乐的时光。

我在思索俩位母亲的举止行为,在臆想,若是准备回家,可以理解,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件好事。若是不愿让孩子作陪衬,潜意识认为是丢人现眼,这是另当别论了,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孵化出孩子的自卑心理和不合群的行为?我为她们担心。润物细无声,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言传身教不可不慎。

每个孩子都是未经雕斫的荆山之玉,孺子可教,亦善教,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小就应正确引导,发现细微处的污点和优点,择其善者嘉励,其不善者疏浚之。如一池塘,若不治理,“春风吹不起半点涟漪”,乌烟瘴气,若治理恰当,则“天光云影共徘徊”。

人生在世,团队精神和独处能力同样重要。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不可少,让孩子学会分享彼此的快乐、果实。教育孩子,于细微处见精神。

我想起两则故事。有一次,母亲带小爱因斯坦参加郊外游,别的孩子玩得高兴,欢呼雀跃,唯有小爱因斯坦独自在河边发呆,感觉形影相吊,茕茕独立,此时,有的母亲问:“这孩子怎么了?是不是有病?去医院看看吧!”爱因斯坦的母亲平静地说:“不,我的孩子没问题,他在思考问题呢,他将来是了不起的人。”这事虽小,但母亲的积极教导很重要;有则故事是这样的:中国古代一位死刑犯,临刑前有个要求,希望再次喝母亲的奶,他的母亲把干瘪的奶上前递,突然,一个举动惊动了在场所有围观群众:把母亲的奶头咬断了。恨其母亲教导无方,酿成今日之祸。

我们常常会回忆起与父母亲相处时的细小动作,如,王鼎均在散文《一方阳光》中,深情回忆与母亲的细小之爱。微信圈中朋友互相转载香港富商李嘉诚一家宴餐的视频,一中年女子轻轻端一碗汤,李嘉诚彬彬有礼地说:“谢谢,我迟一点再吃,迟一点再吃,谢谢!”中年女子想端给李泽锴,因为父亲正在忆苦思甜,讲话,不便出声,李泽锴用右手轻轻示意等下再吃。家教,在细小的行为里,在细微的言辞中。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巍峨雄奇、河海波澜壮阔,是由一土一石、一木一溪汇聚而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与思想,细节成就伟大。

一件小事,我竟会这样想,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杞人忧天了?是不是患放大镜思维了? 有的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成功与幸福,有时不是等号。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得排名次,与人相比,成功的人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一个人要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己的努力。幸福是源于内心的感觉,与他人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成功。良好家教出生的人不一定成功,但幸福的指数肯定高。在朋友的微信圈中看到一幅雕像,一位肌肉丰腴的男子手拿锤和钉在雕自己,文学说明是:“自我塑造,过程很疼,但你最终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是啊,人的一生都是在自己塑造的一生,在学校学科学知识,出来学堂学社会知识,为人父母学教育知识,曾在《红河教育》杂志上看过一篇新闻链接,西方的有个国家,领取结婚证的男女,都得进修如何做父母的知识,才可准予领取结婚证,这个好。教育孩子也是一门科学。

我的宝贝女儿,不一定成功,但我希望一生幸福,因为,我也一直在努力,一起努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