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卫华的头像

曹卫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3
分享

昭通行

十一月二号至五号,云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二0二0年年会在昭通召开。气温特别低,寒风刺骨,如刀割脸,然而年会却开得别开生面。总结、表彰简简单单,发言讲话言简意赅,把宝贵的时间省下来,深入基层采风,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看扶贫攻坚成果,聆听人民的心声,感受党的政策给百姓带来的温暖。

三号晚上七点半,我们应邀参加由云南省作家协会和昭通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第七届野草文学奖颁奖典礼”。车门打开下了车,一阵寒风迎面吹来,像无数只冰凉的小手伸进衣服上下在抚摸,然而,当我们裹挟着寒风跨进作为颁奖典礼现场的报告厅,一股暖流顿时化解了我们从身体到内心的寒意。这股暖流不仅仅来自室内气温的变化,更多的来自于浓浓的、热情飞扬的文学气氛。

报告厅里早已座无虚度,过道上也站了一些人,灯光下全是一张张稚嫩的、青春飞扬的面孔。这些学子,有的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大学,他们就像每年冬天飞临昭通的黑颈鹤,张开文学的翅膀飞到了一起。昭通是中国的文学之乡,昭通学院一直有崇尚文学的传统,许多昭通籍作家,就是从这里走上了文学之路,其中就有著名诗人雷平阳。“全国大学生野草文学奖”正是以他当年在昭通学院倡导创办的“野草文学社”而命名。如今这个大学生文学奖已经扉声国内外,这次参赛的四千多件作品中,除国内八百多所大学的学生作品外,还有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英国等著名大学的学生作品。

一泼又一泼学生上台领奖,一个又一个朗读者热情漾溢地朗诵获奖学生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我一直在认真听,感觉这些作品或许还不够成熟,内中却充满渴望飞翔的激情。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获诗歌、散文奖的女学生居多,而获小说奖的十二个学生,只有一个女生。

我的座位刚好在边上,每一泼获奖学生上台领奖,先都要在我身边集中,我仔细观察过他们,他们的脸上除兴奋之外,还能隐约看出几分忐忑不安。特别小说组一个矮小的男生,显得特别紧张,一直在瑟瑟发抖。我轻轻碰了一下他的手,竖起大拇指,给了他一个赞。

我想,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都会从事与文学相关的事业,但学生时代的文学追求,一定给了他们一生用不完的自信。如果他们将来从事文学事业,就是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如果他们将来从事其他事业,那么由文学给予他们的信念,也将使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希望。

汽车顺着山的余脉往下滑行到海拔仅六百米左右的峡谷里,公路要么是架在河面上的桥梁,要么是穿山越岭的遂道,造价之高令人咂舌,可见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投入之大。

这已经是盐津县的地界,再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水富县,跨过水富大桥就是四川宜宾,金沙江一路奔忙流淌到宜宾,便被称作长江了。

公路桥下面的大关河水富营养化,呈翠绿色,河两边山势笔立陡峭,房屋全部建在河堤或陡峭的悬崖边上,都是杆栏似的吊脚楼,四根细细的柱子拄在地下,像踩高跷的细脚秆,支撑着离开地面房子。这种房子从盖起来那天起就基本上都是危房,多看几眼都让人心惊肉跳。这里属于地质隐患区,常有地质灾害发生,好在大部分农户己经搬迁,房屋闲置在路边,已经拆了门窗。

汽车闯进豆沙关,两边刀劈斧削的绝壁像两扇开启的大门竖在两边,下边流水深险。南边绝壁距离地面约六七十米左右的地方,一个长条型的洞穴像一张被撕裂的嘴已暴露在中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僰人悬棺。史料记载,僰人是夏朝遗民,商朝的战俘,饶勇善战,周武王伐纣时立下赫赫战功,其首领被封为僰侯,在今四川宜宾建立僰侯国。明朝末年,由于战乱和残酷镇压,僰人纷纷迁往他乡,隐姓理名,与其他民族融合,逐渐消失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上,豆沙关一带是僰人聚居区,其悬棺葬与盛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祖先崇拜密切相关,被安置在洞穴中的棺椁现存十一件,一定是这个民族的部落首领或名望极高的宗教人士。用观测镜仔细观察,洞穴中的棺椁原本是用木桩支撑,悬在半空的,但天长日久,岁月浸蚀,一部分已经垮塌,零乱地堆在一起。经科学测定,这些棺椁放上去已经六百多年。笔立陡峭的绝壁,上段至少还有三百多米,左右少说也各有几百米,壁虎都难得爬上去,棺椁是怎么放上去的呢?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各种推测,模拟试验,结论仅只一家之言,无法印证,也说服不了谁。

因此,这一直是个谜。

豆沙关左边的绝壁上,是秦时开凿的五尺道,这条驿道敞开了一道云南东北方向通往中原的大门,使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拾级而上,步入古道,满目苍茫。几天前下过雨,路还湿润,岁月打磨的路面,坑坑洼洼,石头裸露,泛着青光,马蹄踏出的脚离深深浅浅,可以天量出时光的深度。回眸一望,古道就像一行墨迹淡去的文字,记载了两千多年云南文明发展的旅程。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王派袁滋为使,册封南诏王异牟寻,恢复一度中断的隶属和友好关系。袁滋一行,从长安经四川入滇,当年九月二十日来到豆沙关,袁滋在路旁岩壁上刊刻一文,纪述了这段历史。明末清初,特别“康乾盛世”,古道成为“滇铜运京”的重要驿道,十万马帮,人背马驮,源源不断地把每年八百万斤铜材运往京都,供朝廷铸币之用。往返一趟需要两年。铜铃悠悠,唤醒寂静的山林百鸟,马嘶声声,将赶马人的古道柔肠带到远方。一路研读脚下的古道,不难辨出岁月的沧桑,有铜锭铮铮的碰撞声;有草鞋青石细微的摩擦声;有马蹄节奏鲜明的踢踏声;有忧伤的马帮歌谣在回荡;有埋锅造饭的袅袅炊烟飘出山林,在残阳辉映的风空中飘散……

昭通的靖安新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移民安置区,有来自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昭阳五个县一个区的群众九千二百五十六户,四万零五百四十九人从边远、贫困、交通不便的大山中搬进新区,告别了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的贫苦日子。

趁新区工作人员介绍情况,我到小区里走走看看。小区建设非常漂亮,一百四十九幢楼房纵横有系,主干道、附道、楼幢间通道宽阔规整,路两边的绿化树还挂着残存的绿叶。新区占地二千一百七十七亩,投资四十二亿八千五百万元,学校、幼儿园、卫生所、娱乐室一应具全。新区还建了服装加工、苹果加工扶贫车间,农业扶贫就业基地,吸纳了出不了远门的农民就近就业,还有一部分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员,被家置在诸如打扫工生等公盖岗位上,每月可增加收入一千多元。

我在新区主干道上遇到一个叫毛国珍的妇女,便与她搭讪,聊了一阵。毛国珍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来住在靖安镇松杉村三组,靖安镇松杉村地处高寒山区,农作物以包谷洋芋为主要,经济收入全靠外出务工。毛国珍一家四代七口人,住在四十多平米的破房子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得知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不用交一分钱就能搬迁到城效的新居,毛国珍一家激动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首批搬迁进新区到现在,已经十一个月零十七天,毛国珍还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告诉我,我家得的是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的房子,坐东向西,通风好,采光好,山里人大多数都有风湿病,大冬天的,坐在家里就能晒太阳。

唐太山家原来住在大关县高桥乡高桥村,一共七口人,父母年老体弱多病,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病,家里只有他能劳动,生活十分困难。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二月十一日,他一家搬进了靖安新区康庄社区,分到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高兴之余,唐太山也有些为今后的生活发愁,没想到搬迁没几天,安置区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安排他参加劳务经纪人培训,一周的培训结束后,唐太山正式上岗。安置区有四万多搬迁群众,其中有一半劳力。唐太山要将就业工作站提供的企业用工信息,挨家挨户告知居民,满足居民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向需求。新区就业经纪人不只唐太山一个,他主要负责“江夏吉之汇蔬菜基地”的用工管理,每月工资三千多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唐太山已经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他向我介绍说,前不久豌豆采摘旺季,基地每天的用工百人以上,公司临时用工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只要肯干,一天收入百多块钱不成问题。我的任务就是随时把基地的用工信息发到社区的就业推送群里,愿意干的居民会很快回应,我再一一回访确认登记,第二天带他们去基地干活。

现在,安置区附近的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大部分都已经投产,像唐太山一样的就业经纪人会及时帮助农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