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股折射着七色彩虹的瀑布从天而降,带着欢快与热情的节奏,哗啦啦地冲入山涧一泓小潭,那些静若处子的仙子,立刻舒展身子,变得活跃起来,她们带着山野的灵气,追逐着瀑布水流,或沉或浮,翩翩起舞,跳起美伦美奂的水中芭蕾,令人浮想联翩。
这是前几天我参加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在四川达州的万源采风的一个联想片断。名茶与美人的联想历来就有,大文豪苏轼在北宋就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体验。那天,我坐在八台山下大巴山茶文化小镇某家茶店,像个懂行的茶客品着著名的巴山雀舌,只觉唇齿间满是一股醇和、爽滑、生津、回甘的奇妙清香,沁人心脾。我知道这是以“富硒茶王、雀舌珍品”美誉著称于世的巴山雀舌。从某种角度讲,这是我与巴山雀舌第三次结缘。从杯中飘出缕缕富硒茶特有的栗香,顷刻间唤醒了我与雀舌相关的味觉和嗅觉记忆。
老板娘提着电水壶站在一旁,一直向我介绍富硒茶种种神奇保健功能。在她浓重的万源口音叙述中,我双眼盯着根雕茶几上玻璃茶杯中的茶叶和水,幻影重重,视线渐渐模糊。
热情好客的老板娘哪里知道,其实我对万源富硒茶并不陌生。我因喜欢巴山雀舌对她有所了解。我也查过资料,万源种茶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自宋以来,万源茶就是源源不断地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北的贸易商品。我从年轻时起,有意或无意间品尝过不少名茶佳茗,譬如龙井、铁观音、大红袍、碧螺春、普洱茶,还有白茶绿茶红茶花茶,甚至近年被炒得价格高得离谱的黑茶也品尝过,我没有统计过半辈子喝过的茶的品种有多少。我想,几十上百种差不多吧。但奇怪的是,天下那么多名茶都不曾打动我,唯有富含硒的巴山雀舌让我一见钟情。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每天早上打开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再做别的。有次茶叶喝完了,我下班路过城里凤凰头蔬菜公司的门市,买过1斤新出的散装万源巴山雀舌,回到家立即泡了一杯尝鲜,果然醇甘如兰、味道不凡。这是我第一次与巴山雀舌结缘。后来因觉得价格较贵,只好长期买物美价廉的袋装万源富硒茶。多年以后,我结婚成家,有年春节,我第一次去在外贸茶厂工作的三姨家作客,临走时她很客气地送我一盒包装精致的巴山雀舌。从包装说明得知,巴山雀舌产自素有“中国富硒茶都”之称的万源,硒含量可达2微克/克,茶多酚含量最高可达35%,对人体有益的保健作用。这是第二次与巴山雀舌结缘,且成为我饮茶经历的一个重要结点。其实,人与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差不多,再昂贵的名茶,若不对你口味,也不会被你青睐。这情形与恋爱有点相似,再漂亮的美人儿若不是真心相爱,也难以成为你心仪之人,只有令你怦然心动的才有可能擦出真爱的火花。
虽从少年起我就开始喝茶,喝了几十年,却并不懂茶,更不懂茶文化。上世纪90年代曾在南粤喝过两回功夫茶,拳头大的壶,挖耳屎般小的茶杯,又烫嘴,又不解渴,觉得怎么也没有我们四川的盖碗茶喝得爽快,从此敬而远之。偶然在电视里看过极有仪式感的日本茶道,那些繁复冗杂的程序,简直差点要我的命,那哪是喝茶,分明是借喝茶显摆喝茶者显赫的身价。这让我想到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的时装秀,可它只适合在被聚光灯照亮的T型台上演绎。如果让模特儿穿上像美人鱼尾巴的拖地长裙,头上插着一支高耸入云的羽毛,或头上顶着一个装有各种水果蔬菜的果篮,穿行在大街小巷,超市商场,公交地铁,不造成城市交通瘫痪才怪。而英国人的下午茶,不是真正的喝茶,茶成了配角,糕点才是主角。
照我看来,喝茶就喝茶,无非就为解渴,哪有那么多讲究?我依旧按自个儿喜欢的“牛饮”习惯喝茶,这源于儿时,家贫,家里米缸可以见底,却从不缺茶。茶叶总是装在一只圆筒纸盒里放在厨柜,偶有客人造访,母亲便泡上一杯待客。如果客人多,母亲便改用大搪瓷盅泡茶,主客闲聊之间,渴了,便轮流端起大茶盅,咕嘟咕嘟地喝上几大口,也没有卫生不卫生一说。我从小也是抱着茶盅一阵猛灌。尤其是夏天,在巷子里与小伙伴玩得又累又渴,便跑到厨房,把水缸上的木盖子一揭,拿起水瓢,咣地一声从缸里舀上一大瓢,仰着脖子,张大嘴巴,咕嘟咕嘟地一阵猛灌,解渴袪暑,凉到心底去,煞是爽快。肚子里的水随着每走一步,居然能听到水在胃肠的响声。后来上学识得几个字,每每读到小说里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句子,便会心一笑。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有“万宝之源”美誉的达州万源,是一块出产丰盛的风水宝地。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喝茶的传统可追溯到神农时代,有4700年历史。目前万源全市发展茶园面积30万亩,茶业企业上百家,拥有26个茶业特色种植乡镇,辐射带动30多万人脱贫致富。这次在万源采风,听当地朋友说,万源决策者借助乡村振兴之力,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格局,将富硒茶打造成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产业,无疑是非常明智的。如今,国家级4A景区的八台山天池坝村的搬迁户都端上了旅游金饭碗,享受着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政策红利,真是令人欣慰。晚上,我们在茶文化小镇的戏台上欣赏川剧演出,台下挤满观众,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那一张张朴实而生动的脸庞绽开的每一缕笑容,都让我读到村民们脱贫致富后安居乐业的幸福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