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万星的头像

陈万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3
分享

父亲的“小心愿”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5年了。

记得在父亲最后的那段时光里,多次对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提及他的一个“小心愿”,他说: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三位老战友。父亲说等他“走后”,要我们三兄弟每人负责“挂钩”照顾他的一位老战友,包括要时常留意和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逢年过节要经常去看望与慰问他们;如果他们家中有什么喜庆之事,要代表父母前去“随礼”恭贺;假如他们遇到什么难处,要积极主动、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解决等等……

父亲还替我们三兄弟具体指定了“挂钩”帮扶对象,当然,这里的“帮扶”,主要是指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与陪伴。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都很好,所以也不需要我们经济上的付出,且各自的儿女们也都很孝顺。我想,父母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老战友多年的那份真挚感情进行延续与传承吧。

父亲的老战友李叔叔,他的大儿子和我是多年的老同学,我们从读初一就开始同班,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我们又成为好朋友。多年来,从我上学一直到结婚后,就经常去他们家玩,他也经常来我们家玩,所以,我对李叔、李婶一家的情况非常熟悉,父母也就顺理成章的指定由我来负责对接李叔、李婶家。

父亲的另一位老战友朱叔叔,巧合的是,他家的儿媳妇和老二的媳妇是闺蜜,两家之间相处的自然很融洽、相互之间也是经常走动。因此,父母指定老二对接朱叔、朱婶家。

父亲还有一位老战友刘叔叔,他的小儿子和老三是“二代”“老战友”,两个人同一天入伍、同一天退役、又在同一个部队服役,加上父亲又是多年老战友的缘故,两人相处的和亲兄弟一般。故此,父母就指定老三对接刘叔、刘婶家。

听奶奶和父母说,当年父亲18岁的时候就出来当兵了。当时,父亲只有一米五几,又瘦又矮。征兵的同志看到父亲的情况后,怕父亲吃不了部队的苦,就想“拒收”。但最终态度坚决、自信满满的父亲,用真情和言语打动了征兵的几位同志,同意征招父亲入伍。

父亲先是在沈阳军区锦州某部服役,几年后又调到北京军区某部。又过了几年,在1966年,也就是响水建县的那年,随部队一起开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边疆的开发与建设。据说,响水县城最古老、最繁华的那条“东方红大街”,就是为了欢送父亲他们那批响水籍的“戍疆”将士们而紧急建成的。当时与父亲一起开赴新疆的响水老战友,就有近200人。1980年初,国家为了照顾父亲他们,又都陆陆续续的将他们调回老家响水工作。

刚回到老家的那些年,虽然交通和通信还不怎么发达,但通过努力,父亲还是联系上了多位失联多年的老战友,家住响水及周边地区的就不下有30多位。记得那时候他们战友聚会的时候,加上“军婶”们能有六、七桌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好多已经相继离世。

在父亲去世前,还能经常联系上且居住不远的老战友,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位了。现在,他们都已经是八十多近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每次相聚,他们都会为老战友数量的不断减少而心情沉重、感慨不已……

这些军人出生的“老可爱”们,他们个个性格耿直、思想高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人和儿女都管教甚严。他们听党话、跟党走,视荣誉和工作于生命。他们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对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敢于揭露和批判…… 父亲的为人处世,对我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被我完好的传承下来,爱党、爱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也成为我忠贞不二的选择。

几年来,我们兄弟三人已将父亲的“小心愿”谨记在心,并一一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愿还健在的军叔、军婶们健康长寿,能更多、更好的享受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裕的新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