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名作家张映勤人物散文集《浮生似水》(全秋生责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年1月版)出版了。这本散文集在网上口碑不错,我也买了一本。散文集《浮生似水》大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亲情的散文,第二部分写友情的散文,还有一部分是写作者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小街上的人和事,其中许多的人和事都不是很正能量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非常多,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作者采用散文这种文体集束式展示出来,我觉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才气,也就是说,选择散文这种文本无疑是有一种全新的挑战意味。也许是因为张映勤本身是小说家,他的人物散文朴实平易,娓娓道来,读来颇有趣味,他擅于铺垫场景、制造悬念,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心理。在笔者看来,张映勤是用小说的笔法去写人物散文的,他的散文有文体创新的意识,不仅读来生动有趣,而且回味悠长。他的散文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达到了过目难忘的艺术功效,既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悲伤感慨,亦有人间真情似海深的深沉感悟,既有底层大众辛酸命运的描摹,亦有感恩向善的人生启示,勾勒出特殊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有常与无常,与散文家魏丽饶“以个体命运凸显时代印痕”的散文创作旨趣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映勤通过他的系列人物散文实现了“塑造散文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审美旨趣。
张映勤写人物生动传神,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他写马丽雅(见《神秘马丽雅》)惊鸿绝艳的美写得摄人心魄,美到“让每一个男人见过心里就放不下,就不敢多看一眼。她就像一块吸铁石,每一次婷婷袅袅走过大街,无数男人的目光就如同铁钉或铁屑一下子就会被吸引过去,有的明目张胆直愣愣地紧盯不放,有的装作若无其事地斜视偷窥。”这么一个天生尤物,孤傲冷艳,既没有下乡(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场运动称为“上山下乡”),也没有工作,独来独往,不时有高富帅的小伙前来相聚。后来,马丽雅神不知鬼不觉地结婚了,嫁给了其貌不扬的副市长公子。马丽雅是奉子成婚,婚后育有一女,经常夜不归宿,女婿跑到岳父母处闹腾,到后来也是不了了之。最后,马丽雅离婚了,去了北京,出国了。作者将马丽雅的美艳和神秘描摹得栩栩如生、扑朔迷离,读来很有“蛊惑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成功刻画出个性鲜明的的马丽雅形象。
通读该书,张映勤的散文能够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先来看他写亲情和友情的系列人物散文。开篇《记忆中的姥姥》写到姥姥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却通过自学,读得通报纸、能看成本的戏文。尽管姥姥文化程度不高,却多谋善断、颇具远见卓识,在兵荒马乱之际,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天津继子(作者大舅)处,从而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前途命运!大舅当即遵照继母的意愿,不遗余力地悉心安排。大舅的深明大义让姥姥铭记终生,她把大舅的为人作为身边的榜样教育子孙后代;当大舅毕恭毕敬前来探望时,姥姥尽管年事已高、有嗜睡症,但她总是强打精神、挺直腰板陪着说话,生怕怠慢大舅。当读到姥姥与大舅同甘共苦、“相敬如宾”的那种场景,不我禁热泪盈眶。《难忘大舅》塑造了一个感恩图报、深明大义的大舅形象。
《师兄》刻画了为人诚实古板、情操高尚的师兄形象,师兄坚决不收学生家长礼物,显得不合时宜,让人长了见识。师兄为人重情重义,得知前女友身患癌症,不离不弃,毕业后毅然与她结婚,陪前女友度过了最后两年的幸福时光。后来,师兄与教授形影不离研究学术,教授品貌端庄的女儿喜欢上正直善良勤勉的师兄,两人结成眷属,并达成一致意见:秉持“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坚决不收学生或家长的礼品。即使偶尔不得不接收学生的礼品,也要挑选价值相当的礼品作为回馈。像师兄这样做了好事却不收礼品的人,在当今社会真的是寥若晨星,简直就是人间奇葩,让人不得不拍案称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伯母》关乎婆媳关系、家庭和谐的主题,刻画了一个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伯母”形象,该文从侧面告诉读者为人处世之道。伯母是“我”的老同学博雅的母亲,博雅百般迁就、容忍老婆,却在细节上忽略老娘的心理感受,单位分了两百斤大白菜,全都送给媳妇娘家;买了二手房,将旧房腾出让岳父母住,也不跟母亲打声招呼;后来还帮岳父母买了新房,旧房却租给外人,博雅母亲到死仍住在破房子里。博雅对伯母的生活也缺少关心,伯母住在破旧房子里,没有取暖设备,还是细心的“我”送去一台电暖气。为了儿子儿媳关系和谐,往昔爱说爱笑的伯母戒了烟,忍气吞声,从不与媳妇争吵、红脸,从不说儿媳的坏话。在伯母临终前几年,逢年过节,儿媳几乎不看望婆婆。即使婆婆去世,儿媳也是程序化露面,对人表情冷漠,形同陌路,让人无法恭维。博雅最后还是与老婆离婚了,终日借酒浇愁。博雅婚姻失败的现实,发人深省,留给读者一个命题:“一个七尺男儿在当好称职丈夫的同时,当好合格儿子的角色?”
《校花唐婉莹》描绘了校花唐婉莹悲凉的婚姻现状,昔日婀娜多姿的校花唐婉莹如今变成粗胳膊粗腿水桶腰,昔日公认的“大众情人”唐婉莹嫁给不务正业的高干子弟,生了一个先天痴呆的儿子,她遇人不淑,丈夫出轨,最后不得不离婚,她的命运彻底给毁了。最后作者在文末慨叹:“人生也许是这样,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真是世事无常,祸福难料。”这种弥漫着诗意的人生体悟,彰显出哲学意蕴的审美高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是指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都有。散文集《浮生似水》刻画了一批贪婪自私、生性懦弱、粗暴凶恶的反面人物。《作家老秦》该文讲述了作家老秦参加采访团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吝啬自私贪婪、无情无义的老秦形象。老秦临行前将宾馆的免费用品悉数装进行李箱,将“我”赠送的编织袋高价卖给了别人,赚了小钱、丢了破手机,叫苦不迭。采风团组织者精心安排、热情招待,却因丢了一部破手机,大骂当地人没有素质,举手投足间没有一丝感恩心态,读来让人嗤之以鼻。正所谓:“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老秦为人吝啬无情,属于可恨之人,而编辑老吴却是可悲至极,印证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散文《编辑老吴》中的老吴虽然当了刊物副主编,当牛做马,拼死拼活地工作,工资全部交给老婆,平时兜里的余钱往往不足一百元,连参加同事婚礼的两百元份子钱也掏不出。老吴在家被剥夺了财权也可以理解,但他妻子却是个长相平平的破落户小姐出身,她总是当着外人的面出他的洋相,让他难堪;即使得了重病,妻子也是出言不逊、冰冷无情。老吴连孝敬老娘也得偷偷摸摸,生怕妻子指责,虽然贵为刊物副主编,却毫无人生的快乐可言,这样活着真寒碜,实在是可悲可叹啊。《编辑老吴》告诉读者:幸福快乐地活着,真好!
《恶邻老崔》成功塑造了凶神恶煞的主人公老崔,他在小区称霸一方,经常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左邻右舍敢怒不敢言,更为甚者,她居然同时霸占姨妹和亲生女儿,简直是禽兽不如!难怪作者在文末痛心疾首地写道:“像老崔这样的人,我认为,活着真不如死了!”《小杰》写了于婶这个人,也有着“恶邻老崔”的味道,儿子小杰挨打总要给于婶告状,于婶低俗恶俗透顶,当着街坊邻居的面,不管什么脏话丑话都骂得出来;于婶家不讲社会公德,夜深人静,弄得咚咚作响,让楼下的住户不得安宁,“我”忍无可忍,用绑上厚毛巾的木头棍擂房顶。于婶恶人先告状,威胁母亲,倘若“我”再捣乱,就报告给派出所。觉醒的“我”无所畏惧与之据理力争。于婶为人不敢恭维,她的养子小杰也不是省油的灯,小小年纪不仅淘气,而且无缘无故拉小院的电闸、偷街坊的劈柴,上中学时因为手脚不干净,被关进了少年管教所。此文告诉读者:家教不严,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书有多篇散文讲述了发生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故事,带着时代的印痕,读来荒唐滑稽可笑,既令人唏嘘不已,又发人深省。《小谷的风流韵事》是“文革”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人公小谷作为专业军人,被分配到局属电影院当经理,是个学马列和毛著的专家,抄了十几本这方面的读书笔记。小谷擅长作秀,明知老娘病危,依然若无其事继续作演讲报告(简直不近人情),他“公而忘私”的精神赢得上级领导赏识,破格升任局革委会团委书记,最后因与年轻女演员发生风流韵事,贬回电影院当了检票员,失去了光辉灿烂的锦绣前程。《算盘王》的主人公“算盘王”精于算计,解放前偷偷娶了小老婆,居然瞒了大老婆好几年;即便后来事情败露,大老婆和小老婆竟然能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令人叹为观止;解放后,实行一夫一妻制,算盘王必须二选一,只得选择与小老婆生活,虽然与大老婆离婚,仍与她有往来。对于像算盘王这样老谋深算的人,自然不会输给乳臭未干的红卫兵,所以在文革中被抄家两次,依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姜婶》写了姜伯和姜婶的故事,与眉清目秀的姜婶相比,姜伯在长相气质上明显不般配,姜伯尽管是一个踩三轮车的,却穿着干净清爽,这样一家俩口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姜婶以前在戏院唱过大鼓,虽然精明、能说会道,但说话尖酸刻薄,在小院不受待见。后来姜伯被人抓走了,大家才知道他在新中国解放前当过中统特务,新中国成立后,隐名埋姓潜伏下来,用几根金条娶了姜婶过日子。在姜伯家的夹墙里,还搜出一把枪。好在姜伯称姜婶完全不知情,把责任都承担了,让姜婶躲过一劫,没有受到牵连,显示了姜伯作为血性男儿温情的一面。
《瘪三》有喜剧性,情节很简单,瘪三为了买一只像样的乒乓球拍,跑到河边捡废铜烂铁卖,结果拾到一个雷管,炸伤了腿,竟然因祸得福,留城当了营业员,读来辛酸而又滑稽可笑!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那么,我说张映勤也是一位思想家。将张映勤称为思想家,是因为他在散文中表达了浓郁的悲悯情怀。《母亲的病》借母亲住院一事表达悲天悯人的情怀,淋漓尽致地勾勒了平民百姓就医问诊的辛酸苦辣,痛斥了医生与医药销售商狼狈为奸的潜规则。该文鞭挞了少数医师缺乏职业道德的社会顽疾,医者对病人表情冷漠机械,少说一句话,却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极少数医生态度粗暴恶劣,是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源头。
《保姆小侯》写了保姆小侯的命运,关注底层人物的精神处境,充满悲悯情怀。小侯家境贫寒,兄妹四个都在外打工,时不时寄钱回家贴补家用,父母轻易不买一次肉吃,把孩子寄的钱都存好,以备他们将来结婚成家的用度。小时候父亲不让她念书,九岁还跟着妈去兰州要了三年的饭。来到天津当保姆,同学给她不菲的报酬,逢年过节还给她添置必要的衣物。小侯虽然目前看似幸运,但又是不幸的,她将青春年华献给了别人,前途未卜,未来还是个疑问。作者只能在文末祝愿小侯:“只有心存同情,祝福善良朴实的小侯能有好的将来。”
张映勤的散文既让人明辨是非、嫉恶如仇,又让人知足感恩友爱向善,它告知读者为人处世之道,达到了净化心灵、启人心智的审美功效;张映勤的散文通过小说手法去写散文人物,让读者与文中人物同欢喜、共悲伤,充分借鉴影视剧的蒙太奇手法,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出典型的散文人物形象,彰显出深刻而丰厚的地域文化意蕴。总而言之,张映勤创作的大量弥漫着较强叙事性意味的人物散文,为开拓散文写作途径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尝试,建立了一个成功的创作样本,因而在当代中国散文界应有他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