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响平的头像

陈响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10/11
分享

不随黄叶舞西风

走进深秋,菊花开了,菊花香了,七彩妍丽。

怀着一份赏秋的心境,于一个晴好的午后,我告别长久午睡的习惯,舒展着腰肢,向秋天的大街上走去,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色。数万盆菊花聚集一起,形成了菊的世界。

相关资料介绍,我国种植菊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人刘蒙,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写成《菊谱》一书,记述了有名的菊花品种三十五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菊花的专著。数百年来,后人不断发展、创新,到现代菊花已有上千个品种,真可谓“一花足以敌百花”了。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白的素洁,黄的淡雅;有青春奔放型的红菊;有古典娇羞的紫菊;有雍容华贵金黄色的“狮子头”;有纯洁高雅雪团儿似的“白绣球”。各色“线菊”、“红衣锦绣”,如同少女曲卷秀发,婀娜多姿;带着晶莹露珠的“紫妲妃”,含笑多情;面如枣紫的“墨菊”,则深沉尤加……品种繁多,难以数举。经过人工技艺加工的各种造型,更是异彩纷呈。菊龙、菊塔、菊篮、菊鹤,还有孔雀开屏等等,造型优美、“花”势磅礴的“蛟龙戏凤”,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惹人喜爱。一种本来不起眼的野菊花,经过培植加工,形成盆景,被推上了较高的品位。在硕大的“陶瓷”盆中,竖起一个枝杈有序的粗壮树桩,把野菊花种植在树桩的背面,菊茎依附于树桩之上,将花冠与树冠绑缚一起,叶绿花黄。正面看去浑然一体,如同树桩开花。用移花接木之术,现枯木开花之美,既苍劲、粗犷,又鲜嫩、婉约。许多游人围观品评,赞叹不已。

菊展如画,丰富多彩。我徜徉在菊花的海洋中,神清气爽,满身沾染着菊的气息,心却在触摸她高洁的灵魂。观赏菊展,自然就想到了历代许多名人吟颂菊花的诗文,真是浩如烟海,也从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地懂得:在污浊的官场要得到世俗功名,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不要尊严。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的存在找到新的解释,表现出一种避世脱俗的心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咏菊诗写的最多的当数曹雪芹,他在《红楼梦》中,假宝玉、黛玉等人之手,写了数百句菊花诗,句句言菊,却又不着一个“菊”字,真乃精妙之作。观赏“菊展”,如若把《红楼梦》中菊花诗同时研读一番,将会有更高的情趣和美感。它的与众不同,就是宋代诗人朱淑真所写《黄花》的境界: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此诗就是通过前面叙事,后面点题,表达出一种以物拟人的气节。宁可守着高尚的信念“死在枝头”,也不愿意跟随混浊的世俗(黄叶),去改变自己的处事作风(舞秋风)。与陶公之诗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秋菊花,秋菊花,菊花泡茶,清热解毒,五毛钱一包。”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叫卖声,我蓦然驻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手提一篮子新鲜的秋菊花站在了我的身旁。

“叔叔,买一包吧,回家给弟弟妹妹熬汤喝,去火止渴,好处可多啦!”我仔细地打量着小姑娘:头上扎着两个粗粗的辫子,红头绳在发梢上轻盈地飘动着,鲜艳夺目,映衬着她红扑扑的脸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期盼地看着过往行人,忽闪忽闪,很有灵性,红白方格相间的上衣,配着一条深蓝的长裤,脚蹬一双半旧的胶鞋,身上还带着泥土的芬香。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十几岁的年纪已出来做生意了。

我问小姑娘上学没有,她说爸爸长年卧病在床,哥哥今年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妈妈让她先休学一年帮帮,说等爸爸病好了再上。因现在没有什么农活,爷爷到山里采秋菊花,让她跟同村人一起到城里来卖,等攒够了钱,明年春季叫她上学。

小姑娘口齿伶俐,几句话让我怦然心动,不由得从口袋中掏出钱来。“小妹妹,给你五元钱,我买十包。”她有些吃惊,怔怔地望着我:“叔叔,你买这多。”我点点头,小姑娘麻利地用塑料袋给我装了十包,临走时她又添上一包,说声“谢谢叔叔”又提起花篮沿街叫卖去了。

街市热闹起来,匆匆人流中,小姑娘发梢的红头绳像两只红色的蜻蜓上下飘动着。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我呆呆地立在街头,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眼睛。那一声声清脆的叫卖是我心灵最近的乡音啊。她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的乡下姐妹。想到那种小家碧玉式的文弱和娟秀,还有淡淡的羞涩感。她不做作,不媚人,不低下,更不想走进城市的时尚,一副素面朝天,很温润的样子。这大抵与她的身世有关,一个年迈的爷爷,一个有病的爸爸,一个上学的哥哥,一个靠坚强支撑起这个家的妈妈。她懂事、善良,但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在季节中卖秋菊花的农村姑娘。和农村千千万万的小姑娘一样,不管有着多么亮丽的青春,不管有着多么聪明的头脑,因为贫困,终究会让父母把青春和美丽嫁到邻村的人家去,做一个辛勤的主妇,在生活的风雨中生儿育女,直至青春消失,花落叶枯。

我喜欢这些出身平凡的秋菊花,在乡下,它们是顽强生长的一族。无论山间、地头、沟边,凡有空隙的地方,都会有它们的身影,一簇簇、一丛丛,用美丽的或金或黄,或红或粉的颜色装扮着秋天。正如宋代郑思肖的《寒菊》中所表达出的品性: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所以,我喜欢这些来自乡下的菊花。每到秋天,我恨不能把它们全部领回家中。它们清苦的汁液,是我在城市中干净的血脉和膨胀的活力;而那声声的秋菊花叫卖声,将永远是我回家的路歌,是我肉体和灵魂的源头……

我偏爱菊花,也许与我一生的境遇有关,人生的路多有坎坷不平,使我不断领悟生命的潮起潮落。就像菊花不甘平庸,敢于与命运抗争。她从来就是那般顽强,纵然风雨相残,即使霜寒摧枝,她却“宁可枝头抱香老,不随黄叶舞西风”。像是一位素面朝天的一个弱女子,只要自始至终热爱生活,拥抱阳光,即使久居市井,也会一尘不染。追求灵魂的清香,直至生命的凋零,那是菊的境界,也是为人的境界。

菊花,四君子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分别为梅花、兰花、翠竹、菊花。其品质分别代表傲、幽、澹、逸,成为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如果说“梅”深含着凌波傲雪、高洁志士,“兰”则内蕴深谷幽香、世上贤达,如果“竹”具有清雅澹泊、谦谦君子的品性,那么,“菊”则是经霜飘逸、世外隐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没有媚世之态、遗世独立。正如唐代诗人元稹描写的《菊花》一样: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那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每当进入秋天,它们就会走进城乡,不分贵贱,一世同仁地用暗香而淡雅的汁液,为人们送来健康。菊花不仅可供观赏,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可以食,能制成美味佳肴;还可作药,清热解毒,有明目、醒脑、降压等疗效。对人好处甚多。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如今,无论城乡,种菊、赏菊、爱菊之风,日益盛行,把人们的生活装扮得绚丽多彩,人们在赏菊的同时,精神也为之不断升华。

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写于昙华林陋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