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2017年,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先生,赠送给我他自己创作的三部作品,分别是《三十年阅读小说记》《芦花如雪雁声寒》和《温暖的书缘》。读后,早想提笔写点什么,可作为一名业余作者评论专业作家的作品,总是感觉有点自不量力,担心水平有限,深怕说不到点子上,而一直不敢动笔。
今天整理藏书,又见三本大著,觉得不写点什么,真的对不起徐鲁先生的赠书之情。我当然知道,徐鲁先生赠书于我,并不想得到什么回报,但作为受赠之人,应有感恩之心。于是,思来想去,还是提起我这笨拙的笔,斗胆谈点读此三本书的一些感受。
在我看来,徐鲁先生这三部作品都是与“书”相关,特别是《三十年阅读小说记》和《温暖的书缘》,直接书写的就是他的读书笔记。从这些作品中,你可能看出,徐鲁先生读书,不像我们常人,他是真的在用心、用情、用智在读,可以说是深入到书的骨䯝。
1
《三十年阅读小说记》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一共53篇23.3万字。按他自己《前记》所说:“三十年来阅读过的小说,难以计数。为读过的小说写下的长长短短的书评、序跋、阅读笔记之类的文字,归拢到一起,也有六七十万字之多。”从此可以看出,身为作家、出版人,徐鲁先生读书,如朱熹所言“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他的这些笔记正是他思索的结果。
在此十多年前,徐鲁先生在天津先后出版过两册读书随笔集《恋曲与挽歌》《从卡萨布兰卡开始》,在上海出版过一册《重返经典阅读之乡》,在湖北出版过一册《时光练习曲·重温经典作家与作品》,这几本集子里都收进了他的一些小说评论。2013年,禹田文化传媒编选了他的六册“书香阅读课”(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出版),其中有一册《发现故事的秘密·二十四堂小说阅读课》,是对中外小说名作的鉴赏与评析。
徐鲁先生读小说,不是为了消遣,他总能从中读出一种味道,一种哲理、一种思想,读出作家的感悟。在《比珍珠更珍贵的是灵魂》一文中,他读到的是“一颗巨大的珍珠、一颗真正的稀世珍宝”。这本小说篇幅不长,故事情节却十分紧凑,悬念迭起,高潮不断。作为普通的读者,我所读到的可能就是一个传奇,呈现在我面前的就是一部冒险片,一个令人惊心动魄和牵肠挂肚的故事,但徐鲁先生却从中读出一种升华的精神。他充满感性且不失理性地写道:“这本小说里不仅有着斯坦贝克的《珍珠》里的寓言含义,也处处回荡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式的不屈不挠和不肯失败的信念。人生的道路上,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艰辛、危难、恐惧和厄运,而面对这一切,无论是少年人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拥有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探索与搏斗精神。”
类似这样精彩片断,如串串珍珠,贯穿全部的篇目之中,如《美好的故事就是光明》《呼啸的风声吹过草原》《为什么是张居正》《未来星球的战争史诗》《在淡青色的炊烟升起的地方》等等。富于诗意与理性,哲理与思考,让读者在再阅读的过程中,升华其思想,开悟其心结,拓展其视野。
2.
《温暖的书缘》是徐鲁先生与书结缘的一册随记,是一本可随身携带的袖珍书,被列入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开卷书坊》。书中收录了徐鲁先生与书之相关的44篇佳作。在我看来,每篇皆是美文,有趣、有料、有味,极富书香情趣。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都是短小精悍的杂文、散文、随笔,主要写了一些作家、音乐家、编辑等名人大家的的著作,写了作者读书后的感受,写了自己与那些书中“温暖的书缘”,在充满书香趣味的同时,很富有人间的温情,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作为本书首篇的《温暖的书缘》,可以从中找寻到他的“书缘”之根,他这样写道:闲暇时,我喜欢逛一逛旧书铺和旧书摊。倒不一定是像一些旧书收藏者那样,怀着明确的猎书、淘书的目的,有时纯粹只为感受一种故纸芬芳,享受一下翻阅旧书的好奇和乐趣。那些曾经出入过许多人家、因为各种原因而流落到书店和书摊的旧书,也确实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何为“手泽”。正如查尔斯·兰姆所说,一个真正的爱书人,只要他还没有因为爱洁成癖而把所有的老交情都拒之门外,那么,当他从旧书铺获得一部旧版的《汤姆·琼斯》或是《威克菲尔德牧师传》的时候,无论这些书上有着怎样污损的书页和残缺的封皮,它们对他仍然会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和亲切感,它们的破损也只在表明:肯定有无数位读者的拇指曾经伴随着欣悦的心情,一遍遍翻弄过这些书页;也许它还曾经给某一位贫穷的缝衣女工带来过欢乐和幻想……。
徐鲁先生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底蕴,以真实而美好的思想感情为生命,骨子里总是充盈着几分诗意和高尚的趣味。在这本书里,他用有血有肉的语言,以生气勃勃、独具风华的文采,叙述着自己一些“大家”“名家”学者与书有关的故事与情节。这些文字里,虽然不是哲学认证,也非科学和文化的论著,但它的确是有思想,有识见,具有文献意义。在《毕竟是大师》中,他记录了国学大师熊十力与哲学家梁漱溟为某一个观点不同而“报以老拳”;在《老一辈人的书房》中,他写了董桥、流沙河和绿原三位学者与作家,写了老编辑家谢蔚,记录了学者许觉民“书斋是我生命相连的第二生命所在”;在《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他记录了20岁时行李卷中装着的泰戈尔《园丁集》和一套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用偶尔得到的稿费,购买雨果的《九三年》、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等。
因为徐鲁先生主要生活在武汉,他不仅是一位作家和诗人,更是对儿童文学极有研究,和武汉的前辈作家徐迟、绿原、曾卓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对他们的作品有较深的研究。同时,因工作关系,他有机会接触不同国家的作家,能在国外出差淘书,视野非常开阔。
3.
《芦花如雪雁声寒》是徐鲁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他从2013年至2016年发表于各大文学报刊以及私家珍藏的散文新作。全书分为“杏花春雨”“故国山河”“雪泥鸿爪”“柳色秋风”四辑,用优美的文字去“发现”、传达作家的思想、旅程、生活等真实的生活,表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是一本“真实”而美好的散文集。
关于散文创作,徐鲁先生在该部散文集的自序中谈到:“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创作出更多有风骨、有道德、有温度、有重量、有美感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这是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带给我的最深切、最美好的感受。我正在自己的散文里努力去追寻这些东西……”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的散文耐读、耐品、耐人寻味。
在“杏花春雨”中,收录了他写的《山里的细妹子》《茶山空闻鹧鸪声》《故乡的山泉》《春风送暖》《布谷声声里》等15篇佳作。他以一种自然而甜淡的笔触,书写了他亲身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具有非常浓郁的自然、人情、乡俗气息。它的情节不是虚构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从材料内部去寻找和发现的,是去“看见”的。他在《山里的细妹子》中就写到他曾经帮助过的一位幕阜山中的小女孩。徐鲁先生真诚地记述道:“这个细妹子的老家就在幕阜山区,在鄂南和江西武宁县毗邻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大约在十五六年前,她在家乡的小学里念书,刚刚考上了初中,却因为家里贫穷就要失学了。她在学习上一直很用功,在学校里成绩也很好。她多么想能够继续上学念书啊,可是家里又拿不出给她交学费的钱来。无奈之下,她记起了从一本《少年文艺》上看到过我写的散文,知道我曾在她的家乡工作和生活过,于是就鼓起勇气,给我写了一封求助的信,寄到了《少年文艺》杂志社,让杂志社转给我……”。“细妹子告诉我说,那年夏天,她给我写了那封信后,过了个把月也没有见我回信,渐渐地就不再做什么指望了。可是,就在学校即将开学前夕,她已经死了心准备弃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老师高兴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张三百元钱的汇款单。“叔叔,你看你都不记得了!可是你知道吗,要是没有你寄给我的这三百元钱,我连初中都读不成了!”她还告诉我说,在汇款的同时,我还给她写了一封信,鼓励她不要灰心,要坚强地去战胜困难……她说,这封信她至今还保存着。那么,后来呢?我询问细妹子后来的经历。原来,十几年来,她不仅念完了初中,念完了高中,还念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先是到南方的一家企业去打了几年工,前两年又到了上海,进入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她珍惜每一次工作机会,工作上一直很努力,现在已经是一个中层职位的销售主管了……”
《故国山河》是秋风,是铁马,是家国,是情怀。充满了对这片热土的赤诚,对母亲的大爱。收录了徐鲁先生写的《母亲的红雨伞》《中山舰往事》《夕阳下的赵州桥》《世间已无谢无量》等11篇文章。《母亲的红雨伞》是他“献给我的老师、已故诗人曾卓先生。这里的故事是根据他的童年经历改写。”“小巷里的青石板路还在,妈妈留下的红雨伞还在。可是,我最亲爱的、美丽的妈妈,永远地不在了。”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一位慈祥善良的母亲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透过那款款深情的叙述,令人感动至深。《中山舰往事》记述的是著名的中山舰事件。作家用聚焦与特写的方式,记录了年轻的萨舰长和他的战友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中山舰也因受创过重,沉入了金口龙床江底的过程,作家以一种沉痛和悲壮的心情叙述这段历史。作品充满了对烈士的崇敬,那一幅幅悲壮画面,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让人震憾不已。透过中山舰往事,使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历史,激励了我们深厚的爱国热情,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已逝,但它昭示的精神,却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雪泥鸿爪》记录的都是文人与书香。《伊萨河畔的书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青少年图书馆”,“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收藏和陈列各国和各种文字童书的图书馆,也是一座集图书借阅、儿童文化研究、各国和各地区儿童文学作家访问和交流于一体的专业文化机构。创办这座儿童图书馆的人,是德国的一位犹太女性一叶拉·莱普曼夫人,她被人们称为布鲁顿古堡的女王。不仅在慕尼黑,在德国,就是在联合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她的名字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外国文学图书馆的一个下午》是他与俄罗斯几位作家交流与图书馆建设相关的话题。俄罗斯人一直有着良好的阅读风气。在餐厅、咖啡馆、候机厅、地铁上,随处可见一些老年俄罗斯人在埋头读着厚厚的书。去图书馆成为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一。这些域外的书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与启迪。
《柳色秋风》里收录了徐鲁先生与老一辈作家们的故事。《秋到江南怀恩师》和《忆徐迟老师》记录的是他与老前辈作家徐迟的交往及对其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记诗人郑愁予》《怀老画家杨永青先生》《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等,或评或读,每篇文字里充满了他浓浓的怀念之情。还有,他与熊召政亦师亦友的交往,怀念诗人和亡友范原等,真诚自然,从骨子里呈现出他的谦谦君子之风。而《散文的光芒与芬芳》,则反映出他的散文观和散文文化理念,抑或是他三十多年来的散文文学的实践。
我是通过朋友加作家梅赞先生认识徐鲁先生的。作为一名部队成长起来的业余新闻工作者,转业到金融机构工作后,半道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是一位散文热爱者和写作者,我很想像徐鲁先生那样,用真诚、真情、真实,去追求散文的文学之美。可以说,我对徐鲁先生的作品有种割不断的情愫,这种情愫可能是因为同年龄、同时代人的共情。我很喜欢他的作品语言、叙事风格,以及清新自然、真诚朴实的表达方式。正如著名作家、《文学报》主编陆梅评价的那样,“徐鲁的文字里不仅漫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也有向着明亮那方的纯净和辽阔、孜孜于美的探求和发现,不骄矜、不卖弄,娓娓而谈的亲切……呈现了他的至真情怀。说到底,这是一种品质,为文做人的品质,甚而还是一种信仰,对一切美好东西的深信和珍重。”
徐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奖评选委员会副主席。先后出版诗集、散文集60余部,另有长篇小说《为了天长地久》以及《沉默的沙漏·徐鲁自选集》、《徐鲁青春文学精选》(6卷)、《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6卷)等选集。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四届)、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省青年文艺奖、湖北省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