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响平的头像

陈响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9
分享

军中趣事亦炼人

在军营的日常生活中,交织着诸多既有趣又严肃的日常训练任务。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细节,如“放凳子”的仪式感,内务卫生中“叠被子”的精湛技巧,以及野外求生技能的实践演练,都蕴含着军人特有的庄严与凝重。它们不仅锻炼了士兵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更在无形中塑造了军队严谨、有序的精神风貌。这些训练任务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对军人职责和使命的深刻体验。

  1.准备放凳子

当过兵的人都有这么一种经历,每逢部队集会需要带凳子时,就会听到这样一道口令:“准备放凳子”。兵们听到这道口令后,就会很利索地将凳子移到身后,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放凳子——坐下!”“哐!”“哗!” 于是,一排排的士兵就如铜钟一样被钉在了那小小的板凳上。

在部队中,“放凳子”并稳稳坐下的动作,早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这一动作在各类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连队会议、营里集合,还是团级大型集会,它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全团性的公共活动中,如观看电影、军人大会等,这一动作更是成为展现连队精神风貌、检验连队战斗力的关键标志。凳子放得整齐、放得山响,就说明这个连队有战斗力!为了不落后于别的连队。每个连队都会在这种场合表现一下,随着连长口令一下,“哐”的一声稳稳坐下,一种震撼大地的感觉就在每个士兵的心中回荡。

为了整齐,为了有力度,为了体现出军人的一种阳刚之气,追求一种威震人心的效果,反复训练是惟一的途径。为此,这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既是对军人统一意识的训练,也是对身下小凳的又一次磨炼。有些小凳经不起几下摔打就成了“非战斗减员”。 为了确保有位无凳的现象,每当连队将凳子发下后,士兵们就会用漆写上自己的名字,心细的班长还会统一全班小凳的标识,目的是害怕被谁拿了去。

当兵几年,手里免不了经过三两个小凳子。小凳子成了部队的装备之一,也是各部队更新最快的营具。细心的团首长发现,这小凳的损坏与“放凳子坐下”这个口令有极大的关系。于是“放凳子——坐下”被分解为“准备放凳子”和“放凳子——坐下”三个口令。尽管如此,但及时维修小凳、配发小凳还是成了营房部门关心基层的一件大事。口令改了,追求整齐划一的战斗作风并没有改变,仍然是要整齐,要有力度,有气势!于是,士兵们的小凳依然放得山响。

2.内务检查

在部队生活中,各项检查频繁且严格,而内务检查无疑是其中最让人头疼却又必须严格遵守的环节。这是一项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极其繁琐的任务,要求士兵们细致入微,就连平日里可能从未留意到的细微角落,检查人员也能精准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检查让人感到压力重重,但为了确保部队的整洁与纪律,每个士兵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循和执行。

记得一次上级派遣的军务参谋到访的日子。他身着一身经典的65式军装,腰间紧束着军用腰带,双手佩戴着洁白无瑕的手套,象征着不容一丝马虎的严谨态度。他的脸色凝重,眼神犀利,在宿舍内逐一巡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从他那紧绷的面容和一丝不苟的举止中,便可窥见他的严格与认真。起初,一切看似都摆放得井井有条,整洁有序,几乎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其他几位检查人员也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声,对宿舍的整洁程度表示赞赏。

然而,这位军务参谋并未满足于表面的整洁。他戴着白手套,细致地探索着每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角落。当他将手套伸向床板缝隙,轻轻一抹,再展开手掌时,一抹不显眼的灰尘赫然在目。他毫不犹豫地扣下了2分,并当场批评道:“部队内务卫生,要从严要求,一个死角也不能放过。”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再次强调了部队对于内务细节的高度重视。

那一刻,分管内务卫生的副连长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连长则怒气冲冲地斥责军务参谋过于挑剔,甚至使用了“吹毛求疵”的词语来形容。同时,他严肃地训斥了因内务问题被点名的三班,使得整个连队对于戴白手套的检查人员都产生了些许的紧张与神经质。

然而,两周后,上级再次宣布要来检查,这次是为了“回头看”。看看之前检查出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连里上下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必须不留死角,全力以赴夺回第一的红旗。尽管领导们强调了再强调,但真正要落实这一要求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士兵。

于是,我们再次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内务整理中,确保每一个角落都符合标准,不留任何瑕疵。每个人都深知这次检查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三班作为上次被点名的班级,更是倍加小心。他们不仅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清扫,更是在午休时间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床铺的整齐、衣物的摆放,甚至是桌椅的擦拭,床板、床头的缝隙,他们都一一做到极致。连队的其他班级也不甘示弱,纷纷效仿三班,形成了一股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内务整洁的热潮。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为夺回第一而努力。

战友们静静地坐在床铺上,一丝不苟地压平床单、抠净床角,班长则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在屋里来回穿梭。他强调,关键时刻必须能站出来,展现出我们连队的精神风貌。当内务整理接近完成时,连长恰巧路过,见我们还在细致地调整被子,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磨磨唧唧的,一点精气神都没有!看看右上铺那个谁的被子,叠得像个什么软柿子,软软塌塌的。”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雨点,砸在我们心头。随即,他转身离开,留下满楼道里回荡着不满的回声。

我们深知,连长的话虽然严厉,但都是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我们立即调整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准备工作中,誓要在即将到来的迎接检查 中,展现出我们连队的风采和实力。

在连队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多次模拟检查,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当上级检查人员再次戴着白手套走进宿舍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满意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

最终,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上级检查人员宣布,我们的内务整改效果显著,成功夺回了“内务卫生第一”的三角小红旗。这一消息传来,整个连队都沸腾了。我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自豪。

这次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要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更加珍惜每一次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的机会。

3.野战求生

“野战生存,是指在食宿无着的特殊环境中进行的生存与自救的活动。”笔者服役期间曾经历过一段“野战生存”课。

那次野战生存课目,主要包括识别与采集野生食物、寻找水源与净化水质、野炊以及露营等三项内容,目的是确保班、组等小分队独立完成战斗任务时,能够随时在食宿无着的特殊环境中生存与战斗。

记得训练的第三天中午,我们要在一条属典型亚热带气候、有“蒸笼谷”之称的山谷中穿越5小时。当时气温已超过40摄氏度。我们仿佛置身于火炉里,最大的奢望就是喝水,但一壶“定量水”早光了。行进中,我们不得不随地采集一些野果和随手抓些鲜嫩的植物,放在嘴里猛嚼,榨取其汁来缓解口干舌燥之苦。每个人说话前总要用被汗水浸湿的毛巾在嘴唇上擦一擦,否则一张口,干裂的嘴唇就会流血。有些战友实在渴得难耐,只得饮尿。最要命的是,汗水把迷彩服湿透了一遍又一遍,粘贴在身上来回摩擦,浑身都红肿起来,尤其是大腿内侧和阴部,每走一步都会钻心疼痛。

这时,我们所带的粮食也快光了。饥饿,似一把利剑高悬在我们头顶。然而,电台中先后传来指挥部的命令: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生火做饭。于是,大家只得自谋生路。半生不熟的野枣、山葡萄等野果,苦涩的车前草、马蹄莲等野菜,人人吃得津津有味;刺猬、蚯蚓、蚂蚁蛋平常见了都恶心,我们却把它们当成了美味佳肴。起初,我嚼蚂蚁蛋感到麻乎乎的,但看看战友们的“馋样”,我也不再挑剔。蚂蚁蛋吃完后,就用树叶把蚂蚁压死,闭着眼塞进嘴里,捂着鼻子拼命往肚子里咽。饿,使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动物凶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战胜了训练地域每日超过摄氏8-10度的温差,平均每天翻山、穿林、涉水50余公里。在荆棘丛生,沟谷纵横,毒虫肆虐,野兽出没,方圆数十公里无人烟的条件下,面对疟疾、痢疾、恙虫病等疾病高发区,我们最终以超人的意志与毅力走出了这块亚热带林地。

面对种种现实困难,我们这群军中男儿以血性担当斗苦境。热流涌荡怎么办?依旧军姿挺拔。蓬头垢面怎么办?依旧神采飞扬。蛇虫相伴怎么办?依旧面不改色。身为军人的我们完全能克服人固有的骄矫二气,这不是对生活的将就,而是有放下身段的勇气和扬起尊严的决心。因为“我是军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如今,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想想那段训练时光,真不敢想象那是我曾经历过的生活。也许只有挑战过生理极限的人,才能体会出什么是人的“潜能”,那是一种你无法想象的生命动力。因为有了那种动力,才能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体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练就常人难以有的体魄。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命极限挑战,才使得我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面对一些危险,能泰然处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