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苏东坡,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个仪态儒雅、气度雍容、满腹诗书的学者形象,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实际上,苏东坡是一个颇具俏皮性格的人,他热爱饮酒,尽管在饮酒的“知名度”上可能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名士,但他的饮酒之道却独具特色,堪称酒德之典范。
在林语堂先生精心撰写的《苏东坡传》中,苏东坡被深情地描绘为“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勇于探索的造酒试验家,更是超凡脱俗的酒中仙”。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地捕捉了苏东坡那超脱世俗、乐观豁达且对酿酒艺术充满无限热爱的性格特质。
苏东坡酷爱饮酒,每于挥毫作书之前,总习惯先饮上几杯,他曾言:“吾酒后乘兴作数十字,觉气拂拂从十指中出也。”在其浩瀚的三百多首辞章之中,酒的身影频繁出现,多达九十余次,仿佛是他笔下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从此跌入了政治的低谷,他的生活也走向了困顿,必须亲自躬耕陇亩才能收获全家口粮,此刻他尝遍了人生的酸楚苦涩,但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以一种旷达的心态寄情山水,借酒而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壮阔豪情,《赤壁赋》的哲思悠远,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深情款款,皆是他在酒酣耳热之际,文思泉涌,灵感迸发的产物。酒,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赋予了他笔下文字以生命的活力,更悄然融入了他的心田,与他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作了一首首璀璨夺目、动人心魄的瑰丽诗篇。“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可以看出苏东坡与酒的缘分之深,他对酒的喜爱之诚。
苏东坡对酒的钟爱,有时达到“痴”的至高境界,宋朝著名词人叶梦得所编著的《避暑录话》中,则详细记载了苏东坡与酒的不解之缘:“苏子瞻在黄州时,曾尝试酿造蜜酒,然而初尝者往往因酒性过烈而腹泻。其后,他于惠州又酿制了桂酒,并饶有兴致地向其二子苏迈、苏过询问意见,但终究只是小试牛刀,未能大规模酿制。”这段记载,不仅展现了苏东坡对酿酒技艺的热爱与尝试,也透露出他作为文人墨客那份独特的情趣与雅兴。
苏东坡对酒的热爱并未使他沉溺其中,与李白那醉卧长安酒肆、尽显豪放不羁之态截然不同。苏东坡饮酒,旨在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意趣与韵味。他深谙适度之美,展现出非凡的理智与儒雅风范,每饮必量入为出,从不因酒而失态忘形。或许正因他自知酒量有限,故而在一樽酒尽之时,面颊便泛起淡淡红晕,醉眼朦胧中透出一丝微醺,这样的状态于他而言,恰似黄金分割点,既能充分领略酒液的甘醇美妙,又不失清醒与自我控制,尽显其高洁之姿。
在他的诗词世界里,鲜见借酒消愁的哀婉,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无尽的赞美与温馨的祝福。《虞美人》一词,便是这一情感的绝佳诠释:“持杯轻举,遥向天边皓月,愿其圆满无缺,长照人间。复又举杯,轻抚花枝,祈愿花好月圆,岁岁年年,不离东坡之畔。月下花前,醉意微醺,不问世间荣枯兴衰,只愿此刻欢愉长存。试问世间,此等美好,能有几人深谙其味?面对美酒与繁花,若不把握此刻,开怀畅饮,更待何时?”此词中,苏东坡以酒为媒,寄情于月与花,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享受,以及对未来日子里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他超然物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对酒情有独钟,尤爱观人共饮之趣。他在阅读《书东臬子传后》一文后,有一段自述,道出了他对酒的独特情怀:“吾虽终日持觞,然其量不过五回合,论及不善饮者,吾或可称最。然吾之乐,非在于独酌,而在于见客举杯,徐徐而饮。彼时,吾心便觉浩浩荡荡,超然物外,那份酣畅与惬意,竟似胜于宾客自身。闲居之时,门无虚席,客至则必设酒相待,论及世间好饮之乐,吾自信无人能及吾之享受。”他提到自己虽然每日饮酒,但量并不大,不过五合(古代容量单位),并自称是天下最能节制饮酒之人。然而,他非常喜欢看到客人举杯畅饮的样子,每当此时,他心中便感到无比的畅快和满足,甚至超过了客人自身的感受。体现了他好客、乐于分享的性格特点。
苏东坡于孤寂之时,尤爱以酒为伴。恰逢中秋佳节,他独自酌饮至酩酊,思念远方未至的弟弟,情感难以自禁,遂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然青天不语,唯余月影相伴。苏东坡一生漂泊,每当身处异乡,对故土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此时,酒成了他慰藉心灵的良药。“寒食之后,酒醒时分,不禁感慨万千,然亦知故人故国难以触及,转而以新火烹新茶,寓意着在诗酒中珍惜当下的年华。”
苏东坡饮酒,总带着一股不羁的英雄气概。四十岁那年的密州,酒至半酣,他的话语虽围绕狩猎展开,实则心潮澎湃,壮志凌云,似乎那烈酒正为他增添胆识,彰显其岁月不老、雄心犹在的情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的目光穿透了狩猎的表象,直指苍穹之下更广阔的天地,心中涌动的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渴望以一己之力,匡扶社稷,成就非凡伟业。在苏东坡的心田,既有成为时代英雄的强烈愿望,亦饱含着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与追慕。及至黄州,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立于那误被认作三国赤壁的赤鼻矶之上,他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周瑜的英姿飒爽在脑海中栩栩如生,不禁让他感慨万千。在此情此景下,苏东坡并未举杯独酌,而是将手中的酒缓缓倾入江中,以这独特的方式,向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逝去的英雄们致以最深沉的敬意与无尽的缅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不仅仅是对英雄早逝、时光易逝的哀叹,更是苏东坡对自己人生旅程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哲学沉思,体现了他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高远情怀。
苏东坡与酒有不解之缘,但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善饮酒。他不求酒量,但求酒趣,“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他写过因为喝酒进不了家门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不仅喜好品饮,还亲自投身于酿酒之中。他曾尝试以蜜酿酒,并为此创作了《蜜酒歌》一诗。此外,他还酿制过桂酒,并赋有《桂酒颂》,在序文中他自豪地写道:“酿成之后,其色泽、香气与味道超然非凡,非世间之物所能及。”这番自白饶有趣味,尽管他的酒量并不大,但深谙品味酒中意趣之道。
同时,在《东坡志林》中,他还详尽地记录了蜜酒的酿造方法,为后人研究古代酿酒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爱酒、饮酒、造酒、赞酒过程中,不仅注重实践,更善于总结与记录,所著《东坡酒经》虽只有三百七十七字,但叙述简练而精辟,涵盖了制曲、用料、投料、原料出酒率及酿造时间等酿酒工艺的精髓,展现了他深厚的酿酒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无疑使他在中国酿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酿酒经典之作,影响后世甚大。
2024年8月18日(星期日)写于东坡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