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响平的头像

陈响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16
分享

三植小札

在这个纷繁复杂、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每一颗植物都以其独有的韵律编织着生命的轨迹,涂抹着情感的斑斓。不经意间,我于生活的各个角落邂逅了三位自然界的精灵——绿萝、残荷与花生苗。它们虽在植物界的广阔舞台上各据一隅,习性迥异,似乎并无直接交集,但我还是愿以笔为舟,穿梭其间,捕捉每一次与这些绿色生命相遇的微妙瞬间,记录下我与它们之间的故事,编织成一幅幅生动而多彩的生命画卷。

一株绿萝

我的办公电脑桌左角,有一个下宽上窄的小开口型玻璃瓶,瓶里培植了一株水培的绿萝。这种麒麟叶植物,本应生长于热带地区,攀援在雨林的岩石或树干上,由于我的自私占有,只好将它委屈地搁置在这阴阴的一角,它没有埋怨,没有不服,忍受着不能缠绕的野性和舒展发达气根的秉性,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

还是三年前,同事告诉我说,搬进新的办公室,最好是在电脑桌前备一盆绿萝,这种植物是室内绿色净化器,又是阴性植物,喜散射光,较为耐阴。室内养植时,不管是盆栽或是折几枝茎秆水培,都可以良好的生长。长大后既可让其攀附于用棕扎成的圆柱上,也可培养成悬垂状置于书房、窗台,抑或直接盆栽摆放,是一种非常适合室内种植的优美花卉类植物。

我将信将疑,随即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小玻璃瓶,在同事的盆栽绿萝中折了六枝较为粗壮的绿萝茎干,组成一株,就那么随意地插入小玻璃瓶中,然后接了大半瓶自来水,放在桌面的角落。说实话,我当时并没有真的指望它能存活多久。

过了大约一个多星期时间,我发现它生出了根须,白白的、嫩嫩的芽,就长在没有土壤的水里。看着那丝米状的须,我有点于心不忍,感觉失去土壤的它,好象是没有着落的依靠一样,让人觉得甚是可怜。事实上,是我想多了,它其实很顽强,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脆弱。又过了一段时间,根须一根接一根地长了出来,枝节也变得粗长而有力,叶片亦变得厚实、叶色变得浓郁,叶面闪着光泽,给办公室的一角增添了无穷的绿意。

在办公室浇花水的师傅对我说,若要绿萝长得好,你得要经常把它摆放到室内光照最好的地方,或在正午时搬到密封的阳台上晒晒太阳。但要注意的是,阳光过强会灼伤绿萝的叶片,过阴会使叶面上美丽的斑纹消失,通常以接受四小时的散射光,绿萝的生长发育最好。在光线较暗的室内,应每半月移至光线强的环境中恢复一段时间,否则易使节间增长,叶片变小。

而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培养植物的人,一次也没有按师傅说的方法去做。自从放在办公桌的这个角落之后,十天半月地将喝剩的茶水往里面倒一点,让水淹没根须,保证它渴不着。有时出长差,十天半月不在办公室,回来一看,水快见了瓶底,根须悬在瓶的空中,这株绿萝似乎没有一丁点儿怪罪我的意思,没有因为我的懒惰和粗心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还是那么默默地盛开着,根须越长越多,枝茎由细变粗,由直变曲,节节间还生发出新的根茎,长出新的叶片,由淡雅的绿逐渐变成浓郁的绿,叶片娇秀斑斓,赏心悦目,长枝披垂,让人好生欢喜。

在很多人眼里,这株绿萝只不过是一种摆设。但随着时间转换,我对它渐渐地生发出一丝情感,有了依赖,它有时还成了安慰我心理的稳定器。每次,只要它一长出新芽我都有种莫名地兴奋。最让我高兴的是,当我看到它的藤蔓开始往外延长的时候,好象就感觉有了一种新的希望,一种新的生命之力在涌动。有时候我因为工作很忙碌,或情绪烦燥时,它好象是很懂我,更是充满生机。看着那片片绿色,瞄到那发出的新芽,顿时心绪就会平复一些,有一种知己面前吐心声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会把它拍成图片,写上一小段文字,在微信及QQ空间里分享一下,看着照片中那极富生机的绿色,朋友们纷纷点赞,有的还给予赞美的评论,心中不免又平添不少欣喜。

这株绿萝就是这样陪伴着我,除了化解我心中的不快,给我带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帮助净化着办公室的空气,在新陈代谢中将甲醛转化成糖或氨基酸等物质,分解、吸收着由复印机、打印机排放出的苯,从而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

一株小小的绿萝,遇水即活,生命力顽强,被人们称之为“生命之花”。它那不用劳心的栽培技艺,那自己疯长而蔓延下来的绿色枝叶,常常让我有种淡然的满足感。有时,看着那葱郁的绿色,就是连喝水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据说,绿萝的花语是“守望幸福”,那么这株绿萝,就是我的一种守望,那明锐的绿色、极富生机,给枯燥的办公生活平添了幸福的情趣!

感谢这株绿萝,在这喧哗的城市里给我的陪伴;在这水泥、钢筋林立的城市森林中,给我一片绿意,一片希望,一种生命动力。

一池残荷

秋意渐浓,荷叶虽已步入枯黄之境,却独蕴一番别致风韵,清寒之中不显凄冷。那些看似年迈低垂的叶尖,仍倔强地挺立着昔日婀娜之态,即便周遭弥漫着寂寥,它们却将孤高清逸与虚怀若谷集于一身,静默中倾听着阳光的温柔吟唱。此等残荷,非但不减其美,反添几分雅致与宁静,因残缺而更显韵味,因凋零而愈见风骨。

一个深秋的午后,我独自伫立于荷池之畔,心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绪。或许,我本就带着几分悲观色彩的眼镜,审视着这世界。当视线触及那一池焦黄斑驳的荷叶与莲杆,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楚悄然涌上心头,如同细雨般绵绵不绝。这是同情吗?为那些曾经繁茂如今却凋零的生命而哀怜?是理解吗?深知每个生命必经的盛衰轮回,那份淡然背后的无奈与坚韧?还是纯粹的伤感?被这份秋日特有的清冷与孤寂深深触动,心弦轻颤?眼前的残荷,在寒水之中静默不语,它们以一种近乎庄严的姿态,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哲理。那份透骨的清寒与寂静,仿佛也渗透进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在无形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震撼,乃至于不寒而栗。此刻,我不禁沉思,这满池的残荷,是否也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向我们人类传递着某种深邃的预示?是关于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关于岁月的无情与慈悲,还是关于面对自然法则时应有的敬畏与顺应?在这片静谧而深邃的荷池中,我仿佛听到了生命最真挚的低语,感受到了自然最深刻的教诲。

可是,残荷好象不是我这么想,从它那各种慵慵的体姿中,我发现它的生存态度是积极的,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落寞,相反,它的清骨半是如诗,半是如画,它挺立在深寒秋水中,用一颗洁傲的灵魂,战胜那无声的枯寂,继续着它的盛开、跃动,释放着淡淡的幽香。我从那片片未张开的残叶中,看到一支支时尚饱实的莲蓬还在频频向我点着头,比盛夏的美姿更具有一种成熟风骨的美。这种美,跨越时光的长廊,跨越季节的轮换,跨越艳阳的温情,跨越冷峻的季风,我们只有反复的咀嚼玩味,要象品偿唐诗宋韵一样,才能得其深味。

不是吗?你看它坚守着的那一份生命的美丽,虽然荷叶已经残败,但它傲骨尚存,虽然身体残缺,但它有着诗样的韵意,在深秋的荷池里,它为我们雕琢出一处撼人心魂的风景。这风景别致清香,这风景经风历雨之后,更是体现一种不怕摧残的意志,一种独立寒秋的傲然。

不是吗?你看它笑对流年的坦然胸襟,这是多少凡夫俗子能够企及?你看它那枯黄的身子,一如它盛开时的样子,打坐成禅,这种禅不在佛前,而在它的心底。正如雪小禅在一篇描写残荷的文章所写的那样:“寒冷的风中,有一片残荷,几乎是枝零飘落,几乎是失去了所有取悦的颜色。完全是一副惨落的表情。那荷叶凋零的七零八落了,以枯萎的姿势倒在池里。那莲蓬也不那么饱满了,怕冷似的,小小的骨朵。依然的骄傲,依然的桀骜。”

花开有花开时的美,残缺有残缺时的味。这池残荷饱读了沧桑冷暖,将一份温雅的笑意开在心中。它忘记不幸,遗忘痛苦,释怀悲伤,只为来年接纳更多的欢乐。残荷的枯败里藏驻着一种不折的神韵,一种淡定不惊的气场。当生命不再有了耀眼的花衣,依然以清香的筋骨伫立。花开不语,花落不伤,坦然面对生命的轮回,这是一种真正的超脱,一种真正的生命体悟。

我在荷池堤岸走着思考着。看到一些艺术家们,正围着这荷池转悠着,无论是画残荷的人,拍摄残荷的人,还是来观察残荷的人,只见他们都在残荷前思忖着,选择着各自的不同角度。好象要从中洞彻一份自得的禅意。有位画家对我说:“世间太多的灵魂是如此的相似。花开半夏后,便是从容的凋谢,从容的结果,而人类却没有这么幸运。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命运远不及这池残荷的命运。”

是啊,残荷尚有重开日,人生则一去不复还!好好珍惜花开的季节,即使真的到了如同这池残荷一样残落,也要象那残荷的枝杆一样挺立!

一颗花生苗

一天早晨起来,我悠然踱步至客厅的窗台旁,一抹鲜嫩的绿意跃然眼前。我走近细瞧,搁在窗台上的花盆里竟然冒出两片嫩绿的叶芽,青翠欲滴。瞬间,一股莫名的暖意悄然滋生。

咦?这是什么植物?我从来没有在里面撒过什么种子?这个花盆里面的土壤很少,是我平日里随意倾倒残茶剩水之地,怎么会孕育出如此生机勃勃的生命,心中不禁充满了惊喜与疑惑。当我凝视着这抹不经意间降临于我窗台的盎然绿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细腻的情愫,促使我开始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之旅。

初见之时,它仅以一双稚嫩而圆润的翠绿叶片示人,那叶片宛如初晨的露珠般清新可人,被一根纤细如针、却坚韧不拔的绿色茎干轻轻托举,展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与希望之美。

然而,夜幕降临之时,那两片小巧的叶片竟悄然低垂,仿佛羞涩地低下了头,这一幕让我心生忧虑——莫非是缺水所致?刻不容缓,我匆匆步入厨房,小心翼翼地接满一碗清水,轻柔地洒向那盆中的绿意。待到次日晨光初破晓,我满怀期待地望去,只见那两片绿色叶片已重新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显得格外精神抖擞,仿佛在对我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恢复的喜悦。

经过多次细致入微的观察,我惊奇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夜幕降临,此物便悄然收起它的叶片,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轻轻垂下眼帘;而一旦晨曦初现,它便又精神抖擞地迎向阳光,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一夜合昼展的奇妙过程,正是它独特的生长规律,它如此自然地顺应着日夜的更迭,让我之前的种种猜想与揣测都显得多余而多余。原来,生命之美,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智慧的自然现象之中。

数日之后,那两片翠绿欲滴的枝叶间,悄然探出了两片更为娇嫩的新绿,叶面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毛茸茸的,宛如生命的奇迹在悄悄绽放。与此同时,支撑它们的枝颈也悄然增粗了几分,更添几分坚韧之感。然而,尽管我细心端详,却依旧难以辨认这神秘访客的真实身份,它似是四叶草的温婉化身,却又在某些细节上透露着不同,让我陷入了既好奇又期待的猜想之中。

又过数日,我因故需离家几天,想着这绿色生命无人照拂,它会因干涸而黯然消逝。为求一丝慰藉与安心,临行之前,我特意在花盆里浇足了水。然而,毕竟是盛夏七月,烈日如炬,这可谓真的是杯水车薪,恐许难以抵挡酷暑的侵袭,但我的举动,至少是对生命的一分温柔守候,寄望于那丝丝水分能减缓它干渴的步伐。

一周后,当我从远方归来,心中预设了最坏的场景——那脆弱的绿色小生命或许已不复存在。然而,当我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往窗台望去,一抹鲜亮的绿色跃入眼帘,那株植物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展现出勃勃生机,绿意盎然,令人惊喜不已。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枝干较之先前更显茁壮,叶片也更加茂密,郁郁葱葱,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直至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竟是一株花生苗,它在无声中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奇迹。

为了更加严苛地试炼其坚韧不拔的意志,我有时会有意为之,将尚带余温的茶水缓缓倾注于花盆一侧,让温热的液体缓缓渗透进土壤深处,以此考验其根系对于高温环境的耐受力。然而,即便是在这突如其来的“热水浴”下,经过三次如此反复的考验,那株花生苗却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坚韧——它不仅未显丝毫萎靡,反而依旧绿意葱茏,生机勃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它对逆境的蔑视与对生命的热爱。

经翻阅植物资料才得知,花生相较于其他植物展现出了更为卓越的抗旱能力。它拥有发达的根系系统,能够深入土壤深处汲取珍贵的水分与养分,即便在干旱条件下也能确保水分供应;它具备强大的蒸腾调节机制,在干旱胁迫下,花生会智能地减少叶片的蒸腾作用,从而有效减少水分的无谓流失,维持体内水分动态平衡。这些生理与品种特性的完美结合,共同铸就了花生在干旱条件下的生存与繁衍之道。

花生苗,其外表细腻柔嫩,宛如初生的嫩叶,却蕴藏着令人钦佩的坚韧与毅力。在逆境与挑战的洗礼下,它非但未显颓势,反而以更加盎然的绿意宣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对生命韧性的深刻诠释。

站在窗台前,面对这盆花生苗,我在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生活的征途上,花生苗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在遇到种种挑战与困难的时候,保持那份不屈不挠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自我,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如同花生苗在逆境中依然绿意盎然,展现出生命的无限可能与希望。

绿萝、残荷、花生苗,三种植物虽异,却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命的交响曲。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坚守、淡泊与生机的故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愿我们彼此像绿萝一样坚守内心的信念,像残荷一样保持淡泊的心态,像花生苗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如此,方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坚定与从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