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酒过客的头像

诗酒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6
分享

甘南二日游

6月30日,几个朋友相约去甘南旅游。旅游使人兴奋,早上5点起床。天色已经大亮,周围非常寂静,省城兰州市仿佛还在酣睡中。5点半,我们到一家很有名的兰州牛肉面馆吃早饭。牛肉面馆早已灯火辉煌,香飘金城,等待着挑剔的“美食家”来吃“头汤面”。

出门旅游,一定要吃饱吃好,尤其是早餐不能马虎。牛肉面色香味俱佳,是风靡全国的美食。昨夜的一场暴雨,驱赶了盛夏的闷热。今天早晨,天气格外凉爽,有的游客穿上了长袖和外套。我一向怕热,还穿着短袖。炎炎夏日吃牛肉面是一场煎熬,在这清凉的早晨却变成了一次享受。

到了早晨7点钟,城市会进入上班高峰期,堵车非常严重。7点之前,我们已经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拥挤,奔向广阔的乡村和田园。

兰州郊区的植被稀疏,裸露的荒山秃岭很多。高速公路两边的行道路却密密匝匝,绿意盎然。渐渐地,远处的山披上了植被,山下的麦田绿波荡漾,农村的房舍掩映在绿树浓荫深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每次远行,总觉得是一次逃离,从城市钢筋水泥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奔向希望的田野,投向大自然的怀抱,放下手头的一切俗务,忘却所有的烦忧,给心灵放个假。在这祥和宁静,空气清新,充满负氧离子的田野上,我们陶醉着,自由地呼吸。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树梢,隐逸在麦花深处。

去甘南,路过临夏。临夏州是回族自治州,多民族聚集地。主要居民是回族、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还有汉族、土族和藏族等。保安腰刀很有名,锋利,小巧,工艺精美,是附助切割熟羊肉的好工具。我曾经买了一鞘双刀,刀鞘是景泰蓝工艺制成,作为摆设束之高阁,从来没用过。

回族善于经商,喜欢从事餐饮行业。兰州牛肉面就是回民马保子的伟大发明,自从1915年做成第一碗“兰州牛肉面”,经多代烹调师改良完善,把一碗面发扬广大,扎根兰州,风靡全国。从另一个角度看,牛肉面也是民族大团结的产物。汉族的面粉,藏族的牛肉,回族的烹调技术,荟萃成一碗名副其实的风味美食。

临夏的红园、东公馆、八坊十三巷是闻名的民族特色旅游胜地。河州牡丹品种繁多,每年五月份吸引了大批游客。

过了临夏,渐渐进入甘南地界。临夏半农半牧,农牧过渡,甘南则是牧区了。

甘南第一站是夏河县。夏河有两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个是拉卜楞寺,一个是桑科草原。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一公里处凤岭山脚下。查阅资料得知,拉卜楞寺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称拉卜楞寺。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

拉卜楞寺,由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官),“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6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寿禧寺是全寺最高建筑,为六层宫殿式。闻思院为全寺之中枢,分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松赞干布像。正殿内悬有乾隆皇帝御赐匾额。大经堂中有大庭院,可供4000人同时诵经。

寺内有许多铜质佛塔,其中有的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寺内还有一尊鎏金佛像,高达10米,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这里还珍藏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为稀世之宝。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6万余册,在中国喇嘛寺中很有影响。

来到夏河县,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参观寺院要收门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拉卜楞寺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布局周密,错落有致,造型宏丽,风格别具。梵音袅袅,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若到了黄昏时分,晚霞为拉卜楞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愈显得富丽庄严。

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云是拉卜楞寺的标配,再加上地上流光溢彩的庙宇,远处的高山、森林,还有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吃草,每一处都让这里如画般让人迷恋。

我们对藏传佛教了解不多,只能在这片神秘安祥的地方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路上,那些虔诚的朝圣者深深地震憾了我们。他们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衣衫褴褛,走三步磕一长头。双手合什,至额头,至唇边,至心口,口中念念有词,猛地五体投地,扑倒在前方,不避溪水,不避污秽,额头结实地碰触地面。周而复始,几千次?几万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即使磨破了手掌和膝盖也毫不退缩。藏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每个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能去拉萨朝圣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心愿,只是这是一条考验意志考验身体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信仰之路。

有信仰的人,往往打败了那些没信仰的人。

参观了拉卜楞寺,就可以去附近的桑科草原了。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朋友去桑科草原旅游回来,眉飞色舞地向我们夸耀草原之美:那里的天空湛蓝一片,蓝得清澈,白云飘飘,触手可及。成群的牛羊漫过草原,骏马奔驰,雄鹰飞翔。躺在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草原上,蓝天在旋转,太阳在旋转,游客们都沉醉在草原上……

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这里设有藏式帐篷接待站两处,每年7-9月搭起藏包,为游客准备新鲜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藏区特色风味,还为游客准备了马匹、牦牛、射击篝火晚会等草原旅游节目。游人在这里可以尽情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

桑科草原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高山草原。大夏河水从南到北徐徐流过,水草丰茂,风景优雅,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桑科草原历来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草场碧绿如毯,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绚丽多彩,天高气爽,是草原旅游、避暑和体验藏族游牧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旅游场所。

草原上的草并不是很高,约成人手掌长度。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有点夸张了。野花不少,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星星点点,点缀了草原的梦。究竟哪一朵是格桑花?我也辨别不清。

大家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会儿就觉得累了。大概是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负氧离子少,有一点高原反应吧。于是坐在草地上休息,看绿色的地毯伸向远处的丘陵。天气炎热,牛羊也有些慵懒,在草原上缓缓移动。草原上的紫外线辐射比较强,要注意防晒,帽子、墨镜和围巾都要用上,全副武装。

到了草原,大家对骑马都比较感兴趣。这些马都是训练过的,性子也温顺。游客骑在马上,牧民牵着马在草原上转一小圈,大概也就1000米,骑行结束。收费50元,有点小贵。以前是20元,现在有些地方居然涨到80元了,商业化味道越来越浓。

我不喜欢让别人牵着马走,喜欢策马扬鞭,四蹄生风,尘土飞扬的感觉。牧民问我会不会驾驭马,我说会的。于是打马狂奔,在草原上飞奔了一圈。可惜马儿有点懒散,不肯卖力奔跑,速度并不快,找不到驰骋纵横的感觉。

我们在桑科草原上逗留了约一个小时,于是沿着公路向合作市出发。沿途的路况很好,只是不时有牦牛在公路上徜徉,开车要格外不心。

牦牛是藏民的生活来源和依靠,一头牛要卖3000多元,最大的要卖到8000元左右。

公路两边都是草原,各有各的景致。最好的风景在路上,在你眼里,也许在你心里。不必一味奔向终点,要慢慢品味,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徐霞客式的旅行家,记下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做。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来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去,那是对旅游的一种亵渎啊!做一首诗吧,留给美丽的桑科草原。

骑一匹骏马

跑过草原

始终跑不出你的怀抱

有一只雄鹰

与我们对峙许久

阳光与眩晕谁也不肯认输

谁的眼睛比蓝天清澈

谁的定力与佛陀媲美

风拂动了经幡

经幡拂动了帐篷

云游的红衣喇嘛

静坐草原

闲适如我

风吹到哪一页

便念起哪一页经书

从桑科草原至合作市,行程大约一小时。路上除了牦牛和羊群在游弋,还有浑身漆黑的蕨麻猪在路边大摇大摆地觅食。蕨麻猪个头不大,有的还带着一群小猪散步。听说这种猪肉是上等滋补品加美味,价格昂贵。藏民吃猪肉,这和禁食猪肉的回民不同。入乡随俗,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习惯。

在当周草原的腹地,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呈现在眼前。合作市并不大,只有9万多人口,是著名的“草原羚城”,市区中心广场北部有藏羚羊雕塑,栩栩如生。广场南部有牦牛雕塑,牛气冲天。合作市很干净,街道整洁,绿树鲜花,凉风习习,感觉很惬意!蓝天白云下的“高原明珠”亮丽而出众!

合作市的老朋友蒙总得知我们要来,早就在当周路口等着了。

“扎西德勒!″蒙总不是藏族,但已经在藏区生活了20多年,早已潜移默化了。

“扎西德勤秀!”我们也双手合什,掌心略空,身躯前倾,恭身回复。

老朋友相见,格外亲热,蒙总把我们带到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进了包厢,宾主落座,各种精美的特色菜摆了一桌子。喝酒是难免的。几个藏族朋友都特别能喝酒,我身边就坐着一个酒量很大的“5斤哥”,感觉压力山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轮流“过庄”,他们喝酒如喝水,令人难以招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藏民生性豪爽,喝酒是他们的强项。交朋友也喜欢交心,一旦认定,终生是朋友。酒喝多了,大家无拘无束,又唱又跳,气氛热烈。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藏民一生只洗三次澡的说法。出生时,冼一次;结婚时,洗一次;去世了,洗一次。第一次洗澡是在出生的时候,这代表着诞生的洗礼。第二次是在人们成年以后,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凸显成年之后的象征。而第三次就是在去世的时候,体现他们对于生命的一种尊重。对于这样的说法让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藏族人一人要经过三次洗礼,而不是一生只洗三次澡。当然,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条件下,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

在藏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负氧离子越少,人们就会产生高原反应,出现头晕头疼、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所以首先要提前预防,备一些防治高原反应的药物和氧气袋。其次要减少活动量,行动要缓慢,尽量减少大量消耗氧气的行为,包括洗澡。三要量力而行,身体不允许就不要勉强。一旦出现高原反应,医生也往往束手无策。

藏民喜欢带刀,是用来防身用的,防备在草原上遭遇野兽袭击,并非用来打架斗殴。

在藏区,我们很少看见学校。路上引人注目,高大上的建筑,莫过于流光溢彩气势恢宏的寺院。原来藏民大多数从小在寺院接受文化教育,上中学后才有机会学习汉语和其它课程。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藏区的学校越来越多,普及义务教育已不是问题。

在藏区,在一些路口、湖滨和草地,我们会看见用大小不等的石板和石头堆积起来的五色石堆。藏民说,那是玛尼堆,不要碰触,更不要坐在上面休息。那是藏民用来祈福许愿、阻秽禳灾、祛病镇邪的,表达内心真实愿望的神灵或祭坛。五色石,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万物生灵,白色代表白云,蓝色代表天空,黄色代表大地。还有悬挂的五色经幡,道理如同五色石,都不能碰触和亵渎。

进入佛寺,不要拍照。进入藏族民居,也不要拍照,一定要尊重当地人的习俗。看到藏民佩带的珠呀串呀等,不要问价格。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更不可以打听。

酒宴持续到午夜才结束,这也是男人的战场。都喝多了,大家摇摇晃晃回到宾馆休息。高原的夜晚有些寒凉,要盖着厚被子才能入睡。

第二天,7月1日,建党节,一个伟大的纪念日。为了去看扎尕那的美景,我们在清晨5点钟就从合作市出发,经郎木寺,穿越川北若尔盖草原,在依山傍水山势势陡峭两侧植被茂密的山间公路上穿行约两个半小时,终于在早晨七点半懵懵懂懂地扎进了扎尕那的怀抱。

来此之前,我对扎尕那了解甚少。看过一些宣传片,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并且是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评定的十大非著名山峰。

扎尕那的确是藏在甘肃南部大山深处,峰回路转,突然看见了群山环抱下的村寨,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层层叠叠随山势伸向白云深处。山上云雾缭绕,不知有多少房舍隐藏在白云深处。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

太阳刚刚从云缝中钻出来,地面上还水淋淋湿漉漉的,原来昨夜的雨下得很大。这里海拔高度达到3300米左右,天气有些寒凉,大家都穿上了外套。扎尕那仿佛从晨曦中苏醒了,云罩山头,岚烟出岫,薄雾弥漫,村寨的房舍和寺院的金顶都披上了一层金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站在山脚下的停车场环视四方,处处皆是美景,疑心是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有朋友来过,说扎尕那的景色分为三个部分,即仙女滩仙女湖、扎尕那峡谷、拉桑寺和瀑布。

进入景区大门,一路沿着木栈道向谷口方向攀登,就是仙女滩和仙女湖。

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木栈道向山上攀爬。大概有点早吧,游客并不太多。木栈道上也水淋淋的,偶尔在路上还发现尚未融化的冰雹。可见这里的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松塔、枯枝和败叶撒落一地,还有部分新鲜的树叶和松枝也被打落下来。看来,它们遭受了昨夜的风雨和冰雹的多重袭击。今晨,所有的树叶上都带着露水,每一根松针上挂着一串串晶莹水珠,青翠欲滴。藏族妇女在栈道上出售用野花编织的花环,鲜艳而美丽,爱美的女士们都戴上花环,乐滋滋地向上爬。木栈道在绿树浓荫深处延伸,海拔不断抬升,行走起来有点累。于是脱了外套,在空气新鲜,散发着花草芳香的草滩上穿行。

眼前突然呈现一片开阔的草滩,这里就是仙女滩。仙女滩上绿草如茵,清新自然,野花遍地,香气馥郁。几位美女身穿藏袍,轻歌曼舞,颇有情趣。四周群山环绕,绿树葱茏。遥望对面的村庄,金壁辉煌,气势恢宏,村寨全境尽收眼底。更兼层峦叠嶂,群山拱抱,山头云海茫茫,山间岚烟弥漫,堪称人间仙境。仙女滩有观景台,是观赏全景的绝佳位置。而早晨八九点钟,风和日丽,正是扎尕那最佳的观景时刻。

过了仙女滩,山渐高,林渐密。在密林中穿行,阳光晒不到,并不觉得累。只是海拔在抬高,爬山速度不能太快。沿着木栈道继续向山的垭口方向前行,大约半个小时的旅程,便到了仙女湖。湖面不大,水却很清澈。四周绿树环绕,环境清幽祥和。山峰、云海、绿树和天空倒映湖中,别有一番景致。

正北有山,巍峨屹立,山顶寸草不生,阳光照射下璀璨生辉,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山峰,直插青天,青峰突兀,清晰可见,半壁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密密匝匝,深不可测。

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的扎尕那,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早在1922年,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约瑟夫 洛克深入中国西北甘南迭部县,来到扎尕那考察后感叹:“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长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世美女,一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倾国倾城,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扎尕那,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幸来此的游客,大概要盘桓数日,才能一览她的全貌。

中午,我们从扎尕那出景区出来,受邀请进入当地一藏族村寨。小村在公路边,路边有田野,绿油油沉甸甸的青稞长势很好。藏民朋友说,这是我们的主要食物。由于海拔高,这里很少种菜,蔬菜要从附近的四川省和甘肃省的一些地方运来。

进入村子,看到房屋都是土木结构。一家一个院子,藏式木门,每个门上都有政府统一规划的门牌号。院子并不大,有一米高平台,台基上是住房。平台下面有一半地方开辟成了菜园,主人勤快,各种蔬菜长得茂盛。墙角还有小小的猪圈,养了一只浑身黝黑的蕨麻猪。平台上打了水泥地,很整洁。台上有正屋一间和两间小屋。东边小屋门口还建有小巧玲珑的佛龛。

主人请我们进入正屋。正屋很大,目测约有50平米。上下两层,有窄窄的楼梯通向二楼。室内宽敞明亮,可容纳许多人。屋内建筑都是传统藏式木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到处都是木料,看不见钢筋水泥,好像一个大木屋。木梁,木柱,木床,木柜,长条木凳。精致的木料壁橱,木门经过精雕细刻,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精致的佛龛内供奉活佛铜像,墙上悬挂着唐卡,活佛照片,还有白色、红色和黄色的哈达,以及五彩的经幡。

生活用品摆故有序。正中是取暖和烧水用的铁炉子,大而稳重。粗壮的铁皮烟囱直直穿出屋顶。铜壶,保温壶,银碗,瓷碗擦得一尘不染,闪闪发亮。电器少,没看见电脑和电视机的影子。但是,藏民用手机很普遍。两微一抖(微信、微博和抖音),玩得很精通!隔着透亮的窗户,看见安置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正在阳光下工作。

主人请我们品尝奶茶,茶香醇厚。

主人说,这里是安多藏族的一支,几手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目前藏区尚无计划生育,每个家庭普遍至少三个孩子。传宗接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人屁股大能生育为重要条件,不能生育可能是一场灾难。说到这里,我们都笑了。当然,与时俱进,这种观念现在改变了不少。

孩子们以自然成长为主,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习以为常,不会担心孩子会丢,父母也没有担心孩子会丢失的概念。相比之下,咱们生活在都市的父母是不是太累了,把孩子抱在怀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藏民在婚姻上相对自由。两个人只要真心相爱,就可以走在一起。完全没必要考虑对方的家庭、地位、金钱、权势和工作。彩礼和嫁妆好像有一点,满山遍野的牛羊,你去挑吧。

短暂的甘南二日游结束了。旅游,不仅是看风景,寻求诗和远方,也不仅是放飞心情,给心灵一个假,而且还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感悟人生和体验人生的心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