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酒过客的头像

诗酒过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27
分享

寻找渭河东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大唐诗人贾岛写这首诗时,已是深秋时节,万木摇落,一片萧索。

杜甫也不免寂寥,在大唐国都长安赋诗《秋雨叹》,“浊泾清渭何当分”。老杜站在渭水岸上,见渭水清清,而泾水浊浊。一清一浊,同流一河而互不相融。界限如此分明,堪称天下奇观!

泾渭分明。在古代,在历史上,都是记载渭水清而泾水浊。

但是今天,当你亲临西安市高陵区渭河边上,你看到的一清一浊却是泾河清渭河浊。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西南鸟鼠山,蜿蜒东流818公里,横跨甘肃陕西,经潼关汇入浩浩荡荡的黄河。

泾河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

泾河清渭河浊,究竟是怎样造成的?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从表面上看,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仍然存在,但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这是后人人为对环境发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重视。

渭水,现在叫渭河。后来发现,渭河的源头不只一处,有西源、南源、北源、东源之说。渭河东源,在渭源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天井峡。

渭源县,因渭河源而得名。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从会川镇出发,沿乡村公路去渭源县城。一路山青水秀,青山叠翠,溪流潺潺。麦苗抽穗,柳翠蝉鸣,好一派田园风光!更兼这里是著名的中草药产区,党参、红芪、黄芪、甘草等广泛种植。野花开,草药香,一路芳香,无比惬意。

我已经多年没有去过渭源县了,今日到此,故地重游,格外亲切。

县城临渭河建渭河公园,公园北边有禹王广场。广场正中央是气势恢宏的“大禹治水”主题雕塑。大禹斗戴斗笠,目光炯炯,栉风沐雨,励精图治,造福华夏,“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王广场是纪念华夏文明先祖、治水兴农先师大禹的地方,每年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

广场北边有老君山,树木葱茏,秋色斑斓,半山腰有古色古香的长廊,山巅有气势恢宏的道观和楼阁。山不甚高,有台阶和步道可供游客上山,登高远眺,凭栏俯瞰,山间清趣,一亭尽揽。

渭河上游,河水清澈,穿城而过。有纯木制握桥,如长虹卧波,横跨渭河,古朴而厚重,曰“灞陵桥”,也叫“渭河长虹”,是渭源著名的景观之一。握桥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复建于1919年,以前人车并行,发挥交通作用,现在已成重点保护文物,禁止通行。河边古木参天,几株“左公柳”历经沧桑,老当益壮,生机盎然,令人惊叹。“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是有雄才伟略的晚清重臣,广植杨柳,绿化西北,这也是他的另一处远见卓识。

千里渭水色黄黄,唯有源头水清清。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行车约半小时,终于抵达天井峡谷。渭河东源风景区就隐藏在约10公里长的天井峡谷。“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犹如一个美丽的女子,尚未揭开神秘的面纱。秋色斑斓,深秋时节的天井峡绚丽多姿而又清幽静雅。远山青黛,近峰参差,草木茂密,溪水潺潺。峡谷狭长而幽深,两岸高耸而突兀。走过弧形鹊桥,渐闻水声轰响。大瀑布遥挂前川,飞花溅玉。潭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泉水清凉而沁骨,“一美女”浑然不觉,临潭而沐浴,怡然自得。传说,这里就是王母娘娘的瑶池。

沿着溪水溯流而上,曲径通幽,幽静处茅屋、山亭、茶舍、小桥星罗棋布,自然而又匠心独具。溪水汇流成湖,水平如镜,山形树影,亭台楼阁,倒映水中。沿着湖边小径迤逦前行,又闻水声潺潺,一瀑自山峰断崖处垂帘而下,细细密密,晶莹闪烁,堕入碧潭。这里就是众人寻寻觅觅的“渭河东源”!

断崖飞瀑处有一群鸭,居高临下,悠然自得地戏水。仿佛在提醒游客:渭河东源是它们先发现的!

这里是渭河东源,是乡野的,是纯朴的,是净洁的,是一处远离尘世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

正值重阳节,登高且望远。与吾同游者,火道长和李禅师。

2020年10月26日作于渭源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