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大家都渴盼回家过年。这个“家”,当然指的是老家。回老家过年,与亲人团聚,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有人畏惧过年,一到年底就玩“失踪”,不知道去哪里了。
年在记忆深处溯流……儿时是憧憬,是急切,红红火火;长大了四海为家,激情燃烧,九过家门而不入,年如流水;成家后年是一种牵挂,一种责任,一种平淡如水的日子。难忘今宵年年唱,不变的是歌词,唱歌的人各有各的感受。不管怎样想,回家团聚是首选。作为中国人,不能忘了回家的路。
孔子在诸侯国奔波了十多年,回到家中,不料妻子在一年前就去世了……伫立在亡妻坟前,喃喃自语:老夫不知所言……他能说什么呢?
清朝有一南方举子长年滞留北京渴盼进士及第,与家人音信全无。后来家人听说他死在北京,妻子骑着毛驴不远千里,为他收尸。没想到俩人在街头偶遇,互觉面熟,不敢相认。后来私下打听,确定是夫妻,抱头痛哭。要不是这一谣言,这两口子何年何月才能见面还是未知数。
作家路遥也是个心情复杂的人,回家时碰见和自己多年不见的父亲同坐一辆车并没有马上相认,也许心中还有几许怨恨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抛弃”了他——把他过继给大伯。他曾痛苦地回忆,“父亲不要我了,把我轻而易举给了人”。十多年后路遥终于回家探亲来了,当父亲的居然没有认出同行一路的儿子,直到一同走进院子才发现这个身材高大,戴着眼镜,书卷气很浓而又神情略带忧郁的年青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王卫国”……
我的一位亲戚,大学毕业后留在帝都,十年不回老家,父母念儿心切,望眼欲穿。虽有电话联系,奈何不见真容。
到了年底,终于忙完了一切俗务,我也归心似箭。从兰州至河西老家,约千里路。好在高速全线贯通,约四个小时便到。外甥冒着严寒在古罗马人雕塑旁等待。高兴的气氛一路弥漫,从一家传递到另一家。
回来了!我们有好几个月没有见面,上次的聚会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祀祖先的时候。关山阻隔,时光荏苒,忙碌的俗务斩断了飞向家园的翅膀,常回家看看变成一种奢望。亲情是一种越压抑越要爆发的力量。蓦然转身,发现回家的脚步轻快,瞬间站在最初出发的地方。
在这欢聚一堂的日子里,发现熟悉的面孔愈来愈少,额上的皱纹和两爱鬓的白发如年轮般提醒你,一去不返的日子久经沧桑。无奈岁月如风刮去了太多的记忆。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让你手足失措一片茫然。孩子们已经长大,短暂的面生过后是一片雀跃欢呼的热闹景象。
在时间与金钱、效率与生命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苦苦追寻一种高山仰止般的辉煌,在事业爱情和亲情中玩一种平衡,自以为完成华丽转身,其实身后一地鸡毛……
酒力微醒时,夜已阑,月如钩,街上灯火阑珊,穿过儿时走过的街道,走向家门……儿时栽种的白杨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你说人能不老么?……
不说了,河西的羊肉很好吃啊,就是回到兰州也可以夸耀一番!
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多年不回,你已经是故乡的客人!有人改动了老贺的诗,写道:“瘦小离家胖了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惊问胖子你是谁?”虽然改得不雅,却也符合现代人的回乡感触。
苏秦说秦失败,资财耗尽,只身狼狈回家。父母没有好脸色,妻子不理他,嫂嫂不给他饭吃。及至后来身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时,亲人出门十里外相迎,妻子不敢抬头,嫂嫂像蛇一样向前爬行。前倨后恭,金钱权势的威力如此之大!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千百年来,国人追求功名利禄,衣锦还乡。你开车回来,也许叫“衣锦还乡”,打车回来呢?坐公交回来呢?甚至徒步回家呢?
林俊德院士回福建老家时悄无声息,一个人走回去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年的沛县亭长刘三,如今的汉高祖刘邦返乡,召集家乡父老故交宴饮三日,却慷慨伤怀,泪流满面,发出了天下尚不安定,良将难寻,守业不易,人生易老的担犹和感慨!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但愿常回家看看,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