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守 儿 童 日 记
沉 酲
老战友魏积文每次来看我的时候,都是老一套,先将其家乡赞扬一通。说家乡的山是咋样的青,家乡的水是咋样的秀;山好水好养育出来的人是咋样的聪明。我问他,你们那里出了什么大官,或者腰缠万贯的商人?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他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至今我仍然还是一头雾水。没出大官、没出豪富的家乡,算什么好?
魏积文每次都反反复复地说,他们家和明代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的家毗邻。小时候他亲眼见到了医药学家的家,房子是青砖灰瓦建成的,门前的场地是青石块铺就的。大跃进大办钢铁的时候,一夜之间,房子和场地都消失了,那些青砖和青石块被拆下来修成了炼钢铁的小高炉。钢铁倒是没炼出来,砖和石块后来也丢失了。明代的东西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毁坏了。
明代之后,又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虽未留下流芳万世的名著,倒也轰轰烈烈过一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被错划成XX集团的头目,后来又平反了。以后又有一位名教授,应某地政府的请求,写下了一首气贯长虹的巨型诗篇,被当地政府镌刻在石碑上,作为永世长存的纪念。他特别告诉我,在他家乡有条不足500米长的“东长街”,那里出了名的博士、教授和专家就有200多位……
他说:“这些都是真实的,我没忽悠你。再给你讲点玄幻的吧:据说《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有那么一条叫李逵的好汉,就是我的老乡;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其中有一本叫《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在我家隔壁的那家书屋里成书的。”
魏积文最近一次来看我时,一改以前的老习惯,老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他的家乡只字未提。我问他,是不是什么人借了他的钱未还,或者是“邻家女孩”不再与他好了?他说都不是。我说,咱们不是老战友吗,你说出来我替你分担忧愁吧。他就是一言不发。
于是,我将他请到一间茶楼里,坐下来慢慢聊。我们相对而坐,泡上了一壶上好的绿茶,一边品着,一边聊着。
他终于开口说,不久前回了一次老家,所见到的,所听到的,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多年未回过老家,回去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魔幻现实,怎么与梦中的家乡美景,相差那么远呢?怎么会是这样的:小时候那里的山,栀子花、山丹丹花、野玫瑰花……争芳斗艳,绿草如茵;现在满眼都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他熟悉的那些庄户人家,现在消失得所剩无几。二百多户的村庄,现在剩下来的,不足一百户。他能见到的乡亲,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十岁以下的孩童。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乡亲们告诉他,前不久,村里又少了一户。那一户人家的儿子和儿媳都到南方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和两个小孙子。大孙,叫杨小帆,十岁;小孙,才五岁。
中秋节过后,两个孙子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拣到了一个月饼。杨小帆舍不得先吃,让弟弟先吃,自己后吃。结果兄弟俩先后都死在了自己的家门口。
人们纷纷猜测,月饼是被“毒鼠强”污染过的。老奶奶看到这一幕,所有的人生希望都破灭了,而且又怕面对自己的儿子和儿媳,找了根绳子往脖子上一挂,到“天堂”找她的两个孙子去了。
杨小帆的爸爸、妈妈闻此噩耗,从打工的地方急忙往回赶。到家后,小帆的妈妈被这种场景吓呆了,当场就昏倒在地上。
小帆的爸爸在清理儿子的遗物时,在小帆的书包里发现了,在其中一本作业薄上记有日记。上面记有他的心路轨迹,虽然时间跨度不长,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爸、妈的思念,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思念篇
X年2月25日
爸、妈又去打工了,已走了一个星期了,家里到处都是冷清清、空荡荡的。天一黑,弟弟就拽着奶奶寸步不离。晚上我有很多的作业要做,没空照顾弟弟。他好象非常害怕过夜晚。
爸、妈在春节时,回来了几天。妈妈给我们做了好多好吃的。爸爸买了很多的鞭炮和烟花。他拿着烟花让弟弟点火,弟弟好高兴,好像烟花是弟弟自己放的一样。现在爸、妈都走了,最难过的是弟弟,这几天晚上他睡着了,有时我看到他还在哭,眼角挂满了泪水。
X年3月20日
范晓琴叫我放学后同她一起去帮她家采摘红菜薹,因为她的爸、妈到省城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外婆一人忙不过来。
我看到好大好大的一块地,都长满了鲜艳的红菜薹。现在到了春季,气温有所升高,菜薹疯长,三五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我帮她采摘了一个多小时,收有十多斤。晓琴给了我一大捆,差不多有两斤,让我带回家炒着吃。
临走时,晓琴告诉我,她爸、妈来电话了,可能清明节时会从省城赶回来祭祖。
X年4月5日
今天是清明节,奶奶准备了一块豆腐,煮了一块肥肉;找来了一根竹杆,贴上一张长条白纸,还买了一包香火和一些冥纸。奶奶将带纸的竹杆插在爷爷的坟头上,将豆腐和肥肉摆在爷爷的石碑前,点上了三柱香、冥纸。奶奶带着我和弟弟在爷爷坟头跪下叩头,她喃喃自语地说:“老头子,你走得早,到那边去享福去了。你早点来接我也到那边一起去享福吧。”我和弟弟都听不懂,说的是什么意思。
拜完了爷爷的坟,奶奶又领我和弟弟祭拜太祖、太太祖的坟。我和弟弟都不知道那里面埋的都是什么人。要是爸爸在家,我一定会问他的。
范晓琴的爸、妈回来祭祖了。傍晚的时候,她给奶奶送来了一些红枣,给我和弟弟一些麻糖。她说是她爸、妈带回来的。她爸、妈还给她和她的外婆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我和弟弟都在想,爸、妈路程远,所以没回来。不知道爸、妈什么时候能回来看我们?好想好想他们。
X年4月15日
今天放学后,我匆匆地吃了一碗饭,也不夹菜。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早点完成今天的作业。我心里老是有一种感应:今晚爸、妈也许会打电话回家的。
果然,晚上八时左右,电话铃响了,奶奶先接。她说了几句后就把话筒交给我了。我问爸、妈在哪里打工?他们说在千里之外的南方。他们叮嘱我,要用心读书,照顾好奶奶和弟弟,等他们发了工资,就给我们寄回生活费和学费。
X年4月25日
今天是星期日,奶奶带着我和弟弟上街赶集。奶奶买了两斤马铃薯和两个苞菜,她说爸爸小时候很喜欢吃她炒的醋溜马铃薯丝和水煮苞菜,又香又甜。
弟弟像个侦察兵一样四处搜索,他发现有一种标有喜羊羊图案的小彩笔,目光老盯住不放。奶奶看懂了弟弟的心思,一问商店,说是要一元钱一支。奶奶说,下次再买吧。实际上,奶奶已经没有钱了。
我提着两斤马铃薯和两个苞菜,奶奶牵着弟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X年5月5日
今天是弟弟过生日,过了今天,弟弟就满五周岁了,该吃六岁的饭菜了。午饭时奶奶说:“弟弟今天过生日,我给他煮了两个鸡蛋;小帆上学,学习辛苦,我也准备了一个鸡蛋。”
弟弟分给了奶奶一个,我的一个也给奶奶了。我们说:“其实最辛苦的要算奶奶,您每天起那么早,又种粮、又种菜,还要喂猪、喂鸡,每天还要为我们洗衣服、做饭。奶奶,鸡蛋给您吃了吧。”奶奶说:“你们俩还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奶奶老了,无所谓。”说着把鸡蛋还给了我们。
我记得爸、妈在家时,给我过的那次生日,吃饭时,有粉蒸肉、煎鸡蛋和红烧鸡块,奶奶、爸爸、妈妈、我和弟弟,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并祝我生日快乐!
X年5月15日
今晚,看不到月亮,天特别的黑。八点左右,霹雳一声巨响,雷雨交加,我们家那支15瓦的电灯泡被闪电搞熄灭了。我做不成作业、书也看不成了。明天,老师肯定会批评我。
没有电灯,屋里漆黑一团。弟弟哭着喊奶奶。奶奶循声找到了他,拉着他的手。此时,弟弟才没有哭出声来。
奶奶找来了一盏煤油灯点上,供我们洗漱用,然后就上床睡觉了。
爸爸会修电灯。过去电灯也被雷电搞熄灭过,爸爸在家时,很快就会修好的。我还可以继续做作业,弟弟也不会那么害怕。
X年5月25日
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了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说,这些烈士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这座城镇时牺牲的。据说这座城镇在长江中游一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观。看到那些孩子一脸的幸福,让我想起了在远方打工的爸、妈。虽然他们只不过是一个种地的,但这不是他们的错。我想,他们之所以出远门流浪,打工挣钱,就是为了我和弟弟能有钱读书,长大后不再像他们一样在农村吃苦。
X年6月20日
爸、妈离开我们已有三个多月了。一百多天以来,我和弟弟天天都在想念爸、妈。今天是端午节,奶奶找来了一些粽叶和糯米,包了几个粽子,给我和弟弟吃。我剥开粽叶,里面白花花的一片,其实就是糯米饭。奶奶无钱买肉和其它作料,就包了一些糯米,蒸给我们吃,而她自己一个也不舍得吃。
爸、妈在家时,在大门和房门各处都挂着艾草、野蒿和菖蒲,听爸爸说,这些东西可以驱虫防蚊。爸爸还教我和弟弟喝雄黄酒。现在他们不在家,这些过节的东西都没有了。
弟弟可能太想妈妈了,今天一直很少说话。我问他时,他就直流泪。
范晓琴的爸、妈也没有回来过节,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无缘无故地流泪,她说她好想妈妈。
X年6月25日
种地的农村人为什么没有钱?一定要丢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挣钱养活孩子,挣钱供孩子读书?
我都有点不想再读书了,宁可让爸、妈在家与我和弟弟在一起,即便是吃不饱、穿不暖,也比见不到爸、妈强。
我和弟弟多么想同爸、妈在一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到爸妈打工的地方去生活、去读书呢?
在电话里我问过爸爸。爸爸说,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无法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知道哪一天被老板解雇了,就得另换地方。只能是做一天算一天,老板给多少钱就是多少。带着孩子不方便,也不允许带孩子。
这些道理我听不明白,就只是想和爸、妈在一起。
读书篇
X年7月1日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篇《江山如此多娇》的课文。他逐字、逐句、逐段地给我们解释,讲得非常生动、好懂。讲完了课文之后,老师叹了一口气,并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家乡,地灵人杰,青山、碧水、灵气,孕育出了像医药学家、文学家和教授等名人。你们和他们相处一样的山,共饮一样的水,同吸一样的气,不知道你们当中将来会不会出几个像他们一样的能人?
医药学家的塑像我在城里见过,知道他为乡亲们看过病。文学家和教授我还未听说过。至于文学家和教授,我听说他们是做大事或者是教大学的人。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了也做大事,或者当教授教大学。因为教大学的教授,肯定不会象我的爸、妈一样四处流浪,去打工挣钱?我就是不喜欢打工,讨厌打工!
X年7月6日
我写的一篇《采李记》的作文,让语文老师对我刮目相看:
“在我们家菜园里,有一棵李树,上面长满了果子。它们成熟了,一个个像圆圆的脑袋,胖胖的小脸。红彤彤的,映红了半边天。果子在月光下睡觉,在阳光中欢笑;在清风里招手,让我和弟弟把它们带回家去。我在树上采,弟弟在树下收。收满了一筐后,弟弟从中挑出了两只果子让我看。我看到,两只果子紧紧地长在了一起,一只稍大点,一只稍小点。它们相依相连,好象我和弟弟。”
我只是根据采摘李子时的情景随便写了一下,没想到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120”分,并在全班朗读,让其他同学欣赏,这给我学好语文增添了信心。
X年7月10日
这个双休日数学老师布置了三十道数学题,其中有三道“智力题”。全年级只有我一人全部完成了作业,而且全做对了。老师给了我一个“120”分。尤其是“智力题”,有的同学做对了两题,有的同学只做对了一题,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做。
我的体会是,上课时认真聆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将老师讲的所有细节都搞懂;课后及时做作业,反复练习,基本上就能把所有的功课都学好。我的各门功课,在每次考试中,成绩都排在全年级的前三名。我觉得读书也不是那么难,只要:“听好课,会做题”,就可以有所收获。
X年7月13日
老师让我代表学校,参加在本乡镇举行的所有小学同年级数学比赛。三百多个学生分开坐在十间教室里,安排一人一张课桌,每间教室里有五六个人现场监督。卷子发下来后,我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觉得都不难,心里有谱了。卷子上除了三道智力题之外,还有一道“奥数题”,我只做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比赛结果公布后,我获得了第二名,与第一名比较,差了二分。我暗下决心,下次比赛要争取得第一名。
我用获得的50元奖金,给奶奶和弟弟各买了一双鞋子,他们穿起来很合脚,夸奖我有出息。
我把奖状贴在了墙上,后又用钉子在泥砖墙上钉紧。等爸爸妈妈回来时就可以看到。
X年7月20日
奶奶今天在喂猪的时候,不小心被一头几十斤重的母猪踩了一脚。奶奶的脚肿得好高,行走不方便,只好躺在床上休息。我请了半天假没上学。喂猪、喂鸡,给全家人做饭,带弟弟等,这些活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做起来有点忙乱,弄得满身大汗,另外,地里的活儿根本顾不过来。我真不知道奶奶怎么就能弄得有条有理。
耽误了半天课,对我的读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较为明显的是我漏了一节数学课之后,接下来非常吃力。好在数学老师比较耐心,课外花了两倍多的时间为我补课,我才慢慢恢复元气。
奶奶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愈来愈差了。万一她的身体一旦不好时,我这书不知道还能不能读下去?看来也只能读一天算一天了。
X年7月31日
暑假期间,我和范晓琴、李文宇、赵刚、陈艳芳五个年龄相仿的同学刚巧碰到了一块儿。我们都是留守儿童,爸、妈大部份都去了东南沿海一带打工,那些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也想象不到。我们中有的人爸、妈三年多都未回过家,有的人的爸、妈春节后出去了一直未回来过,只有范晓琴的爸、妈清明节回来过一次。我们都非常羡慕她,她是我们中最幸福的人。
李文宇说,他碰到了我们村的大学生张广志哥哥。广志哥哥大学毕业都三年多了,至今仍未找到固定的工作,尚在南方打工。广志哥哥告诉文宇,从农村毕业的大学生,成绩再好也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在城里找不到关系人帮忙。他读书时借的债至今尚未还清,不知道要还到何年何月?
文宇说,他最多读到初中就不读了,就到外面去打工,到时候走到哪儿算哪儿,混个什么样子算什么样子。
成长篇
X年8月10日
今天,我看到药店门口有一座磅称,还可以测量身高。我测量了一下,比上一次测量时长高了十厘米,体重也增加了五斤。其实,我已经跟奶奶一般高了。再长一二岁,我可能就成大人了。
长大之后,我就外出打工挣钱,并将挣的钱存起来,供弟弟上学读书。我还想把我们家现在的住房改建一下。现在的泥砖房到处漏风、透水,每逢冬季,阴冷难耐。如果有钱,就可以将泥砖换成红砖,建密实一些,让奶奶少受些风寒和湿气。
X年8月20日
暑假中,我在想办法,看可不可以弄点钱。我赶集时看到城里人将泥蒿买回去炒着当菜吃。我们那里满湖遍野都长满了泥蒿。我到那儿去采摘一些又嫩又粗的泥蒿,第二天早早地拿到集上去卖,二角钱一斤,每次可以卖一元多钱。
我到山上去寻找黄栀,虽然现在黄栀越来越少了,但在荒山野岭的地方仍然可以采摘到。这个暑假我一共采摘到两斤,拿到药材店去卖,两元一斤,得到了四元钱。
我将卖泥蒿和卖黄栀得来的钱拿去交下学期的学费,为爸、妈减轻一些负担。
X年9月8日
今天,在路上碰到了李文宇,他告诉我,他可能等不到念完初中就要外出打工挣钱了。他说,他们家没钱,也借不到钱供他上学读书,农家子女读书很难。
弟弟明年就要上学了,奶奶现在天天在咳嗽,她吐出的痰里带有血丝。她肺里面肯定有问题,又没有钱为她作检查。奶奶的身体只会愈来愈差的。
弟弟上学之后,我可能就上不成学了,只能辍学在家帮奶奶种地,空余时间弄点泥蒿、黄栀之类的东西,拿到街上去卖点钱。等长到十三四岁时,我就同李文宇一起外出打工去。
X年9月26日
今天是中秋节,天空晶莹透亮,月亮又大又圆,祝愿着人间的千家万户团团圆圆。可是,我们这些打工者的家庭何时才能得以团圆?书上说:“千里共婵娟”,打工的爸、妈只能在打工的地方和我们在家乡分别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各自牵挂着远方的亲人。
爸、妈外出已经有七个多月了,其间很少打电话回家,中秋节他们也没有来电话。看来他们一定遇到了许多不尽人意、诸多不顺的事情。在外打工的人,日子肯定不好过。
爸、妈半年多也没有给家里寄钱,奶奶没钱买月饼,只好磨了点米粉,给我和弟弟每人做了一个米饼。我和弟弟吃着米饼,心里想着别人怎么就有月饼吃?
奶奶现在连走路都有点困难,我问她哪里痛,她又不说。我看到她经常捂着胸口,十分痛苦的样子。
X年10月4日
……
杨小帆没有来得及写完下一篇日记,就去了天堂。天堂不会有被“毒鼠强”污染过的月饼,如果有,杨小帆和他的弟弟吃了,还有可能再回到人间。可惜没有,所以再也看不到他以后写的日记了。
杨小帆的爸、妈看不到两个儿子长大成人。魏积文再也看不到杨小帆和他的弟弟了。
处理完两个儿子和奶奶的后事之后,家都变成了这个样子。小帆的爸、妈还会外出打工吗?如果外出了,他们还会回到家乡来吗?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