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沉酲的头像

沉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04
分享

故乡在变靓

故 乡 在 变 靓

沉  酲

 

1

有人若好奇,一定要问,你的故乡在哪里?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故乡在蕲州。它地处湖北省的东部大别山的南麓长江中游的北岸。它是一个充盈着神奇、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名人荟萃的地方。医药大圣李时珍、文学大咖胡风等,就诞生在那里。在它的山山水水里,到处都飘逸着中药的香氲;纵使未遇上十里春风,中药香味照样在空中弥漫和氲氤蕲艾(青蒿、臭蒿、蕲竹,漫山遍野,随处可见,蕲蛇、蕲龟,偶尔也会展露尊容、热情好客。

蕲艾、蕲竹等中草药邂逅到医药大圣李时珍,在故乡的上空,呈现出一片斑斓绚丽的光彩,将故乡的天,擎得又高又大又远,令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奇。在它细微的皱褶里,到处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文字、智慧、进取、想象、意象等遇上文学大咖胡风,在故乡的大地上,闪耀着文字的光芒。让中华文明,传遍五洲四海,惠及人类。

故乡蕲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厚重历史。建于公元1262年的蕲州雄武门,位于城的北面,雄伟壮观。在耸入云霄的城墙上,镌刻着“医圣阁”的字样,以纪念医药大圣李时珍的丰功伟绩。

蕲州,自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至清末,皆为府、州治所在地。

明朝初年(公元1263),设“蕲州府”,辖管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改蕲州府为州,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5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蕲州改为只代辖广济、黄梅两县。

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1445),明仁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堈,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建立荆王府,传承十代,历时198年。

清末、民国期间,蕲州为蕲春县治所在地。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后,蕲州改为镇,隶属于蕲春县辖管。

2

十五岁之前,我在故乡蕲州的实验小学上完了六年小学,又在李时珍中学(当时叫蕲春县第二初级中学)读完了三年初中。

十六岁那年,我考入了外地高中,接着又被军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偏远的边防部队从事基层工作。从此,我离别了故乡,带着满身土气,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和难以预料的命运,行走在他乡的路上。每当静夜望着明月、数着星星或者接听故乡亲人打来的电话时,我会深切地怀念已经远离了的故乡。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年少时光。它曾给过我一些冷、暖和记忆等。

在那些记忆里,忧伤多过欣喜,其中还有一些像那些随用随扔的的卫生纸一样,不值得去想、去回忆、去拾起。

闲暇时我也会去读一些描写故乡的文学作品,见到的大多是记述山水、田地、房屋、湖泊、特产、乡音、乡味、风土人情,等等。读起来有一种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的感觉。想一想,这些我也可以写,但总觉得缺乏新意,读起来索然无味。我比较喜欢读那些有着特殊记忆、历史考证、当代建设等方面的故乡类作品。

我亲眼目睹或者听说过故乡的一些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了严重毁坏。譬如,我在上小学时,看到故乡蕲州城的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尽管无人问津,但它们还能在风雨中保持依然不倒的站立。

那时的东门,一条护城河像人的血管一样,维护着城门的躯体的完整。东门显得威武雄壮,后来在人们的眼皮底下,一间微型化肥厂建立起来,东门从地球上永久的消逝了。西门,面临滚滚长江,雄伟挺立。长江防护堤建成后,再也见不到西门的影子,想象中它也许已与江堤融为了一体。南门,位于蕲州城的南面,是它的南大门,一座小石油库建好后,它就销声匿迹了。北门,有幸未被彻底摧毁,还能见到它残缺不全的身影,路过它的人们,不时地还会瞄一下上面留下的累累弹痕。一些爱好故乡小城的人们,从这些弹痕”中,竟会联想到它为了捍卫这座美丽的小城所进行过的“英勇战斗”!

据史书记载:蕲州城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巍峨伟岸的城墙,将四座城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整个蕲州城看上去浑然一体,雄伟壮丽。因无人管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有人开始暗地里拆其墙砖作私用五十年代末,因大办钢铁建土高炉,城墙上的青砖被大规模地拆毁。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破坏。到七十年代初,整个墙体已不复存在,城墙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那条我上小学时每天来回步行七八趟的东长街,已拥有600多年的历史,路面全用青石板铺就。街道两旁,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房,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和木板铺面一家挨着一 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有杂货铺、百货铺、布铺、文具铺、酱园铺、饭铺、药铺、土产收购铺,等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它,像一个垂暮的老人一样,在穿越岁月的隧道中躅踽而行,品尝着人间的沧桑。

位于蕲州城东门街一带的玄妙观,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 ,气势雄伟,是医药大圣李时珍为百姓治病救死扶伤的地方。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

我在李时珍中学读初中时,从教室的窗户向外看,可以看到在学校的南边耸立着许多的石牌楼,有青石的、红砂石的、汉白玉的。在那些石头上镌刻着雕龙镂凤的图案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字样。不难推测,立此石牌楼者的身份不一般,非王爷莫属。不过,即使是王府所建,也挡不住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照样被彻底毁掉。

位于李时珍中学的斜对面,有一座金陵书院,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金陵书院”“聚德堂”“保婴堂三部分组成。因无人维护,它日渐凋零。

位于蕲州城内的昭化寺,建于明宪宗年间公元1471),僧智明僧悟空为该寺主持。它,一进四重,规模宏大。整个建筑占地五十余亩,内供佛像百余座,佛像皆由石料制成,技艺精湛,形象壮观。殿内的石香案、石柱、石梁上雕刻的龙、凤、花、鸟,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四旧”,遭到了严重毁坏。

位于李时珍中学附近的荆王府,为朱元璋的曾孙、仁宗朱高炽的第六子朱瞻堈荆王,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年)所建。相传十王,达198年。这些宫殿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被毁掉一部份,在日寇侵华时又被飞机炸掉一部份。余下的宫殿,从外观上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如此宏伟的价值连城的宫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了。

故乡大部份珍贵的文物古迹的命运,就如同一介草民那样,在历史大潮的冲击下,它只能是随着潮流而浮沉。这些已“沉没”的文物古迹,很多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有时,它们会像梦靥一样压在心头上。我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去回忆。但是,它们总会时不时的浮上心头,导致我与故乡之间,逐渐产生了一种距离感、陌生感、沧桑感、忧郁感……让我对故乡的留恋、依恋、牵挂、思念等,变得不再那么浓郁和深沉。

故乡小城,尽管它有着十分的不甘或忧郁,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了历史大潮对它的冲击。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所能见到的故乡,已经不再是“看风不是风,看雨不是雨”所能描述,而是一幅“城不像城、街道不成街道、街道两旁的房屋破旧不堪和参差不齐”的景象。

此后,我回故乡,竟然找不岀一条平坦的路。我上小学时经常走的那条500米长的东长街,街面上的青石板不翼而飞,凹凸不平另一条简易公路也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回故乡的路,好难行走!我顿生惆怅,这哪里像是我的故乡?我真不知道,故乡,它到底得罪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如此辉煌壮丽的古城变得如此凋零???

3

197812月,国家顺应历史潮流、尊崇人民意愿,将工作中心开始向经济建设转移,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各级政府和故乡人共同给力,将发展经济和恢复古镇的建设提上了议程日程,憋着一股劲,力图重振古城蕲州的雄风,将它修葺一新,建设得更加美丽辉煌。

结合古城蕲州的实际,着力发挥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抓好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镇政府千方百计的筹款,先后投资15多亿元,打造以桂花、樱花、海棠、紫薇等名贵花木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

慕名而来古城蕲州的人们,目光所及之处,遍地都是繁花似锦,绿波如海,天蓝蓝,云悠悠,水清清,空气清新甜润。古城蕲州如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妖娆多姿,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各村或投资或集资或引资,建成万亩花木基地,尽情装点家乡的山山水水。

那些有前瞻意识的商家,争分夺秒,纷纷融入巨资开发古城这块风水宝地。其中有一家开发商投资40多亿元,兴建李时珍国际旅游文化综合园地,建成了西角湖村影视城、农业观光园吃住健身一条龙服务的特色农家乐赤龙湖旅游系列风景区,等等

有投入就有回报,前来古城蕲州的游人川流不息,重大节庆日每天接待游客达数以万计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古城蕲州对李时珍纪念馆进行了两次扩建。第一次在1980年;第二次在2018年,为庆祝李时珍诞辰500周年,这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扩大了面积,增添了风景,总体效果是既具有园林式布局,又具有现代化风格。

建成后的李时珍纪念馆,用地80多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等部分组成。李时珍纪念馆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十余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古今中外介绍李时珍的医药书籍、文献资料和报刊杂志等等。药物园由药物碑廊和百草园两部分构成,为我国第一家中医药自然博物馆。药物碑廊里镶嵌了128幅石雕药材标本;百草园里种植各类药材310多个品种。

李时珍纪念馆19814月对外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0余万人次。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四旧”遭到严重毁坏的昭化寺,1982年时,被当地确定为重点的保护文物,进行了修缮和扩建,新建了观音殿、大雄宝殿。1993年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正殿又进行了重修,新建了三圣殿、观音殿、斋堂等。它与邻近的李时珍纪念馆、中药材市场、李时珍为百姓治病的玄妙观、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东长街,等等,联成了一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2014年,在菩提村建起了一座胡风纪念馆。该馆灰瓦飞檐、红柱画漆、精雕细琢,整体建筑气势宏伟、庄严古朴。馆内珍藏和陈列了胡风和夫人梅志各个时期的书籍、报纸、图片、资料、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等。

改革开放前,故乡蕲州周边基本上都是泥泞小道。去一趟武汉,即使能有幸挤上了公共汽车,也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抵达,中途还要吃一顿饭。公共汽车上若设置四十个座位,有时会挤上五六十个人,水泄不通,空气浑浊。

改革开放后,故乡蕲州通上了高速公路,去一趟武汉,只需一个小时即可抵达。水泥公路通到了家门口。

农民种田,从改革开放前交公粮到现在有补贴。现在,老人甚至还有生活补助费、合作医疗等。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改革开放前难吃饱饭,现在吃肉吃到腻,反倒喜欢吃五谷杂粮、蔬菜……

农村普遍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彻底告别了吃、用井水或塘水的岁月。政府投资超亿元,安装并扩建了自来水工程,

目前日供水量可达5万吨。

………………………………

有人说,故乡蕲州之所以变得如此靓丽,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也得益于医药大圣李时珍对故乡的润泽。山杰地灵育名人,名人效应泽后人。哪里有名人,那里的阳光就显得特别亮!只不过名人很难出,故乡蕲州五百多年才出一个李时珍。

故乡的路,越来越宽广。故乡的未来,愈来愈美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故乡在变靓。

梦里频繁回老屋,不再思谋走远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