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医院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山环,医院属公立性质。由于是建国初期,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两间门面,外间做诊室,里间是医生的厨房兼卧室。医院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一位姓刘的女性,院长、医生一肩挑,40多岁,齐耳短发,给人看病轻声细语,不笑不说话。十里八村的乡亲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到这来。
这天,一个身穿旧军服,怀里抱着个三、四岁大孩子的中年男人,满头大汗地闯进来,大声吼着:“刘大夫,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刘大夫上前接过孩子,轻轻放到简易的病床上,见孩子脸色蜡黄,呼吸微弱,平日的微笑不见了,冷若冰霜地问男人:“孩子病这么严重,咋才送来?”男人擦着脸上流下来的灰黑色汗水,难为情地说:“这段时间单位总有事,就顾不过来,您知道的,孩子他妈去年没了……”刘大夫面色缓和下来,用听诊器在孩子的胸部反复倾听,又轻轻掰开孩子的上下嘴唇,好久才长出了一口气。中年汉子面露喜色:“孩子有救了?”刘大夫说,好在来得还算及时,如果再晚,恐怕就真不行了。”说着,又想了下,对中年汉子说;“我去熬药,你先等会儿!”男人忙不迭地答应着。
大概过了一顿饭的功夫,从里间屋飘出一阵药香,刘大夫手里端着一碗糊状的东西,从屋里走出来,把碗里的药轻轻地吹着,一勺勺送到孩子的嘴里。直到碗里的药都喂干净了,才擦了下脸上渗出的汗珠,对中年汉子说:“孩子不要紧了,过会就会好一点,我再给孩子配点药。”说着,又进里屋去了。 说来神了,刘大夫取药这功夫,孩子慢慢睁开眼睛,能用微弱的声音叫‘爸爸’了。男人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不由喜极而泣。旁观的几个小镇人不由竖起大拇指:“嘿,真是神药啊!” 刘大夫走出来的时候,怀里抱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小布袋,对男人说:“这药你拿回去给孩子按时熬好,一顿二两,不能多也不能少,要赶到吃饭的时候服下,就像熬粥一样,如果落下一顿,孩子再出毛病我可不管了!”男人诺诺连声:“刘大夫,放心吧,保证按您说的做。您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哪!”
又过了几天,医院忽然来了一位躺在担架上,疼得又哭又喊的中年妇女,刘大夫在对患者详细检查之后,对家属说:“患者得的是阑尾炎,咱们这里医疗条件有限,必须送到县城大医院手术!”患者家属哀求地说:“刘大夫,您那不是有神药吗,眼看要死的孩子,吃了您的神药过几天就活蹦乱跳了,给我们也吃点不就行了!”刘大夫为难地说:“那种药对这个患者根本不对症,再说,我一时也拿不出来。”患者家属急了:“你这大夫咋偏心眼呢,一样人两样待承,人命关天的事,咋能这么为难我们!”
刘大夫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患者家属还是不依不饶。刘大夫叹了口气:“实话跟你们说了吧,我哪来的神药,其实就是国家每月定量分的杂合面,兑点滋补身体的中药,这个病如果不是孩子的爸爸一根筋,孩子的病他就能治!”患者家属急忙问:“那个男人也是大夫?”刘大夫表情复杂地说:“他哪是什么大夫,他是咱们镇国家新建粮站的站长!” 刘大夫说完,室内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