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云微的头像

陈云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9
分享

【家乡风物】之一:清明印记棉菜糕

那天做了些糯米饼,是竹笋加肉和酸菜的馅,因为许久没用心和面剁馅做小吃,一时兴起发上朋友圈,结果收到很多亲友点赞,正值清明时节,老家同学留言说少了棉菜——这种温州人喜爱的清明糕必备品。

说真的,我已经有多年没尝过棉菜的味道了,十几年前在四川邛崃时倒是做过一次,还让好朋友川妹子到现在想起都记忆犹新呢。离家远嫁这么些年,每每回去都不是清明时候,由此也不知清明应有的味了。虽说母亲也存过几次冰箱冷冻清明糕,过些时日等我回去再拿出来炒,却少了那份刚蒸出笼的香浓,但亲人的关爱却已深入肺腑!

几天前的黄昏,独自在田野里散步,居然发现些熟悉的毛绒绒小黄花,异常兴奋,这不正是我要的宝贝嘛!便蹲下身小心地一朵朵采摘起来,站着时没注意,蹲下来竟然看到越来越多,虽不那么绿油油的嫩,也算是难得的好东西。不知不觉采到天快黑了,将近有一小时的样子,才终于舍得回家。

次日,在经过一番细心挑拣、洗涤、过滤后,看着新鲜的棉菜,满怀期待地和掺了少量粳米粉的糯米粉一起上锅蒸。期间又加上几次水,煤气灶比不上柴火灶的旺,过了好长时间才蒸透。然后食盆里抹上油,把蒸好的米糕倒出来,两手轮换着拿个小木锤慢慢掺匀、捣软,直到有嚼劲,手已感到微微地酸,这过程没有以前农村常用的立地大石臼帮忙,还真不容易呢。而且,做出来的成品也没小时候的美味诱人,但我依然很开心:终于可以吃上棉菜做的清明糕了!

此时的乡愁,就是这一盘花了几天做出来的相思物呵!

记得以前,豌豆花和油菜花开满田野的时候,便是结伴摘棉菜的最好时期。那时的农田,蓬勃着喜人又清香的绿,各自提上大小不等的竹篮三五成群地寻找,田埂边,油菜地,或是后山水库边,都有我们的身影。那时田野肥沃,草木旺盛,人们都会专挑叶大肥嫩或黄花初放的棉菜,常常满载而归回来还带着两脚的泥泞和头上的草籽。

每当圆木蒸笼在大锅里冒气的时候,每当听到噗噜、噗噜声音响起的时候,仿佛心情便随着水开而冒腾起来。年壮力强的大人们把蒸好的米糕反掀在早已清洗干净的石臼里,还事先抹上菜油,挽起衣袖准备捣米……

这大石臼一般露天存放,四四方方的,上宽下窄,中间有很深的凹槽,平面圆润、底下尖滑,平时总会接些雨水和灰尘。当各自准备妥当,一人抡大捣锤,一人揉面,大概是抡两次翻一次,而且那个翻面的人手里总抹些菜油,以免粘了锤子。每到这种关头,看热闹的唯实不少,那位揉面的便会顺手扯几块递给旁人尝鲜,热乎乎,粘乎乎,吃得特别开心。当面捣到可以做糕的时候,抡锤的人早已汗流浃背,这体力活可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

再下去,就是做糕了。在浙江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张八仙桌,正方形,四只脚,有钱人家还会在横梁处雕些花纹以装饰。这桌子原本吃饭用,特殊情况别有用途。这不,几人摩拳擦掌地准备出手了,而且都带着喜悦之色。

我们那方周围的做糕师傅,一般是大伯父代劳,印象中他是个很能干的庄稼人,都说大伯母连门口的柴都是伯父搬到灶房,这其一是伯母幸福,另一方面是伯父勤快。又到清明,在伯父熟练又有力的手里,总能搓出些好看的面食模样,有订制成上坟的供品,有做给孩子们的小喜爱,寿桃、寿人、寿花、寿饼……各有不同,各有优点,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印章的模版帮忙。等需要的各式品相做好,余下的便都揉成长条年糕的形状,均匀的摆在大篾筛凉透,等晾干后再收存起来以后慢慢吃。

那个年代,不像如今有这么多食物容易得到,何况交通也不发达,要想做个简单的吃货都不可能。所以有时,孩子们在外玩饿了,回家找到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算美味啰,这棉菜糕就是其中一味,掰开来互相分着吃,棉菜好像都还拉着丝,又香又有嚼劲,在年少的时光里余味无穷!

忆苦思甜,当餐桌上把野菜当作上上品的现在,殊不知曾是以前许多人赖以下饭而不得已的食物。时代在变迁,希望我们都能在流动的轨迹里握到光。

清明时上,除了思亲祭祖和赏春踏青,棉菜糕,也应刻入小辈们传统的记忆。

(2022年4月14日,改于4月2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