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潮涌的头像

潮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7
分享

青藏无人区的那一片蔚蓝

快七点了,播音员开始广播了,她声音比前面低了许多,我迷迷糊糊也没有听清她说的什么。

“她不会是缺氧了吧?”我心里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这时,卧铺上方的顶灯也亮了,白晃晃地照得睡上铺的我睁不开眼睛。

我起身、小心翼翼溜下床,站在过道朝窗外望去,我被窗外地景色震撼了,还有四天就夏至了,我出发地地方、铁路沿线经过地地方,都是夏天地景色,即使荒漠戈壁稀少的植被也多数是绿色的,或者是红柳,也是开着粉红色的花。

而这里不一样,辽阔、空旷,一幅秋天草原的景象。连绵的群山和辽阔草原裸露的土壤都是褐色,草是枯黄色,很矮,几乎贴着地面,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金光。

辽阔的草原上没有牛羊,只有在沥青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和草原上矗立的高压线支架。

远处的山好似纵向排列趴着的大象,身躯高大而肥硕,可以看见白色的薄雾从山顶的另一面溢出来这边的山脚滑去,山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雪散落,那是冬天的印记。

天空很高,不规则灰白色的云凌乱地飞舞着,在它们地空隙处,可以看到蔚蓝的天空,这种蓝是一种让人陶醉、让人胡思乱想的蔚蓝,这蓝色把我从刚才秋天的伤感中带到另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

列车行驶在山脚下,原先高大的山不仅变得矮小了许多,而且外围是雪山,雪山很高,把里面的山围得很紧,像两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他们相互取暖,抵抗这瑟瑟的秋天。

雪山的白雪像牛乳般洁白,似少女熟睡安静的脸庞,使人忍不住想吻她。

里面山的颜色有褐色和青色;山坡上少许的白雪要么呈点状,要么呈线状,要么呈片状点缀其间;近处褐色地面上星星点点的白色,像从天空散落大地的白玉,分不清是雪还是石头。

雪山的白、山坡上的白和地面上的白,不仅给这寂静带来了灵动和生机,而且给我带来无限的好奇和幻想。

天空中的白云,比雪山的颜色深些,紧贴着雪山顶、凌乱地冲过来,有一种泰山压顶之势,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在或浓或淡云层间流露出的蔚蓝色缓解了刚才我心里的压迫感。

一会儿,列车行驶在高架桥上,桥下是一个巨大的冲积扇,两边连绵的群山形成一个大三角,冲积扇底部沙石的青灰色与空中低沉密布云层的灰色挤压了辽阔的空间,让人很压抑。

冲积扇底部沙石被洪水冲刷出一个浅浅的河底,河底的水沟或宽或窄,或深或浅,纵横交错,沟里流淌着浑浊的洪水,又给人增添了荒凉的感觉。

山上的白雪从山顶延伸到山腰,整个大地像刚淋过雨水,湿漉漉的,河底两边是河岸,或宽或者、是不规整的,河岸上面是低矮浓密的小草,绿色的小草,绿色!我终于见到象征生命的绿色,白雪、洪水和绿草在同一片土地同时存在,它们立马冲撞了我压抑荒凉的心底。

这时,我看到许多黑色铁杆随着行驶的列车向车后一晃而过,这些黑色铁杆整齐地排列在铁路路基边,它们的出现突然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电视,电视里面介绍说:“它叫低温热棒,正是因为这个研究成果,成功解决了40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科学家和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重大技术难题——青藏铁路路基多年冻土层夏季融沉、冬季冻胀的不稳定问题。”

“难道这就到了离太阳最近、离天堂最近、离佛最近的西藏吗?”我不由得激动起来。

昨天晚上二十三点三十五分,我们旅游团在西宁火车站乘坐从西宁到拉萨的直达列车-Y971,从那一刻起,我们就踏上了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于1958年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历时48年,近半个世纪。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真正的施工时间31年,西宁市至格尔木市历时26年通车,格尔木市至拉萨市历时5年通车。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和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车站、冻土隧道和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列车时速;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冻土隧道、高原冻土铁路桥和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青海湖、昆仑山和戈壁新城格尔木,径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到达拉萨市。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由此可见,修建青藏铁路是多么的困难!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青藏铁路”叫“神奇天路”。

这时,乘务员走到车厢过道中间,给大家介绍说:“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进入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海拔高度先是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到底,最高海拔高度五千零七十二米,氧气浓度最低百分之十三,这里的氧气仅是其它地区的百分之五六十,致使树木在这里不能生长,为了穿越无人区,昨天晚上在格尔木车站,我们换了可以加氧的特制火车头,为了保证动力,我加挂了两个火车头,制氧设备能保证车厢内氧气浓度与我们平时的氧气浓度一样,以避免乘客发生高原缺氧反应,我们的列车有两套氧气系统,一套能保证整个列车的氧气浓度,另一套的终端在每个卧铺的床头,有需要的乘客可以单独使用。”

“西藏:人生必去的地方!”这是许多人,特别是旅游爱好者的人生目标之一。

受西藏高海拔氧含量低和个人身体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去西藏旅游,这不!这次旅游团就明确规定:谢绝年龄超过六十八岁者参团。

这次旅游团游客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旅游。

天麻麻亮,大家都早早起来,或坐或站在车窗前,全神贯注地观看注视窗外的一切,都想亲眼目睹只在电视里看到的珍惜野生动物藏羚羊和野牦牛等。

一个又一个震撼场面跃入眼帘。

一幅荒凉、压抑、远古的场景:远处群山,或者说是山坡,一个连着一个,山坡上覆盖着白雪,白雪上漂浮的白云与云层连在一起,几乎分不清是云和还是雪?

近处的山坡沟壑纵横,是深浅不一的土黄色,被远处群山环绕,似一个曾经的“古战场”,列车在高架桥上行驶,我可以俯视这“古战场”和远处的群山,我似乎能听到了当时的厮杀声仍在回荡。

一幅雅丹地貌:一片深褐色的土墩和沟槽相间排列,像老者脸上历经沧桑的皱纹,似乎藏着许多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在它的上方是一片蓝天,似在浓云密布中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透过天窗是蔚蓝的天空,蔚蓝得让人不能自我,蔚蓝得使我脑海一片空白,蔚蓝得使我忘记了一切疲惫和烦恼,我应该叫她“无人区蓝”好了。

列车又行驶到冲积扇形成的河底,只不过河底是黑褐色,河底纵横交错的

沟里,要么流淌着清水,要么结着一层薄冰,河岸边的不是绿色的草,是枯黄色的草。

天空中的云层是深灰色,厚实而浓密,笼罩着大地,在远处天地之间,有一条白色和金黄色组成的线条,欢快而明亮,白色是山顶上的积雪,金黄色是山坡上小草,似一条生命线将天空和大地分割开来。

白色的山顶上矗立着三座“Y”型高压线支架,在白雪的映射下泛着白光,像三只洁白的雄鹰,欲冲破云层,在蓝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不久,列车来到了一片开旷的草原,草是鹅黄色的,远处是连绵的群山,青色的山腰覆盖着白雪,若隐若现,山顶是圆形,一个连着一个,上面堆满了积雪,洁白如牛乳般,天空中漂浮着灰色的云层。

突然,我看到有三只鸟,它们的头和颈部是黑色,身体是白色,它们应该是黑颈鹤,它们几乎是贴着地面飞,所以很难发现它们。我很好奇:“这些黑颈鹤为什么是贴着地面飞?它们为什么不在蓝天白云下展翅高飞?难道是海拔高缺氧的原因?”

黑颈鹤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黑颈鹤,2020年7月24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2021年2月5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中国人民对黑颈鹤有很深的感情,俗称为“青庄”、“冲虫”、“干鹅”等,藏语中则叫做“哥塞达日子”,即“牧马人”,有高尚、纯洁、权威的意思。

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对黑颈鹤十分喜爱,称之为“仙鹤”、“神鸟”、“吉祥鸟”。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流传极广的民间巨作,它描写了岭国的格萨尔王降伏各地妖魔,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国的霍尔王族黄帐王俘虏之后,写信向格萨尔王求救时,便是派去3只仙鹤送的信,尼玛泽仁绘制的“珠茉遣鹤送信”(唐卡)画,深受藏族人民喜爱。

藏族同胞不仅把它看作“神鸟”,按照它的叫声来预测天气的变化,还把它当作“神医”,当有人骨折时,就在它巢中的卵上画上一个黑色的圆圈,使雌鸟误以为卵要裂开,就会从远处衔来一种“接骨石”,放在巢中,以免卵壳裂开。人们将这个“接骨石”偷偷地取走,就能治好骨折。

不一会,草原变成了沼泽地,我看到有几只黑颈鹤在纵横交错积满水的沟里戏水玩耍。

“看!藏羚羊!”几名乘客激动的叫声打破了车厢的沉闷。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虽然并不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藏羚羊成群结队迁徙的场面,但是,能这样近距离看到藏羚羊,我也满足了。

此时,它们在低头吃草,只有它们扬起的黑色的羊角能略微暴露它们的存在,

它们身体的颜色与草原的颜色一样,都是黄褐色的,这是藏羚羊的保护色,藏羚羊身体颜色与这无人区的生活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是生物进化的一种表现,它使得藏羚羊能够更好地适应无人区的环境,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它们很悠闲、很淡定,在它们的眼里和内心深处:“呼啸而过的火车和人类似乎不存在,我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其实,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这些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自然天堂。正是由于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才使我们人类有机会乘火车路过这里,所以,我们人类只不过是这片无人区的匆匆过客,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我还看到藏野驴。四个蹄子、颈部和肚子下边都是白色,鬃和尾巴是黑色,其它部位是褐色,就一匹,不知道它觉得自己是否孤单?它与藏羚羊一样,也是安静地低头吃草,无视飞驰而过的列车。

藏野驴是青藏高原特产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快看!旱獭!”一个女乘客激动地高声喊道。

我急忙站起来,向窗外望去,此时的列车正在穿过一片山丘,山丘的形状是圆润的,颜色是土黄色,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黄草,在半山坡上,有好几只旱獭,两只后腿支撑着身体、正仰着头向列车这边张望,好可爱!好呆萌!

天空渐渐地晴朗起来了,云彩或深或浅在蔚蓝的天空里轻歌曼舞,或者肆意地游荡,地貌也在不断地变化。

辽阔的大地,一会儿是深褐色,远处是沼泽,近处是枯黄色的草原,动物的粪便多了起来,东一小堆、西一小堆地散落在草地上,颜色浅的应该是以前陈旧的粪便,深黑色应该是近几天的,以此可以证明这里野生动物应该多了。

一会儿又是土黄色,低洼处成片的方格被水淹没,小草突破黄土、长满整个方格,长满整个大地,尽管小草是黄绿色,但是,此时此地,它们顽强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列车又上了高架桥,桥下冲积扇形成地河底和远处群山都是深褐色,河底正在融化、厚厚的冰雪又将我带到寒冷的冬天,而河边已经露头的绿草和蔚蓝的天空又将我带到春天和夏天。

远处对面的高架桥和公路上有许多大货车在吃力地爬行,在这广阔的无人区形成了一道人类活动亮丽的风景线。

我不仅看到了珍惜的黑颈鹤、藏羚羊、藏野驴和旱獭,还看到了不断变幻的粗犷悠远的自然美景,我不知道自己激动兴奋了多少次?但是,看得久了我也累了,也该上床休息一下了。

等我醒来,已经快十二点了。

我又从上铺溜下来,向窗外望去,远处的山很高,山体深褐色,山坡较平缓,在半山坡处有几片绿色的草甸,给这荒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靠右的一个山坡上有无数个不规则的隆起和沟槽,似乎被白色的风沙吹过,使隆起部分呈灰色,沟槽呈白色,远远看去像一个身披鳞甲的海龟,山顶凸起部分是深褐色,那就是海龟的头了。

山坡下是一条公路,公路上行驶着一辆大货车。

在公路路基下是一大片绿色的草甸,一直延伸到铁路路基下,一群牦牛在靠近公路路基的草甸上悠闲地吃着草,牦牛以黑色居多,还有白色和黑白相间的。看到这些牦牛顿时让我激动一番。

草甸中央有一个粉红色的帐篷,前边坐着两三个穿着深色衣服的牧民,他们或者在喝酥油茶?或许在聊谁家的牦牛多?谁家的牦牛养得好?

帐篷旁边停着一辆白色的皮卡车,车厢支着蓝色的棚架,现在藏区的牧民有钱了、也现代化了,他们这是开着皮卡车放牧了。

看到这些牧民,不禁让我在想:“难道我们已经穿过了无人区?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存能力最强,因为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关键是人类在改造环境时,如何做到自然开发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人类与野生动物如何友好相处?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野生动物地生存环境?如何保持这些野生动物科学合理的种群数量?”

列车又行驶在高架桥上,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似从远处的雪山上飘下来,在蓝天白云和大地间挥舞,水面平静如镜,映着蓝天和白云,美得让人激动和窒息!

列车时而下坡,时而爬坡,不一会就又行驶在开旷的平原里。在湛蓝的天空下,几朵缓缓漂移的白云在连绵的群山间投下黑色的影子,这些影子也随着白云在游走,我的思绪也随着它们逍遥自在地游走了。

“列车马上要经过唐布拉火车站了,那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车站在火车行驶方向的左边!”中午十二点,一个乘客提醒到,我在想:“这个乘客在旅游前一定做足了功课。”

“唐古拉”,蒙古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由于终年风雪交加,又称“风雪仓库”。

唐古拉站,位于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是青藏铁路上的一个无人值守、采用卫星遥控指挥的客货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5068米。

唐古拉站附近的青藏铁路的最高点有一座5米高的纪念碑,碑上刻着:“巍巍唐古拉高耸入云天;屹立青藏之间乃天下大阻。此处群山连绵,冰峰并列,积雪没领空气稀薄,篷绝草枯,云冷霜寒,生命禁区,危乎高哉!回首八百里瀚海,上无飞鸟,下无走道,平沙无垠,不见人踪。天寥地阔,不知归路。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金戈铁马,铺铁路以攀昆仑,架盐桥以显国威。”

这段碑文是对青藏无人区环境、工程师和铁路工人设计和建设铁路情景等最真实的写照。

我们这节车厢的过道在右边,不便观看唐布拉车站,于是,我就到隔壁的车厢,果不出所料,这节车厢的过道在左边,靠窗的凳子已经坐满了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窗外,手里都拿着手机,准备随时拍照或者录像。我只好站在车厢头没有座位的窗前,拿着手机,专注地看着窗外。

窗外是开旷的平原,天高云淡。远处仍然是连绵地群山,山顶有积雪,山坡上的青色那是山顶上浓密地白云在山坡投下的影子,整体上给人一种荒凉的场景,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列车正在两座连绵地群山之间开旷的平原上行驶。”

通过交谈我才知道,这节车厢的乘客是来自于四川的游客,他们本来是准备买来回的机票,可是为了能看到无人区,他们特意买了去西藏的火车票,回去时再坐飞机。

更有意思的是:昨天晚上,我们这趟列车在格尔木火车站停靠时,他们特意专门下去把这节车厢窗户外的玻璃彻底擦了一遍。怪不得他们这节车厢窗户玻璃比我们的干净明亮。

等了好久,我也没有见唐布拉站,于是,我有点打盹了。

“快看!唐古拉车站!”随着一群人的高喊,我赶紧举起手机对着窗外拍照,可惜晚了!“唐古拉车站”这五个字我没有拍到!于是,我赶紧将手机的拍照模式设置成录像模式,就这样也只录到半截红房子和长长的站台。

列车过了唐布拉站,大家都在埋怨:“列车开得太快!没有拍到‘唐布拉车站’!”

一个男士无不幽默地说:“我也没有拍到,要是截频的话,可能可以截到一个‘站’字。”他的这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时,车厢滚动屏提示:“海拔高度5043.9米”,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海拔高度正在下降。

列车很快过了唐布拉站,又进入一个开旷地带,又一幅画面映入眼帘。乌云密布,且很低,给人一种压迫感,但是绿色草甸远处的一线似水似雪的白色和左边更远处灰色山顶上一线弯曲的白雪,它们是那么的明快和舒缓。

右边的云层颜色是灰白色,呈细纱状,倾斜着,像似随风飘洒的纱幔,给人一种“云青青兮欲雨”的感觉,它们已经遮住了更远处的山脉;此时,让人有一种雨天、晴天和冬天同在的梦幻感。

高原无人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浓云密布,这又变成天高云淡了。蓝天白云下,黄色的平原上布满沼泽和鹅黄色的草甸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这应该是画家笔下一幅很好的水墨画。

又是一群黑色的牦牛,牦牛边上还有一群白色的羊,这应该是藏羊吧?它们悠闲地吃着草,这应该是到了牧区了。

列车又行驶在平原上,铁路边河流的水面上倒影的蓝天白云向列车后急速飘过,远处山坡上怪石嶙峋,不规则的形状、或深或浅的沟槽缝隙格外抢眼,几头黑色的牦牛站在草原上,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向这边张望。

“这个地方应该有雪豹吧?”一个坐在过道临窗座位的男乘客自言自语地说道。

他说的没错,远处山坡上怪石的沟槽缝隙便于雪豹隐藏,山坡下又有牦牛,这可是雪豹的最佳狩猎场,可惜,我没有看到雪豹。

这时,乘务员说:“马上快到措那湖站,到了措那湖站,离措那湖就不远啦!”

措那湖站是青藏铁路上的一个会让站,位于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境内,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错那湖就在附近,错那湖海拔4594米,是青藏铁路沿线著名的景点之一。

此时,列车放慢了速度,措那湖站的站台很高,我们可以看到铁路围栏就在我们的脚下,极目远望,一切尽收眼底。

天空蔚蓝,云彩乳白色,形态各异,有的像溅起的牛奶浪花,有的像棉花糖。

地面是深褐色,一条河流像一条银丝带从天边挥舞而来,弯弯曲曲,穿过深褐色的大地,来到车站前,然后再流向远方。

在深褐色的背景下,明亮如镜的水面,蓝天白云纯洁得让我的心里敞亮了许多,我身心的疲惫早已经融进了这蓝天白云中了。

右下角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车站值班员,他穿着黄色反光背心,远远地站在路基下注视着我们乘坐的列车。尽管他的身影很小,但是,他在我的心目里很高大,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正是这些铁路工人的坚守,才使我们可以乘坐列车安全地翻越无人区。

既然到了措那湖车站,那么措那湖就应该不远了。

措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明珠,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同时它也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圣湖”,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

没过多久,列车行驶到措那湖了!天空中是厚厚的云层,两个颜色,上面是白云,下面是灰色的云,那里此时此刻仿佛又细雨纷飞了,远处连绵的群山脚下伴随着一条灰白色的带状水线,那应该就是措那湖了。

措那湖与铁路之间,靠近湖边是绿色的草场,草场上有许多黑色的牦牛;而靠近铁路这边是裸露的沙地,沙子很细,沙地上布满了防沙设施。

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地方细沙已经淹没了湖边的草地,直接推进到湖边。

据相关资料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美丽圣洁的青藏高原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沙尘暴发源地。铁路沿线沙化最严重的地段是长江源的沱沱河和美丽的措那湖。2003年仅一个冬天,从湖底吹起的细沙就将刚刚建起的路基全部掩埋,最厚处的积沙超过了1米深。

植物防沙本是最有效、最根本、最环保的治沙举措,但由于青藏铁路沿线空气稀薄,气候干旱、寒冷、多变,四季不明,植物生长期短,难以成活,不具备植物防沙条件。因此,青藏铁路风沙防治以工程防沙为主,平面与立面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为此,工程师们设计了各种工程防沙设施,如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等防沙设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给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工程师们特地将高立式沙障设计成“羽毛状”布置,以方便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穿行和迁徙。

列车距离措那湖越来越近,湖面也越来越宽,湖面呈三种颜色,最远处是一条长长的白线,是湖面与湖边的分界线,然后是蓝色,是那种让人心跳的蔚蓝,最近处呈灰色,波光粼粼。

靠近湖边的湖面上有许多鸭鸭,有的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有的在水面上戏水玩耍。

突然,我看到一只白色的鸟从湖边向湖中心飞去,那应该是白天鹅,它飞得很高,这说明这里的海拔高度已经不能阻止它展翅高飞。

不一会,蔚蓝天空中的白云变成了灰色,瞬间,三色湖面整个变成了银灰色,且波光粼粼。

蔚蓝的天空、蔚蓝的湖面、连绵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真是一幅“水草丰美好牧场,牛羊肥美好生活。”的应景画。

列车驶过措那湖,穿过浓云密布、细雨绵绵的沼泽地带,很快到了辽阔俊美的草原,虽然草不高,但是很浓密,铺满了整个草原;远处是墨绿色的群山、山顶上是白色的积雪、灰黑色的云层在天空中飘荡,给人一种冷峻而深沉的氛围。

十七点半,我们终于看到牧民定居点了,这也标志着我们真正翻越了青藏铁路的无人区。

牧民定居点由许多平房组成,平房的墙面是白色,屋顶是蓝色或者土黄色,房屋前面是黑色的墙,不高,也就一米多高,这些黑色的墙应该是由牦牛粪砌成的。

在西藏,牦牛粪的用途可多了,它既能烧火做饭,又能烧火取暖、保温,涂在房子的墙上,还能给屋子起到保温的作用,冬暖夏凉。

西藏还有一首“牛粪歌”,据说是西藏的妇女们一边做牛粪饼一边唱的:

“牛粪,牛粪,宝贵的牛粪,你比金子还贵重,你把自己燃烧尽,给人们奉献温暖和光明。”

另外,在西藏,牛粪还是财富与勤奋的象征。在西藏,谁家的牛粪墙越高越长,就证明这家的主人就越富有越勤快。

西藏民间有句谚语:“一块牦牛粪,一朵金蘑菇。”

牧民定居点所有平房的屋顶上和院子里的经幡杆上都悬挂着经幡。

经幡,也被称为风马旗或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通常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组成,这些颜色分别象征着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赋予这五色以五方佛及五种智慧的含义。经幡上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经幡要么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要么挂在房顶上,通过风的吹动,每一次经幡的舞动都被视为一次诵经,从而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护,或者用以驱邪迎祥、逢凶化吉、人畜安康、吉祥如意。

欣欣向荣的牧民定居点,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富民政策正走过千山万水、翻越无人区,像一片蔚蓝的天空普照着无人区,在我们的西藏牧区得以落实,它给我们牧民们带来了幸福安康。

我真心希望这无人区永远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而我们人类永远都是这无人区的匆匆过客!无人区天空中的那一片蔚蓝一直到永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