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泽波的头像

崔泽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7/12
分享

研学南太行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向南分为北、西、南三部分蜿蜒河北、山西、河南三省,在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撑起华夏的脊梁。许多年来,具体讲,南太行包括河南新乡和山西长治与晋城及王屋山、中条山之地。除了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如著名的长平之战外,近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部署,开展游击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后,南太行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克服困难,战天斗地,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如今,这些奇迹都成为来自祖国各地游人甚至世界各国友人参观考察、学习取经的目的地。为此2024年6月3--5日笔者作为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一员,随团赴南太行进行了为时三天的研学旅行。

挂壁公路---彰显愚公精神

位于南太行的山西晋城陵川县和河南新乡辉县市境内各有两条挂壁公路,即陵川的锡崖沟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和辉县的回龙挂壁公路、郭亮村挂壁公路。挂壁公路,顾名思义,就是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这种路奇险无比,又绝美之极,堪称是世界奇观。

最早开凿挂壁公路的山西陵川县锡崖沟人,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就大胆设想,敢为人先,硬是凭着人力,修筑了一条八公里长的挂壁公路,堪称是太行山脉中挂壁公路的先行者。此后,从上世纪70到90年代又有三条公路相继挂在南太行的悬崖绝壁上。

我们这次研学考察的是郭亮村挂壁公路。郭亮村属于河南辉县市沙窑乡的一个村委,早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太行山有个叫郭亮的人,带领众人揭竿而起,谁知出了叛徒,郭亮寡不敌众,只好退守西山深处,后转移到这个悬崖绝壁上的村子,当时村子没名,就以郭亮的名字作为村名。今天的郭亮村居户大都是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民过来的,整个村人大都姓申,没有郭姓。郭亮村委管辖郭亮、另山、会逃站三个村民小组。

由于郭亮村,隐居南太行万仙山中,且头顶高山耸天,脚下深渊无底,站立村中,环顾四周俨然断崖万仞如削铁,飞鸟不度苍石裂之环境。亘古以来,郭亮村人出行走羊肠道,上下攀爬天梯(石台阶),据说之前时常有人掉下悬崖的伤亡事件的发生,老人和小学生到山外更为艰难,有的人几年都没出过山。1972年3月16日,时任郭亮大队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大队主任申明凯率领13名壮士,像传说中的老愚公那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捶打钎,凿石开洞,苦战5年,打烂了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心比铁坚,志比钢硬,铮铮誓言,感天动地:山洞一日不通,奋斗一日不息。工程进行到最困难的第五个年头,辉县教育局250名人民教师在原永同志带领下,自备粮蔬,自带行李,鼎力援助,与郭亮人并肩施工,鏖战数月,终使“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郭亮洞被日本名古屋惊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美国媒体亦称其“全球最奇特、最出名的18条道路之一。

当年没有挂壁公路之说,只称为郭亮洞、郭亮隧道等。不管什么称谓,我们敬仰的是惊世工程和敢于战天斗地人们的愚公移山精神。

当了解到当年带头开凿挂壁公路的大队主任申明凯尚健在时,我们几经打听找到了老人的家,拜访了这位“太行愚公”。

申明凯,现高龄94岁,1929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公社郭亮大队另山生产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0年代末年担任郭亮大队长。是他与时任郭亮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申明信当年大胆做出决定并义无反顾地带领党员、社员团结战斗开凿山洞打通了出山道路。

我们来访,老人很是欢迎。他虽是松龄鹤寿了依然神采奕奕,耳聪目明,操着地道的新乡话,很完整地回答了我们的一一提问,并讲述了当年他和郭亮村党员群众战天斗地的壮举。当我们问起当年为什么敢做这样决定时,老人家风趣地说:“俺背靠太行山,面前是王屋山和愚公是邻居啊,他都敢移两座大山,咱为啥不能在山里打个洞?”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拜别老人,我们不禁深思:挂壁公路,不仅是郭亮村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意志结晶,更是共产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并赢得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的得意之作。此举充分说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柳氏民居----深藏名门望族

柳氏民居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西文兴村,太行、王屋、中条三山环抱,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永乐四年,柳宗元遗族耕读发家,始造河东柳氏府邸一进十三院,占地三万多平米,是中国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古民居建筑工艺高超,风格独特,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同时异常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到民间,真实地记载了中国百世书香文人做官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实为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绝品。

柳氏民居坐北朝南,南北长84米,东西宽48米,总计房屋114间。院落分为两组,以东西走向的村中街道为中线,南北两侧并列两院。原建筑有13座院落,现仅存4座。除两座石牌坊为明代所建,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柳氏民居建筑保存较完好,且特色鲜明,极具观赏价值。同时历史悠久,又远离城市,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当地的传统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都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作为明、清时城堡式庄园建筑的典范,其整个建筑大体分为三部分。其中包括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文昌阁、校场、石牌楼﹔全封闭内府区的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数10处人文景观。此外还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街道、小巷18条,约1.5公里。

柳氏民居受其书香门第影响,府院建筑的创意及文化蕴含都达到很高水准。不仅题材多样,构图慎密,而且在运用传统吉祥图案喻事和谐音表现手法方面都令人大开眼界。如以莲花、桂枝表示“连生贵子”,用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表示“连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围绕“寿”字表示“五福朝寿”等,类似图案仅“行邀天宠”门楼就有30多种。

柳氏民居中现存字画也有独到之处,除朱熹、文征明、王阳明、郑观洛等名人碑刻手迹40多通外,还有唐代著名画家“吴带当风”之称的吴道子的墨迹画碑,其《圣人十哲图》取材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堪称绝世之作,尤其在北方极为罕见。

最值得一提的是,柳氏民居中的家传祖训及世代名人传记等。当时就有柳遇春与吏部尚书王国光,内阁大学士田宜庵同游历山舜王坪的记载。

读史明志、知古通今。柳氏民居作为一个集南北风韵于一体的明清文化奇观,不仅是一部研究地方民风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而且在建筑、碑刻、书法艺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我们站在西文兴村下,抬眼望去,落入眼帘的是一段新修砌的城墙和一座酷似庙宇的楼阁。这可真是一处隐居的好地方啊,当地人流传一句话: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见山水美如画;站在山外向内看,不见深山有人家。这话可真是不假。站在这里,哪里能想像得到,这段城墙和庙宇的背后,就是深藏了几个世纪的柳氏后人。置身于此不由得使人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司徒小镇-------再现历代山西

根据这次研学考察议程安排,6月4日,大家在参观晋城博物馆对古代宫殿建筑规格要求有所了解后,进入司徒小镇先后观赏了《又见老山西》和《千年铁魂》等表演项目。

司徒小镇,位于晋城市城区东北,占地千余亩,是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山西民俗印象基地”,特别是晋城市独有的千年绝技“泽州打铁花”表演,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司徒小镇深挖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编排创作了大型行进式体验剧《又见老山西》,用实景演艺的方式再现长平之战、洪洞大槐树移民、走西口等故事情景。尤其是由演员扮演的历代山西名人,如关羽、薛仁贵、卫青、霍去病、尉迟恭、佘太君等等,令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变迁。

《千年铁魂》即,打铁花。“打铁花”是晋城民间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奋力击打高温熔化的铁水,在空中形成漂亮的“烟花”。2015年,司徒村把老一辈匠人请出来,将“打铁花”进行编排创作,由原来的8组匠人扩大到200组,同时增加了文艺表演,在灯光、音乐的衬托下,演出更具观赏性,历经多次升级改版后,形成大型煤铁文化,山水实景演出《千年铁魂》。这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仿佛一瞬间就带领观众穿越到了以前的山西,铁花艺人用点点星火传承着山西文化,演绎着属于山西的浪漫。

文艺需要农民,农民更需要文艺。如今,司徒小镇文旅产业已经为村里6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村里的青年人依托小镇实现了自主创业。

三天的研学旅行,通过对挂壁公路、柳氏民居、司徒小镇的非遗等参观考察,我们欲将所采集的“他山之石”为我县的三晋文化研究和全域旅游战略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