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永炜的头像

周永炜

网站用户

科幻文学
201806/06
分享

《没有发生的地震》(中篇科幻小说)连载

一切权利属独立创作者周永炜(中国公民1957-12-07南京)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姓名  周永炜(男,生日19571207日,国公民,南京人,非持有国外居住证)

创作日期  20080523

写作地点  中国南京

通讯地址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利群村1401 210003

宅电号码  025-58754246;手机号码  13347809815

微博地址  www.weibo.com/czizhouyongwei, www.weibo.com/rsmzhouyongwei

                                  

《没有发生的地震》

 

周永炜1957-12-07 南京

              创作日期  2008-5-23

                                

                             

我永远考虑的是下一个故事怎么写”!

 

 

       又名《人类的福音》

 

北京。中国科学院。会议厅。左侧休息室。

时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三个半月之后,即北京2008奥运会圆满闭幕后的第三天。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问地与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奘宇宙相遇在休息室。

奘宇宙:老同学,你来得可早呀!

常问地:老兄,你也好早啊!

俩位院士双双坐到沙发上。

奘宇宙:我们这个“中国汶川地震专家紧急会商组”,今天要扩大重建,并且进行重要的会商,交流一些重要的信息。

常问地:是啊,十万火急的问题!趁会前,我问你一个轻松的问题。

奘宇宙:什么问题呀?(半天玩笑地)隐私问题,无可奉告哟!

常问地:你我老同学,还有什么隐私可保密呀!就是你那位法国的老情人,她回巴黎了吗?

奘宇宙:(取下眼镜,用手擦试,眼镜有些湿润)那可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半个多世纪了,没想到在北京重逢。人生呀,以悲剧开始,却又以喜剧结束。在北京,她总算圆了她的家族的冠军梦,她的孙女捧走了奥运金牌,取代了她五十多年前摘取的奥运银牌;她也总算捧走了我这颗燃烧了半个世纪爱情之火心。

常问地:是呀!这火烧白了你的头发!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一定精彩极了!

奘宇宙:可巴尔扎克说:“我永远考虑的是下一个故事怎么写”!

 

常问地: 对,“我永远考虑的是下一个故事怎么写”!正如大仲马所说,我习惯凭想象写现实中的故事;而你如小仲马的风格,喜欢以现实手法写现实中想象的故事。

奘宇宙:这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吗!现实与想象是可逆的!

常问地:你说得对!马上进了会议室,我们又要面对不可回避的现实,展开想象的翅膀。

开会的铃声响起。奘宇宙院士和常问地院士从沙发上站起,随众院士相继进入会议室。

 

会议厅内,主席台正中壁式大电视屏幕上写着几个醒目大字:汶川地震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百多位与会者纷纷落座。他们都是各个学科的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长:各位院士,现在开会。今天召集大家来此,有如下议题:

 

第一,宣读中科院向国务院呈报的关于组建“中国地域预报预防地震和调试控制地震战略研究规划办公室(简称“中地办”)的报告,以及国务院对此所作的批示。

第二,“中地办”将设置三个研究群,涉及到三十多学科门类。会议将公布有关人事安排。

第三,会议就几条自然现象中有关地震的重要信息,提请大家关注与会商。

 

 

200851214:28,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震级为8.0,裂度为11

一系列地震镜头回放,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长宣读关于组建“中地办”的报告:

 

尊敬的中国国务院:

                                                                    

以下是建议预报预防地震和调试控制地震研究计划即刻启动的报告。此研究计划分为“预报预防地震”和“调试控制地震”两部分。                                                                       

自然界对人类是残酷无情的!诸位决策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场汶川地震灾难,不亚于一场“战争”对我们民族的威胁。“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认识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未来自然界对人类的挑战,将愈加反复无常!

因此,我们建议即刻组建“中国地域预报预防地震和调试控制地震战略研究办公室”(简称“中地办”)。其旨在改变以往单一单科收集地震资料预报地震的被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性研究地震学的规律,并掌握其规律,达到预见其发生发展,从而进行调试控制地震。

可从“中科院”物色一位院士挂帅,担任该“中地办”主任,另物色两位院士作为副主任。“中地办”章程待定。在物色这三位院士时,注重其交叉学科背景。这项“使命”,需要“杂家”。我们不求写出比中国古代杂家代表吕不韦所作

 

的《吕氏春秋》更为精彩的书,但求找出《地震春秋》的真谛!

这项“使命”,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物理科学为基本规律,集诸类科学之通综,以达到能够调试控制地震为最终目的。

以锥测地之深,可达知于其先;以管窥天之远,可通改之其律。

此乃重在所有之重,此乃急于所有之急。敬请谨思、即行。盼回复。特此呈报。

 

                                                          即颂,

近佳!

 

                                                中国科学院

(附:Research scientific manifolds

                                   

物理学

地质学 气象学 动物学 植物学 疲劳学 智力学 影像学 海洋学 地球学 植物学

细菌学 结构学 水电学

计算机学 数学 工程学 遥感学 电子学 天体物理学 核子学 爆炸学

                    。。。。。。

                            数据学

                            决策学

 

中国科学院院长:(继续宣读)国务院批文如下:准行,即组建,十万火急!                                                               

院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了。

院长:各位院士,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当人们的意识开始觉醒时,是当他们首先开始仰望天空。因此,人类的文明,首先是来自于天空,而不是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足下。这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属性吧。求之于外,而疏于心。现在是人类认真对待我们脚下这个地球的时候了。因为,我们对这个地球,实际上是一无所知,而人类还虚妄的生活在这地球上。不仅如此,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星球能够接纳人类!因此,我们为什么不认认真真研究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呢?

院长:(继续地)各位院士,现在世界上一些中小国家,基本上放弃了对地震勘察预报工作。但是,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作为未来在地球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必须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起这项万般艰难的研究工作,因为自然界对人类的威胁与挑战,正每分每秒的袭来。今天,我们就一些重要的自然界信息,请几位院士作重点发言,并请大家共同会商一些问题。下面请三个研究群的负责人发言。他们是“中地办”主任常问地院士,副主任奘宇宙院士和倞观天院士。

常问地:(地球物理院士)关于地震问题的研究,今天,我们人类只局限于表面、零星、分割的研究状况。我们只知道:由于地层断裂层在某些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当达到它们粘滞力(切应力)的极限值时,断裂层便断裂,大量能量便从内层释放,于是地震发生了。仅此而已,我们对地震产生的深层次的缘由,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基本的有关地震科学的基本理论。因此,我们就无从谈起怎么样去掌握其规律了。我有一个理论构思:设想如果把地震源作为一点源,以地球原心为球坐标系,那么,在


此基础上运用泊松方程,定出边界条件。这样,就原则上可以研究地球上任一个层面的地震状况。我提出:以此作为地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没有理论的学科,是不可以称其为科学的。我们研究群,愿为人类地震学理论的研究,做出贡献。

倞观天;(大气物理院士)正如大家都已知道: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正日益加剧。我们的宇宙自从Big bang大爆炸时代以来,也就是从超高温超高密,十的负四十三次方秒的瞬时,宇宙大爆炸,然后膨胀至今,已有15 billion years 150亿多年了。宇宙从高温、热、变冷。但是宇宙是否还在膨胀?我的研究结果是:宇宙膨胀已经结束。也就是说:宇宙从热变冷的过程已经结束。现在,我们的宇宙开始进入到一个由冷变热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宇宙膨胀已经结束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矩阵,人类迄今只研究到矩阵中X=0àπ/2 àπ阶段, 而并末继续下去。我认为:当X3π/22π时,宇宙则在进行逆过程。也就是说:宇宙在皈依宇宙大爆炸的源点。有人会问:你说这么高深的东西,似乎离题太远,这与地震有什么关系?我说:关系太大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处的环境,正处在一个日益变暖的环境中:北极多年的冰川正在溶化!它的溶化,能带来什么呢?它产生海洋水位的上升,从而导致地壳运动的改变与加剧。由于海洋运动的变化,也导致地球内在引力的变化,从而导致地球内各个地质层间应力、滞粘力、张力之间的变化。如果说:以往每年地球上发生七级以上地震,达二十次之多,那么今后,地震的次数,只增不减。原因就是全球变暖,使得自然                                                                    

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地球的内能增加,从而导致它释放能量的机率增加。每当地球释放能量,也就意味着地震。我认为:全球变暖是诱发地震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预知地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将发生地震,我们将如何改变它!

奘宇宙:(宇宙物理院士)谈到宇宙学,有关星体运行的轨道,这里我向各位院士公布一条最新信息:我们的科学家刚刚观察到一个小行星(asteroid)正以高速向地球直线飞来。根据计算,在大约九年零伍个月之后的某日下午三时与地球作正心碰撞。由于这颗小行星正朝地球作直线运动,使得地球的引力场发生了变化。因此,地球内层各部位的地质层分布,也有了变化。原有的断裂层加剧,而新的断裂层又在增加。我分析:汶川地震的发生与这颗小行星朝向地球飞来,有着一定的关系。从两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i 汶川地震的特点是波及面广与强度剧烈。这种情况,应考虑到内部引力场遭到了破坏,才有此强能量释放。如果只归结为由于断层冲击破裂而导致地球内能释放漏泄,有些牵强附会。有人会说:小行星为什么没导致地球其它部位的地震呀?这正是我所要说的弟二点ii 小行星运动方向正好朝着汶川地区。这一方向是在交替变化的。正如大家所知,地球以围绕自身轴旋转,它的轴与地心和太阳连线的夹角是57.13度,围绕太阳公转。估计,地震时,恰是引力场出现一个奇点,它和汶川地区内地质元素有关系。

某院士A:这个信息很重要。我有个问题:如果当这颗小行星经过交替运行,再次与汶川的法向方向相遇时,汶川还会发生地震吗?

奘宇宙:原则上不会了!因为小行星运动引起地球引力的变化,有个累积过程效应。当累积过程效应系数达到极大值时,则发生地震。这里还有个累积过程单向性问题(仅指小行星的作用)。正如你所知:在数学上,除了极大值的值(或极小值的值),没有再比它大的(小的)值。也就是说不会发生。为什么我又用了一个“原则上”呢?因为在数学上,双δ函数,原则上也是有解的。正如,汶

 

川地区地震发生时,我曾预言并且大家都知道:原则上那里的佘震,不可能再达到8.0级(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某院士B:据你估计,这个小行星还会造成地球上其它部位的地震吗?

奘宇宙:是有可能的。如果当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则将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这是科学!然而,我们研究群,正在考虑:i 如何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ii改变之后,是否会给地球带来什么负作用;iii用什么好的调节办法?

电视银屏上,回放起近年来一系列世界上各地地震场景。

地点:常问地院士的研究群研究室。

时间:中科院会议后的数日。

中科院院长也参加了常问地院士研究群的会商讨论。

常问地:现在请大家看图,地球的构造大致如下:地心、地幔、地壳。目前国际上对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点,仍意见不一,分歧颇大。有些学者的观点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点是在距地表面的二十公里处,有的人认为:是在五十公里处。大家知道:现今人类对地震的观察研究,只限于十公里处,再深处,就不得而知了,无能为力了。

某青年学者A:常院士,讨论分界点,就这么重要吗?

常问地:是的,可以说,这是关键所在。因为地球内部构造有着两个明显的质变过程:一是地心与地幔的交汇处;二是地幔与地壳的交汇处。例如,地幔与地壳的交汇处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对地壳层有大的影响。

某青年学者B:常院士,怎么定性和定量的表述这些影响呢?

常问地:这个问题很好!这就是我们整个人类所要为之奋斗努力的工作!试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地壳层定性与定量的把握,那么,地球对我们人类也就不再是个秘密了。

某青年学者C:常院士,听说你的“理论研究”有进展了。

常问地:是的,有些进展了,并且我得出了一些重要的推论,这就是我们今天会商的主要议题。

院长:是啊,但愿常院士的研究结论,能给我们带来福音。

常问地:多谢院长的殷切期望!所有自然学科,都是从物理学演绎而来。虽然现代人类对“现代科学的范式是物理学?而物理学的范式是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喋喋不休,但使用物理学规律去观察、考虑、研究一切自然现象,是绝对不会错的。

某青年学者A: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就说过,物理学是哲学,哲学就是物理学。

常问地:你说得很好!关于“古希腊科学与哲学”这门课,你学得不错嘛!现在,问题回到我的理论模型。大家都知道,泊松方程,在数学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方程,我们最喜欢将它理想化,即使得右边为零。但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方程右边永远不为零,对干我们研究地震才极有意义!而                                                                    

在物理上,它是一个经典方程,它的重要处,就在于怎样去确定“源”,怎样处理边界条件。显然,方程右边项,则为震源项。如果能够确定震源项,也就能够精准的预报地震了。现代地震学是不可以称其为科学的,因为它没有一个理论基础与结构。现代地震学只可以说是没有理论基础与结构的“事务”。这似乎有点像早期的牛顿-莱布尼兹,他们只知道去计算微积分,而不知道ξ-δ语言理论是


微积分的根本理论。

某青年学者B;看来,数学太重要了。

常问地:数学固然重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人的思维,例如,怎样去思考泊松方程中的右边项,对于我们的地震研究,最为重要。而数学只不过是思维这方程中的辅助工具。有时,思维超前于数学这一辅助工具。我读了一部名叫《精致标准模型》的理论模型,是我们中国人的杰作,他自称是对人类与自然的“贡品”。实话说,看不懂!书中那几个连环的“周氏假说、周氏理论、周氏定理、周氏规则、周氏模型”,简直是“天书”,是在与神仙对话,估计也只有柏拉图与爱因斯坦会有些感应。书中说:五十年之后,也许,人类会有几个人读懂它。为什么?书中说:现在有了这个思维,但这个思维的辅助工具 - 数学,短期内不会诞生。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想欣赏这个《精致标准模型》,在我们面前有片沼泽,我们无法越过这片沼泽。我在想,这模型的实用性在哪里?书中说:自然界会告诉你的,也许很长时间之后,或许不久后的某一天。忽然,我感觉《精致标准模型》在说话了。它说了些什么呢?也许,通过研究地震,我们能听到《精致标准模型》的话语。

常问地:(继续地)现在,告诉大家一个信息,请不要惊慌 Do not panic!根据我的理论研究预言:最早在未来的两年零三个月,将要在下列六地区发生八级以上地震的地点有: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南100多公里处;

澳大利亚悉尼市郊50多公里处;

俄罗斯高加索地区西部;

中国的云南与甘肃两省交汇处;

加拿大的落基山脉地区;

法国南部波尔多50多公里处。

某青年学者C:常院士,能够将发生的时间精确一点吗?

常院士:是的。这正是我所要讲的下一个问题。在解这个方程时,得到其解为:两年零三个月和九年零五个月。

某青年学者B:这是理论化的解,与实际的偏差是多少呢?

常院士:通过数理统计测算,其正确率是86%。啊,整个会议室一片哗然声)。

常院士:大家安静,这些数据,我们还要提交中科院专门学术委员会论证。也请各位与会者再演算一下,做到全面、细致、准确。(常院士与院长交谈了几句)

常院士:今天的会商,就到这里。

 

地点:中科院,某研究大厅。

时间:数日后。

三个研究群的负责人:常问地,地球物理学院士、倞观天,大气物理学院士、奘宇宙,宇宙物理学院士和中科院院长,正在商谈。

常问地院士在黑板上写了满满一整黑板的演算过程方程式。

常问地:如果方程中右边项,即“源”随时间变化,我们来考察方程中各展开项前的系数,它们分别为abcdef等等,可将它们分别称为“断层参数、应力参数、粘滞参数、引力参数、冲击参数、温度参数”等等,这些参数

 

《没有发生的地震》                                                                       135

均随时间变化。

奘宇宙:常院士,值得感兴趣的是你的理论中有两个解:一是两年零三个月;二是九年零五个月。第二个解则正好对应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这难道是一个巧合吗?

常问地:这绝不是偶然!在演算这一方程过程中,我设定了一些初始辅加条件。这里有两个通解,其中一个是极值解。另外,还有一个是异常解,它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定。因为全球日益变暖,使得地球内部的引力场,各地层之间的应力,地球内部的温度都发生了变化。使得各断层带的地震点源,提前破裂,释放地能,而这种情况又是逐增的。从热力学的角度,如果把大气层与地球看成一个系统,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这个系统既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它做功。但是全球变暖,这就使得系统每时每刻温度在增加,则内能在增加。因此,内能的输运是全方位均匀输运的。内能在增加,地球内部的温度,则在与日剧增。随之,地球内能向外输运释放的需求,则愈加强烈。所以说,地震繁频了,震期提前了。

院长:归纳起来:这六个震点三个震时,就目前而言,有着合理的解释和理论依据。现在,我们需要做二件事:一是将这一研究结果通报给国际地震领域,让它们共同思考;二是对这六个震点三个震时,进行全面实际的论证。

1.      如果不能从实际中预报地震,那么只有从理论上提出假设与推论,实行                                                                   

预防预报的准确率只有8%,而往往理论预报的正确率可能在60%以上,甚至达到80%多。

2.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区域的引力常数与未发生地震区域的引力常数不同,

这需要卫星satellite,再作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 由于气温变暖,大气层之间的相对流速增加,从而地球的运动速度变快了。

4. 由于小行星朝向地球日夜兼程的驶来,它破坏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

结构。虽然,目前这种影响,我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微扰项。但也许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呈指数的出现。

5.      关注北极地区,考察地球是否正在进行冷暖区域交替移换。这就涉及到

地壳的运动。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对地壳的运动规律还知道甚少。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几千年前,当人类刚产生意识时,便就开始探索天空、宇宙,而极少去探索地球的内部世界。似乎我们把地球作为一个坐标零点,即起点,向外部无限发展。现在看来,在我们足下,也有着无限发展的世界,它比外部宇宙世界要复杂得多,我们对它的发展规律一无所知!

 

    地点:中国科学院。“中地办”研究大厅。

时间:数日后。

大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世界地图,并且上面写着几个醒目大字:8级大地震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后,在下列六个地区发生。上面红信号灯标志着未来的六个震点和三个可能发生的时间,左边挂着一张理论演算过程图,旁边挂着一张地球内部结构图。右边挂着一张小行星asteroid 飞向地球的图,旁边也挂着另一张因气温变暖,地球上的各种变化对比图。                                                                      

大厅内一片忙碌。

                                                                      《没有发生的地震》

地点: i 美国地震研究中心

时间:数日后。

中心主任:中国人的关于地震的泊松理论(简称中泊理论),预言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最早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发生8级大地震。

专家A:我也看到了这一信息。

专家B: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那里有我们的核设施基地!

中心主任:我已经通报总统!

ii澳大利亚地震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我看到了这一信息:中国人的关于地震的泊松理论(简称中泊理论),预言悉尼地区,最早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发生8级大地震。总理先生,在靠近悉尼附近的海底有我们的核潜艇基地。

iii北美地震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我看到了这一信息:中国人的关于地震的泊松理论(简称中泊理论),预言落基山脉地区,最早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发生8级大地震。首相先生,落基山脉地区是全国的大粮仓。

iv 俄罗斯地震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我看到了这一信息:中国人的关于地震的泊松理论(简称中泊理论),预言高加索山脉地区,最早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发生8级大地震。总统先生,高加索山脉地区是我国的航天航空大本营和导弹仓库。

v法国地震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我看到了这一信息:中国人的关于地震的泊松理论(简称中泊理论),预言在南部波尔多地区,最早可能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发生8级大地震。总统先生,在南部波尔多地区,有我国的最大全库和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研究库。

vi 中国科学院。“中地办”研究大厅。

常问地:看来,我们的研究理论,惊动了国际地震界。

奘宇宙:理论有时不是灰色的,当我们对周边世界一无所知时,理论就是一盏灯。

倞观天:在我们的云南与甘肃交界地区,虽然没有重要的设施,但是我们可否做些实验。例如:生物实验、地磁实验、引力实验、地爆实验、矿物实验等等。

院长:可以啊。我们全人类正面临着大地震的威胁。召开一个国际性预防地震会商,势在必行。                                                              

常问地、奘宇宙、倞观天:对,势在必行。

 

地点:中国科学院。“中地办”研究大厅。

时间:数日后。

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地震专家们正在出席由中国主办的1+9国的全球地震问题会商。

    中国科学院院长:各位代表,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现在变得越来越窄了。不仅如此,我们的足下,还时常向人类发威。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人类必须走在地震发生的前面!科学是无国界的,关爱是无国界的。我们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界。希望大家共同跑在地震发生的前面,改变自然,战胜自然!让我们各尽所能。

 

主席台正中大屏幕上,出现一系列理论演算的数据、图片、地球结构图。

美国代表: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中泊理论”。将这泊松方程运用于地球,并将地球的地质作为某种“媒介质”,这是一个天才的大胆的创造。我认为:这是可以尝试的。同时,将这一方程在以地球原心为球坐标系中进行运算,这也是可行的。但是,关于这方程右边的源,应该怎样理解?

常问地:在解出这个方程后,我们可以得到地球这球坐标系中各点位置“势”的状况,而这“势”是与“源函数”紧密相关的。不仅如此,它还取决于许多参数。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方程中,如何找到确切的“源函数”,找到了“源函数”,也就是找到了“地震位置”。还有,如何消去“泊松方程”中的源函数,即排除了“源函数”,也就是排除了地震源。从我们确定的“源函数”(震源)中可以演绎出它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确定地内能量输运与释放。因此,我们将要运算成千上万个“类比方程”,通过计算统计巨系综,得出答案。

法国代表:关于这个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是怎样确定的?                                                                        

常问地:关于初始条件,我们是以中国四川汶川的地震发生的时间为坐标原点来计算的。当然,取坐标只是一个相对性问题,它不影响到问题的物理本质。而边界条件,也就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点在哪里的问题。这里我提出:我们大家统一下观点,我们将它定在距地面50公里处,大家同意吗?

法国代表:这是大胆的设想。

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可以这样假设!

俄罗斯代表:这个“中泊理论”做出了精确的预言,即8级大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它的准确性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这六地震点中,有四个都是在断裂层上,但有那两个点不在断裂层上,如何解释这一点?

倞观天;那两点的确定,我们是根据全球变暖的状况,确定了一个变暖方程。这个变暖方程涉及到诸多参数。在演算泊松方程时,我们考虑到了这个变嗳伴随方程,从而确定了另两点。虽然,目前,它们不在断裂层上,但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川溶化,海洋的运动,内应力的作用,那里将很快形成断裂层。

德国代表:任何一个理论方程,都有前提条件。例如,爱同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有它的三个前提条件。而这个“泊松理论方程”,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你就想到了用它作为解释地震的理论方程?

常问地:关于“泊松理论方程” 的前提条件,就是三个方面: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源函数。它们恰与地震的三个特征参数有关。实际上,我的这一灵感inspiration,是来自于四川汶川地震所发生的那天深夜,我夜不能眠。我的智库的闸门,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开。我回想起,我大学时代所学过的理论方程时,所遇到的一个题目:在一个半径为R,距圆心R/2处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小球,怎样计算它周围的场?它使我想到一个电荷体和空电荷区,其类比震源与非震源。

德国代表:Great idea!一个奇妙的实践!

日本代表:在预言六个震点中,有四个是在断裂层上,而其中有两个是在初生或新生断裂层。也就是说:这两个初生或新生断裂层,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怎么解释这一点?

奘宇宙: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由于目前有一颗小行星正朝向地球飞来。关于这一天体宇宙学的信息,请你们向有关方面核对。由于地球的偏

 

转角的缘故,这颗小行星的运动方向频繁的指对这两点,而这两点区域处的地矿质属性,正好与小行星所含物质形成异性相吸。因此,当每次小行星的方向指向这两个区域时,那里的断裂速率就在加剧。通常地,我们把断裂层,分为活性断裂和惰性断裂层,但由于小行星的朝向地球飞来,导致那里的惰性断裂层,变成活性断裂层,因而那里发生强地震的可能性极大。

英国代表:再往50公里深处,将是什么情景?在你们的中泊方程中有“地震源”吗?

常问地:其实,在地幔与地壳不同的区域,概念也就不同了。也许,那里我们称它为“激发源”。你来自牛顿的故乡,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牛顿在地心6340                                                                 

公里处附近挖一个小球体。那么,根据质心叠加原理,瞬间地,全球重心朝向地球原点中心,全方位产生一个向内应力,所有的断裂带都将愈合,地球内的能量不是向外释放,而是流向地心了。你们的女王Queen站在球心,接受来自全球各处的能量,那时,英国,就真的变成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了。

英国代表:哈哈,你真幽默!

所有代表都轻松欢快地笑了起来。

意大利代表:根据“中泊理论”,你们对四川汶川地震做了初步的分析吗?

奘宇宙:我们认为:龙门山断裂层的形成是由第A世纪地壳变化,地球板块迁移与漂流形成的。通常在山脉群地区,这种断裂层较多,但多半不易破裂,因为应力、粘滞力和引力的原因。但是,一旦它破裂,所释放出的能量将是巨大的,甚至是持久的。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存在一种诱发引力场变化的动因。还因为那里一定有个能量“累积库”,就像水坝蓄水一样的道理。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其原因初步分析:内因 i地球内部引力场的变化;ii地质层之间应力和粘滞力的变化;iii 地质层开始新的迁移;外因 iv 全球变暖,导致地球系统内能增加,而龙门山区“累积值”,在内能增加时,超过极限;v 天体的运动,导致地场引力场重新分布,地质地层受到影响。

常问地:在我们的“中泊理论”中,我们也计算到了四川汶川这个地震时空发生事件。请大家观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播放着一张地球地形图,它标出六个红色点,标示8级以上地震。其中标出四川汶川。这些都是根据“中泊理论”计算而得,误差正确率在86%

澳大利亚代表:悉尼地区既不是山脉地区,也不是断裂层,它怎么会有如比强地震呢?

常问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那里有一个奇点。也就是说,在那片海域里,可能有一个漏斗,通常它的流动方向是由上端往下,被吸入。这就等同于宇宙中的黑洞,一当物质达到黑洞区域,就被捕获吸入,好似一个无底洞。而现在,这个漏斗将形成反流,这一原因就是小行星朝向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内的引力方向,产生了偏差,而导致漏斗反向。

澳大利亚代表:神奇的自然啊!我们怎么样才好?

常问地:不必过于但忧,我们大家想办法!

北美代表:我们落基山脉地区的小麦,是否以后要改种水稻了?

倞观天:那里的原因,主要是格陵兰岛的冰川的溶化,导致巨大的冲击力,它形成对落基山地壳的迁移力,形成新的断裂层,这个断裂层是运动的。因此,它随时释放地能的可能性极大。

 

院长:各位代表,当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然以后,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地去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现在,请大家再看一下大屏幕。

六个红色点,标志着将要在该地区,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

九十八个蓝色点,标志着将要在该地区,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

八十万七仟二百八十六个黄色点,标志着将要在该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

二百八十万八仟玖百八十六个紫色点,标志着将要在该地区,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

六百八十万六仟玖百二十六个绿色点,标志着将要在该地区,发生4级以上的地震;

以上是我们的理论计算的结果,它的误差正确率是86%。请大家记住,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首先征服六个“红色警报点”。我建议将此项任务定为“中泊使命”。现在,会商休会,请大家享受一下北京的时光。

 

地点:美国五角大楼。综合功能演示大厅。

时间:北京1+9国地震问题会商数日后。

美国国防部长,诸位地震专家和科学家们正在会商。

美国国防部长:十万火急!有人对中国提出的“中泊理论”,预测最早在二年零三个月之际,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预测通报,表示怀疑。我的观点是:首先全面考察这一信息,如果为真的机率较高,那么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撤除或搬迁那里所有的核设施?要知道,今天,我要向大家公布,美国核力量的一半,设在科罗拉多。一旦那里受毁,美国在世界霸主和统领地位无疑将受到重创。受毁后的核辐射对美国本土危害无可估量。我们的科学家能否去唤醒爱因斯坦的灵魂,改变或推延这一地震的发生!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目前人类社会尚没有一个系统的“地震理论”。中国提出的“中泊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宁可信其真!在珍珠港事件的前夕,如果我们能稍花1%的精力或者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去考虑中国的谍报信息,珍珠港也不至于被炸得烂成那样。

美国地震首席科学家:应该加强全球合作,尽快拟定出应急这一状况的办法。

                                                                 

地点:法国科学院。

时间:北京1+9国地震问题会商数日后。

法国科学院院长:有人提出:中国人的思维能力是否达到了如“中泊理论”中那样,能够准确预测计算地震的发生时间与地点?我的观点如下:中国人曾提出过“层子模型”与独立研究出“胰岛素”,这些都是世界级的诺贝尔级水平的研究成果。关于中国人的思维,我想说,如果没有杨振宁先生的Yang-Mill场势,弱电作用理论不知道将建立在什么根基上。还有位中国学者,他也是我们西方世界所熟知的。此人喜欢涉猎不同的人文科学领域。他自己说:每天当他醒来时,他脑中总是产生迸发出许多的想法idea。此人提出了自己的《精致标准模型》。该理论模型其中之一的“周氏理论”解释是:预言了反物质世界及其现律。如果如此:人类将可以自由翱翔与漫游在宇宙空间中。也就是说:当地球发生地震时,我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安排去其它星球。只要人类沿着反物质世界“点线轨迹”

 


运行即可。关于这些,未来不是不可以实现的。我也认为:宁可信其为真。如果如此,接下来的问题即是:法国南部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研究库,该怎么办?撤毁?不可能。搬迁?不现实。殊不知,那里有许多正在营养的特种基因。一旦外泄,将有可能使人类绝种!怎么办?当初,就有人质疑:为何建此基因库?当初的想法,就是想填补美国人的空白。他们用“核力量”统领全球,法国将用“基因”占领地球。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人类的这些想法与做法,都是肤浅的,愚蠢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建立在一堆烂泥之上!人类对地球的了解,太少了。

法国地震专家:中国人的理论要重视。基因库的处理更要尽快制定出应急预案。

法国首席科学家;据说中国人正在模拟simulation“中泊理论”的三维画面与计算值。但是,似乎中国人没有将这一理论的“要诀”全部告知我们。实际上,这个理论是极其简单的,但我们不知道模拟,该从何下手!

地震专家:中国人的性格是内禀性的。也许,他们想将这一工作做得踏实一些。我们应该加强全球合作。

 

地点:中国科学院。

时间:北京1+9国地震问题会商数日后。

院长、常问地、倞观天、奘宇宙正在会商。

院长:我们的理论模型,模拟得怎样?

常问地:现在运行正常。还没遇到障碍。通过这次模拟,我们要查验汶川地震的缘由。现在我们采用的是“高斯面”模拟法和“点源叠加”模拟法。分别由两个小组,相互独立地进行。一旦理论的预言与模拟结果接近一致,接下来,严峻的问题便展现在我们面前,怎么样改变这种状况?

院长:是啊,那六个国家不断地来电询问我们的模拟进展。                                                                       

奘宇宙:除了他们理论群,分为两个模拟组,我们天体物理群也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天体的作用,正在模拟。

倞观天:我们大气物理群也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因子作用,正在模拟。

院长:好啊,期望大家殊途同归!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

院长:今天召集你们几个科研所到此,主要是会商:准备发射一颗“地震卫星”,目的是探测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成果!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

院长:今天召集你们几个科研所到此,主要是会商:如何找出一种动物或者“克农”clone一种动物,其具有某种对地震电磁波和声波的特异功能,能够预报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                                                             

院长:今天召集你们几个科研所到此,主要是会商:从今天起,开始在甘肃与云南两地,同时开挖深度目标为15-20公里的深洞。开挖的角度可定为45(1:1),直径视具体情况而定。并作24小时全天候地下观测。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

模拟大厅。

模拟大厅内,正忙碌着。可视电话出现北京总部与北京天文台、气象台、南京天文台、气象台、上海天文台、气象台、四川天文台、气象台、云南高山云室观测站等等交流会商的情景。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

演示大厅内:摆放着一个大地球模型(立体)和悬挂着一幅大地球的平面图。

在模拟中,一些未来将要发生地震的坐标点,渐渐地显示着。首先是一级震点,然后是二级震点。有些点的显示,只需几秒钟;有些点的显示,则需几个小时,有些甚至更长。

专家们在会商,为什么有着如此不同的时间差异,它们取决于什么因素?目前,只是显示开始。时间的长短与媒介有关。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某日。

演示大厅报告:从一至三级地震源的模拟情况来看,它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是(100-98/100,模拟结果相当好。

南京天文台报告:小行星正以均加速向地球飞来。据测量,由于小行星正对地球运动,地球引力场,每24小时发生两次微弱变化和一次强变化。

北京天文台报告:从过去的5年大气统计数字来看,由于地球变暖,北极冰川溶化,导致海平面上涨,地压增大,海底地面所受的切向力与地心力均在增加。切向力向四周的输运,正与日剧增。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某日。

模拟大厅报告:在模拟4级以上地震时,遇到障碍:运行时间趋于无穷,运行结果为无数解。                                                                      

常问地,正在阅读报告,紧锁眉头。

整个模拟大厅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等待着。

忽然计上心头,常问地拿起笔演算了一下。

常问地:哦,原来是这样。

常问地:(给模拟大厅打电话,叫来了模拟大厅主管负责人)情况是这样,

 

由于4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泊松方程中的展开项中的应力参数,应该应用附加方程XXXXX的解代入,然后编程序,再次模拟。

模拟大厅主管负责人:是,立刻编程序,再次模拟。

常问地在反复思考着,计算着,等待着。

过了半个多小时,常问地的办公室电话响起。

模拟大厅主管负责人:常院士,好消息,按你的演算法,我们调整了参数,重新编程序,再次模拟,现在又进入正常模拟状态,正向高地震级次模拟。

常问地放下电话,平舒了一口气。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三个月之后的某日。                                                              

常问地:(在模拟大厅作报告)经过三个月的模拟,已进行到六级震点,而越往高级次,模拟所需的时间越长。我们的任务相当艰巨,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一旦模拟完成后,我们马上面临:怎么样实际地操作和处理这些震源?因此,务请大家勤奋、严谨、踏实的工作,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对人类负责。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三个月之后的某日的数日之后。

演示大厅内,一片宁静,只见各部门的负责人来回跑向总指挥室,所有工作人员窃窃私语,大家都在关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模拟进入到该阶段,突然出现“死机”,无论怎么“呼唤”,怎么“激活”,都无济于事。大厅内,所有计算机都处于休眠状态。

院长、常问地、倞观天、奘宇宙在总指挥室内,正在会商。然而,一片沉寂,无人知道答案在哪里?这难道是人类所到达到的极限吗?不可再深入下去了吗?目前模拟的震级只达到7.2级。

大家苦苦地思索着。

一天、二天过去了。

第三天,院长、常问地、倞观天、奘宇宙在总指挥室内,正在会商。

忽然间,常问地打电话招呼研究群中的一位研究员,即模拟大厅主管负责人,来到总指挥室。

研究员;各位院土,怎么办?

常问地:(招呼研究员坐下)我们现在的经费,能不能允许换一种金属型号的计算机进行模拟?

研究员:是不是整个大厅内的所有计算机都换?

常问地再次招呼研究员坐下,并没回答研究员的问题。他站起身、走近电话、拔动号码。

常问地:X总工程师,现在机型的介电常数是多少?

X总工程师:(电话里)是XX

常问地:哦,我知道了。

常问地:(极兴奋地向在座的几位)有办法了,我在设立这个泊松方程时,规定了不同的区域,,对应不同的介电常数,而当地震级别越高时,则地内层涉深度愈大。因此,介电常数也有所不同,这是其一。而其二是:大家知道,计算

 

机内核心器件是由海水中或地质域内的silicon提炼而成的,这种金属有确定的介电常数值。我分析:计算机模拟值的特性值与周边环境特征值,不可在同一介质值下运行!可能此时,计算机内核心器件的介电常数正好与该地震级对应深度的介电常数值相同或接近,这就是导致“死机”的原因!

常问地:(他看了看也同样异常兴奋地各位)因此,我们现在有两种办法:一是研制新机型,但需要经费与时间;二是不换机型,修正补充方程中的值,但计算量是极其的庞杂。

研究员,你去大厅内动员大家,丢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全部投入计算。我去大厅告诉演示给大家怎样计算。                                                                       

常问地:(他看着也同样异常兴奋地各位,在视屏上演示)各位,请注意:将该参数,设为可调参数,附加一个信增或递减函数。计算机模拟过程中,它会自动调整该参数的可调度。

繁杂的计算开始。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模拟演示大厅。

时间:三个月之后的某日的数日之后。

计算机模拟又开始恢复,各台计算机又呈现出各种图形与数字。

模拟演示大厅内,又是一片忙碌景象。

敲键盘的声音、打印机的声音、扫描机的声音、打电话的声音、大厅内广播呼人的声音等等,交汇成一首交响曲。

大厅正前方的立体地式的地球模型与墙上的大幅平面图,闪烁着标识不同地震级别的不同颜色的灯光。

九个月过去了,该演示大厅进行了日以继夜的数百万次的震点模拟,震级从

1-7.9级。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模拟演示大厅。

时间:九个月之后的某日上午。

模拟进行到最后阶段:对六个理论预言的8级以上震点进行模拟。

常问地:(对各模拟的专家)请各位对方程中的各个参数,首先进行调试。然后,再输入模拟系统,以防再次“死机”或“毁机”。大家要有思想准备,8级以上的模拟时间,将会相当长。无论从理论上或计算机技木上都无法避免这一时间延缓效应。

    常院士:(随着常院士激动的指令,传来8级以上模拟的成功喜讯)至此,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艰难的地震预报模拟使命,它使我们信心百倍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九个月之后的某日上午。

几百位专家们,激动地听着院长的讲话。

院长:各位专家们,经过大家的努力奋斗,结合天体模拟与大气模拟,我们终于顺利通过模拟阶段,其正确率:8级以上地震为100%4-7.9级以上地震为98%1-3.9级以上地震为95%

各位专家,长时间的鼓掌。


院长:此次,我们共模拟1-7.9级震源,壹仟捌佰伍拾陆万壹仟贰百叁拾贰次,历时达9个月;而8级以上的震源,六次,历时达3个月。

院长:(兴奋地望着大家)各位,我们正在从事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从未进行过的伟大创举。如果说,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的模拟是准确的,那么根据预言:那六个八级以上地震最早将在20108月之际发生。经过12月的模拟,现在离大地震发生只剩下15个月了。

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未来的15个月里,我们该怎么办?

各位专家们在热烈地议论着。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演示大厅。

时间:某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向1+9国发布将要发生地震的模拟报告。

与会的九个国家收到报告,开会讨论。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会议大厅。

时间:某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再次主办召开1+9国关于将要发生地震的会商。

中国科学院院长:各位代表与专家们,今天的会商有三个议题:

1.如何用“微扰论”的方法,阻挠飞向地球而来的天体所发射的电磁波,对地球内引力场的破坏。

2.如何使用“冷却输运”的方法,使得地球准表面层(定义)与大气层接触段的系统内能保持不变或下降。

3.如何对“经纬震点源”进行处理,使其按一定要求再分布。

常问地:关于“经纬震点源”方法,就是我们计划首先对六个震级高的震区,进行经度与纬度测量。这其中包括:在那些地区深挖洞,地质观察,应力测试,地温测量。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一旦观察到那里确实出现地质变化,断裂层发生运动,出现地震的征兆,我们立即采用对其地质加工,架设某种机械装置,疏导地能的输运与释放。这样,我们人类也可以合理收取地震能,用于造福人类,这些地震能分为气、电、热、光、声等能量形式。具体的操作办法,还希望与大家共商。

俄罗斯代表:在这方面,我们愿提供广泛合作。

意大利代表:在这方面,我们愿提供广泛合作。

德国代表:在这方面,我们愿提供广泛合作。

奘宇宙:关于“微扰论”的方法,就是我们定期地发射一定的飞行器去接近正在飞来的小行星的轨道,使飞行器发射出的信号场焦点与小行星的电磁场焦点在空中,呈周期性的交汇,减少小行星愈来愈强的电磁场对地球引力场的破坏,以及改变小行是运行的方向。

美国代表:在这方面,我们愿提供广泛合作。

俄罗斯代表:在这方面,我们的太空观察站,愿提供广泛合作。

倞观天:关于“冷却输运”方法,就是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让“地球准表面与大气层”成一系统,人类从某点定期地在这一系统内不断的产生致冷物(特别是在极地冰川),阻止它的温化,使这一系统的总内能不变或下降。

 

法国代表、英国代表、日本代表、德国代表、意大利代表、澳大利亚代表、北美代表:在这方面,我们愿提供广泛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长:(领着大家来到大立体地球仪旁,从那星罗密布地标志着地震源的各色灯标中,他指着那六个红色灯代表八级地震的灯标)在未来的十五个月内,我们要使那红色警报灯熄灭!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的某实验基地。

时间:某日上午。

中国专家与外国专家,正在共同研制,利用北极水能,设计冷却流程。

专家们正围在设计模型旁,议论着。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的某实验基地。

时间:某日上午。
   
中国专家与外国专家,正在共同研制“信号冲击器”。预备在太空观察站上放置一个,以及在六个强震源地区各放一只。同时瞄准飞来的小行星,周期性交汇的发射信号。

专家们正围在设计模型旁,议论着。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的某实验基地。

时间:某日。

大厅内,正放着一个模型。在震点地区“深挖洞”,地面上设置“气流发电厂”,“热流储能厂”,地洞内设置各种各样测量仪:“消能器”、“排能器”、“蓄能器”。

在震点上进行规则曲线的按断裂层的分布打洞,让该地能量无法集中,减少其爆发强度,并提前将其能量输运到地表上储存起来。人类又多了一种造福自身的能源,即“地震能”!

专家们正围在设计模型旁,议论着。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模拟演示大厅,研究室内,正在讨论着。

常问地:根据理论模型以及模拟结果,我们得到:当地层内的地层间“应力系数为A、断裂系数为B、引力系数为C、地声分贝系数为D、地热系数为E、地层内电磁系数为F、地层内能流传导系数为G、地层内质元的漂移系数为H”时,地震将发生。其中任何一个系数超标,都可能诱发地震爆发。前阶段,理论的预言与模拟,使我们对未知世界有了一个感性认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控制、改变、调试这些系数,使其保持在极值之下。

奘宇宙:我们研究群,负责引力系数,电磁场系数的调试。

倞观天:我们研究群,负责应力系数、断裂系数的调试。

常问地:各研究群加强合作。

院长:好,就这样分工。请各研究群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常院士的研究群的任务不轻呀!你们直接奋战在最前沿,与“地震能”握手拥抱呀。此时我们要

 

学“穿山甲”了。当然,如果我们有“中微子”的属性就好罗了,一秒钟内横穿地球多少次。我设想了一下,是否请高能所与中微子观察站的专家们,尽快研制出一种“中微子”地层探测器。                                                               

常问地:那就太好了!可是,目前我们人类对“中微子”的观察还极其困难,就更无从说起如何运用“中微子”了。不过听说,欧洲核子中心正在研制人造“中微子”。不妨联系一下,了解这方面的进展情况。

院长:完全可以。也可邀请他们来中国。

奘宇宙:据说,我国的等离子体研究中心,其中有一个模型预言了:在高速运行的等离子体场中,有“中微子”存在的可能。

院长:根据β衰变:n –>p + e(-) + anti-neutrino. 理论上, 原则是可行的。但从技术上实现它则是极其困难的。总之,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如果我们能将“地震能”引入能库,那人类就不需要去采油、挖煤、搞核能了。“地震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上,我认为:如果人类能将从“地震能à人类使用à废物还回地中”,形成一个自洽的绿色循环recycle,人类则就高枕无忧了。自然界是多么神奇啊!各位,请对表,从现在起,开始倒计时,距离大地震还有458天!

 

地点:北京。国际机场。

时间:某日下午。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一站:云南与甘肃的交汇处XXX镇,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XXX镇。

常问地:(对几个钻挖工程师)首先,定斜度为1:1,即45度角,直径定为58。每挖10深,将其泥沙石土堆为一处,洞内24小时安排值班,测量各种指标数据。据说,动物研究组最近发现一种具有特异听力的动物,名叫XXX24小时洞中观察。洞的深度目标为15-20公里

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数日后。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二站:美国的科罗拉多地区,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该地。

挖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数日后。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三站:法国南部的波尔多地区,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该地。

挖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数日后。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四站: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该地。

挖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数日后。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五站:澳大利亚的悉尼地区,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该地。

挖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数日后。

常问地院士带着几个男女青年助手,飞往第六站:加拿大的落基山脉地区,其纬度为XX,其经度为XX。常问地院士一行,刚下飞机,就登上一辆越野吉普车,直奔该地。

挖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开始着。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常问地研究室。其学术秘书送来一叠叠打印的表格图形。它们来自于六个不同地区的挖洞进展状况报表。

常问地在阅读着、比较着、注释着。

常问地:(对秘书)这些地质样品标本,包括了所有地质世纪的板块模本。                                                                  

在地质层从地表往下五公里,各处的地质样品标本几乎全然不同。在5-10公里区间,各处地质样品标本呈相似处较多。在显微镜下,显示出它们的分子结构几乎表为同族系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目前,开挖速度最快地已进展到15公里处,速度最慢地已进展到10.5公里. 这些地质样本的分子结构, 愈来愈趋于相同。

秘书:常院士,这意味着什么?

常问地:这首先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此刻,这六个地区的地内层引力系数相同。也进一步意味着它们的断层系数相同。这应该说是极为重要的发现。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去演算它们之间的引力势,及其运动波函数,那将会得到惊人的答案:即它们具有同类的势函数。那么,我们有的放矢!重点研究这个势函数!可以分析断定:这个势是随时间而变的可变势。当它转变成为δ函数势时,地震便产生。因此,我们将它束缚在δ-0或δ+0函数势垒之外。

秘书:唉呀,这需要相当熟谙的理论物理与现代量子物理知识呀!

常问地:是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建立一个“交叉多学科”的研究群!单一的学科,绝对是寸步难行的。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奘宇宙研究室。收到来自太空观察站、美国、俄罗斯科学家的报道:首次对小行星电磁波进行干扰(微扰)成功。经计算:由于小行星电磁场自洽作用,加之于干扰,使得小行星运行速度有微小的减慢。这是一个极其可喜的进展。因此,奘宇宙院士报告给院长,并与其它几位院士会商,并与太空观察站会商后,立即通知六个地区,按总部的部署对小行星进行有规律地“干扰”。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下午


总指挥室,演示大厅。

对小行星实施电磁干扰后的第24小时,突然,演示大厅内地球仪立体模型上的六个红灯警铃响起。就在此时,总指挥室同时收到六个地区的报告:十万火

急!引力系数,断层系数同时升高!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同日下午

院长办公内,总指挥室,演示大厅,到处紧张的空气凝固了。其它五个地区的指挥总部,也紧张万分,不断的向北京询问:什么原因?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同日下午

总指挥室

院长:大家不要惊慌,要镇静,认真思考。问题一定出在所发射出的干扰电磁波上。(院长拿起电话时他的秘书说)秘书,各地报告到齐了吗?

秘书:都到齐了。

院长拿起一叠报告,核对每一张表格上的数据,与几位院士讨论了片刻。然后,将所有表格摊在桌上。

院长:各位,请看,几乎各处所发射的相角都是π,这正好与小行星所发出电磁波的相角π叠加,使其电磁波们叠加值,为极大值,即振幅为极值。那么振幅的平方,为强度。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频率为极值频率。从而,它对地球所产生的冲击作用可想而知,它诱发了引力系数,断层系数同时升高。不过,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锁定小行星的电磁波位相与发射波的频率。

常问地:现在问题就很简单了。将六个发射器的友射相角调到-π,使其与小行星的辐射相角π相叠加,则得到总相角为0,振幅为零。这样,极值频率的出现,即为瞬时性,对地层的诱发作用为非连续性,即削弱了累积效应。我们可以再设置辅助发射用于调和这些瞬时极值频率,使这些频率逐级相消。

 

六个发射电磁信号地区。同时将相角改为-π。几乎是同时,北京总部就收到来自六个地区的报告:引力系数,断层系数正在下降。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同日。

几位院士在讨论。

奘宇宙:(对院长和几位院士)不仅如此,我们要做到:所发射的信息场,能够使得小行星的电磁场对其自身产生一种电磁阻尼。这样,我们就能控制小行星的速度,甚至使其与地球保持同步运动。

院长:这样就太好了。它的意义不仅如此,而且它能起到调节引力系数的大小,它的作用似乎相当于水坝的一个闸门!

常问地:是的,当我们要吸取地能到地表面的储能库时,我们就将它调试到一定的值。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它主要的功能是控制引力系数与断层系数。而其它系数的控制,仍需待定。

 

倞观天:其它系数的控制,是我们研究群的任务,我们正在克服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院长:各位,请加油!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下午

倞观天的研究室。

倞观天:(对研究群的各位)每天每时每刻,从千家万户,从各个国家地区,所释放出的CO2气体,它的运动漂移的总趋势,是沿着美洲大陆架、非欧大陆架、俄亚大陆架,依温度梯度,奔涌而至北极地区。CO2,就其分子式本身而言,具有一种顺磁性,它沿顺向地磁极的方向从南到北。从它释放开始,具有一定温度,然后逐渐降底温度,其主要是放热给北极地区。日长天久,不断累积,北极地区就成了人类的CO2垃圾库了。这样CO2气体,传递给了北极地区大量的热量。那么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i 如果这个系统内能是不变守恒的,那么系统内部就要完成“功”的传递;ii 如果这个系统内没有功的传递,那么系统内能增加,则系统温度增加,即从T1上升到T2。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是相当大的。这就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北极冰川溶化。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系统

温度从T1T2,一旦当T1=T2时,内能为一常数,便开始产生功的输运。于是就出现我们所见到的海水从北极地区,分别向太平洋,大西洋,排山倒海似的压来,在它开始的那一瞬间,它给地层一个巨大的冲量,这个冲量一直持续在积累着。最终地,导致从北极地区地层内应力系数变化,向破坏性发展。同时地,使其它系数一并趋于恶性指标。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扼制住CO2!所以,我们要制造冷却器,就是“CO2湮灭器”。我们将这些“CO2湮灭器”放置在北极地区,这就类似于我们在北极地区,创造了一个大黑洞。所有到达北极地区的CO2,都瞬间地被这个“大黑洞”湮灭了。我刚刚收到消息:美、法、德三家联合试制生产的“CO2湮灭器”,正在运往北极“中山考察站”,安装调试工作全过程均由中方负责。

专家A:这些“CO2湮灭器”的作用是维持或恢复北极地区的原有自然律。然而,它那已形成的正在流动着的地下水流,仍然对地层地壳有着损伤作用。

倞观天:(继续地)是的,这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要尽快研制一种“深水冷却器”和“中微子测量器”。先讲这个“深水冷却器”。这种仪器,我们可以将它设置在水下潜艇上,可开到任一个地下海域。它的作用就是,一旦发现何处水温异常时,立即进行冷却,将某降温到与其它处等温。也就是说:它起着温度输运平衡作用。一旦海洋底下水各处温度均等时,地下水的流动也就趋于平衡,它对地层地壳的冲量冲击力,也就缓弱了。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使原来的一些系数保持在原有值,而且还可以通过“泠却器”,使其降底。而“中微子测量器”是由北极地区所有国家的“中微子观察站”组建研制。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测量“八个特征参数”,正像现在的天气预报,24小时的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很快地,“中微子测量器”将投入工作。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下午。距大地震爆发日还有298天。


院长、常问地、倞观天、奘宇宙正在会商。

院长:各位院士,自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以来,大家日以继夜的工作。目前,我们基本上建立起了一套地震理论框架和模拟方法,以及具体操作调试系统。最终地,关键在于如何取出“地震能”,并将它储存好。

常问地:“取能”过程确实是关键的、复杂的、危险的,它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一旦“取能”失控,或对强度估计不足,则可造成机毁人亡,人为地震;如对强度估计过高,则可能取不出能量来。我们设计采用“声--热” 三合一“取能”机、“电磁信号发射器”、“深水冷却器”、“CO2湮灭器”、“中微子测量器”的工作状态,决定了“取能”工作的具体情况,现在大家看一下。                                                               

他展开一张“八个系数配比曲线图”。从图上可看出,这八个系数有三个交点。这交点的值,正是地震地能释放时的参考点。

常问地:(继续地)然而,极为困难的问题出现了:究竟哪个点是“提取”地能的最佳点?因为任何一个参数值,越过极值,就可能导致地震发生。现在还有一个问题:要避免由于人为不适当的调试而导致地震提前爆发。

常问地:(继续地)问题确实复杂了,因为八个系数并不同时都出现在警戒值之下,而任一个参数超出极值的幅度最多为多少?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观察问题。从以往每日参数变化记录来看,这八个系数从来没有独立成线点,或是两两相交,或是更多者相交。这里似乎隐藏着一个玄机。看来,需要通过计算,寻得一个方法,使得这八个系数互不交汇。均保持在警戒值之下。

奘宇宙:那么,又在什么参数值下方可“取能”呢?

倞观天:是啊,又在什么参数值下方可“取能”呢?

常问地: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院长:大家坚定信心,加油!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下午。

总指挥室。

院长:(望着常院士)常院士,今天,你如此的兴奋,想必一定找到答案了?

倞观天和奘宇宙也在望着常院士。

常问地: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我演算了一下,如果我们将依从参数的附加方程进行“分离变数法”,我们得到八个独立的方程,这个计算过程极具繁杂。不过,比超标准模型中超对称的计算要简单多了,因为那里有一百多个参数方程,原则上可计算,但不可能计算,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停滞不前的原因。现在,我将八个方程的右边分别都令为零。也就是说,此时是在安全状况下。那么,计算可得:我们有八个“安全参数值”。然后,我再令八个方程的右边分别都为无穷大(加上一个负无穷小)。也就是说,此时,处于地震爆发临界点。这样,就得到八个“临界参数值”。这些值图上均已标出。因此,我们就最终地从定性抵达到了定量。如何来验证这一理论计算的正确性?院长,我想提出一个

大胆的方案,并且与1+9国会议的其它九国协商,我们“人为”的制造一个地震?

院长:此话怎讲?

常问地:我们从地球仪模型上的某经纬度上取一个预言的地震源点,然后,在此处集中大功率反位相的电磁信息反射,并且在此处放置一个反冷却和反CO2

 

湮灭装置。然后,我们观察,当调试到什么位置时,八参数为何值时,则地震发生。

倞观天:那么,这具有普遍性吗?

常问地:是的,我也考虑过它的普遍性问题。我认为,这是具有普遍性。因为这八个参数是由地质断层的属性决定的,即“内禀”属性决定的,而地球内各处的“内禀”属性都具有共性,特别是当到了15-20公里深处,地层内的分子式几乎处处相同。

倞观天:这倒也确是如此。为了验证这一点,必须要进行几个不同经纬度上震源的人工地震的试点。

奘宇宙:这是一个辨证的逻辑思维。

院长:这个方案很好!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总指挥室。演示大厅。

地球仪上,六个试震点闪烁着。

这六处试震点选择在“东西南北上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震级为6.8级。这些模拟实验的经纬地点都选在非伤害人群居住区。这六处地区发射出电磁信号相位相反的电磁辐射,经过小行星反馈的强电磁场,从各当地测量仪器上,观察到引力系数等八个系数在增加着。

当八个系数达到某值时,六处地区几乎同时爆发地震。

各地工作人员和专家们,记录下了“地震爆发”时的八个系数值。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总指挥室。演示大厅。

大屏幕上:标出醒目的八个系数值。                                                                       

常问地: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归纳总结为:地震地区所释放出的能量,震后余震持续的时间,可以是不同的,但八个系数值所需达到的一定值,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取能”的初步准备工作。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储能设备,不能容纳某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那么它的剩余能量,就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危害。

 

地点:第一个“取能”实验,设在太平洋海域中的XX岛附近,红纬度分别是XXXXXX。这是考虑到一旦“取能”失败,它将不会危害到人群居住区。

时间:某日上午。一个月后。

这次实验选择的震级点源是7.0级。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总指挥室。演示大厅。实验“取能”中心。

1+9国的代表们,以及众多被邀请的专家,大家都在凝视着彩色大屏幕。


大屏幕上:标出醒目的八个系数值。人类“获取地震能”的伟大时刻,即将到来!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总指挥室。演示大厅。实验“取能”中心。

各位专家们观看着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首先,大型运输机将发射器运至所迭择的“取能”地点,并告知“太空观察站”、北极“CO2湮灭站”、“深水冷却站”、“中微子测量站”。“取能”地区,已事先挖好了一条45度角的深15公里的地下隧道洞(在通常情况下,挖此地下隧道洞,需1-3个月时间。

大型的“取能”器,是多国工程师共同研制的成果。它的功能是同时接收“声----气”能。同时,它将接到的能的形式,进行转换,输运到地面,立即载入它电网式储能库站。

常问地院士指挥着这一工程的进行。他命令着:987654321,开始!

太空观察站与地面同时发射电磁信号。小行星周围立即形成一个电磁阻尼层。

经过一阵调试后,各观察站报告:八个参数,均已达到“取能”值。然而,“中微子观察站”报告:整个“取能”过程必须在五分十八秒内完成,否则将产生“溢能”现象,对周边地区产生危害。

常问地院士立即协调美国实验基地,快速布置备用“取能”器,投入工作。

“取能”工作开始:“取能”地区经度为XXX,纬度为XXX。方圆几公里的洞内,顿时,传来“轰、轰、轰”的呼啸声,阵阵白色雾气散发,电闪光耀。

总指挥室内,所有国内外专家,虽然从理论上认可是可行的,但实际中,看着这一人类史上伟大创举的发生,一个个还是惊呆了,欣喜若狂了,激动万分了!短短几分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几秒钟后,观察卫星传来报告:“取能”工作完毕。

中微子观察站报告:此“震点”消失,八个参数现为零。

储能站报告:此次取“地震能”为XXXX亿亿千瓦,相当于一个百万人口的中型城市15年的用能量。

“取能”现场指挥总部报告:此次“取能”工作过程无任何伤亡。但是,有位记者,躲过了保安,独自留在洞中,拍摄实况,受有轻伤,据医生确定:是被

声波击伤的。

太空观察站报告:整个“取能”过程中,小行星运行良好,几乎与地球同步运行。

顿时,总指挥室内,欢声雷动,一片掌声,人们拥抱着。

如果说,当人类最初发明火时,是那样的诚惶诚恐,然而,此刻,人类却是那样的豪迈与喜悦,人类真正掌握起自己的命运!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总结大会。

时间:某日上午。

几百位院士与专家。


院长:关于“取能”过程中,还有不足之处,有声能的泄漏。如果此次声能相当强的话,就有可能伤害周边地区,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                                                                         

常问地:这个问题,我们正在与美--德等国的生产厂家,商谈如何改进有些“取能”设施。看来,这不是个太困难的问题。

奘宇宙:我们得到报告,在此次“取能”过程中,我们“克农”clone的那只小动物(名叫XXX),反应异常,它的耳部血管有受压溢血痕迹。

倞观天:是的,从我们记录的资料可以看出,在此次“取能”过程中,我们“克农”clone的那只小动物的耳压指数,与平时不同。

常问地:这个发现对于改进有些“取能”设施很重要。

院长:这显然是声压造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测出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声压是多少。各位,刻不容缓!立即着手布置在六个8级地震点地区进行“排震取能”工作。

 

六个地区正忙碌着“排震取能”前的准备工作。

“取能器”生产厂家,止在日以继夜的改进“取能”设施。

动物观察站正在反复的做实验,记录着小“克农”动物的各种指标。

一切进展,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世界上各大石油巨头,聚首于美国。他们正低价大抛,手中的原油现货与期货。各位“大亨”们争先恐后的与1+9国“取能”委员会商谈协议,签订合同。

世界各大报刊登出头条新闻:人类要告别开挖原油的时代了!

联合国大会正在讨论“提议案”:尽快撤消世界上所有的核设施,包括核武器、核电站、核动力。

商人们在开始四处钻营,商界有些人面临破产,实业界有些人思考转产。

科学家们却脚踏实地,根本没有时间患得患失。

政治家们正酝酿着如何改变当代社会的潮流。

这一切的一切,源自人类科学思维的进步。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道理很简单:抛弃一切人类自我毁灭的生存方式,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这一切的一切,毫无疑问地,是人类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享受。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六地区“排震取能”总指挥室。

时间:某日上午。

几百位院士与专家。

此次“排震取能”工作取名为“人类之福音”使命。

此次采取六地区同时“排震取能”。

“排震取能”总指挥室收到:

“太空观察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CO2湮灭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深水冷却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中微子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六地区各“排震取能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六地区各“排震取能站” 的“地面储能站”报告大本营,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命令。

全球都在注视着这一时刻。世界各大媒体均已翘首以待。

人类的新纪元,就要到来!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六地区“排震取能”总指挥室。

时间:同日上午。几百位院士与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长:(倒计时开始)987654321,“人类之福音”使命开始!(他按下了众红色按钮)

总指挥室内,大电视屏幕上,出现十几个部门同时操作的镜头。

首先,听到来自太空站的声音:伟大的地球,即将开始新的时代。同时,我们要感谢这颗小行星,它使我们生存在这苍穹的宇宙之中的地球,多了一个“朋友”,它为我们生存在这苍穹的宇宙之中的地球,起着杠杆作用。大家瞧,它正像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坐在地球的身旁。现在“人类之福音”使命,要开始工作了。                                                                      

传来总指挥室的指令:开始发射信号!

六地区与太空站开始同时朝小行星发射电磁信号。小行星似乎突然闭上双眼,开始休眠。

六地区地下洞中,“取能器”开始工作。“取能器”中,呈现出:光----气,交相汇映的翻腾场面,奇妙的运行。总指挥室内,大电视屏幕上,出现各种奇异的特征曲线。

这时“太空观察站”传来声音:此刻,可爱的“地震能”,正在输运,它正沿着“贝蹇尔”曲线运行,现已穿越“爱因斯坦”时空隧道,转而正朝“周氏”的“反物质13dimension世界”通道输运。最终地,能量在进入“二相性duality”分辨器后,方可输运到地面上,进入到我们人类现今常用的能量使用器,储存起来。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六地区“排震取能”总指挥室。

时间:同日上午。

收到六地区“排震取能”总指挥室的成功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长:现在,我们向全世界庄严而又万分激动的报告:人类向地球“排震取能”的壮举,圆满成功!人类从此告别错误使用能源的时代。人类将永恒的生存于万世不竭的浩瀚宇宙之中!

“中微子观察站”报告:人类,这是来自“中微子观察站”的报告,预计在2010813日,在世界上六个地区将要发生的8级以上强大地震,在经过我们人类这些小巧精雅的大脑中的“时与空”、“物质与反物质”、“维与象世界”的反演后,将不再发生!这六个8级以上强大地震点,已经消失。不仅如此,这些“没有发生的地震”,为人类提供了极其富有的绿色能量。同时,它也开辟了人类正确地思维使用能源的崭新途径。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全世界地震问题大会。主办国: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长:作为大会主席,现在我向大会、向全世界、向人类报告,人类已经能够成功预报地震、人类已经能够科学地获取“地震能”、人类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地震能”、人类将抛弃一切错误地获取使用能源的方法、人类正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随着这掌声,一个优美、甜润、高亢的女播音声音:

“根据大会提议,对中国科学家常问地院士、奘宇宙院士、倞观天院士,在这项人类的地震重大课题中,所做出的特殊杰出贡献,予以嘉奖。现在请三位院士上台领奖”。

全场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中国科学家常问地院士、奘宇宙院士和倞观天院士向台上走去。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全世界能源问题大会。主办国: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长:作为大会主席,我首先提议:大会通过一项有关全世界各国彻底销毁校武器、核设施、核动力的协议。并且成立一个全球地震能使用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功能是组织发掘地震能,协调分配使用地震能,以及研究地震能的再生机制。

各国代表一致拥护这一提议。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

时间:某日上午。

全球能源协调问题大会。主办国:中国。

大会宣告:“全球地震能协调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全球地震能协调委员会”主席。“全球地震能协调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北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