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明的头像

中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11
分享

母亲的勤俭持家经

母亲的勤俭持家经

母亲出生的那个年代,家境贫穷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没有进过学堂门。母亲也不例外,除了认得扁担大的“一”字,什么字也不认识。用母亲的话说:“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可是母亲说起“勤俭持家”的道理来,用“出口成章”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我埋怨老是穿补丁加补丁的衣服时,母亲就会说:“娃儿呢,你还小,不懂得生活的难处。等你长大当家为人了,才知道‘当家才知盐米贵’的道理。”母亲又说:“穿衣吃饭量家底,有多大的腿穿多大的裤。”母亲还说:“旧衣就如朴实的人品,只要穿在身上周周正正、干干净净,就一点也不丢人。”

那时的生活,一日三顿都是煮汤熬水的过。即使在收谷或者收麦的季节,母亲也是如此。除非是过年过节的,才能改善一下生活,比如在端午节,母亲早早地把馄饨包好,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一顿美味十足的馄饨。再如过阴历的七月半,那也是过得相当的隆重。母亲说七月半是过世的老辈子们的节日,这就像我们在生的人过年一样。也有人说这天是鬼节,不管是饿死的鬼还是病死的鬼,都要回到亲人的身旁,回到在世生活的地方。有亲人的来闻一闻亲人特意准备好的饭味菜香,并各自领取亲人们包好的纸钱。母亲把弄好的饭菜端上桌,摆上碗筷,喊老辈子来入席。等到黄昏时刻,母亲就端上一碗稀饭泼洒在屋旁,并在泼洒稀饭的地方烧一捆散装的黄纸,让那些没亲人的孤魂野鬼来吃饭来领散钱。

其实,这些平时难吃上的油腥饭菜,成了我们这些“活老辈子”的美味享受。

母亲勤俭持家的节省习惯,一半来自上一辈人的传承,一半来自贫穷生活的无奈。在那时,吃了上顿无下顿是很多家庭常有的事。正是母亲一惯的勤俭节省,尽管煮汤熬水的过日子,但断炊的日子还是很少。母亲的节省,与我们邻居家是一个鲜明的反比。那时的粮食本来就收得不多,如果不节省,就会要空差很多。邻居家的不节省,有了就变着花样的吃,在青黄不接的日子就饿肚子,总是借了东家借西家。借去借来,就借不到了。母亲就会对我说:“有了饱饱胀,没了饿断肠。”母亲常说:“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有食要把无食想,细水常流能度荒。”我们家基本上每年都要杀一头百把来斤的年猪,要管吃到一年有余。有的人家比我们家杀的年猪要大得多,不到半年时间,一头年猪的肉就吃完了。他们也知道,我们家平常是很少吃肉的。正如有小伙伴讥讽我们家的顺口溜那样,“挂着腊肉吃素饭,一坨猪油拌三次锅。”可是,当他们家有什么贵客来,或者有要办什么喜事,就上我们家来借上一、两斤腊肉。每当别人需要时,母亲没有一次不答应的,直到是实在没有为止。

由于母亲的勤俭,也得到了村里人的赞扬和爱戴。也得到了一个殷实人家的赞许,尽管是徒有的虚名。但毕竟日子还是那样的踏实。

母亲勤俭持家的言传身教,也融入到我的生活习惯里,即使现在生活好了,不缺吃不缺穿。可我依然在花钱上还是精打细算。虽然说不上一块钱掰成两块花,但从不买什么所谓的“高档、名牌”。也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不倒剩菜剩饭的习惯,常常引来儿孙们的科学、健康的说辞。我也会把母亲教育我的“勤俭持家经”时常说给儿孙们听,只当一种家教家训的传承。延续勤俭持家的传统,我想,母亲在天之灵是欣慰的。

2023年5月1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