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明的头像

中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0
分享

与诗结缘,缘起《诗刊·刊授学院》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末,虽然算不上个全文盲,但也算是一个半文盲。初中读了一学期,就因家庭环境的原因,无奈退学。因父亲卧病在床,之后,我不得不接下父亲手中的锄头,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以日复一日的劳动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成了货真价实的农民。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山里的夜,是那样的寂静空虚且漫长。无聊得叫人莫名地发慌,幸好我们同院的邻居有一位是老师,他家里有一些书籍,我偶尔去借来看。在那期间,有读过《唐诗三百首》,有读过余光中的《乡愁》有读过高尔基的《海燕》,有读过鲁迅的《呐喊》、《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唯独没读到《诗刊》。

有一次到镇上赶集,与邻村的同学相遇,他知道我喜欢诗歌,他给我说,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诗刊·刊授学院》招收函授学员。于是,我按照他给我的信息如愿的报了名,正式成为了1987年《诗刊·刊授学院》的一名学员。之后,诗刊社的编委丁国成老师成了我的指导老师。我按时寄交作业,每当收到老师寄回的作业,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到丁老师像修改小学生作业一样修改我的习作,那些圈圈叉叉,那些用红笔写的批语,使我受益匪浅,从老师那真知灼见的批语中,我似乎悟出了有一种如茅塞顿开的感觉来。丁老师用心的修改与指导,令我无比地感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丁老师的一次次地指导下,习作《春归》终于上了《未名诗人》。那是我习作变为铅字的第一首诗,那时的感动是无以言表的。丁国成老师是指导我诗歌写作的第一人,虽然我们彼此未曾谋面,但他是我一生永记在心的恩师。

由于长期在外打工,老家的房子几经拆迁重建,那时候的作业书信不幸丢失,无不令人惋惜。幸好还有一本1988年的《诗刊》这么多年了还跟随我南来北往的陪伴。我时常拿出来品读那些颇有生活的诗,无不引起我心灵的共鸣。我更喜欢那永不过时的诗评,如“我观今日诗坛”、“每期漫评”、“新诗话”等。一本1988年的老《诗刊》,那最后一页上刊登的“诗刊社新诗讲习班招生通知”的启事,更是让我回到那刊授学习的那段美好生活的记忆中。

之后,我又参加了2007年诗刊社举办的“霸州全国诗歌笔会”。在会期间,认识了江岚老师、朱先树老师等名家诗人。

我文化不高,对旧体诗是一窍不通。我还是大胆向江岚老师讨教了关于词律绝句的写法,江老师不因我是一个普通的诗歌爱好者,把我写的绝句认真看过之后,给出了建议与修改意见。

还鼓励我多向诗刊投稿,他说凡是来稿我们都要会认真看的。只要有生活的情感的诗都要选发的。后来,我也试着投了一些旧体诗,这几年当中,有旧体诗在《诗刊·子曰》、《中华辞赋》相继发过。

时光,如水流去,人已老,青春不再。唯有那与诗结缘的美好时光,常新在挥之不去的记忆里。诗写,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她是夜晚中一缕不熄的光,她是穿透雾霾的太阳。她是心灵的独白。她是物语的呢喃。她是冬日里的暖阳。她是夏天里的凉风。她是我晚年生活的至情陪伴呵。她是我生命的抒写,更是我抒写的生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