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读着李白的诗句,不由得地想起小时候一起采摘野果的几个玩伴。
我们村落的大晒谷场东北边有一间房子,那是我读小学一二年级时的教室,当时是两个年级在同一间教室,所以全村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都聚在一块儿。
我是把门“小将军”,每天都得早早到教室开门。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饭后就回到教室做作业。没一会儿,小茄(小学姐,读二年级)来了。她长得高高、瘦瘦、黑黑的,但皮肤很好,好似秋天的茄子,黑里带紫红,光滑透亮。她性格爽朗,就像《杨家女将》里的杨八妹。只见她径直来到我身边,轻握着的拳头,我以为她要打我,赶紧侧身防备,紧张地看着她。她看我紧张的样子,哈哈一笑,抬起右手,松开拳头,只见几个红得发紫的多尼(桃金娘)躺在她的掌心,我似乎感受到那酥酥甜甜的味道,咽了咽口水,她说“给你吃。”我说:“嘿,有这么好的事,没骗我?那你呢?”“我也有。”她对我扬一扬左手。原来她左手也握着一些。我们边吃边聊开了。原来这是她妈妈今天在山上采摘的。我妈妈也采摘过,只是我和妹妹在家吃完了,从来就舍不得带到学校,没想到小茄这么大方。小茄看我突然呆呆的,就拍一下我的手说:“发什么愣?赶紧吃,不然等下别人来了,你舍得分给他们吃吗?”是啊,我赶紧把剩下的塞进嘴巴,想着小茄对我这么好,这味道就更甜了。我们还约好周末去前山坡上摘“多尼”。
盼望着,盼望着,周末来了!(当时周六上午还要上课。)中午吃完午饭,小茄和我,带着几个小朋友,拿着小布袋,一路蹦蹦跳跳地出发了。不一会就到来到了前山坡下,远远就看到一大片矮矮绿绿的多尼树,我们欢呼着,奔跑着,冲向前山坡。一阵山风吹过,树木发出“刷刷”的声音,似乎在为我们鼓劲,我们隐隐约约看到树上挂着许多小铃铛一样的果子随风飘荡。当我们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多尼树旁,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圆壶形的果子挂在树上,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果子绿色居多,仅有少许红褐色的,而我们以前吃的又酥又甜的果实是红得发紫的。有个别孩子嘴馋,忍不住弯下腰,拨开枝叶摘了红褐色的果子尝了一下,刚咬下去就吐出来,眉、眼、鼻扭成一团,说“又硬又苦又涩,吃不得”。大家来时恨不得长着一双翅膀尽快飞到,此时都垂头丧气。小茄突然眉毛一扬,右手捏紧,拳头往一举,豪气冲天地说:“我们翻过虎威峰,到外山坡去摘。”只有我赞同,其他孩子都退缩了。他们觉得又要爬山,又要下坡,路途遥远,到时如果又摘不到多尼就更悲催了。他们回家了。
说走就走,我俩一路往上爬,有时候要抄近路,近路陡峭多杂草,需手脚并用,但不以为苦。艳阳高照,山风吹拂,汗流了又干,干了又流。感觉很快,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小茄说:“我们要等汗干了再走,不然等会儿走下坡路,吹吹冷风,会感冒。”没想到她只大我一岁,懂得还不少。一会儿,她摸一下我的背,我也摸一下她的背,汗干了。我们站起来,觉得浑身干爽,迎着徐徐清风,小茄先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径,只听到她惊喜地大叫:“哇,好多啊!”我赶紧冲出去,往下一看,“哇……,我们苦尽甘来啦!”我也发出一阵惊叫声。只见斜坡下,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那么多的多尼树,那么多的果子!
我们先冲向一株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果树,来到树边才发现它好高喔,都长到我们胸口了。我们迫不及待,两手并用,边摘边往嘴里塞,都没把果子上面的盖子撕开,直到两腮鼓起来才慢慢咀嚼,满嘴的酥爽甘甜。我开玩笑的说:“小茄,你看这树上一个个又大又黑的多尼,像不像我家那头黑母猪的奶奶?哈哈!”她听后涨红了脸,边吃边说:“你不害臊,这么大了还吃奶啊?”她也许觉得自己说得好,就哈哈大笑起来。接着,我们左手拿小布袋,右手又快又准地挑选一些红得发紫的大多尼,摘了放到小布袋,放了又摘,好不开心,真为没来的小朋友感到惋惜。有一句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正当忙得不亦乐乎,从这一株走向另外一株的时候,我突然“哎啊”一声惊叫,两脚踏空,陷到一个深度及腰的洞里了(洞口被茅草遮住了),我紧张地抓住洞边茅草,用力一拔,上来了上来了,结果快到洞口的时候草根松动,茅草带泥被我拔了出来,我又掉下去了。正当我“扑腾扑腾”,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小茄过来了,说:“别着急,我来救你”。于是,她蹲下身子,左手拉住近旁的多尼树枝,右手拉着我的右手,拉呀拉,拔啊拔,只见她黑红的脸都变成紫色了,我才爬出了洞口。两个人都筋疲力尽,躺在茅草上喘着粗气。等我们站起来的时候,都提醒对方要小心脚下了,不要乐极生悲。接下来我们小心翼翼地挑着,选着,摘着,直到把小布袋装满了,才高高兴兴地回家。
后来我们又一块儿去采摘了几次,友情也渐渐加深了。可随着她去总校读三年级后,见面少了,友情也就慢慢变淡了。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没有小茄作伴的日子也是一样过。走了老朋友,来了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