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婉清扬兮的头像

婉清扬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3
分享

人间滋味在“创荣”

题记:温州大学城有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叫"创荣广场"。广场虽小,但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且物美价廉。没事时我总爱拉着小女清扬去广场逛逛。时间长了,便跟许多店老板混熟了并走进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花开半夏

那天是小清扬的生日,我想给她买个漂亮的蛋糕,买一束美丽的花。走到"创荣"不太繁荣的地段,无意间看到一家新开的小花店"花开半夏",一看店名就颇有品味,我的心尖触动一下,告诉自己这家店我会常来。

我和小清扬几乎是冲进花店的,好一片花的海洋,向日葵、康乃馨、雏菊、马齿苋树、各色玫瑰……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弥漫着花的清香。店里还有各种颜色的干花,最多的是满天星,一大把一大把的……还有一个小木架,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小花瓶,价格十几二十不等。

"你好,请问买花吗?"一个温柔又热情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们这才发现店里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正笑吟吟地看着我们。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嗯,小脸蛋,长头发,个子矮了点,但小巧玲珑。不漂亮但看着清爽,做生意的,不错了。"哦,我们先看看,孩子生日。"我随口说了一句。"哦,你女儿真可爱,给孩子买几枝向日葵吧。永远阳光快乐。"咦,还挺会说话的,是块做生意的料。"我心想。"刚开的店,生意清淡,肯定便宜!好杀价!就在这里买了。"我想。她说向日葵5元一枝,三枝十五元。讨价还价可是我的强项,这年月赚钱不容易,而且奸商多的是,价格能杀一点是一点。我说十元吧,以后我会经常光顾贵店的。少妇面露难色,她说十元肯定会亏本的,要不你再加点。最后以十二元三枝向日葵成交。显然我是她的第一位顾客,她开心地给我包着花,一边又问我,蛋糕要吗?她还会做蛋糕,不过是在家里做,比店里买便宜。我想现在蛋糕都是看着做的,不行,就拒绝了。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失望。但还是温柔又热情地送我们出门,希望我们下次再光顾。我说我以后叫你"半夏"吧,符合你性格,好吗?她说好。

走出门,小清扬嘟哝了一句:“妈妈,阿姨做生意挺难的,你就别讨价还价了。"“你小孩子懂什么,奸商多的是。"我训了小清扬一顿。

第二次拉小清扬去"花开半夏",是九月份开学初,换了个工作岗位,需要买花瓶和花布置环境。虽然十几天未见面,半夏居然记得我。花店的生意显然不错,有五六个学生在买花和花瓶。我一口气买了五六个花瓶和五六束满天星干花。等学生都走了,我又拿出讨价还价的本领:"半夏,我们都老生意了,打个折吧。"半夏的笑容有点僵,小手指了指墙上,我才看到上面写着"小本生意,恕不还价!"这招我见得多了,我才不管呢,继续磨。"妈妈,阿姨嫌钱很辛苦的,你就不要还价了。"不料小清扬将了我一句。"你这孩子,懂什么!"我虽一脸镇定,但心却"格登"了一下。"这孩子真懂事!"半夏夸了小清扬一句,但还是给我打了个折。我满意而归。

回家路上,我狠狠地把清扬训了一顿。"现在奸商很多的,你知道吗?这句话我跟你说多少遍了。"小清扬眼泪汪汪:"反正我就觉得半夏阿姨不是奸商!"一路哭到家。说真的,我的心里也过意不去。

后来又去了"花开半夏"买了几次花,半夏都主动给我打折。每次去,半夏总是爱拉拉小清扬的马尾辫。

路上我总是教训小清扬:"你看你看,不赚钱她还做生意啊!奸商很多,你以后也要学会讨价还价,这就是生活,懂吗?"小清扬总是把嘴巴翘得老高。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有一天早上上班,坐电梯时我居然碰到半夏去买菜。原来我们是邻居,我住八楼她住六楼。半夏拉着我的手,温柔又热情地说:"大姐,你好!"此时我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说也奇怪,此后我们俩经常在电梯里碰到。慢慢地,我也了解她了。她的爱人是学校老师,她没正式工作。本来她在家里当少奶奶的,生了孩子后,家里开支大了,就想开个花店做小本生意。"花开半夏"是她爱人取的店名。有一天她说:"大姐,我卖你的花都没赚钱,你家小姑娘好可爱好善良哦,而且你给我取的名字我很喜欢。"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依旧经常在电梯里相遇,但好久,我却没勇气再踏进"花开半夏"半步。

直到有一天,我们又在电梯相遇,半夏还是温柔又热情说:"大姐,最近怎么都不买花了,带小清扬来玩啊。"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终于有一天,我又拉着小清扬鼓足勇气迈进"花开半夏”,买了两束菊花。半夏照例要给我打折,我赶紧说不用了,做小本生意不容易。半夏笑了,还是温柔中带着热情,还是亲切地拉了拉小清扬的马尾辫。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小清扬了。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半夏的真名叫什么。既然她喜欢"半夏"这个名字,以后就这么叫着吧……

二、卖手机壳的男人

女儿刚买了一个电话手表,想把手表的卡装进去。老公不在身边,这种事对我来说难于上青天。女儿说:“妈妈我自己能装。”我不放心,怕女儿把手表弄坏了,说:“还是到‘创荣’店里叫师傅装吧。”

这家店铺很小,呈三角形,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手机壳,墙壁对面摆着一张桌子。最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居然养着两只猫,灰白相间。屋里的光线黑黑的。在黑黑的光线下,一个矮小的男人穿着迷彩服在用布擦拭着各式各样的手机壳。由于一心想着怎样把电话手表卡装好,我也没仔细看他。

听到女儿的求助,卖手机壳的男人二话没说,就把女儿手里的电话手表拿过去装了起来。女儿在旁边协助着他装卡。我说:“孩子你别动!让叔叔装。”“让孩子一起来吧,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卖手机壳的男人忽然深沉地冒出了一句话,让当大学老师的我不禁脸红起来。女儿说:“对啊,妈妈,本来我自己就可以装的。是你自己不让我装的。”此时我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不由得我打量起这个男人:大约只有一米六几的光景,灯光让我几乎看不清他的脸,但是他的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透着一股聪明和善良的神情,令人心里不觉一热。大概是我的装扮像一位大学老师吧,卖手机壳的男人对我女儿说:“孩子,你真幸福,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这里从幼儿园读到大学。”大学城有很多外地人在这里做小生意,也许他也是外地的,也许他以前也是老师,也许他的孩子正在山沟里读书……他不说我也不宜多问。虽然我是大学老师,但此刻我觉得这个卖手机壳的男人的孩子比我女儿幸福多了,因为他有一位善于教育的爸爸。 电话手表装好了,我问他需要多少手续费。卖手机壳的男人憨厚的嘴唇咧开笑了:“举手之劳不用的。”出于对他的感激之情,而且我的手机壳也的确脏了,我准备在他这里换个手机壳。我微笑地说:“大哥,给我换个手机壳呗。”说到换手机壳,他的眼睛亮了,这年月,生意难做啊。他很专业地看了看我手机的型号,说你的手机壳确实该换了,然后他的眼睛像鹰一样扫过摆满手机壳的墙壁,很快找到匹配我手机的手机壳。但匹配我手机的只有三个手机壳,花色都不好看,我挑了三个中相对好看的橘色的手机壳。女儿毕竟还小,不懂事,她说:“妈妈这个手机壳太难看了,我们到别处换吧。”听女儿这么说,卖手机壳的男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难为情地笑了下:“这几个手机壳确实不太好看,要不您到别处去换吧。”“没关系的,我觉得这个橘色的就挺好看的,你给我换吧。”我说。“好嘞!”见我这么说,卖手机壳的男人便麻利地给我换起了手机壳,而且说你这个手机还没贴膜,顺便我把你的手机膜也贴起来吧。我说好吧。

大约过了五分钟,一切搞定了。我问他价钱,他说:“本来要30块的,今天就25块,因为孩子觉得这个手机壳有点不好看。”“没关系的,你该拿多少钱就拿多少钱。”我说。但是卖手机壳的男人坚持要收25块钱,最后我也没办法,只好给他25块钱。

付完钱后,我拉着女儿的手离开了这间小小的三角形房子。女儿说:“妈妈,你平时买东西都讨价还价的,今天怎么不讨价还价还要多给人家五块钱。”我笑着对她说:“孩子,妈妈今天特别不想讨价还价,而且我觉得这个手机壳太好看了!”

三、“烧饼”两家人

(一)大娘“烧饼”

大概是我太传统了,我总觉得一个家没个男人真不行。修个水笼头、换个灯泡、拆洗个油烟机什么的,我还真不会弄。那天,家里的电路错乱了,其他都可忍受,可是冬天没热水洗澡,没浴霸怎么受得了。于是我只好打电话向住在鳌江的丈夫求救。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傍晚,丈夫下了班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风风火火地从鳌江赶来救援。花了整整三个半小时总算把电路修好了。看着丈夫一脸疲惫地靠在沙发上,真令人心疼。我想他此刻肯定饿了,于是我问他,饿了吗?我去给你买夜宵。丈夫说,我想吃烧饼,有吗?我说有啊,“创荣” 桥头第一家“大娘烧饼”就有。只是时间有点晚,不知店是否还开着。

于是我拿起一把伞就往外走,碰碰运气呗。那时雨越下越大,天儿够冷的,虽有路灯,但还是看不清楚地上是否有水坑。我穿着皮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远远地就看到桥头“大娘烧饼”的店还亮着灯,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显然雨天晚上店里的生意并不好,店主人(一对中年夫妻)见我过去格外热情。夫妻俩挺会做生意的,说你这单是关门生意了,两个烧饼算你一个的价格,下次生意。看着这一对朴实的夫妻,看着他们担忧烧饼卖不出去的眼神,我把六个烧饼全买了。而且我不由地多看了他们一眼,开个夫妻店,真好!

回到家,三个人把六个烧饼全消灭干净。“创荣广场”著名的“大娘烧饼”果然不错,饼里夹着霉菜干和猪肉,又脆又香,比永嘉烧饼好吃多了。小清扬吃了大呼过瘾。便让我给她讲讲有关烧饼的故事。

于是我便给小清扬上了一课。

从《辞源》可知烧饼的制作方法出于胡地,所以最早叫“胡饼”。也叫麻饼或胡麻饼。

《三国志.魏.阎温传》《注》引《魏略.勇侠传》:“时(赵)息从父岐为皮氏长,闻有家祸,因从上官舍逃走之河间,变姓字,又转诣北海,著絮巾布袴,常于市中贩胡饼。”这段文字应该是关于烧饼的最早文字记录。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第九中已有做饼的方法:“作烧饼法: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

《资治通鉴.玄宗纪》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任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唐朝诗人白居易赋诗《寄胡饼与杨万州》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一说在咸阳买的饼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饼。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 。唐朝时烧饼就很盛行了。

 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僖宗幸蜀之食,有宫人出方巾所包面半升许,会村人献酒一提,偏用酒溲面,煿饼以进,嫔嫱泣奏曰:‘此消灾饼’。乞强进半枚。”说的是八八零年八月,黄巢农民起义,兵逼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没有吃的,宫女用宫中带出的一点面粉,用村里人送的一点酒,一起和面,先在锅内烙,后在炉内烘熟,拿给他吃,说这是消灾的饼。僖宗勉强吃了半块。这种先烙后烤的方法和现在相同 。 “消灾饼”不用芝麻,大概就是现在的火烧了。

宋代的黄朝英在《缃素杂记》中说:“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话说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汇报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伯温一下,于是便以碗盖住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伯温入殿觐见。刘伯温入殿后,太祖问:“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掐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之后刘伯温继续说道:“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明太祖不得不为之赞叹。

原来普普通通的烧饼还有这么多这么好听的故事啊,小清扬显然爱上烧饼了。

于是我开始关注这家店。每天当我去上班时,夫妻俩早已把店开了,全“创荣广场”第一早哦。每天我总会在他们家买个“大娘烧饼”,就算没买,也会跟他们夫妻打声招呼。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被“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无奈地分隔着。而他们夫妻却总是不停地忙碌着,好一对神仙眷侣,虽然做小生意,也许赚不了几个钱,但他们天天在一起,真好!我想。

前天早上,我又去买烧饼,他们夫妻说,今天烧饼不收钱。我说,怎么了?他们说,今天是他们在“创荣广场”开店的最后一天了,店已盘给别人了。随后便向我一五一十地道出原委:原来他们是文成大峃人,夫妻二人有两个孩子,现在老家跟爷爷奶奶。本来这两个孩子挺乖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自从他们来茶山做生意后,老师经常发微信过来向两夫妻告状,说孩子在学校很不乖,成绩也一落千丈。所以他们要回文成了。也许回文成开店生意没这边好,但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原来如此。我说,你们赶快回去吧,一家人在一起,喝水也甜。他们听了这话后边搬行李边憨笑着。

第二天,“大娘烧饼”换成了“牛肉面”。也许我这辈子再也吃不到美味的“大娘烧饼”了,但我却从心里由衷地祝福夫妻俩和他们的孩子们。

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真好!

(二)炉将军“烧饼”

这几日下班,经过“创荣广场”,发现最旁边的铺面又换主人了。我已经记不清这家店换了几个主人了。这年头生意难做啊。

这次的招牌打得很响亮:“炉将军”烧饼。看着忙前忙后的店家,我想,嗐,不知道这家能坚持多久,便摇了摇头走了。

前日与同事一起下班,她一个劲把我往烧饼店拉,说这家的烧饼可好吃了,叫我买小个的吃吃看,包我满意。我想了想便买了10元钱三个小烧饼尝尝味道。当场吃了一个,果然不错,烧饼里面夹着葱花和猪肉,外焦里嫩,别有一番滋味。这不由让我想起“大娘烧饼”。于是便带了两个给小清扬吃。小清扬显然想起了我给她讲的烧饼的故事。她调皮地说:“妈妈,这烧饼吃的是文化呀!”

当天晚上,她做完作业已晚上十点半了。她说,妈妈我嘴馋了,想吃烧饼,你去买好吗?

都这么晚了,店还开着吗?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换上衣服出发了。其实,我自已也惦记着美味的烧饼呢。

走出博园大门,远远地便看到店铺的灯还亮着,真是勤快的生意人。

显然我的出现令他们很意外,眼里闪着热情的光芒,毕竟已经晚上十点半了,也许是今天的关门生意呢。

这次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家店铺。四男一女,看样子是一家五口。该买哪种饼呢?我看了看招牌,除了下班时吃的龙游小烧饼,还有好多种不同口味的烧饼呢:缙云梅菜饼、芝麻白糖饼、牛肉大饼、梅菜瘦肉饼、葱油大饼……各种口味,总有十几种吧

选哪种呢?年轻的小伙子应该是店主,帅帅的,嘴巴好使。见我犹豫,便推销开了,大姐,晚上吃牛肉大饼吧,又好吃又不胖。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我马上做了选择:牛肉大饼,13元,现做。

只见小伙子拿来一个夹有牛肉的面团,按成扁平,洒上芝麻,便往大炉内壁贴。

在等待烧饼出炉的两分钟里,我们简单聊了聊。我说这家店铺已经换了好几家主人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此话不祥啊,我宁可他们不知道。空气里有一分钟的尴尬。哪知小伙子反应很快,笑着说:我们是最后一家。显然他们应该知道店铺的情况。大伙都笑了。

在笑声中,热气腾腾的烧饼出炉了。小伙子熟练地将烧饼切成四瓣,放进纸袋里,便送了一次性手套。

转身回博园了,我不禁又回头看看灯火通明的烧饼店,店家应该还在等着关门生意呢!

我想:如今做生意难啊。“大娘烧饼”一家在文成不知经营得如何,别后一点消息也没有,还好他们一家团团圆圆的。至于“炉将军”烧饼,我一定会经常光顾的,祝他们好运吧!

四、各式各样的小店

本地的经典卤味"林家铺子”非常显眼。《林家铺子》是茅盾的小说的名字,这家铺子的主人大概姓林,应该有点文化,但至于为什么以卖卤味营生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有个故事?最近新开了一家店叫“牛杂汇”,卖牛腩筋、牛杂碎和牛油渣等,老板娘大约五十多岁,

最近新开了一家店叫"牛杂汇",卖牛腩筋,牛杂碎和牛油渣等,老板娘大约五十多岁,清清爽爽,堪称“牛杂西斯”。那天我一个人闲逛,被热气腾腾的牛肉香气吸引了,第一次吃起了路边摊。尽管我只在牛杂碎里放了点香菜,但味道却很正宗。吃完了我用闽南话问她多少钱?她吃惊地问我怎么知道她讲闽南话。我说卖牛杂碎不是北港人就是苍南人。她会心地笑了,她说她是灵溪的。嗨,做牛杂生意的人以前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后来也有在深巷里租间小屋的,算不上体面的工作。而且做牛杂很辛苦,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做。能看到商机,在“创荣”开一家牛杂汇,老板娘的身后的故事从她的坚毅的目光中就能看见。

奶茶也是"创荣"的一大势力。

生意最火的数"书亦.烧仙草"奶茶店。奶茶店的店长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手下还有三个年纪相仿的小伙计。奶茶大约有十几种,小姑娘有条不紊地指挥三个小伙计完成。小姑娘化着浓浓的妆,非常老练。小伙计的手法也非常熟练。他们的年纪和大学生差不多,显然没上过大学,也许他们来自农村,缀学了?每个顾客走了,小姑娘总会说一声夸张的"欢迎光临!"多少次我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小出来打工,但怕触着他们的痛处欲言又止。

广场还有好几家西点店,卖得最好的是西味特。这个品牌在温州有连锁店,在大学城开一家分店说明老板挺有眼光。此店东西精致,价格公道。最主要的是老板温文尔雅。这家店的"推推乐"是小女的最爱。上次老爸生日我专门到这家店订了个蛋糕。做好后,老板说:"女士,我为你开门。"随后便为我开了门。这令我非常感动。这是我碰到的最有礼貌的生意人,也改变了我对生意人没什么修养的看法。这个老板看来是个读书人,单位工资低不呆了做生意?

零食店数悠百佳最好。这是夫妻俩经营的小超市。零食种类多,东西也好吃。为了增加人气,老板和老板娘经常会搞些小促俏活动,挺有头脑。只是有好几次看到两夫妻的孩子坐在吵吵嚷嚷的店里学习,学习环境太差了。估计这一家人经济条件不咋地,也许没房?租房?

最近摆地摊卖鲜花的也挺火,有玫瑰,百合、向日葵、雏菊和满天星等。有一次我向老板买了一枝向日葵,这个老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店铺很贵,租不起,为了生计,只好摆地摊。话里藏着多少无奈……

广场有家服装店叫"沐沐",尽管到目前为止没买到合适的衣服,但我却跟老板娘很熟。每次逛创荣总要去逛一下。老板每次都热情接待。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开店,她说:"好玩呗"。估计家里有钱,做生意消遣。这种情况挺难得。祝她玩得开心。

最近只要你到万象城、银泰和万达去逛一逛,就会发现现在店铺开业由以前的送鲜花变成送麦穗了。也正常,宋朝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穗是人们对丰收的祈盼,麦穗应该也是。只有丰收的年景,生意才能做得顺风顺水。创荣广场也赶时髦,有家店开业,店前也是一片麦穗。再一看店名:渔鲜稻香,卖烤鱼饭、牛蛙饭和海鲜饭等。开店做生意,一个店的店名很重要。这个店的老板有点意思,看来也是文化人,也是因为单位工资低下海了?但我觉得店名改为"鱼鲜麦香"合适点。

还有一家店开业,叫潘师傅脆皮鸡腿,门前也摆了几堆麦穗。中国人就是爱凑热闹。

饰品店有两家,精灵屋和叁年贰班。里面的饰品琳琅满目。每次逛创荣,饰品店必逛。店里的伙计都是兼职的大学生。由于我研究先秦服饰,所以对饰品敏感,经常会买一些小东西。但我没买时,小姑娘也会说一声"走好!"好懂事的孩子。兼职有些是因为家境困难,有些是为了社会实践。做生意很辛苦,要察颜观色,难为小姑娘了。

逛逛“创荣广场”我都会发现“创荣”每个店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或美丽或辛酸的故事,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不信的的话,你也来尝尝“创荣”的人间滋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